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比尔·盖茨为什么会投资1000万美元在一门历史课上?

http://www.newdu.com 2017-11-09 翻书党 苏慧君 参加讨论

    2008年,比尔·盖茨从微软执行董事长的位子上退休。他每天早上起来边跑跑步机,边看Teaching Company制作的“大课程”系列。某天早上,他看到一位来自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历史老师配合着手势,正声情并茂地讲述一门叫做“大历史”的系列课程。盖茨在后来的采访中说:“我一下子着迷了。”这位历史老师就是——大卫·克里斯蒂安。
    
    比尔·盖茨与大卫·克里斯蒂安
    什么是“大历史”
    1988年,克里斯蒂安还是一名在麦考瑞大学教授俄国历史的年轻教师,一次历史系普通的教师研讨会上,有人提出“历史该从何时讲起”的问题。克里斯蒂安一直希望建立一个把一切“联系到一起”的研究,于是他主张——从最初讲起。而哪里是所谓的“最初”呢?是地球上第一个生命的诞生,还是人类登上历史舞台的那一刻,抑或是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克里斯蒂安选择了宇宙大爆炸作为“大历史”叙述的起点,并花了20年的时间来研究和打造大历史的教学,直到被比尔·盖茨发现。
    作为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的一个新的史学流派,“大历史”不同于我们所熟悉的国家史、全球史,“大历史”所研究的是包括人类史在内的一个更大的范畴——地球史,甚至整个宇宙的历史。它试图建构起从宇宙大爆炸、星体的演变、生命的进化,到宗教、农业文明的诞生,再到现代社会形成的宏观历史故事。大历史的广度也决定了这是一项跨学科的事业,它运用了来自宇宙学、地质学、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传统史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洞见,融会成为一个前后连贯的历史故事。近期将在国内出版、大卫·克里斯蒂安所著的《极简人类史》,就是对大历史的精粹提炼,一本有趣的入门导读。
    
    大历史在线项目
    看完TC的大历史课程后,盖茨立刻安排与克里斯蒂安会面,并投资1000万美元,建立在线“大历史教学项目”,免费向公共开放课程。2011年,大历史教学首次尝试在五所私立高中推广,然后再普及到公立学校,短短几年之内,已经覆盖美国300多所高校、澳大利亚100多所高校,荷兰、加拿大、韩国、英国等也已开始引进这个项目。“大历史”这种全新的理念,迅速在世界各地扩散,带动了大众的认知进阶。
    大历史的导航功能
    很多历史书中,人类总是将自己视为宇宙的中心。但大历史所展现的是:人类历史只是宇宙进程中的一个简短篇章。我们知道,宇宙出现在大约138亿年前,源于宇宙学家所说的“大爆炸”。“大爆炸”之后,宇宙逐渐冷却,并经历了一系列不同的阶段。在物质、重力、引力的作用下,开始出现恒星,并聚合成星系。随后,在“超新星”的爆发中,产生了组成我们世界的大多数化学元素。宇宙一步一步地进化,直到45亿年前,我们的星系才形成,而最初的“原核生物”在地球诞生后的10亿年内出现。大约5亿年前,多细胞生物从海洋登陆陆地,通过长时间的进化,成为最早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约700万年前,第一批“类人猿”出现,约25万年前,我们人类,即现代智人,才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TED演讲中的宇宙演变时间轴
    克里斯蒂安曾表示:假如将整个130亿年的宇宙演化史简化为13年的话,那么人类的出现大约是在3天前。最早的农业文明发生在5分钟前,工业革命的发生不过6秒钟以前,而世界人口达到60亿、第二次世界大战、阿波罗登月都只不过是最后一秒发生的事情。但是仅仅在这一秒种之内,又发生了太多事情。这些事情让人类用一些全新的视角看待自身,看待自己所处的星球,看待这一秒之前的“十三年”发生的一切事情。
    因此,大历史为学习它的人提供了一副导航工具,如同摊开的地图,沿着宇宙的起点走到今天,让我们在学习和阅读具体史实,例如思考文明的产生,农业、劳动的分工,以及不同国家、大洲的不同特征,什么因素构成我们今天看到的世界时,能始终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宏观的历史背景下。就如同乘坐飞机,在高空看着自己熟悉的地方、城市慢慢缩小成一个点,跟其他区域连成一体,在这样的高度或许看不到太多的细节,但却更能从整体上理解单独个体之间的关联。
    
    《极简人类史》的新视角
    大历史的入门导读——《极简人类史》,就提供了这样一种新的视角。它用200页短小精悍的篇幅支撑起宇宙和人类演变的故事框架,引导人们在它涉及的知识领域中更深地挖掘,从而形成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和新的思维方式。比如,第一章“开端之前”中,大卫·克里斯蒂安从宇宙大爆炸和第一批恒星的兴亡写起,揭示了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原理:远古超新星爆发、太阳系早期的物质分异,造就了如今生命存在、人类繁衍生息所依赖的物质基础。不论是氧气、水源、土壤,还是地产、黄金——人类眼中重要的东西——只不过是宇宙和太阳系演化过程中生成的一类特殊的物质;而人类与这些物质的互动关系,造就了人类的历史。
    克里斯蒂安还描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历史观点。他说,石器时代人类迁徙到美洲和澳洲之后,高强度的捕猎导致了很多大型哺乳动物的灭亡——马是一个突出的例子。由于缺少大型哺乳动物,这些大洲的人类就无法在进入农业社会之后,找到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的牲畜。克里斯蒂安认为,这是美洲和澳洲农业发展较欧亚大陆缓慢的一个原因。这进而关系到近代的殖民史。在这个例子中,克里斯蒂安结合了人类学、古生物学和历史学的视野,让我们能从新的角度审视上面这段往事。
    人类如今掌握的每一门学科都告诉我们一部分的真理,如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历史学、地理学,等等。大历史另辟蹊径,将众多学科知识的事业整合起来,为人们展现出一个更加广阔的宇宙时空。在这样的视野中,哪有知识是有价值的,哪些知识能帮助读者一酬壮志,就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好奇心了。
    
    3万年前,人类驯化了狗,并将其用于捕猎
    新的地质纪元:人类世的到来
    2011年,克里斯蒂安在TED进行了一场名为“18分钟宇宙史”的演讲,该视频在网上高达400万点击量。演讲中,他谈到研究“大历史”的原因。他想起古巴导弹危机时期,当时还是小孩子的他,在核危机的笼罩下惶恐不安,整个生物圈第一次距离灭绝那么近。而今天的世界联系尽管空前紧密,面临的问题也丝毫没有减少。毁灭人类的武器仍然在那里,人类也拥有高度的文明和强大的能力来改变世界,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分歧、战争以及生态崩溃等都有可能导致全球性危机。正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H·G·韦尔斯(H.G.Wells)在《世界史纲》(The Outline of History)一书中写道的一样:“没有共同的历史观,就没有和平与繁荣。倘若在合作中缺乏共同的价值理念,仅凭狭隘、自私且彼此矛盾的所谓‘国家传统’行事,不同种族、民族的人们就注定滑向冲突和毁灭。”
    《极简人类史》中提到:人类现在已经拥有仅凭一己之力就可以重塑世界的能力,有学者认为,地球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地质纪元:人类世。人类世最大的意义在于人类(作为一个单一物种)已经成为地球环境与气候变化的主导力量。人类人口的增长、平均寿命的延长、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的转变——这些先前仅仅被当作社会现象看待的趋势,在“人类世”的背景下,成为了人类改变地球面貌的动因。这也是在近45亿年的地球生命史中,第一次单个物种在塑造生物圈中扮演了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克里斯蒂安呼吁,或许我们从各自的国家、民族历史中退后一步,将整个人类历史当成整体来审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人类分歧,把握不同社会的共性,重新评估人类自身的集体行为,并重新定义人类存在的意义与责任,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这个物种的特殊性,以及我们在未来几十年中即将面临的挑战。在大历史搭建起的宏观构架中,建立起一种最广泛的——人类共同体的认同,或许能引导我们找到通向未来的最好出路。
    
    《极简人类史》,中信出版社 2016年4月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