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手机版
|
高级搜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首页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民族学
文史百科
民间说史
历史典籍
搜索
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搜索
热门标签:
清朝
汉朝
刘备
朱元璋
刘邦
乾隆
武则天
佚名
三国
诸葛亮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书评、读后感、史料
>
《罗马史》,你收藏了吗?
http://www.newdu.com
2017-11-09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
参加讨论
本书荣获1902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装精美,大16开,四色插图,仿皮面、烫金精装,并配有烫金书盒
书中附有藏书票
1902年,蒙森因这部里程牌意义的著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迄今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历史学家。
瑞典学院在颁奖词中评价道:“既有完整而广泛的学术价值,又有生动有力的文学风格……他的直觉能力和创作能力,沟通了史学家和诗人之间的鸿沟。”
《罗马史》藏书票
马略
他(马略)的声音永远是粗大的,他的面容永远是凶猛的,仿佛他眼前仍是利比亚人和辛布里人而不是温文尔雅、芬芳四溢的同僚。……他有击破蛮族的本领,固属可嘉,可是若一位执政官那样不懂礼节,以至于身穿凯旋的装束到元老院里来,则人当以为何如!在其他方面,他也不脱平民的色彩。他不但——按贵族用语——贫寒,而且更坏的,他也知足,并且誓与一切行贿和通同作弊为敌。他依军人习惯,不甚考究饮食,欢喜喝酒,到晚年尤甚;他不晓得设宴请客,养一个恶劣的厨师。又有一件坏事,这位前任执政官除拉丁语外一概不懂,不得不谢绝希腊语的谈话;他的厌倦希腊戏剧可以宽恕——厌倦希腊戏剧的可能不只他一个——,可是自认他的厌倦,便不免幼稚。如是,他终身是个误入贵族群中的乡下佬,听得他同僚刻薄的讽刺和更刻薄的同情;他虽藐视他们,却没有藐视这种话语的自制力,未免懊恼。
庞培
他(庞培)不是个恶人,也不是个无能之辈,而是个十足凡庸的人;……他是个绝好的武人,有见解,有胆气,又有经验,可是以军人资格而言,他没有丝毫更高的天才。他或许晓得如何作战,可是确乎不晓得如何宣战;……他确是个好邻人,不染当时贵族的恶习,如强迫卑贱的邻人出卖田产,或用更坏的手段扩充地界;……人们责备他残忍,但他却不残忍。在戎马生涯中,他直视敌人,毫不畏缩;在公民生活中,他为人羞怯,常为些微小事两颊发红。他桀骜刚愎,却如一般自炫其特立独行的人,在晓得使用他的人手里,是个柔顺的工具。他最不相宜的无过于做政治家。没有确定的目标,没有选择手段的才能,无论对于小事大事都是目光短浅,束手无策,他常以肃然静默掩饰他的犹豫不决,他想故弄玄虚之时,只是自以为欺人而反自欺罢了。
庞培既头脑简单,又那么迅速而容易地侥幸上攀荣华的绝顶,不免感觉眩晕。仿佛他要与最富诗意的英雄角色媲美,以嘲笑他自己干燥无诗意的性格,他始自比亚历山大大帝,自命为世界无双的人,不当仅为罗马五百元老之一。其实没有比庞培更适于参加贵族政治的。他那庄严的外貌,他那肃穆的礼文,他那血气之勇,他那循规蹈矩的私生活,他那毫无创造力,如果他生在二百年前,或许能使他得个尊荣地位,与昆图斯•马可西姆斯和普布利乌斯•德奇姆斯并驾齐驱;凡庸为真贵人和真罗马人的特色,庞培与公民大众和元老院所以始终特别心投意合,得凡庸之助不少。他自始就是命定的元老院将军,如果他以此为足,甚至在他那时代,也可以占个鲜明而重要的位置。他却不以此为足,于是他陷入一种不幸的境况,要为其所不能为。
他无日不求占国家中一个特殊地位;一旦地位到来,他又不能断然取为己有;众人和法律若不绝对屈从他,他便深感愤怒,可是他的态度却处处目众人为他的同列,不只是假作谦虚,并且只要一想做任何违背宪法的事,他便心惊肉跳。如是,既常与寡头党根本不睦,同时又是听命于寡头党的奴仆;既怀着野心而又常怕把它实现,他便在内心的永久矛盾中,毫无乐趣地度过他那纷纭缭乱的生活。恺撒曾身经变化无常的祸福,已知命运之神有时对她的宠儿也喜欢抽身而去,意在使他们以百折不回的精神再把她感动回来,庞培则迄今只知命运之神为一常在的神,她一旦离开,他便对自己和她都断绝希望;并且在恺撒的伟大心性中,绝望只能发展出日益雄健的精力,而庞培的渺小心灵在同一压力之下却陷入深不见底的颓丧。
恺撒
他(恺撒)是个天生的人主,他统治人心有如风逐浮云,使形形色色的人士——卑微的公民和粗鲁的下级军官,罗马的贵妇以及埃及和毛里塔尼亚的美貌公主,豪华的骑兵官和牟利的银行家——都不得不置身于他的门下。……他是人君,但他永不做王者的姿态。就在为罗马专制君主之时,他仍不失其党魁的风度;完全温柔和顺,谈话舒适悦人,对每人都是勤勤恳恳,仿佛他只愿做同列的首座。……恺撒是人主,但他永不患僭主的昏眩症。在世界伟人之中,或许只有他一个能在大事小事上永不随意任情,却毫无例外地永按统治者的义务去做;回顾生平,他固然见着可为惋惜的失策,却不见因感情而失足的事可资悔恨。……总之,在那些伟人之中,能保持其政治家对于可能与否的辨别力,至晚年而不失的,或许只有恺撒一个;那些天资宏伟的人们有一件最难的事,即在成功已达绝顶之时承认成功的天然限制,能在这事上不遭失败的,或许也只有恺撒一个。
这是恺撒替他的事业所画的轮廓,他自己按照这轮廓来工作,后人为他所预定的路线所拘束,也按照这轮廓。即使不以这位大师的智力和魄力,却大致依他的志向来努力继续他的工作。完成的很少,仅在着手的很多。计划是否完备,谁要敢想与这样一个人赌赛,谁就可以决定;在罗列于面前的计划上,我们看不出漏洞,这建筑的每一块石头都足以使一人名垂不朽,况且一切又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五年半的时间,不及亚历山大的一半长,恺撒做罗马王统治者,七次大战共许他留在帝国首府不过十五个月;在这期间,他竟能调整世界现在和将来的命运,上自建立文明与野蛮之间的界线,下至排除首都街道上的雨水坑,然而他还有充足的时间和兴致来注意到剧院里的竞赛剧本,并且以桂冠连临时口占的诗赠给得胜者。
计划实行得迅速而准确,证明这计划已经过长久的考虑,它的各部分也经过详细的决定;但就是这样,各部分的可惊仍不甚亚于计划的本身。轮廓有了,因而这个新国在整个的将来确定了;只有无限的将来能完成这个建筑。专就此点而言,可以说恺撒的目的是达到了;人有时听得他亲口说他已经活得足够,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但正因为这建筑是无尽无休的,所以这位匠师在有生之年总是一石又一石地砌个不休,永远以同样的展性,永远以同样的弹性从事他的工作,从来没有倾覆或搅乱,正好像他只有今日而没有明日似的。这样,他工作着,创造着,无论在他以前或以后的凡人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作为一位工作者和创造者,他在将近两千年之后仍生存于各民族的记忆中——第一的也是唯一的恺撒帝。
(以上摘自《罗马史》)
已经有朋友晒出了自己的《罗马史》,欢迎各位亲们在后台晒出你们的!
本书详尽地叙述了自远古至共和国末期将近1000多年的罗马历史,阐述了罗马从偏于一隅的弹丸小国如何一步步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的过程及其原因,并指出了罗马在日渐强盛中已经蕴含衰亡的种子。本书视野开阔,论证严密,在涉及这一古代时期的各个领域都达到了百科全书式的广度。作品文笔洗练,叙事生动,富于戏剧性,人物形象鲜明,达到了历史性和文学性的完美结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上一篇:
王明珂:为什么人们会产生各种偏见
下一篇:
《战争史》:人为什么打仗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栏目列表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世界古代中古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地区国别史
专门史与整体史
历史解读
观点
治学心语
访谈
书评、读后感、史料
随便看看
苏联解体前的五张老照片,最后一张令
“天府学”建立恰逢其时
关于孔子的故事:拜师
秋瑾墓:近代巾帼英雄秋瑾葬在何处?
清朝的文化发展 是什么导致中国近代
吴起、商鞅、苏秦、张仪……看这些风
周朝的政治制度是怎么样的?
蒸汽机的真正发明者是谁?瓦特发明蒸
揭秘: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为何下不抵
秘密社会与赵树理创作的“古代性”
历史人物
帝王
后宫
武将
文官
古代人物
近现代人物
三国人物
水浒传人物
红楼梦人物
封神榜人物
古代美男
古代美女
巾帼英雄
佛教人物
道教人物
儒家代表人物
法家代表人物
武侠人物
外国人物
外国领导人
历史学
史家论史
观点
史学评议
国外史学
治学心语
历史考据
历史名人
古今文献
学科简史
学习心得、资料
学科词条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
世界历史故事
豪门秘史
皇朝秘史
神话故事
民间故事
佛教故事
道教故事
基督教圣经故事
伊斯兰教故事
其它宗教故事
恐怖、悬疑、灵异
史记故事
文化故事
名人故事
幽默笑话
智慧、哲理故事
儿童故事
童话故事
其它故事
中国史
史学总论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历史文献学
历史地理学
专门史
党史
国史
观点
访谈
评论
书评、读后感
随笔
中国古代史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辽朝
西夏
金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世界史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世界古代中古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地区国别史
专门史与整体史
历史解读
观点
治学心语
访谈
书评、读后感、史料
中国近代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考古学
考古学理论与考古学史
中国考古
专门考古
科技考古
世界考古
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专家论文
观点
随笔
收藏鉴赏
考古百科
中国现代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人物
古希腊神话故事人物
埃及神话故事人物
北欧神话故事人物
其它神话故事人物
民族学
学术文摘
理论政策
经济生态
社会文化
语言文字
民族史学
世界民族
民族地区发展
新疆研究
西藏研究
人类学理论
人类学应用
访谈笔谈座谈
书评文萃
田野研究
世界历史
世界战史
世界文史
世界名著
世界野史
世界名人
欧洲历史
亚洲历史
非洲历史
美洲历史
美国历史
日本历史
英国历史
军史
古代战争
近代战争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哲理故事
生活故事
宗门故事
短故事
名人与佛
文史百科
古诗词
传统文化
名著
成语典故
中国文化史
科举
古代官职
寓言故事
百家姓
文化名家
周公解梦故事
历史典故
谜语故事
名人名言
野史秘闻
帝王野史
野史趣闻
历史剧
历史解密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民间说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名人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国际
老照片
年代写真
战争记忆
人物旧照
奇闻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