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上古色雷斯人风习管窥

http://www.newdu.com 2017-11-09 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沈坚 [作者赐稿]
    色雷斯人(Thracians)是巴尔干地区最古老的居民之一,其祖先或由南俄草原一带辗转迁入,最初定居巴尔干的时间差不多可以回溯至新石器时代,即公元前第3000纪~2000纪左右。学者们通常是以“原始色雷斯人”(Proto_Thracians)一词来称谓当时这一广大地区居民的。
    古代色雷斯人的分布范围大致以今保加利亚一带为中心,北及今罗马尼亚、匈牙利东部,南括希腊东北部、土耳其西北部,西抵塞尔维亚与马其顿境内,东濒黑海。不过,其活动地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亦曾有所变迁,远古时甚至向西延伸到亚得里亚海岸,东南进至小亚细亚西北部一带,东北或曾兼及黑海、亚速海北岸地区。然而迄古典时代,其总体格局便已大致稳定在前述范围之内了。
    古典时期的希腊罗马作家对色雷斯人的活动多多少少留下了一部分可贵的记载。借助这些古远漫漶而弥足珍贵的断简残篇,我们得知,色雷斯人曾经拥有自己独立的语言(大概使用一种共同语言的相关或相似方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并保持着极富特色的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由来久矣,是人们在历史上长期相沿积久而成的,构成了不同人群固有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这里既凝含着特定的生活方式、情感和意趣,又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他们的道德倾向乃至法律意识。古色雷斯人的风俗习惯,自然是其历史活动和精神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在对这个古代族群进行深入考察研究时所不能不注意的。
    一
    色雷斯族群人数众多,内部支系繁杂,尽管其说不一,但至少约在数十个左右。作为一个多少基于一定文化共性的古代族群,色雷斯人可能已经大致具备了相近的种族体貌特征。他们的身材一般比较高大、健壮,肤色白皙,偏好于体型的丰满,长有金黄色直至略带红色的头发。色雷斯人自称他们祀奉的神也是“蓝眼睛红头发”的2。一般来说,古代民族大抵是根据他们自己的相貌特征来塑造自己精神偶像的,所以色雷斯人的真实外貌大体上也不外是这种红(金)发碧目的典型欧罗巴形象。然而,正如欧洲几乎所有其他古代民族的形成过程都不是绝对纯粹的那样,早年当色雷斯人的先祖初涉巴尔干半岛时,大概就曾经同当地肤色略深、更其古远的居民层发生过交融3,因此,色雷斯人本身可能就是一个业经混合的民族集团,其体貌特征自应兼有相融各方的不同成份在内。
    古代作家对色雷斯人独特的生活风习,有过不少妙趣横生的描述。
    据说,色雷斯人有染发之俗,并往往将其长长的直发在头上挽束成一个顶髻。按希腊神话的说法,宙斯把色雷斯国王忒柔斯(Tereus)变作了戴胜鸟,而此鸟头上的一撮羽毛,即类似于色雷斯人的头发样式。从陶瓶画中可见,色雷斯人的男子喜好蓄须,面颊一般都是修剪干净的。色雷斯北部分支的达西亚人(Dacians)中,平民习于蓄留长发,古文献中称此“蓄长发者”为“科马蒂”(comati)或“喀皮拉蒂”(capillati)4。色雷斯人流行文身或在身体上绘画的风俗。按希罗多德的说法,文身与否被看成是社会地位高低贵贱的一个判别标志5。愈是出身高贵者,文身使用的图案便愈是华贵而艳丽。与色雷斯人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相近的阿伽杜尔索伊人(Agathyrsi)6,常以带有特殊部落标志的图案涂绘在他们的脸部和四肢上,而贵族往往将自己的头发染成蓝色。达西亚人也习惯于在其身上巧施绘饰。这种文身之俗,起初大概仅具巫术的含义,但到后来则纯粹是出于装饰的动机了7。
    色雷斯人的服饰,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在希腊陶瓶画中不乏其例。一般来说,他们比较喜好色彩鲜丽的大麻布绣花服装。典型的装束即如传说中的游吟诗人俄耳甫斯(Orpheus)、塔密里斯(Thamyris)和北风神玻瑞阿斯(Boreas)那样,戴着有护耳的狐狸皮帽,穿着带有几何图案的羊毛质料长外套,还有大约公元前5世纪传入希腊的高统皮靴(embades)以及骑手穿的华饰斗篷(zeira)8。希罗多德提到的色雷斯人,就是头戴狐皮帽,身穿紧身内衣,外面罩有五颜六色的外袍,脚登幼鹿皮靴子的9。从一些出土的古代遗物绘饰中,有时也能见到色雷斯人穿着马裤、缚带鞋、身系腰带的形象。居住在巴尔干北部的达西亚人、盖塔人(Getae),冬季则穿羊皮袄、毛皮斗篷,并使用一种便于在冰雪上行走的带马刺的靴。这些繁复厚实的御寒服装,显示了色雷斯人故土的气候特征,在身居爱琴海沿岸温润地带、一向衣衫简便的希腊人看来,显然是别具一格的。色诺芬描述的色雷斯人皮帽和袍服,在严寒的条件下自比希腊军队的单薄衣着来得更为优越10。采用马裤、斗篷一类装束,表明骑马在色雷斯人的生活中居有不同凡响的位置。他们素以擅长役使和驯养良马而闻名,在他们崇奉的英雄中便有“马的保护神”, 战争中又广用骑兵。荷马史诗里提到的色雷斯王瑞索斯(Rhesus),相传他拥有多匹白色神马,曾率军援救特洛伊而与希腊人交锋,最终被奥底修斯所击杀11。擅用骑兵,显然同长于驾舟航海注重海军、擅用步兵的希腊人是有所不同的。
    骁勇豪放的色雷斯人,平素以追逐、围猎野兽为乐事,战时则奋力投身战斗。与其作为战士的豪侠品格相联系,色雷斯人有着极度嗜酒的癖好,不论男女皆喜饮酒。战士出征每每临战前,惯常以饮酒鼓舞士气。有的色雷斯部落里,司祭者发布预言前,也往往亦须饮酒12,或为酝酿情绪。据说,酒本身的起源大概同古代巫术或某种宗教祭祀活动有关,人们最初喝酒可能并不一定是为了品尝享受,而是为了追求一种类似飘飘欲仙的醉态,以期达到与神灵沟通的境地。在那里,酒几乎被当作了巫师所用的幻觉剂一类东西。色雷斯人素来重视酒神的崇拜及其祭奉仪式,届时恣纵狂放,无所约束,乃至不遗余力。这种以酒力催生的含有诸多非理性因素的狂欢文化,不过是其旺盛生命力的自然流泄罢了。色雷斯人的善饮之风,恐怕与此不无关联。他们一般饮用自制的葡萄酒和大麻啤酒(bryton),有时也吸食某种大麻烟,而习以猎取的野牛之角作饮器,贵族使用的角杯则制作更为考究,时有在杯上包镶以金银饰品。
    色雷斯人喜好体面风光的饮宴场面。在色诺芬的笔下,奥德里西亚人(Odrysians)王子塞奥底斯(Seuthes)宴请宾客的情景大致是这样的:酒宴开席时,色雷斯人与宾客围坐成一圈,赴宴者面前放有一张三脚小桌,上盛肉食和发酵面包。主人塞奥底斯带头把桌前的面包与肉食掰成小块扔给客人,并以角杯上酒,主宾同饮,并按习惯将角杯中的余酒滴洒到宾客的身上。然后,乐师吹响号角,再以牛皮制的大喇叭吹奏乐曲,塞奥底斯本人乘兴起舞,呐喊一声,敏捷地跃向一旁,仿佛在避让弹箭的袭击13。这种饮宴活动还往往伴以歌舞,其中不少又是以战事为体裁的。在色诺芬提到的一次饮宴当中,两名身被甲胄的色雷斯人应着笛声,持剑起舞,轻盈地来回跳跃。其中一名舞剑者突然倒地,假装被击中身亡,胜利者剥夺其武装,唱着西塔尔卡斯(Sitalkas)战歌退场。其余的人则随即上场将倒地者拖走,仿佛他已真的阵殁了一般14。
    色雷斯人性情开朗,能歌善舞,热烈奔放。从远古时起,音乐、舞蹈和诗歌在色雷斯人中就很盛行,构成其风俗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据说,希腊神话里主司艺术、诗歌和科学的缪斯女神(Muses),大概源自色雷斯,对她们的崇拜,起初是从色雷斯人当中开始的15。广泛流传的神话说,音乐和作诗法由色雷斯吟游诗人俄耳甫斯发明16。与俄耳甫斯齐名的吟游诗人塔米里斯、穆赛俄斯(Musaeus),也都是色雷斯人。相传塔米里斯因向艺术女神缪斯挑战,提出比赛音乐,被女神们罚作盲者,并失去歌喉与弹奏竖琴的技艺,下了地狱。色雷斯人各部落素有喜好音乐的风气。上述的西塔尔卡斯战歌,大约就是为向色雷斯的奥德里西亚人国王西塔尔塞斯(Sitalces)表达敬意时所唱的。不仅有献给俗世国王、英雄的颂歌,而且也有内容涉及神祗的,象不断出现盖塔人冥神扎尔莫克西斯(Zalmoxis)名字的歌曲和舞蹈;另有一支由笛子伴奏、咏唱死者的歌曲,名为τορελλη;此外人们还听说过称誉色雷斯医生高超医术的赞歌,等等17。音乐在色雷斯人的生活中占有显要的位置,盖塔人对外交往时习以演奏齐特琴(Zither)来陪伴外来的和平使团;有人还把一些乐器(比如牧笛)的发明权归集于色雷斯人的名下18。古代色雷斯人之所以具备较高的音乐艺术水准,据推测,可能是受到了此前同小亚细亚有联系的前印欧语民族的影响。
    二
    色雷斯人的婚姻习俗也是颇为引人瞩目的,大体上带有他们生活的那个介乎于文明和野蛮之间、亦此亦彼的过渡时代的鲜明特征。由于风俗习惯一般总是比社会本身的进步来得滞后,以致在生活中还常常可见某些遗存下来的原始群婚制的残余痕迹。
    古代作家对于色雷斯人的婚俗,也曾作有一定的描述。赫卡泰奥斯说色雷斯人的肉欲很强烈19,大概指其性关系较为自由、开放,恐怕更具原始的色彩。当然,这很容易引起希腊罗马文明世界人们的好奇和瞩目,就如同今人谈论某些原始民族的奇风异俗一般。据希罗多德说,色雷斯人一般对未婚少女的性约束比较少,甚至还很放纵,允许她们同任何所喜好的男子自由交合。这表明,当时对两性关系的道德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仍颇宽松,显示了某种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而与此同时,他们对于已婚的妇女则又形成了严加监管的风习,丈夫是以重金或财物从妻子的双亲那里将她买回的20,一俟成婚,妻子便形同丈夫的私有财产。显然,色雷斯人社会如同许多古代民族那样,也已开始出现了仅规定妇女守持贞洁、而对男子却不加限制的一夫多妻制,男子拥有几个妻子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在逐渐剥夺和限制妇女的性自由的同时,则将性自由的权利留交给了男子,于是父系特权开始张扬。依照色诺芬的记述,色雷斯人(或其上层)里似乎还有着同自己的盟友或至交互换女儿为妻的习俗21。妇女的社会地位变得愈益低下,承担了家庭中几乎所有的日常劳务,当时甚至还存在杀死宠妻给丈夫殉葬的风气。由此看来,父家长制在色雷斯社会业已获得了相当的发展。
    但另一方面,色雷斯妇女对于往昔曾经拥有过的性自由似乎仍颇留恋,以致有时又表现得狂悍不羁,一如她们在恣纵喧嚣的酒神秘祭上的作派,为了大胆宣泄其情感、追求所钟情者,甚至可达无所不为的地步。相传诗人俄耳甫斯丧妻后极为悲哀,孤独地返回色雷斯故乡。他对亡妻的忠贞不渝感人至深,受到热情的色雷斯妇女狂热的爱慕。但俄耳甫斯却坚持“拒绝一切女性之爱”,不意激怒了妇女们,最后竟被其殴伤致死22。人家喜爱你,而你却孤傲自怜、毫不领情,到头来只落得惨遭报应,一命休矣。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女性对男性在社会关系中愈益享有过度专权地位的不满而表露的一种激烈反弹,抑或是想重新唤回那个逝离未久的“母权时代”?而正是这位俄耳甫斯,据说曾将风靡希腊男性社会的同性恋风习引介进色雷斯。在利奇德看来,他对同性恋的倡导,或许是导致他自己终遭不测的原因之一23。有人研究古希腊社会习俗时提出,同性恋的盛行进一步降低了妇女的地位。至于色雷斯人中的同性恋现象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存在过24,它与色雷斯妇女地位的高下升降又有何关联,从目前所见材料来说,都还不甚了了。
    残留至今的神话,一直是后人窥探和了解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只要细心辨析,拨开虚幻缥渺的由神奇故事编织的薄纱,我们仍可撷取到一些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如前所述的色雷斯国王忒柔斯神话,曾见于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话说忒柔斯娶了希腊雅典王潘狄翁的女儿普洛克涅为后,但不久就又假称普洛克涅已死而勾引其妹菲罗墨拉。为掩盖自己的罪恶,忒柔斯割掉了菲罗墨拉的舌头。菲罗墨拉以刺绣将她的遭遇绣在衣服上告知姐姐。普洛克涅获悉后于是对忒柔斯进行报复,杀死他们的儿子伊提斯,做成晚餐送给丈夫吃。忒柔斯勃然大怒,欲杀普洛克涅两姐妹。这时,宙斯神出面干预,把他们分别变成了不同的鸟类。人们发现,故事中的杀子、以人肉为食的情节,其实并非完全虚构,而是远古人类社会生活中曾经历过的一幕。这种原始的食人俗(cannibalism)在世界一些地方甚至长期存在,残留至近代。明乎于此,也就不足为奇了。故事描述的食人之俗,或许只是前此色雷斯人社会生活的一种离奇折射,毕竟他们尚未完全远离那个古邈的原始情境。
    当然,在另一方面,色雷斯人也还有自己的独特礼俗。他们十分重视收受礼物,习惯上是有财物者奉赠国王以为敬,而无所有者则受赠于国王。色诺芬述及奥德里西亚人王子塞奥底斯的宴客场景,就说到有人在频频上前向王子祝酒时进献各种礼物,诸如白马、侍童、服装、银碗、地毯等品类25。修昔底德也说,色雷斯人不同于波斯人,国王 “收受礼物而不是给予礼物的”;依照色雷斯人的流行习俗,“当人要求自己的礼物而不给予时,比自己向人要求礼物而被拒绝时更是有失体面的。”在那里,无论要办成什么事,人们是习惯于事先送些礼物的26。献赠礼物之俗在色雷斯人中如此倍受青睐,恐怕还多少带有它刚刚脱胎而来的氏族社会成员共享所得的古老遗风,同时,大概也初具着某种向臣服者索取贡献、体现早期国家统治权力的意味。
    在希腊罗马作家的眼中,色雷斯人与不少其他欧洲蛮族相仿,性格悍烈,尚武嗜杀,或如塔西佗所言,“十分桀骜不驯”27;波里比阿声称,一个节制有度或从容文雅的色雷斯人实属罕见28。色雷斯人好勇斗狠,战争是其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不打不相识,也许正是在彼此间不断武力冲突的相遇中,希腊罗马人获得了对色雷斯人特性的最初印象。早在荷马史诗描述的特洛伊战争中,色雷斯人的各部落即是以特洛伊同盟者的身份参与了对希腊人作战的。公元前6世纪末,色雷斯人一些部落对大流士一世所率波斯大军的进犯初始曾进行过猛烈的抵抗,此后被迫降服,转而追随波斯皇帝薛西斯入侵希腊。及至希腊人相互厮杀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色雷斯人的不同部落又分别加入了雅典和斯巴达同盟双方的对阵29。由于色雷斯人拥有优秀士兵的良好素质,马其顿和罗马帝国征服色雷斯以后,更是在此大量召募色雷斯人作雇佣兵,援为己用。此类事例,屡见史载。公元前2世纪时,色雷斯已成为地中海地区提供出色士兵的一处不见枯竭的源泉,以致有人认为,导致外国势力为占领色雷斯而长期一再相争的动机之一,就是希望能由此获得源源不断的优秀士兵30。色雷斯人不仅替希腊人、马其顿人、罗马人服役打仗,先后参加了几乎所有重大的战事,而且,也曾以军事殖民者的身份移居埃及,并在帕加蒙王室、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悌六世的军队里效过力。直至罗马帝国盛极而衰时,色雷斯军人出身的马克西米努斯还曾一度趁乱攫夺最高权力,荣登皇帝宝座(235~238年)。
    色雷斯人军事作战的武器品类很多,常见的有马刀、匕首、剑、长矛、双面斧、标枪和弓箭。其马刀外形特别,类似穆斯林弯刀(yataghan);矛长达6英尺。盖塔人的马上弓箭手常在其箭镞顶端涂以毒药,用来射杀敌人。他们使用的防卫装备,还有长盾、胫甲、战盔、铠甲。有一种轻巧的月牙状盾牌,是用木材或柳条编织制成的,外蒙皮革,有时在皮革上再饰以铁质或青铜质的环状浮雕。达西亚人征战时使用的战旗,图饰独特,上绘一条带有狼头的恶龙形象,呲牙张颌,身曲如蛇。据说这种龙状军旗大概是用金属(黄铜或青铜)制成的,一俟风起,吹动狼头,就会发出阵阵啸声31,似乎足可予敌以震慑。
    对于色雷斯人的作战方式和战术,古代作家亦有零星的记载。阿里安说,北方色雷斯人从斯基泰人那里学会了楔形战阵。色雷斯的特里巴利人(Triballi)习惯于将其军队排成四列:第一列放置较为薄弱的部队,第二列则布列强兵,第三列设以骑兵,全军最末的第四列却由妇女组成,当男人们在战斗中发生动摇时,妇女们便以呐喊助威或奚落、激励的方式来振作其士气32,类似现代社会体育比赛中的女子啦啦队。阿里安还讲到,当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出征色雷斯时,色雷斯人在哈伊莫斯山(今巴尔干山)狭道设防,集结了许多车辆组成屏障,以阻遏马其顿方阵的攻势。在必要时,还常常将车辆从山坡上推滚下来,转作攻击之用33。类似的运用滚车碾压阻敌的战法,据说亦见于色雷斯族系的培西人(Bessi)34、达西亚人当中。色诺芬曾这样描述色雷斯人和希腊人的一次战斗:“色雷斯人得胜之后总在彼此呼叫,彻夜大举重整兵力”。黎明时分将兵力摆开,以骑兵和轻装步兵围困希腊人,“跑着或乘骑上前投枪攻击”,而当希腊人进击时,他们便能很容易地逃脱。色雷斯人围攻敌人时,则会设法切断其水源35。色诺芬还提到色雷斯的蒂尼亚人(Thynians),尤其擅于夜战36,其用意主要在于加强敌人的惊恐情绪。战斗开始前,色雷斯人似乎是为了鼓舞士气,竟在阵前放情歌舞37;并将他们手中的武器敲得咯咯作响,以向敌人示威。出于同样的吓阻理由,他们在增援自己的部队时,又一路不停地劲吹号角,虚张声势。而一旦攻陷敌城后,他们就会象所有的蛮族那样,对失败者不分青红皂白,无情地大肆杀掠。修昔底德就曾述及色雷斯人在密卡利苏斯城破时所进行的那场残忍的血腥屠戮38。据李维说,色雷斯人过去打了胜仗归来时,常以矛尖挑着割下的敌人首级,一路唱歌行进39。在古代民族那里,敌人的首级自属战利品,足资向首领邀功请赏的凭证,即便在一些残留至今的原始民族中,这种猎头遗痕也还依然见存。而倘若打了败仗,色雷斯人的溃逃方式却十分有趣,他们按例是把盾牌挂在背上,一路跑便一路“在身后摇晃着他们的盾牌” 40。
    色雷斯人北方支系的达西亚人擅长建筑用于军事目的的防御工事,其用材一般都因地制宜,平原地带则就地掘壕,垒造土墙、树立木栅,以作防护;山区则采用石块,砌筑堡垒。至今在罗马尼亚境内许多地方(譬如阿尔巴、胡内多阿拉、尼亚姆茨一带)仍可见到当年达西亚人留存下来的这类防御工事的遗迹41。
    此外,就军事活动的习惯方式而言,罗马尼亚学者认为,达西亚人还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由于他们为农业定居民族,一般由部落中的男子组成部队出征,而从不象多瑙河流域一些操日耳曼语或伊朗语的游牧部落那样,作战时扶老携幼,拖家带口地举族迁徙。其次,达西亚人在战争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热情,他们自认为是长生不死的,战时总是视死如归。因为按照他们传统的宗教意识,死亡不过是又到神灵那里去了,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一种新的开始42。既是如此,战死又何惧之有!所以,达西亚人崇尚勇武,冒死征战,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古代色雷斯人的种种风习,从性格特征、价值伦理观,到婚丧礼俗、兵制战法,其实他们的所有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又都无不凸现着独有的文化象征意义和鲜明的时代印记,应该说,都是同他们本身所处的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从历史主义的眼光去看,这又是必然的,不足为奇的,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肯定色雷斯人比具有同样水准的其他蛮族来得更为残忍、野蛮。色雷斯人这个古代族群,显然是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创造和书写自己历史的。
    1 3 7 8 12 17 30 32 39 [英]S.A.库克、F.E.阿德科克、M.P.查尔斯沃思主编:《剑桥古代史·第8卷,罗马与地中海沿岸地区(公元前218-133年)》(S.A.Cook, F.E.Adcook & M.P.Charlesworth ed.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Vol.Ⅷ. Rome and the Mediterranean, 218-133 B.C.),剑桥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44页,第544页,第543-544页,第543页,第544页,第554页,第546页,第546页,第547页。
    2 [法]罗班:《希腊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起源》,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06页。
    4 参阅陆象淦:《达契亚文明与达契亚国家的形成》,《历史研究》1980年第5期。
    5 9 20 [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下册,第347页,第496页,第346-347页,第507页。
    6 阿伽杜尔索伊人的族属一般被视为斯基泰人或萨尔马特人系统。
    10 13 14 21 25 34 36 40 [古希腊]色诺芬:《长征记》,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85页,第181-183页,第143页,第178页,第182页,第151页,第176页,第187页。
    11 [古希腊]荷马:《伊利亚特》,中译本,燕山出版社1999年版,Ⅹ.435-502.
    15 [英]库克、阿德科克、查尔斯沃思主编:《剑桥古代史·第8卷》,第554页;[苏]M.H.鲍特文尼克、M.A.科甘、M.Б.帕宾诺维奇、Б.П.谢列茨基编著:《神话辞典》,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04页,“缪斯”条。
    16 [苏]鲍特文尼克等:《神话辞典》,第92页,“俄耳甫斯”条。
    18 [英]斯坦利·乔治·埃文斯:《保加利亚简史》,中译本,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1页。
    19 转引自[法]保罗·佩迪什:《古代希腊的地理学――古希腊地理学史》,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43页。
    22 23参阅[德]利奇德:《古希腊风化史》,中译本,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96-497页。 亦说俄耳甫斯因拒绝参加酒神狂女迈那得斯的秘祭而遇害。第496-497页。
    24 希腊神话中那位曾欲挑战缪斯女神比赛音乐的色雷斯诗人、歌手塔米里斯,相传与阿波罗神同时爱上美少年雅辛托斯,或可为一例(参阅《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译本,第7卷,第605页,“塔米里斯”条)。
    26 29 38参阅[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上册,第177-178页,第348页;下册,第516页,第518页。
    27 37 [古罗马]塔西佗《编年史》,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上册,第237页,第238页。
    28 参阅J.P.V.D.鲍尔斯顿:《罗马人与外人》(J.P.V.D.Balsdon, Romans and Aliens),北卡罗来纳大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66页。
    31 41参阅[罗马尼亚]康斯坦丁·康·朱雷斯库:《罗马尼亚民族和语言的形成》(Constantin C.Giurescu, The Making of the Romanian People and Language),布加勒斯特1972年版,第55页,第55-56页。
    33 参阅[古希腊]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1-12页。
    35 有说其族属为伊利里亚人(参阅[古罗马]阿庇安:《罗马史》,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上卷,第339页)。
    42 参阅[罗马尼亚]朱雷斯库:《罗马尼亚民族和语言的形成》,第55页;[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上册,第302页。(刊发于《华东师大学报》2002年第2期)
    (刊发于《华东师大学报》2002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