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王太庆的《柏拉图对话集》部分。好像大学时代读过《会饮篇》,现在除了“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的神话外全记不清楚,再次阅读,印象深刻的依然是这一段。而以V现在的历练、心境,《申辩》和《会饮》里所呈现的人格、情感、思想等皆微不足道,只适合“一日看尽长安花”。 此类阅读,第一是修辞资源的取得:文本的历时性演进会导致话语的无限增殖,然而其全部以典籍作为基点,因此,经典的阅读如同“擒贼擒王”,可以“挟天子以号令天下”,利用公众崇拜权威的迷信高效抢夺话语权。第二是经济成本的节约:承袭第一点的论述,既然恒河沙数的话语从典籍繁衍,只要把握有限的几种文本生产方式,就可以从原典推演出无数的衍生产品,即对经典的有限阅读替代了在无限的冗余信息里的迷失,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产出的比率上升。第三是自我思想的深化:无论什么样的阅读都会对自己的思想起到巩固或破坏作用,但只有经过历史检验的经典才会形成高质量的冲击,所以“弄斧到班门,下棋找高手”,不如此不足以得到自我快速的提升。 王太庆译本里译名和通例出入极大,给熟悉此类文本的V的阅读带来很大心理障碍,又其翻译不完全,决定放弃此版本,读王晓朝的翻译,尽管这套书备受非议。 顺便翻了下刘小枫的译本,也搜到了丁耘的释义。嘿嘿,有了解微言大义的时间还不如再读一本书,或者干脆不读书,获取真理难道没有时间成本,谁会为如此辛苦才得到的些许老生常谈买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