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注重教育和科技的投入,给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努力做到发展的可持续性。我国十二五期间教育投入将达到GDP的4%,与发达国家还有距离,甚至比印度还少,我们还有增加的空间。 上面就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一些经验,还有一些不能借鉴的东西。第一,建立殖民体系,掠夺、压榨殖民地,历史证明这是西方发展中最可耻的一面,是人类社会的历史教训,我们的发展不可能走这条路,现时世界也不容许走这条路。第二,用战争、侵略的方式来剥夺别国发展的条件和机会。这往往会造成世界历史的倒退,造成已有生产力的破坏。侵略的、非正义的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怪物。我们的发展中不能容许这样的怪物继续存在。第三,欧洲特别是英国出现过的剥夺农民、农村、农业的圈地运动,用这样强制的、不人道的办法来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后备军,我们的发展中不能采用。我们要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办法缩小城乡差距;用免农业税的办法减轻农民负担;用在农村彻底实现义务教育的办法,来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知识水平;用农业现代化示范的办法,吸引农民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提高农产量;用发展经济、发展城市与乡镇的办法吸引农村劳动力;等等。 哪些要靠我们自己的创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是以往任何国家都不曾提供过的,这要靠我们自己来创造。将近60年来,我们在经济制度上经历了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了一个时代,在发展经济方面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应该说,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已经过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业已初步建立起来。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个总的概念中,如何从制度上、法律上、价值观上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这两个本来对立的概念,从内涵上结合起来,恐怕还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也需要及时在理论上加以总结。现在国内外都在热烈讨论所谓的中国模式,或者中国道路。这是一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创造性劳动。中国人在总结中国模式、中国道路方面还需要下一番功夫。 市场经济,是西方社会组织社会经济的成功经验。市场经济是经济生活、资源配置的运作手段。但是,“看不见的手”也不是唯一的手段。市场经济手段与国家干预适当的结合,会使经济运转更好。前苏联和我们过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排斥了市场经济手段,证明是对经济发展不利的。现在我们要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方向结合起来。 应该看到,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之间也存在相互排斥的一面。利用市场经济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利方面,限制其消极方面,不能让市场经济像野马一样毫无顾忌地自由驰骋,要给市场经济带上笼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富悬殊也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目的不是要造就无产者,是要让社会更加公正,分配更加公平,消灭贫穷与贫富过度的差别,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实现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实现国民生活的同步提高,让人民群众都能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因此,在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相结合上做文章,包括科学发展观,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包括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在当前尤其要注意处理好生产和分配的关系,都是在处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这是我们现在和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这两者的结合是大文章,做好了,将是我们对世界、对人类的重大贡献。希望我们在这方面能够稳妥地前进,能够走得很好,能够比以前各个大国都取得更丰富的历史经验,来超越以前的历史大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