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史学评议 >

冷门学科代有传承

http://www.newdu.com 2017-11-08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刘昌玉 赵余跃 参加讨论

    “冷门学科”这个词汇不是绝对的,而是与“热门学科”相对的概念,指的是研究人数少、较为冷僻的学科。随着时间的变迁,一些原本热门的学科可能变成冷门学科,一些原本冷门的学科也可能会发展成热门学科。
    传承古代历史文化
    冷门学科大多集中于文科领域,尤其是人文学科中与古老文明研究相关的学科,它们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大致包括甲骨学、敦煌学、突厥学、西夏学、契丹学、女真学、吐火罗学、亚述学、赫梯学、埃及学、伊朗学等,属于被西方称为“东方学”的领域。其中,甲骨学、敦煌学、突厥学、西夏学、契丹学、女真学、吐火罗学、梵学这些学科与我国古代传统历史文化有密切关联。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重要思想与精神宝库的组成部分,这些学科属于广义上的国学范畴,国内学者对其有着天然的亲切感。
    另一类所谓的“东方学”,即亚述学、赫梯学和埃及学等,其研究对象与古代中国历史几乎没有交集,并且与当今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也不是同一文明,而是属于“失落的文明”。亚述学研究的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历史文化与楔形文字。1857年,英国学者亨利·罗林森等人成功破译楔形文字,标志着亚述学的建立。随着19世纪以来近东考古学的诞生与发展,亚述学主要在英法德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著名大学进行教学研究,在日本和以色列也有长足发展。赫梯学研究的是小亚细亚的赫梯文明,其建立的标志是捷克学者赫罗兹尼等人破译赫梯语楔形文字,赫梯学原属于亚述学的一个分支,后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埃及学是研究古埃及历史文化和象形文字的学科,1824年法国学者商博良破译埃及象形文字,标志着埃及学的建立。近年来,通过加强国际间学科交流与合作,这些学科在我国获得了较快发展。
    “冷门中的冷门”
    世界古代史是世界史研究的“冷门”, 亚述学则是世界古代史研究中的“冷门”,因此,亚述学被称为“冷门中的冷门”。1984年,在著名世界古代史专家林志纯(笔名日知,1910—2007)等学者的倡议下,经教育部批准,东北师范大学成立了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开设亚述学课程。以东北师范大学为源点,亚述学在北京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陆续开展起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人才。与欧洲(尤其是德国)设立专门的亚述学研究所不同,我国的亚述学还不算一个独立学科,比如在东北师范大学,亚述学属于世界史学科的下设方向领域;而在北京大学,亚述学属于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下设方向领域。在其他高校机构,亚述学大多属于历史系的下设方向领域。目前在我国,亚述学研究者大多参加国内世界古代史领域的学术会议。2016年6月24—26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主办了“古代近东文明会议”,包括“历史始于苏美尔”、“两河文明与中国”、“个人、家庭与民族身份”、“安纳托利亚文明”、“两河流域经济与社会”和“两河流域文化”六个专题,这在国内亚述学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个不小的突破。
    从亚述学研究机构和研究者的地域分布来看,我国亚述学研究起初仅在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得以开展,后来逐渐在许多高校、研究机构“开枝散叶”。历经30余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亚述学研究逐渐集中于长春、北京、上海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比如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等。从研究领域来看,我国的亚述学研究形成了“百花齐放、多点开花”的研究特点,不仅在传统的古巴比伦经济史、苏美尔文学和赫梯条约领域继续保持优势,而且还在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亚述帝国、阿马尔那时代等研究领域不断开花结果。许多亚述学研究者在这些领域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不定期通过国际交流,赴国外著名研究机构交流访问,参加国际亚述学大会,在国际亚述学界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同时,除国内自身培养的亚述学人才外,还有不少从国外学成归国的亚述学研究者。
    强调以传承为重点
    冷门学科因无法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和产出科技成果,因而常常遭到“冷遇”,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这些学科。在国际学术界,对冷门学科历来强调以传承为重点,不主张过分追求其扩展,尤其是在以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为主的当下,更要对冷门学科的发展把握适度原则,其关键在于“传承”。
    第一,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构建国际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话语权。冷门学科中的大多数属于国际性学科,在西方发达国家有深入的研究传统与国际知名的研究专家,有些学科甚至发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比如亚述学、埃及学等。我国要传承这些冷门学科,必须加强同其他国家的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例如,选派优秀人员到这些国家学习研究,聘请国际知名学者到国内任教、讲学,举办、承办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
    第二,国家政策专门扶持。一方面,冷门学科建设需要完善硬件设施,比如研究资料的配套建设、研究经费的拨付与使用以及实地考察调研的成本规划;另一方面,还需要提升软件建设,比如研究队伍的培养与传承、学科体系的规范化以及国际间交流合作的推进。适度加大对这些冷门学科的扶持与激励,包括资料文献建设、项目基金设置、专门人才培养机制等。冷门学科大多属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文献资料是研究的基础,尤其对于亚述学、埃及学、赫梯学、伊朗学等外来学科而言,我国目前的相关文献资料数量极为有限,严重制约了国内学者的研究。
    第三,探索符合国情的人才选拔机制与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关于冷门学科人才的选拔与培养,要掌握适度原则,即冷门学科首先不需要太多专职人员去从事研究,同时要坚持以传承为本的培养机制。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招生时,冷门学科应坚持自身的人才培养机制,根据学科传统与资源优势,强调“少而精”的招生原则;采取小班制,从本科阶段起就注意打好专业基础。由于研究者人数很少,冷门学科担负着更为艰巨的传承使命,我们应该注重师承体系建设,给予导师更多自主权,充分体现导师治学的理念。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