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纹玻璃杯 北魏时期的外来玻璃器 高6.7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4.5厘米 1948年河北景县北魏封氏墓群出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当中国的丝帛锦绣在西行路上络绎不绝之际,西方各国的珍奇异物也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其中,玻璃制品尤其受到中国贵族的喜爱。在贵族生前,这种稀有的进口货是地位与财富的象征,被反复欣赏把玩;贵族死后,玻璃器经常成为随葬品,永伴主人于地下。 实际上,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玻璃制品,但那时可见的多为价值不高的玻璃珠、玻璃管、玻璃璧。早期中国玻璃制作采用的是类似于瓷器制作的烧造法,产品大多数属于铅钡玻璃,氧化钡含量很高,缺乏透明度,不会产生很好的视觉效果。魏晋以后,东罗马玻璃器与来自伊朗高原的萨珊玻璃器不断输入中国,这些玻璃制品多为钠钙玻璃,不含氧化钡,色泽透明,且工艺精湛,很快成为可以和金银珠玉媲美的奢侈品。景县封氏墓出土的网纹玻璃杯就是这些进口货中的一件,据考证,它属于东罗马制品,具体产地应在黑海北岸。遥想当年,这件晶莹剔透的玻璃杯穿越了广袤的草原、戈壁,陈设于北朝贵族的案头时,一定引起了此起彼伏的惊叹声。 中国人是聪明好学的,西方玻璃器的传入对中国玻璃制造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至北魏时期,我们的前辈已经掌握了玻璃吹制技术,此前常见的铅钡玻璃从此后很少出现,代之而起的是不含钡的高铅玻璃和碱玻璃。不过,直至晚唐和宋辽时期,精美的伊斯兰玻璃器皿仍然大量输入中国,并风靡于上层社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