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来一贞德 俞飞 李嘉琳 1412年,法国默兹河谷多姆列米小村庄,传来婴儿呱呱哭声,一户农家喜迎千金降生。她,就是日后从英格兰的铁蹄下,拯救法兰西的奇女子,也是欧洲历史中叱咤风云、最富于浪漫色彩的传奇人物——圣女贞德。 儿时的她,无忧无虑,爱好纺线、缝纫和烹调,和兄弟姐妹在一起,在父亲的田地里,牧牛放羊、收割庄稼。忙于农事之余,抽暇唱歌跳舞,和小伙伴们尽情游戏。受虔诚天主教信徒母亲的影响,贞德一心热爱敬奉上帝,天天去教堂祈祷,常为祭坛采集鲜花。 危急存亡 谁能力挽狂澜 好景不长,英法百年战争爆发。英军占领法国北部大半地区,勃艮第公爵不顾民族大义,与敌人内外勾结。因千年历代国王举行加冕典礼的兰斯落入敌手,兵力衰竭的法王查理七世尚未加冕,只能称为皇太子。名不正则言不顺,内忧外患下的法兰西危如累卵,摇摇欲坠。 宁静太平的法国乡间生活从此打破。贞德所在的默兹河谷,首当其冲,不断遭受英军骚扰和蹂躏,战乱逃难的重重危险如乌云罩顶,压得普通法国民众喘不过气来。谁能力挽狂澜,救民于水火之中? 虔信天主的贞德自称,早在13岁时,第一次见到神灵显圣。炫目光芒中,出现一位身穿铠甲的男人,自称大天使圣米迦勒。他告诉目瞪口呆的小贞德:“你将得到神助,成为拯救祖国的圣洁处女。”贞德守口如瓶,未向父母泄露只言片语。 神灵继续召唤贞德,圣玛格丽特和圣凯瑟琳命她去见皇太子,鼓舞法军斗志,打开通向兰斯的道路,举行法王加冕大典。贞德回答:“自己只是个乡下女孩,从未骑过马,更别提领兵作战了。” 天使大力鼓励贞德,相信上帝旨意。“尽快赶到皇太子身边,协助他领兵打仗,从英军手中拯救法国!”贞德意志逐渐坚定,但家人特别是父亲对此嗤之以鼻,坚决反对。 幸有几位好友拔刀相助,弄到一套男子服装和马匹,陪她踏上前途未卜的征程。十七岁的贞德,求见法军指挥官博垂科特。对方纾尊降贵,勉强同意见面。一看居然是个村姑,本想拂袖而去,只听她一字一顿地说出:“是天主派遣我来的,上帝要我协助查理成为法国国王。” 皇太子闻知此事,将信将疑,令贵族假扮自己,考验贞德是否真有异能。那天傍晚,五十只火炬照的大厅灯火通明,大群贵族与三百余武士济济一堂,王储故意换上寒酸的衣裳,躲在人群中。 众目睽睽之下,贞德完全无视宝座上的假太子,径直走到王储面前,施屈膝礼,流下感动的泪水,说道:“殿下,我是上帝派遣的使者,请出兵向兰斯进军吧。上帝要您从兰斯大主教手中接过王冠,正式登基为国王。” 纵然如此,一连好几个月,皇太子与朝臣依旧狐疑不决,犹豫不定,不断盘问贞德。军国大事,非同小可,岂可轻易交给一位乡间弱女子。 正在此时,英军围攻法国重镇奥尔良,消息传开,举国震惊,法兰西危在旦夕。来自各地的法军集结起来,却苦于无人自告奋勇,领兵出战。 法国远古即有传说,当法兰西即将灭亡时,将会出现一位圣洁处女来拯救祖国。人民热切相信这样的传说,祈祷救星早日降临。正在此时,贞德像一股旋风出现在法国历史舞台上。 死马当活马医。只要推出贞德这号人物,尊奉她的名号,就能提升王储的权威,重新振作衰微的士气。皇太子一咬牙,拨交三千兵马给积极请战的贞德,再为她配备重达二十公斤的盔甲,还特制了一面大旗。 旗帜一面是上帝高坐云端,众天使跪在身边,上书“耶稣玛丽亚”几个大字,熠熠生辉;另一面为圣母玛利亚手持盾牌,两位天使高举法兰西武器。贞德跃上骏马,举着这面旗帜奔赴奥尔良。 十几岁少女领军出击,男性军官不屑一顾。但事实很快让他们刮目相看。全套二十公斤的甲胄,贞德一穿就是一个星期,换做一般男性,连续穿两天,就会累得无法打仗。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贞德现身前线,让法军人心大振,备受鼓舞,平添胜利的信心。兵临城下,贞德连出妙招,一改一对一单打独斗的骑士作战习惯,采用集体作战的新式战法。 骑着白马,英姿飒爽的贞德,站在法军部队最前方,毫不犹豫,朝奥尔良杀过去。“前进!敌军必定失败,上帝会保佑我们,带领我们赢得胜利!”这时,城内钟声大作,好像与贞德应和一般,城门突然洞开,法国守军冲出来,夹击英军。围城长达七月的奥尔良,经过十天鏖战,一举解围。 进城不久,贞德率军频频向周边英军发起反攻,英军阵脚大乱,士气一蹶不振,不得不仓皇而逃。1429年5月8日,奥尔良市民载歌载舞,欢庆法国胜利。 7月14日,贞德率领法军再下一城,攻克兰斯。两天后,贞德手持那面迎风飘扬的战旗,护卫皇太子加冕为王。捷报频传,全体法国人欢欣鼓舞。英军闻风丧胆,给贞德取了“女巫”绰号。 随后,贞德剑指巴黎,欲一举收复首都。不曾想,天不遂人愿,查理七世优柔寡断,处处掣肘贞德行军布阵。法军虽攻下贡比涅城,对巴黎的进攻却一再受挫,贞德也多次负伤挂彩。时逢冬季到来,法王暂时解散军队,自己避居南方。 1430年5月,贞德回到正遭勃艮第公爵围攻的贡比涅城,在一次战斗中,与大部队失去联系,不幸落入敌手。 女英雄囚禁在博尔瓦期间,试图越狱。谁能料到,在跳下城堡主塔卢昂塔时,拉动旧伤,摔伤腿部。勃艮第公爵全无良心,竟将民族英雄以一万金币天价卖给英国人。 一心想处死贞德以绝后患的英国人,苦思冥想,最后决定借教会之手,诬蔑贞德为女巫,好宣扬法军胜利都是魔鬼作祟,摧毁敌军的士气。 “恶魔的耳语” 第一起“女巫”大审判 谈到欧洲中世纪著名的女巫大审判,最为知名的无辜牺牲者非贞德莫属。在十五世纪末欧洲掀起异端审判风暴前,圣女贞德成了第一位受害者。 勃艮第公爵控制下的巴黎大学,指派五十多名代表莅庭,又拟好起诉状,煞有介事指控贞德为异教徒,施行巫术云云。由贞德被捕地博韦大主教皮·埃尔科雄担任法庭庭长,教区法庭检察官则是尚·迪斯企维,其他六十余名审判员,无不来自英军控制地区。 1431年1月3日,贞德正式移交给这位主教。从2月21日开庭,审判断断续续审理数月之久。值得一提的是,此案动见观瞻,审判记录可谓巨细无遗,且卷帙浩繁的卷宗有幸完整保存至今,为学人研究欧洲中世纪宗教审判,留下难得一见的宝贵记录。 在众多宗教人士的检视下,法庭四次开庭审判。年轻的贞德不卑不亢,以毅然决然的态度面对审讯。 不出所料,神父审判的焦点,对准了贞德所听到的圣米迦勒、圣玛格丽特和圣凯瑟琳所传达的“神谕”,也就是要她和英国交战,拯救祖国这桩事。对教会来说,这些天使的话语是真是假,才是重点,如果裁定这些全是假的,那么贞德所遵从的神谕,其实都是恶魔的指示。 法庭上,一干神学家连珠炮般发问:“圣玛格丽特说的是英语吗?圣米迦勒有没有头发?你拥抱的是他上半身还是下半身?”他们原本以为,这些问题足可扰乱贞德的信念,但是她始终不为所动。 好个贞德,没有律师协助,当被问到“圣凯瑟琳是裸体的吗?”她机智地反问:“你们认为圣人没有穿衣服吗?”被问到“你认为自己有得到主的恩宠吗?”她脱口而出:“如果没有,愿天主垂怜我;如果有,愿天主继续眷顾我。”反击完美绝妙,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3月31日,哥松同七个教会博士指责她:“你不听从慈母圣教会的命令。”贞德立即回击说:“不对,我是服从教会的,不过,首先应该听从天主。”让学富五车的审判员哑口无言。 另外,贞德身穿男装的行为,也被宗教法庭认为大逆不道,视为重罪。当时天主教会的共识是女人不应穿着男装。可是被捕后的贞德,自始至终一身男装。 背后隐情则是,被捕之后,英军士兵数次兽性大发,欲性侵贞德,多亏男装在身,贞德抗拒不从。关入牢房后,她戴着头枷,手脚都用铁链锁住,身上的男装,更是贞德阻挠男人强暴,保住处女之身的唯一手段。 要陷贞德入罪,绝非易事。最后,无计可施的宗教法官,仓促罗织罪名。将她耳中所听到的“异声”,归为恶魔的耳语。这样一来,贞德就成了人见人怕的女巫、术士、恶魔的人间使者,这些罪名在当时,足以判她死刑。 在天主教会的传统观念中,凡人必须通过教会才能与上帝沟通连接。贞德所作所为,显然违反这一至高无上的宗教律令,妄称自己与天使沟通,罪莫大焉。那些与她交流的声音,全被定为恶魔,至于穿着男装一事,不分青红皂白,干脆被判为违反上帝订立性别的神圣法则。 火刑台上 “圣女”受刑 1431年5月30日上午九点,昔日集名誉与声望于一身,如今却因审讯和拷打而虚弱不堪的贞德,在告解神父和狱卒的伴随下,来到火刑场。 处决地点的卢昂旧市集广场,原为鱼市,广场上搭起三层看台,高处的处刑台,堆满了小山一样高的柴薪,这就是令人不寒而栗的火刑台。 全副武装的士兵,将贞德拉到审判官所在的看台前,交给死刑执行者。贞德被牢牢捆在火刑台上,动弹不得。主教以威严的语气,大声诵读判决全文:汝假借上帝之名,犯下异端信仰、偶像崇拜、召唤恶魔等罪行,因此遭到教会驱逐,火刑处决。 火刑台上,俯视脚底下万头攒动的看客,19岁的贞德,仿佛也在一瞬间丧失了全部力量,无奈地说出遗言:“啊,卢昂!我担心你将永远无法逃脱处死我的恶名!” 火焰突然窜起,贞德痛苦的大叫:“给我水!”这是极度恐惧之下的本能呐喊。但是,贞德随即重拾信心,大声呼唤起上帝、天使和圣女的名字。“没错!我听到的是天主的旨意!我听到的声音绝不会背弃欺骗我!” 苦难远未结束,她的衣物为火焰燃烧殆尽,火焰变弱时,死刑执行者立马添加柴火,还无耻地让群众观赏她遭火焚烧的私处,借此羞辱贞德并非圣女,而是个平凡无奇的女子而已。 在无法想象的痛苦中,贞德结束了她短暂却光芒万丈的十九年生涯。整整持续四个小时的火刑,无情吞噬了圣女贞德肉体,她的心脏却奇迹般未被火烧着,英国人下令将心脏扔进塞纳河。 一位英军士兵惊呼:“上帝啊,我们竟烧死了一位圣女。”负责点火的刽子手乔弗罗伊,害怕因烧死圣女被诅咒,事后遁入修道院。 尾声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二十五年后,贞德母亲向教皇提起上诉,法国重开审判,宣布死刑判决无效,洗刷贞德的污名,彰显贞德的荣耀。拿破仑上台后,推崇英雄主义不遗余力,贞德一跃成为“救国圣女”,万众崇敬。1920年,罗马天主教教皇本笃十五世宣布为贞德封圣。 论起法国历史上著名人物,拿破仑之外,贞德一人而已。今年适逢圣女冥诞六百年,五月的法国,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一年一度的圣女贞德纪念节,格外隆重热闹。公道自在人心。 正是:六百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圣女虽已逝,犹存侠骨香。 转载于《人民法院报》2012年5月25日第7版《法治星空》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