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秦封泥的大规模发现和确认已经过去了五年,却不能说这件事已经成为 历史。就象我们编著《秦封泥集》时感觉与表述的。随着新资料的发现和公布,秦封泥学术课题将不断深化。关于秦封泥,将会不断有事要做,而我们最初的工作仅仅只是开篇和序幕 。而早在此前的首届新发现秦封泥学术研讨会上,秦始皇兵马俑馆馆长袁仲一先生已经给出了一个眼界高深的判断,他说:“这是秦汉历史学、考古学的以及中国古代职官、地理研究 的一次里程碑式的极其重大的发现,其中大量问题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好好消化研究。 ” 由于种种原因,秦封泥的发现、披露、研究、出版构成了一个颇有神秘色彩的极其复杂的特 别情况。而且,这件事,这个特殊情况一直处在“现在进行时”中,不断有新的情况发生着 。文雅堂历数载工时匠心制作的这部《原拓新出土秦封泥》也就构成了这诸多新的情况之中的又一种特殊情况。因此,当杨广泰先生以等待装祯的浩侈拓本散页示我,并嘱为序言的时 候,我竟许久难于下笔。 需要一个简约的索引—— 1995年春: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遗址内六村堡乡相家巷村村民在农田中挖粪坑时无意间发 现大批封泥(此前多年,已陆续有同类封泥零星出土并现身民间文物市场,只是未曾获得重视和确认)。 1995年夏:路东之首次在北京民间文物市场获得大批相家巷遗址出土封泥,并认定其年代早 于此前收藏的西汉封泥。 1995年秋:路东之将陆续得获的几批数百枚封泥初步整理,并持其品类目录及部分实物往西安求教,经西北大学历史系王建新介绍初识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周晓陆。周晓陆、路东之共 同研究并确认此封泥为秦物,提出“秦封泥”概念,确立“秦封泥研究课题”。 1996年6月1日:中国印刷博物馆开馆,特邀路东之举办《路东之收藏瓦当封泥展》,分别展出路东之梦斋收藏瓦当、封泥近百枚。此即相家巷遗址秦封泥首次公开展出。 1996年7月:上海博物馆孙慰祖鉴赏澳门收藏家肖春源珍秦斋藏品后写作《新见秦官印封泥 考略》,并在《大公报》上发表。这是首次公开发表的秦封泥学术文章,可惜《大公报》非学术媒体,披露秦封泥又数量较少(七枚),孙文未曾引起注意。 1996年8月:路东之以秦封泥为主项收藏系列申办中国首批私立博物馆。 1996年10月28日:香港《文汇报》“中华风采”版以《路东之:残碑妙结收藏缘》为题,整版披露路东之“发现”秦封泥并申办首批私立博物馆即将获得批准事。 1996年10月30日:北京市文物局批准包括路东之创办的古陶文明博物馆在内的首批四家私立博物馆成立。 1996年12月26日:路东之向西北大学捐赠20品秦封泥,由西北大学文博学院主持召开“首届 新发现秦封泥学术研讨会”,并将特邀李学勤等专家学者撰写的首批学术文章结集出版,以古陶文明博物馆和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的名义,正式向社会公开秦封泥的重大发现。 1997年1月:《考古与文物》当年第1期发表周晓陆、路东之、庞睿《秦代封泥的重大发现— —梦斋藏秦封泥的初步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当年第1期发表李学勤、余华青、周天游 、黄留珠、周伟洲、张懋、周晓陆等人秦封泥研究文章一组。此后,秦封泥成为热门话题,并不断有媒体参与报道。 1997年春:西安市书法艺术博物馆傅嘉仪又在民间渠道得获约700枚相家巷遗址出土秦封泥。经过傅嘉仪苦心“调查”,协同西安市文物园林局、西安市公安局使秦封泥出卖者指认了 秦封泥出土处,又“根据零星残存封泥泥渣散落于地表的情况,确定了出土地点”——西安 市未央区汉长安城遗址内六村堡乡相家巷村田地。随即,西安市文物园林局在此遗址进行“ 抢救性发掘”,得获大批秦封泥(具体内容数字至今未见公开发表)。 1997年4月9日:《书法报》总665期发表倪志俊《空前的考古发现·丰富的瑰宝收藏——记西安北郊新出土封泥出土地点的发现及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新入藏的大批封泥精品》, 披露相关情况。该文章对此批封泥孰秦孰汉语焉不详。 1997年6月:《收藏》当年第6期发表傅嘉仪、罗小红《汉长安城新出土秦封泥——西安中国书 法艺术博物馆藏封泥初探》、《秦陵秦俑研究动态》当年第3期发表史党社《新发现秦封泥 丛考》、任隆《秦封泥官印考》、《秦陵秦俑研究动态》当年第4期发表任隆《秦封泥官印续考》,分别公布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藏相家巷遗址秦封泥部分内容。 1997年6月:周晓陆、路东之以正是编撰之中的《秦封泥集》通过“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 研究“95”规划选题第一批项目,并获得国家古藉小组出版规划小组出版资助。同时,列选陕西省金石文献汇集出版计划。 1997年6月15日:路东之创办的古陶文明博物馆开馆,在开馆四个专题文物展览中,“封泥绝响”专题系列展首次大规模专题展出秦封泥,并获得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 1997年7月:《书道美术新闻》总第588号、589号,《修美》总第59号等日本相关报刊,分 别发表文章报道秦封泥重大发现及其相关情况并转载1997年1月《考古与文物》发表秦封泥 资料全部或部分。 1997年11月9日:《中国文物报》发表李陵《汉长安城出土印泥的断代和用途》,认为此批出土物为“汉印印模”,与秦无关,且与封泥无关。 1997年冬:受中国西安发现大批秦封泥及其相关事件影响,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重新审视其馆藏封泥,由谷风信整理全部馆藏封泥634枚(主要是1935年阿部房次郎捐赠陈介祺旧藏部分 ,其中有秦封泥近20枚)编成《中国封泥》,于1998年5月出版。 1998年1月7日:《中国文物报》发表王辉、刘瑞《也谈西安北郊出土秦封泥的断代》针对李 陵文章批驳。 1998年1月:《秦陵秦俑研究动态》第1期发表周晓陆、刘瑞《九十年代之前所获秦式封泥》 ,该文是在秦封泥及其断代标准发表后对以往所见同类封泥的首次专题研究。 1998年1月:日本现代中国艺术中心出版鸡肋室辑《秦官印封泥聚》,收入相家巷遗址秦官 印封泥二百品。 1998年2月:《考古与文物》第2期发表周晓陆、路东之、庞睿《西安出土秦封泥补读》,对 后续发现及他文发表的相家巷遗址秦封泥67品进行考释。 1998年5月:《周秦汉唐研究》(文集)收入周晓陆、路东之《秦封泥的发现与研究》。 1998年9月:路东之与古陶文明博物馆可能工作室历时两年完成《路东之梦斋秦封泥留真》原拓本80部。该书由100品秦封泥原器拓本构成主体,并配有对每品封泥的精辟考证、旧体诗咏及正背图片,采用传统线装形式,一函四卷、限数80部。集文物鉴赏、学术研究、艺术 创作、传统手工及新文献披露于一身,既是第一部秦封泥专著,又是有“奇书”美誉的艺术珍品。 1998年10月:日本篆刻美术馆举办“封——封印7000年四历史”专题展,展出流失海外后被篆刻美术馆收藏的相家巷遗址秦封泥80品。路东之应邀作《封泥收藏与研究的过去和现在 》的专题演讲,并在东京及大阪等地进行多场次秦封泥学术、艺术交流活动,还应邀到东京国立博物馆鉴赏封泥。 1999年:文雅堂辑成《原器拓本·秦官印封泥聚》,收入相家巷遗址秦官印封泥89品。 1999年2月:日本《墨》当年第1、2号(总第136期),《最新·秦封泥研究》介绍秦封泥发现及《路东之梦斋封泥留真》与路东之访日情况。 1999年7月:日本里文出版社《目四眼》当年第7期“印材与封泥”特集,发表路东之《封泥收藏与研究的过去和现在》演讲全文与《路东之与古陶文明博物馆》专稿及大量秦封泥图片 。 1999年12月:重庆出版社“中国历代印风系列”,傅嘉仪主编《历代印陶封泥印风》卷以印 谱形式,无考释文字,收入秦封泥258枚。 2000年4月27日至5月18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对相家巷遗址进行科学发 掘,再次获秦封泥325枚,并首次确认相家巷遗址出土秦封泥的秦代地层关系。 2000年5月:《秦封泥集》由三秦出版社出版。 2000年8月:陕西人民出版社《秦俑秦文化研究》收入斯路《秦式封泥的断代与辨伪》,首 次披露西安及北京民间文物市场出现的伪品秦封泥。 2000年10月:古陶文明博物馆与文雅堂合作《古陶文明博物馆新获瓦当封泥掇英》原拓本60 部,收入相家巷遗址秦封泥50品。 2000年12月: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全部馆藏封泥(其中秦封泥近20枚),布展及展出期间 邀请上海博物馆孙慰祖参与工作并学术交流。 2001年:上海博物馆入藏海外回流相家巷遗址秦封泥二百余枚。 2001年6月:《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馆刊》(年刊)发表李学勤《秦封泥与齐陶文中的巷字》,王辉《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藏秦封泥选释续》,分别对相家巷遗址出土秦封泥公布后对 学术中具体问题上的作用和贡献进行研究和评价。 2001年10月:《考古学报》2001年第四期发表刘庆柱、李毓芳《西安相家巷遗址秦封泥考略 》 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西安相家巷遗址秦封泥的发掘报告》。公布本次发掘所得325枚、100多个品种秦封泥全部资料及其中116枚“文字清晰可辨、保存基本 完整者”的考释内容。 2001年11月:江亚日、路东之《秦封泥与秦代文明》初稿完成。 2001年11月:文雅堂制作《原拓新出土秦封泥》20部完成。该书一函十二册,收入相家巷 遗址秦封泥648件,261个品类。 2001年11月:周晓陆、路东之初步完成《秦封泥百官表》、《秦封泥地理志》,这是中华民 族统一的封建王朝第一部百官表和地理志,是中国百代政治体制及其国家地理的源头档案 。 以上只是简约的秦封泥大事索引,尚有许多不够重要或虽重要却为我不知的相关文章及大量电视新闻报道与文化专题节目涉及秦封泥及其相关情况。就在上个月,中央电视台“华夏文 明”专栏又来古陶文明博物馆拍摄了《封泥上的马政》、《封泥上的乐礼》两辑专题片。 因为秦封泥诸般情况的复杂与特殊,大家十分关心新材料的披露。在编著《秦封泥集》时, 我们做了种种努力却未能取得相家巷遗址秦封泥的全部资料,不得不留下深深的遗憾。杨广 泰兄惠心向古而追慕前贤又好大喜功,想做一部规模宏大的原拓本。然而,取得复印件编入印刷本尚且困难重重不尽人意,何况他要做的是原拓本。于是,艰难困苦 与代价极高 是不言而喻的。好在广泰兄神通广大而八面缘融,几年下来,他四方奔走,竟然取得了几个 收藏机构的原拓资料以及流散民间的零星拓本,共计秦封泥原拓1000余种,每种均20份。在 制成是书时剔除了大量模糊不清与难以识诸者,而同一品类超出10件者也予割舍。如是,计得648件,261个品类。其中近80个品类(不含同文异印)为《秦封泥集》所未载。可以肯定地 说,本书最真实(原拓)、最全面地反映相家巷遗址封泥面貌的拓本,甚至也可以说这是一部 空前绝后的封泥原拓本。因为将分处多个收藏机构的封泥实物汇集一起做原拓本是没有可能 的,再次分头征集原拓资料也没有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本书的珍贵(只有20部)及其价值是 明确而显然的。当然,本书的辑成不属于研究成果,仅是珍贵资料的汇集和整理。其编册和 目次也不依《秦封泥集》的职官顺序,而是按汉语拼音为序,这是为了检索使用的方便。因 此,这部洋洋十二册的秦封泥原拓本与其说是一部书,不如说更是一件成本昂贵、匠心制作、材料奢华的特殊品格的艺术作品,一件极具收藏价值的珍贵文献。 至于秦封泥的本身的价值、意义和相关学术问题,因为已有诸多学者的文章和著作,这篇小 序就不作赘言。而本书收录的秦封泥新品类资料隐涵的学术内容也不在此探讨。为了让本书的收藏者和阅读者再次充分感知秦封泥的份量,我还是引用两句专家学者们 给出的有所共 识性的论断——这是秦始皇批阅文书的遗迹,是秦文化考古史上又一次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现,是中华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第一部百官表和地理志,是中国百代政治体制的源头档案。 行文至此本该结束了,才发现以上的文字过于严肃而刻板,竟与我平素的风格迥然不类。一 时伤感又倏忽飘来!呜呼!只有秦封泥能让我如此严肃,也只有秦封泥能让我瞬间百感交集。索性就此拐个弯回到走惯的一条幽僻小径,就依我“原拓本系列”序跋文字的惯例,还是以 诗作结吧—— 自信平生有宿缘, 十年惯抚小泥弦。① 大觉梦醒长安路,② 小道逍遥若木船。③ 痴妄无瑕 虔境, 贪婪有份也奇禅。 今宵识破公卿阵, 秦月当窗老镜圆。④ ①余痴心收藏封泥已十数载。 ②16年前,余怀文学大梦负笈长安,得唐“菩萨残碑”有悟而转向收藏考古。 ③《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洞野之山,上有赤树 、青叶,赤华,名曰若木。”《楚辞·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④2001年10月31日(农历九月十五)夜,《秦封泥百官表》、《秦封泥地理志》的初 期工作 完成。至此,最初与周晓陆先生确立的“秦封泥研究课题”的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余成此 文亦在当夜,夜半微吟,满月当窗,岂非秦月哉! (作者: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馆馆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