蓝釉陶驴 唐(公元618年-907年) 高23.5厘米,长26.5厘米 1956年陕西西安小土门出土 司马迁写《史记·匈奴列传》时,驴还被认为是匈奴之“奇畜”,到东汉时已成了普通家畜。驴速度比马慢,载重量也不如马,但性耐劳,脚步稳健,且能负重行走于崎岖不平的山地,又节省草料,因此有其优点。这件陶驴寓动于静,虽未提腿扬蹄,但却昂首远视,引颈长嘶,似乎正备鞍待发。 驴是比马低一等的出行工具,所以当时把驴称为“劣乘”。隋唐时期,百官一般骑马不骑驴。不过后来,由于进士们追求车服的华奢,以至到唐懿宗咸通年间政府特意规定进士不许乘马,只许骑驴,时有诗曰:“今年诏下尽骑驴,紫轴绯毡满九衢。清瘦儿郎犹自可,就中愁杀郑昌图。”但这一规定似乎没有贯彻下去。除进士之外,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遭灾,文帝下令买了六千多头牛和驴,分给那些特别贫穷的人,让他们骑乘着牛和驴迁徙到关东地区,其中有些驴恐怕就是供骑乘的。由于驴是一般人未做官时的出行工具,因此那些仕途不达的落魄英雄、未中第或虽中但无官的诗人骚客都骑驴。隋朝杜子春由富而贫,反映在他的出行工具,相应地由马变成了驴,从骑驴到徒步了。 与马一样,驴也有官驴。百官赴任,只要符合条件,官方要给马车,也要给驴,大致是一品十五头,二品十头,直至九品给二头。唐代驿站中也有驴。另外官方要用驴时还可以派差,也可以借驴。《唐律》规定:借驴的价钱是一日绢三尺。民间也有借驴或赁驴、雇驴的,生意十分兴盛。据日本和尚圆仁的经历,唐文宗时在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若雇驴的话,一头驴走二十里收五十文钱。雇驴的人多了,有的客店就养了许多驴供客人用。也有专门的租驴业,经营这一行业的多称“赁驴小儿”。《读玄怪录》说马震住在长安平康坊,一日一赁驴小儿敲门说:“适有一夫人,自东市赁某驴,至此入宅,未还赁价。”从这一记载可知那出租驴的地方在长安商业区即东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