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中世纪·手抄本

http://www.newdu.com 2017-11-09 上海书评 郑诗亮 参加讨论

    
    书房主人是“分类控”,书一定要分类放好
    
    桌上摆着最近在读的书
    
    这些书都是包慧怡喜欢的
    
    书桌细节处都很讲究
    
    包慧怡,1985年生于上海,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英语系中世纪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复旦大学英文系。著有诗集《我坐在火山的最边缘》,散文集《翡翠岛编年》,出版译作十一种,包括毕肖普《唯有孤独恒常如新》、普拉斯《爱丽尔》、阿特伍德《好骨头》、菲茨杰拉德《崩溃》等。曾任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客席讲师,教授《古英语及中古英语文学导读》等课程。
    包慧怡的书房门口,摆着一块白色写字板,上面写满了各类待办事项,日程已经排到了今年年末:博士论文的修订、诗文集译作的出版,对现在身为复旦英文系“青椒”的她来说,还有备课、上课、刷论文这些必须完成的任务……简直可以说是密不透风。之前还在都柏林大学读书的时候,她常常因为各类工作而感到焦虑,首当其冲的便是一直卡壳的论文,于是乎,“只好用一个工种的推进来缓解另一个工种遇挫带来的焦虑”。她列出了一根基本链条:“用翻译逃避论文,用写专栏逃避翻译,用备课逃避写专栏,用写诗逃避备课。”她本来还想写篇论文论述一下历史上的这类人,等到回国之后,忙得连轴转,正事都做不完,这种闲篇就更是顾不上了。
    她从小就对西方古典文学感兴趣,小学时就读过《荷马史诗》中译本。现在书柜里面还收藏了一套“世界著名史诗译丛”,也算是对少年时期的一种缅怀。高考填报志愿时,她全部填的是英语系,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因为中文可以自修,现在回看起来有些懊悔,“其实还是应该填小语种的,因为英文也可以自修啊”。到了复旦之后,选了不少语言课,比如张巍教授的古希腊语、拉丁语课,钱文忠教授的梵语课以及金寿福教授的古埃及文课。她形容金老师是“大写的可爱”,“他开的象形文字课,大家都旁听,没有人选,金老师着急了,在课堂上对大家说,‘你们都来选啊,我请你们吃饭’”。她一度甚至想要选择近东语言及文明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当然,这并非因为金老师请饭的缘故,而是因为近东研究实在太迷人,“我现在还记得金老师让我们学习德国人的古埃及文教程,我一笔一笔地把象形文字中的猫头鹰给画了出来”。
    她的书房藏书,实在可以用“高冷”两字来形容,大都和她做的研究有关。她的博士论文从中世纪感官史角度出发,研究一位十四世纪匿名头韵诗人(人称“珍珠诗人”或“高文诗人”)的神学立场,解析文本的基础是语文学,要求掌握多语种文献。人在国外的时候,还能利用大学图书馆;等到回了国,就只能仰仗个人积累了。事实上,她刚回复旦任教,就张罗着从国外买了一大批书籍,“等这些书陆续到齐,就能初步建立一个中世纪文学的文献库了”。其中相当部分与手抄本研究有关,她自己的藏书当中,这类书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她给复旦学生开的课也会着重讲解相关内容。博士期间,她印象最深的一门课就是“手、羊皮纸、羽毛笔、墨水、手稿”,“大家一起cosplay中世纪僧侣学做山寨手抄本,很好玩”。她曾经在一周内完成了据说是两三个中世纪僧人一个月的工作量,做了一个手抄本传到豆瓣上,引起网友一片惊叹,还有学习西方艺术史的同好前来找她切磋,不过她坦承自己跟中世纪僧人相比,还是偷懒了不少的:“我自己不需要动手磨天青石做蓝颜料,用来把纸张浸黄模仿羊皮的茶叶包也很给力,而且我还各种偷工减料,比如没做折页什么的,所以做起来很快。”
    今年年初去世的安伯托·艾柯是包慧怡喜欢的作家,“本来对艾柯无感的,后来读到他的一句话:‘我的身体虽然生活在现代,心灵却处在中世纪’,突然觉得好感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她本人的写照。在都柏林大学,她的专业课除了前面提及的手抄本研究,还包括乔叟精读、神曲精读、版本学、十五世纪文学、古文书学等,她形容自己就像中世纪的僧人,整天沉浸在古代典籍的世界里,等待被来自神明的光照亮。让人惊叹的是,所有这些课程,她的成绩统统都是A,只有一门她学得不好:古文书学。不过她自我安慰说,钱锺书先生在牛津大学读书的时候,古文书学也不是很好,“钱先生这门课没及格,后来还补考了,我比他的成绩好一点,拿了‘A-’”。
    十问Q&A
    Q:您是否知道自己有多少藏书?
    A:合起来七八千册吧。
    Q:您记忆中自己买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A:好像是一个俄国人编的《希腊神话》。
    Q:您最近买的一本书是什么?
    A:Ebay上淘到的1928年带版画的盎
    格-萨克逊谜语诗集。
    Q:一般以哪种方式买书,逛书店还是
    网上购买?
    A:外文书大多只能网上买,但上海北京各有一两个书店会定期买书支持一下。
    Q:您每月大概花多少钱买书?
    A:尽量控制在一千以内,如果买了影印手抄本就会超。
    Q:您手上正在阅读的是什么书?
    A:Seeta Chaganti, The Medieval Poetics of the Reliquary: Enshrinement,Inscription, Performance.
    Q:看书时候的最佳佐料是什么?
    A:咖啡。
    Q:您平时阅读,网络和纸面的比例是多少?
    A:除了期刊数据库(也是打印出来再读)基本不在网上读。
    Q:有没有一本书,是每年都要拿出来读一读的?
    A:自己的诗集吧,需要不断修改扩充。
    Q:如果让您只带一本书去某个地方,您会带哪本?
    A:可能是林堡兄弟《奢华时辰书》的彩色影印本。
    摄影 黄为 撰文 郑诗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