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 文 金丝与金粒细工是利用金的可延展性,加工成金丝金粒焊缀在器物上用以装饰。在我国,对金丝与金粒细工装饰器物的描述时有以掐丝称呼,或单对金丝装饰以掐丝称呼,对金粒细工装饰以金粟粒、金珠、金粒、连珠纹等称呼。金丝和金粒细工在装饰品上的使用非常广泛,在头饰、颈饰、腕饰、耳饰、戒指上都有使用。 两汉以前,金丝与金粒细工的装饰品在山东临淄商王村一号战国墓、内蒙古阿鲁柴登战国晚期匈奴墓、新疆乌鲁木齐市南山矿区阿拉沟墓、乌鲁木齐市柴窝堡的墓葬中都已有发现。从考古发现来看,西汉时期金丝与金粒细工装饰品增多,广州和北方草原的发现尤为引人瞩目。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了39枚金丝与金粒细工的花泡饰,形状如纽扣,直径1厘米左右。西安市未央区卢家口出土的金灶长1.6、横2.9、厚1.2厘米、重5.5克。用薄金片制成,有灶口,灶上的釜中盛满金粒,釜后有烟囱,在灶的上面和侧面用金丝缀成云纹,并镶嵌绿松石和红色宝石,灶的周边、灶门以及金丝缀成的云纹都焊缀有金粒组成的连珠纹带,底面以金丝缀成“日利”二字(图一) 。 内蒙古伊克昭盟准格尔旗布尔陶亥西沟畔西汉早期匈奴墓中出土的金丝与金粒细工装饰品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丰富。M4出土6件锒金边蚌饰,蚌片四周锒有金边,金边上又饰有金粒。1对耳坠,分别由耳环、牌饰,方形金串珠和玉佩组成。其中的2件牌饰呈长方形,牌饰四周焊有金粒花边;以及方形金串饰4串。锒金玉佩2件,玉片镂空并刻划有花纹,周边包金,锒有精细的粒状金边,上有钮。 东汉时期金丝与金粒细工装饰品的出土地点更为广泛,制作更为精美,有不少巧夺天工,叹为观止的器物出现。 长沙五里排东汉墓中出土多件制作精细的金丝与金粒细工制品。有管饰、小珠饰、金胜、球形饰、绹形手镯等。绹形手镯是以8根或16根小金丝交织而成的,质软如棉。11件球形饰中的4件是以12个小金丝环相黏而成,环与环之间的空隙处,又黏有3粒金粒。5件是先制成一小金球,再饰金丝弦纹,缀以金粒;金粒之间,纵横成行,井然有序(图三)。 东汉时期的江苏邗江甘泉二号墓,也出土有多件金丝与金粒细工的装饰品。有表面用细如苋子的小金粒黏连成重环纹的金胜(图四)、金灶、泡形饰、挂锁形饰、“王冠”形金圈、嵌水晶泡金圈、饰有金粒的球形饰等。 河北定县4中山穆王刘畅夫妇墓出土的金丝与金粒细工装饰品精美纷呈。多以以金丝布成羽翅、口鼻、角、尾及花纹,周身以金粒、绿松石、红玛瑙等装饰,双目嵌以绿松石或红玛瑙表示,有金龙、金辟邪和天禄、金羊群。金羊群的绵羊每只长仅1厘米,高0.8厘米左右。还有各种以金丝勾勒各种怪兽、鱼、鸟以及四神等图案,再焊缀细小金粒装饰动物体表表示羽翅、卷毛等的金箔饰(图五)。 在山东莒县双合村曾发掘一座汉代儿童墓虽规模不大,但金饰较多,其中金盾1件,金蟾1件,金灶1件,灶的底部用金丝制成“宜子孙”铭文(图六)。这些器物都有对穿的小孔,是孩童随身佩戴和玩耍之物。 新疆乌拉泊水库古墓出土过1件战国-汉时期的金耳环,下端系一塔锥形小坠,坠上端为密集的小金粒(图七)。新疆昭苏县下台古墓出土的汉代嵌宝石铜带钩和镶嵌宝石戒指在宝石的周围或焊缀一周金粒或以金粒组成图案装饰。吐鲁番交河故城沟北一号台地的汉代墓葬中出土过1件由两块金片对接而成,鹿角饰以金粒鹿形饰。 金丝与金粒细工装饰品中至为精美是龙纹金带扣,在新疆焉耆格达博格达沁古城黑圪垯发现过一件(图八),平壤石岩里9号乐浪汉墓中出土过一件,这两件都是汉代制品,形制相似。两件图案都是群龙戏水,制法是先将金片锤揲成型,用红宝石、绿松石镶嵌出龙眼和花纹,又用细如发丝的金丝结成花边,龙体上满缀大小金粒。 金丝的做法通常是将金银片,剪成细条搓成丝,细金丝是通过“拔丝”,将粗金丝拉成细丝。经鉴定在吉林榆树老河深鲜卑墓(年代约相当于西汉末东汉初)所出的金银丝上能够看到明显的拔制流线痕迹。金粒的制作方法比较多,一种是将熔化的金液往一种球面物体上泼,利用冲击力,使集聚的金液分散开,形成大小不一的金粒;或是将金液滴在冷水中获得金粒;还有吹制法,将金丝剪成小颗粒,放在砂盘或炭末盘上,用吹管吹制,吹制时一端含在口里,另一端对准油灯盏的火焰进行有节奏地鼓吹,使灯盏上的火焰升温,并将高温的火焰吹向金粒,受热熔化冷却后形成小金粒;为了获得大小一样或是更为细小的金粒时,还可以把已经溶融聚结成的金粒,夹在两块平板间通过研磨得到。焊缀时其方法是先用白芨等黏着剂将金丝或是金粒初步固定位置,接下来要在高温下进行烧焊,即熔焊,将焊料和焊剂撒在焊件表面,将它们一同加热,在高温下,因为焊料和焊剂的熔点比焊件低,焊料和焊剂熔化后,熔化的焊料渗透到连接处将金丝或金粒焊缀在焊件上,焊后浑然一体。焊料一般用相同的金属加工成粉末,有纯金、纯银或是金、银、铜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焊时还要加入焊剂,也称为熔剂、焊药,传统工艺用月石作焊剂,现代用硼砂,焊剂主要是用来保护连接处的金属表面再加热时不受氧化作用,提高焊料对焊件的渗附能力。焊料熔化和焊件连接在一起的情况时常可以在金丝与金粒细工中看到,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金花球在2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可以清楚的看到焊接点。设计和加工十分精细。高超的焊技几乎看不出焊接的痕迹。 金粒细工制品目前看到的最早的资料是乌尔(Ur)出土的苏美尔(Sumer)人公元前2600年左右的短剑,剑柄上焊缀两组金粒组成的三角形图案,剑鞘的边缘焊缀一周金粒,并用金粒组成条带将剑鞘分隔成若干栏,工艺非常精美。之后有埃及第十二王朝时期,公元前1800多年的金粒装饰的镜柄以及金丝装饰作成的冠饰;克里特岛玛利亚出土的克里特文化时期公元前1800~前1600年的蜜蜂状的垂饰。在我国,西汉时期金丝与金粒细工工艺的使用已比较常见。至东汉时,这种金丝与金粒细工工艺已臻成熟之境,到了晋代其工艺技巧又有新的发展。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