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博物馆收藏的有限性与定期藏品资格审查

http://www.newdu.com 2017-11-08 汉阳陵博物馆网站 佚名 参加讨论

    梁彦民
    二十世纪是我国博物馆产生、发展到逐步完善的时期,特别是二十世纪的最后二十年,我国博物馆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不但建成开放了一大批全新的博物馆,而且开始注重博物馆学的理论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在对旧的博物馆馆舍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学者们开始对原有的苏联式的博物馆建馆模式进行重新思考,许多西方的博物馆学理论被介绍进来,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如何与国际博物馆接轨,怎样使中国的博物馆走向世界,成为现今博物馆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些研究及研究成果无疑将对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其中最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如何将博物馆学理论与博物馆的实际工作相联系的问题,即我们的研究首先应该立足于本国的博物馆、立足于为我国博物馆的发展铺平道路。本文拟就我国博物馆在藏品收藏方面存在的有关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博物馆收藏的有限性
    收藏是博物馆一切工作的基础,一个博物馆馆藏珍品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这个博物馆的社会声望和实际业务的开展。因此,收集藏品是博物馆头等重要的工作。博物馆的收藏有一些显著的特征,其中收藏的有限性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我们知道,“有限”与“无限”是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的博物馆在收藏上毫无疑问也是有限的。那么什么是博物馆收藏的有限性呢?我们认为,由于博物馆在藏品征集、存放及保护等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而世界上不可能有哪一座博物馆具备无限收藏的能力,有限性是指博物馆的收藏能力而言的。
    对于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博物馆界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从不知到知、不重视到重视的转变过程。
    我国著名的博物馆学专家苏东海先生曾撰文介绍了国际博物馆界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过程,文中指出:“开始时,人们面对无限存在的文物并没有意识到博物馆收藏的有限能力。博物馆从无限收藏到有限收藏经历了一个过程。”接着指出博物馆收藏有限性的原因,即“随着博物馆藏品的不断积累而出现的超负荷收藏,促使博物馆藏品的进一步有限化。” ①这里说的超负荷收藏在我们看来即是指博物馆在藏品征集、存放及保护方面人力、物力投入等不堪重负。
    实际上早在十多年前,在一篇题为《国际博物馆学界关于博物馆功能的讨论》的文章中,作者冯承柏先生在介绍美国人约瑟夫•V•东的博物馆五功能说,即收藏、保存、研究、解释、展览以及荷兰博物馆学专家彼得•冯•孟石的三功能说,即保藏、研究和交流的时候,就曾指出三功能说相对五功能说而言,将收藏和保存两项功能合并在一起成为保藏功能,是为了强调博物馆收藏的目的性和有条件性。②这里的有条件性实际上也主要是指收藏的有限性而言的。
    我国的博物馆学者很早也注意过这个问题,只是当时没有作为专门的问题提出。如我国著名的考古、博物馆研究专家曾昭燏曾写过一篇题为《论博物馆的收集政策》的文章,文中通过对当时世界上一些博物馆的藏品进行的详细分析,指出:“什么东西是博物馆应当收集的,什么东西是不应收集的,完全要看博物馆的性质而定。”又进一步指出:“博物馆收集的东西,不仅应当按着固定的计划进行,而且在计划以内的东西,也应当加以选择。” ③ 这里尽管没有明确指明博物馆收藏的有限性,但提到了收藏的计划性与选择性,而这两点也都是藏品收藏的有限性要求的。
    由于博物馆的收藏是有限的,所以就要求博物馆应该合理的收藏与使用藏品,但我国的博物馆由于种种原因,在收藏与使用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严重问题。
    二、我国博物馆在藏品收藏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这里强调博物馆收藏的有限性,主要是针对我国博物馆在藏品的收藏及使用上存在的问题而言的。按照收藏的有限性要求,博物馆的藏品在收藏与使用上都应该建立在理性与合理的基础上,而在我国的许多博物馆中,藏品收藏与使用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收藏方面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不当藏品”问题。在我国的一些博物馆中,或多或少都收藏着一些不符合收藏标准的藏品,即所谓的“不当藏品”。主要有三类:一是由于鉴定不准确而混入藏品中的伪劣品;二是与建馆宗旨相悖、不符合馆藏原则的藏品;三是本馆不具备保存能力的藏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主观方面的原因之外,还存在一些客观因素。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博物馆数量少且类型单一,绝大多数属于综合类的博物馆。那时候国家不提倡民间收藏,捐献给博物馆收藏几乎成为民间流散文物的唯一出路。在当时的情况下,博物馆工作人员根本无法对文物和标本进行认真地鉴选,就使大量的文物和标本进入了博物馆的库房,致使博物馆在藏品的数量上迅速膨胀,但质量上种类繁杂、品质高下差别很大,许多博物馆除收藏了大量的品质不一的历史文物外,还收藏有动植物标本。这些博物馆多数都发展为今天的历史类博物馆,由于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博物馆不必担忧保管经费问题,因此有许多当时入馆的藏品尽管未达到收藏标准,在很长的时间内也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近些年随着博物馆数量的增加,有一些被调拨到了相关的博物馆或其它文物收藏机构中收藏,但时至今日仍有为数不少的此类不当藏品存在于博物馆的库房中。
    不当藏品的存在还与我们对考古发掘品的认识及处理有很大的关系。解放以后我国考古学的迅速崛起,大量的地下文物重见天日。面对这些出土文物,一些博物馆往往过分强调出土资料的完整性,强调文物的集品性质,在进馆的时候没有严格根据入藏标准进行鉴选,使得许多既无观赏价值,又无研究价值的出土物,也同精品文物一道成为博物馆的藏品。
    不当藏品除以上两种渠道进入博物馆之外,还有很多是由于我们没有重视强调博物馆收藏的有限性,没有重视强调合理的藏品结构对于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意义,尤其没有重视强调保存能力是博物馆收藏的重要前提条件,也使许多本来不该收藏的东西被收藏。一些博物馆的决策者没有认识到“此物罕有是珍品,此物具有重要性,是某馆多年来求之不得的如此等等并不能构成收集和入藏的充足理由。” ④因此在收集藏品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将博物馆的收藏等同于收藏家的收藏⑤,使得一些文物进馆之后即成为不当藏品。这种现象比较普遍,甚至存在于一些新建的博物馆中。
    除此而外,在博物馆的藏品之外一般都有一类特殊的收藏品,这类收藏品一般被称为“参考品”。被划入参考品的大多是属于不符合收藏标准的、残损严重的物品,也有一些是暂时无法鉴定其真实身份的物品。参考品同样需要博物馆在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除个别尚未辩明身份的之外,多数也应列入不当藏品之列。
    不当藏品是制约博物馆发展的恶瘤,它们的存在必然要浪费博物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于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国家对博物馆的投入十分有限,保存这部分藏品势必要耗费博物馆本来就十分有限的文物保护经费。近些年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转向市场,这一问题已经开始凸显出来。而且随着藏品保护意识的加强,博物馆在藏品保护方面投入的不断增加,其对博物馆的负面影响则愈显突出。在博物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博物馆疲劳”,是梅尔顿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针对观众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逐渐出现的精力耗竭、注意力涣散、认识活动机能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而提出的⑥。它原本是针对博物馆的观众的,如果我们将这一概念借用到不当藏品对博物馆的影响上,则会更加形象地反映出博物馆在这一问题面前的窘态。
    不当藏品不但制约着博物馆的发展,而且由于在其所收藏的博物馆无法得到合理的利用,势必造成这部分文物资源的浪费,尤其对于因不具备保护能力而成为不当藏品的文物而言,就更不是浪费二字所能形容的了。
    除了收藏方面的问题之外,我国的博物馆在藏品使用上也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合理因素。
    我们知道,在博物馆的各种矛盾关系中,收藏与使用历来都是矛盾的焦点。近些年来,关于收藏与使用的问题,学者间有着十分激烈地讨论。我们赞成这样的观点,即博物馆收藏的目的在于使用;只有使用才能体现收藏的价值,使用也会促进收藏。收藏与使用二者之间是辨正的关系。⑦那种主张为收藏而收藏的观点是不能让人接受的。所谓“除了使用博物馆收藏本身也具有独立意义” ⑧的观点,我们是不能赞同的,我们认为收藏本身的意义、不使文物消失的意义,应当由社会收藏去承担。对于每一座博物馆来讲,收藏于本馆无用的东西都应视为是对人力、物力资源及文物资源本身的浪费。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说过:“博物馆者,非古董品之墓地,乃活思想之育种场。” ⑨形象地指出了博物馆收藏的意义,可作为我们观点很好的注解。
    基于此,我们认为博物馆的藏品在得到良好保护的前提下,应该得到合理的利用。而众所周知的是,在我国的博物馆中藏品闲置情况非常严重,关于这一问题学者们讨论较多,本文不作赘述。
    如何解决这些收藏与使用方面的问题,是摆在我们每一座博物馆面前的艰巨任务。
    三、关于建立定期的藏品审查制度
    如何解决不当藏品与藏品长期闲置库房的问题,我们认为除了加深对博物馆收藏有限性的认识,严格按照建馆宗旨与收藏方针,把好文物入馆这一关口之外,还必须建立定期的藏品审查制度,对藏品的使用情况与保存情况加以监督,发现不符合收藏标准的不当藏品坚决予以注销。
    注销藏品除对伪劣品剔除之外,一般还包括文物收藏部门之间的调拨及交换。对于注销藏品的问题,在国家公布的藏品管理法规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如:
    1978年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博物馆藏品保管试行办法》中第二十三条规定:“凡调拨、交换藏品,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其中一级藏品报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批准。处理无保存价值的文物或非文物,既要慎重,又要主动,处理时须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调拨、交换和处理藏品,必须办理登记注销手续。”
    1986年文化部印发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已进馆的文物、标本中,经鉴定不够入藏标准的,或已入藏的文物、标本中经再次鉴定,确认不够入藏标准、无保存价值的,应另行建立专库存放,谨慎处理。必须处理的,有本单位的学术委员会或社会上的有关专家复核审议后分门别类造具处理品清单,报主管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后,妥善处理。”
    尽管在调拨及注销藏品方面有这些明确的规定,但在博物馆中仍存在大量的不当藏品,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除了市场经济下各收藏单位之间在调拨、交换上存在利益冲突之外,没有认识到藏品收藏的有限性是根本原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定期的藏品审查制度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解决办法。
    定期的藏品审查,首先是对入馆的藏品进行资格的重新审查。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我们会发现由于鉴定失误而混入藏品中的伪劣品,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将不符合本馆收藏宗旨与本馆无力保护的部分藏品登记造册,以为调拨、交换之用。
    其次,我们可以对藏品的使用率进行统计,使用率过高的藏品,应当采取措施加以重点养护;对使用率很低、长期闲置于库房的藏品可以进行集中归类,以方便与其它博物馆进行交换使用。近些年我国博物馆对外交流日益广泛,馆际间文物流动非常频繁,开展这项工作尤显重要。
    除以上两点之外,对藏品的定期审查还可以实现一个重要目的,即对所有藏品的保存状况进行检查,以期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得到及时地解决。
    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新颁布的《文物保护法》中已加入了有价调拨的条款,为馆际之间的藏品交流创造了条件。如果我们每一座博物馆都能够建立起定期的藏品审查制度,则会使我们的藏品结构更具合理性,文物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
    注释:
    ① 苏东海:《文物是无限的 藏品是有限的》,《中国文物报》2001年9月21日。
    ② 冯承柏:《国际博物馆学界关于博物馆功能的讨论》,《中国博物馆》1990年第4期。
    ③ 李淑萍,宋伯胤选注:《博物馆历史文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④ 冯承柏:《国际博物馆学界关于博物馆功能的讨论》,《中国博物馆》1990年第4期。
    ⑤ 关于收藏家的收藏,曾昭燏在上引的文章中指出是收藏家个人的兴趣与美感的结果。
    ⑥ 《“博物馆疲劳”及其对策》,《中国博物馆》1992年2期。
    ⑦ 王璧:《论博物馆藏品保与用关系的辨证》,《博物馆藏品保管文集》,中华书局2001出版。
    ⑧ 苏东海:《“为收藏而收藏”辩》,《中国文物报》2001年2月24日。
    ⑨ 君实:《博物馆之历史》,见李淑萍,宋伯胤选注:《博物馆历史文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原载《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10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