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库 自从1965年咸阳杨家湾发掘出土大量骑兵俑以来,相继又有多处出土西汉早期的骑兵俑,这些文物充分反映了当时骑兵的发展和兵种上的变化,本文拟就陶质骑兵俑的装饰、装备等有关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认识,还望方家指正。 一、骑兵俑的发现 目前资料可见的西汉早期的骑兵俑有以下几处。 1、1965年,陕西咸阳杨家湾共出土骑兵俑583件,有专家认为此地为高祖时期绛侯周勃墓的陪葬坑。“骑马俑的马有大小两种,而骑俑的大小皆相同。大骑马俑通高68厘米,毛色有黑、红、紫三种。马身上都有彩画的韉子和轡头等,骑俑有红、白、绿、紫等色的彩画服饰有的还披有黑色铠甲;小骑马俑通高50厘米,毛色比大马多一种白色的,其它与大马相同。马的姿态生动,有的静立,有的昂头似在嘶鸣。骑俑作出握缰绳和举器械的姿势。大部分马的臀部、尾部和俑背上刻划有各种不同的数字记号。骑俑和马尾全是另作成放置上的,可以随意取下”①。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2、1982年,陕西临潼出土文帝时期骑兵俑1件,“通高29厘米。一模压成。武士俑头戴帽,红色帽带结于颏下。上着白色高领朱红衣,白色宽挽袖。外著黑铠甲,白色勾绘甲带甲钉。背负红、白色间绘成的方形囊袋。俑手、面部皆着肉色。嘴唇涂红,双目前视。下著白色紧身裤,两腿紧夹马腹,端骑马上。双臂前伸,双手握拳作挽缰之势。白马黑蹄黑鼻孔,红唇紧闭。头前伸,耳直竖,额前分鬃,四腿直立,垂尾挽髻。背有红色鞍鞯。一条胸攀,一条腹带,两条后鞧鞅带,皆红色绘出。带上分扎红缨”②。 3、1984年,江苏徐州狮子山采集文景时期骑兵俑标本两类,“计有重装骑兵和轻装骑兵两种:重装骑兵俑,采集于所破坏之一号马坑(H5),为骑俑端坐于马背上,两手残缺。通高68厘米,马长74厘米。马昂头挺胸,马头额饰缨络,剪鬃,留有长鬃倒于两侧,四肢站立,背部微下凹,鞍鞯俱全,无马镫装置,尾部挽结下垂。骑士头饰简洁,面部静穆,似为科头,发髻中分斜抛于后,上身穿翻领深衣,外罩襦,体形稍胖,健壮威武。武士臀部以下,塑于马身之上,马具也都雕塑马身之上;马之腹部刻划有“飞骑”二字。轻装骑兵俑,出土于二号坑(H6),为马俑骑兵俑上身分塑后拼对而成。该骑兵俑通高65厘米,马长67厘米。马昂首挺胸,骑士戴平顶盔帽,穿深衣,外罩短甲,背负箭箙,形态静穆。唯缺双手,雕法同重装骑兵”③。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4、1986年,陕西西安出土汉武帝元狩5年(公元前118年)以前骑兵俑7件。“骑马俑形制、大小和姿态相同,骑士双腿跨马,挺胸抬头,身微后仰,势似勒马状。头发后梳“×”形结于脑顶,上有插笄的横向小孔,额顶饰冠,呈燕尾形。面庞丰满,体态健壮,双目前视,表情严肃。骑俑均无双臂,但臂处有横向小孔,当是安臂之处。骑士均未着衣履。推测当时是着有帛衣布履的,现已朽不存。骑士俑面均涂红色,现大部分脱落。发、冠涂黑色。马昂首前视,双耳竖立,体肥健壮,体形微前挺后蹲,呈现出动而欲止的生动姿态。马均无尾,但尾位置处有径为2厘米的小孔,当是插尾之处。马体通涂朱红色。通高73.5厘米,马高66、长75厘米”④。 5、1992-1993年,陕西咸阳汉阳陵南区从葬坑出土女骑兵俑200多件。“汉景帝阳陵南区从葬坑出土有200余件乘马的女性陶俑,个个披有朱红色长扎叶细甲,左侧挎长铁剑。原来著衣,外披甲,甲领有红绦带结于颏下。所胯之马,均系木雕,表涂色彩”⑤。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在汉阳陵考古陈列馆中同时陈列一类与所谓的女骑兵俑在发式、脸形等有所差异的骑兵俑,名曰“男骑兵俑”,也为南区从葬坑出土,出土数量不详。 6、1995年,四川绵阳永兴西汉墓出土汉武帝元狩5年(公元前118年)以前骑兵俑37件,“头包巾裹髻,身穿右衽紧袖短衣,双脚外叉作蹬立状,出土时,骑座于马背之上。通高50厘米”⑥。 7、1999年,陕西咸阳汉阳陵帝陵东侧11号从葬坑试掘部分出土男骑兵俑45件⑦。这类骑兵俑与南区从葬坑出土的男骑兵俑完全相同。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8、2003年,咸阳公安机关在打击文物犯罪活动中破获西汉早期骑兵俑72件,“骑兵俑有大小两种,小的高31、长29厘米,大的高37、长34厘米。泥质灰陶,粉彩,范制,合模粘贴。马分黑红两种,昂首,竖耳、向前,鬃直立,陶俑面部仅鼻子突出,眉目等刻划不清,以彩绘为之,头戴武弁,身穿交领儒衣,下身穿紧身窄裤,足穿黑色短靴,上身披黑色或红色铠甲。双臂前伸,双手握拳,手中原来应持有兵器或拉马缰绳。鞍或可见,鞯每件均有,无马镫。辔头、胸带 、腹带、鞧带以白色、黑色或红色细线绘制。鞯有圆形和长方形两种,底色以红、绿、蓝、白为主,鞯上绘制云纹、三角纹、细线纹、菱形纹、动物纹等,鞯的周围以其它不同的颜色镶嵌锦缘”⑧。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二、骑兵俑的分类 目前已经出土的骑兵俑依照骑士穿衣和塑衣可分为着衣式和塑衣式两类,着衣式骑兵俑又可分骑木马和骑陶马两种。着衣式骑木马俑我们权且名其为木马骑兵俑,着衣式骑陶马俑名为陶马骑兵俑,塑衣式骑马俑简称为骑马俑。 以上资料表明木马骑兵俑主要出土于帝陵附近,属于皇帝的从葬物品,汉阳陵帝陵从葬坑和南区从葬坑出土的男女骑兵俑就属于这一类型,它们与着衣式裸体武士俑、侍从俑、宦官俑等类型的反映西汉南军和宫廷人员的陶俑同出于帝陵从葬坑和南区从葬坑,它们的性质肯定也是相同的,它们是专门为皇帝、皇后等皇室宗族从葬用的明器。其他等级的墓葬出土这类陶俑可能是属于特殊恩赐或者是一种“僭越”。另外两类骑兵俑则是王侯大臣们墓葬的陪葬用品,咸阳杨家湾兵马俑即是一例证。 三、骑兵俑的制作 着衣式骑兵俑制作时骑士和马分体制作,做好后骑士乘坐即可。骑士分头、躯干、腿和脚四段分范模制作,粘结成形,然后入窑烧制,出窑后施彩,再二次入窑烘烤,以固其色彩。骑士木质的臂膀是另外雕刻制成的,裸体状的骑士做好后,工匠们为它们安装臂膀,穿上衣服,佩带武器,最后让骑士骑坐在预先做好的陶马或木马背上,成为一件完整的骑兵俑。陶马为分体范模制作,粘结成形;木马则雕刻而成,彩绘成枣红色。塑衣式骑兵俑制作时骑士腹部以下与马同模制作,骑士分头、身、胳膊三部分模制,马分头、身、耳、鬃、四肢及尾巴六部分分别制作,做好后粘结,入窑烧制,出窑后彩绘,有的骑士和马尾巴是烧成以后插接的。骑士和马的腹腔均中空,马腹部有一圆孔,骑士头顶有一小孔,留有这些空隙应当与其制作工艺和烧制有关。 目前可见的骑兵俑的彩绘颜色有朱红、枣红、粉红、草绿、黑、橙黄、白、蓝等,马的颜色有红、黑、白三种,嘴唇、鼻孔、眼圈、耳内壁涂以朱红色。骑士身上着衣的颜色以黑、白、红居多,其它色彩用于衣服锦缘的装饰和马背上鞍鞯的彩绘装饰。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四、骑兵俑的装饰、装备 着衣式骑兵俑的骑士均为裸体,双腿分张作骑马姿式,上身笔直,双臂原为木质,因为木质已经腐朽而不存,仅在肩部留有圆孔,圆孔可以左右贯通,用于插接双臂。全身均着彩绘,其着色与真人相仿,面部、躯干、下肢均为橙红色,发、眉、须、目为赭黑色。骑士身上衣物、头饰等均已不存,木马也已经腐朽,仅少量朽迹可见。所以骑兵俑骑士的头饰、衣着、铠甲以及马具等装备多数只能从塑衣式骑兵俑来参考研究。 塑衣式骑兵俑的骑士头戴武弁,武弁自头顶中部开始,至颈部,形似盔,另有两耳扣结于颌下。在陶俑额头有一朱红色彩带,绕前额至后脑一周,这是西汉军士束理头发的“陌额”的形象,在阳陵出土的着衣式裸体俑的额头处多留有朱红色印迹,咸阳公安机关破获骑兵俑的额头也可见朱红色彩带。 骑士的发式大致可分为两类,阳陵出土的女骑士属于一种特殊的发式,这类陶俑的头上没有编织发辫,只是在脑后绾着圆丘形的发髻。绾结的方法是:将头发梳理整齐后全部拢于脑后弯成环形,将其余的头发绕环一周塞入环内,再将发尾压在绕环一周的发股之下。其它陶俑的发式则相同,梳理时由中间开缝,将头发分成两部分,至两颞处分别编成六至七根小辫,再把辫子向上折起,至脑后集为一股,挽髻后插笄将辫子固定于脑后发层上。然后用朱红色带状织物绕前额一周以束发,额上朱红色陌额可见,前额两侧有翼状隆突。 骑士上身穿襦衣,长至膝上,衣领、袖口和衣之下摆镶嵌有其它颜色的锦缘。下身穿紧身裤,以白色居多。脚蹬短靴,薄底、尖头,多为黑色。骑士多身穿短甲,无披肩,甲衣前后两片相连,保护胸背,白色甲钉,甲带自前身甲顶部绕俑脖颈一周。 骑士双手握拳,置于胸前,应该是左手握缰,右手持武器,用于战斗。骑士佩带长、短及远程兵器三种,长兵器多为戟,短兵器为剑,远程兵器为弓弩。汉阳陵南区从葬坑出土的骑士左侧挎长铁剑,其它兵器腐朽不见,但骑马作战所持者必有长兵器,当时最常用的是戟,《续汉书》、《汉书》分别有“披甲执戟,莫敢轻进”,“折冲宇宙,长戟百万”的记载。杨家湾出土的骑兵俑骑士背负箭囊,手执弓弩。 西汉早期,马的造型与秦代相似,依然保持着头大、颈粗、宽胸、四肢粗短的特征。马具已趋齐备,鞚、镳、鞍鞯以及束缚鞍鞯的胸带 、腹带、鞧带一应俱全,惟马镫尚未出现。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五、结语 西汉立国以后内忧外患,政权风雨飘摇,特别是北方匈奴铁骑频繁滋扰,大肆抢掠,匈奴骑兵成为西汉国家安全的重要威胁,西汉政府无力与匈奴抵抗,只好采取了卑词屈节、和亲匈奴以及朝奉纳供的屈辱政策,即便如此,匈奴骑兵依然经常侵犯北部边境。在这样一种形势下,西汉政府迅速组建、并发展壮大了自己的骑兵部队,骑兵数量增加,在军队中所占比例增大,骑兵装备精良,利于战争。古人“事死如事生”,骑兵也被古代工匠们制作成模型随葬于地下,西汉骑兵的发达程度在文献中有所记载,考古资料中亦可见一斑。自刘邦称帝,文景时期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加强军备,至汉武帝中期达到鼎盛,大将卫青、霍去病等逐匈奴于漠北,仅不足百年。 ─────────── 注释: ①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咸阳市博物馆《陕西省咸阳市杨家湾出土大批西汉彩绘陶俑》,《文物》1966年3期。 ② 赵康民《临潼出土的汉彩绘陶俑》,《文博》1985-2。 ③ 王恺、葛明宇《秦汉兵马俑之对比研究》,吴永琪、杨绪敏、丘永生主编,《秦汉文化比较研究——秦汉兵马俑比较暨两汉文化研究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2年4月。 ④ 郑洪春《陕西新安砖厂汉积碳墓发掘报告》,《考古与文物》1990-4。 ⑤ 王学理《骑马彩俑与汉代女军——由阳陵著甲木臂乘马女彩俑说起》《文物考古论集——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十周年纪念》,三秦出版社2000年6月。 ⑥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绵阳市博物馆《绵阳永兴双包山二号西汉木椁墓发掘简报》,《文物》1996年10月。 ⑦ 资料存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阳陵考古队。 ⑧资料存汉阳陵考古陈列馆。 原载:《文博》2005年3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