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大程度上说,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所谓现代世界,正是英国人的成果,英国人制造了现代世界,包括其基础性的制度和公共生活方式。 休谟同时代的人认为当时的历史著作远迈前古,休谟厥功至伟。史学大师爱德华·吉本称休谟为“苏格兰的塔西佗”,而伏尔泰则称休谟的《英国史》为“迄今所有的语言文学中写得最好的”。汤普森在《历史著作史》中评价说:“把历史变成不仅仅是一部战争年代记和帝王世系,而是有更丰富内容的东西,作为这种尝试的第一位历史学家就是他——休谟。”休谟在他生活的时代,首先是历史学研究给他带来了声誉,而不是哲学、道德学或经济评论等论述。休谟正是靠着《英国史》的写作赢得了社会声誉后,学界才开始重新审视他的哲学、道德、经济等思想贡献。 英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大卫·休谟成名之作,与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比肩的历史畅销书。创作历时十五年,全书超过一百万字,再版超过一百次,讲述了从罗马—不列颠时代到光荣革命的英国历史,一上市便成为畅销书,并一举使休谟跻身历史学家行列。《英国史》共六卷,出版以来备受好评,于2013年列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本套为前几卷讲诉了罗马—不列颠时代到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兰开斯特王朝、约克王朝的历史。 休谟代表作——历史著作《英国史》,国内读者鲜有人知。该书创作历时15年,全书超过100万字,自首版之后迄今已再版超过100次。这部讲述了从罗马到不列颠时代再到光荣革命的英国历史巨著,被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称为“是迄今所有的语言文学中写得最好的”,而史学大师爱德华·吉本也因此书称休谟为“苏格兰的塔西佗”。 不过,这部已经问世300余年的经典史学著作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却是姗姗来迟的,直到今年年初,吉林出版集团才根据此书的古腾堡授权英文原版陆续翻译、出版(译者为刘仲敬)了这部书的全本,这也是休谟《英国史》在中国的首个中文译本。 如今,在英国爱丁堡皇家哩大道上,矗立着手持长卷、身穿古希腊式长袍的休谟青铜塑像,他光着脚,眉头紧锁,不知他是在思索人类那复杂的人性,还是在疑问着自己已经用纸、笔铸就的历史。“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吗?”休谟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