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奥地利]雷立柏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书号: 7801497163 - DEJ10164 出版日期: 2002年7月 装帧: 平 开本: 32 页数: 264 定价: 15 元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侧重于基督宗教与古希腊罗马在种种概念上的差异,强调二者之间的不同和岐义,进而展开基督宗教对古希腊罗马传统的某种“否定”或突破。比如,在时间观点上,“基督教改变了古代的时间,因而它使人们意识到,时间是会“过去”的,时间没有重复可能而因此向人们要求一个负责任的态度”(原稿P15)本书论及的问题,作者都采取了这种强烈对比方式,观念十分鲜明。他的这种观念,为我们认识西方宗教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参照。本书探讨的主要问题,是基督宗教在欧洲现代化性的作用问题。他断定,基督宗教代表着现代,为许多现代观念的萌芽与发展提供了保障和依据,它与代表西方古代的古希腊罗马有本质区别。因此,作者提出,全面认识西方思想文化,既要理解古人,又要走出古代。在作者看来,现代性主要体现在精神上的更新、有着精神上的来源与动机。而基督宗教信仰则是西方现代话过程中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一位欧洲青年学者研究基督宗教在西方现代话中的作用,颇具特点,表述方式也别具一格,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著作。 内容摘要: 基督宗教就其思想文化渊源而言,通常被视为“两希文明”即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的结晶。按照这一思路,人们除关注基督宗教对希伯来信仰即犹太教的直接继承和突破之外,亦特别注重古希腊罗马的宗教、神话、哲学、思想、法律、政治、道德、精神等对基督宗教的深远影响或相关启迪。基督宗教对古希腊罗马思想文化的继承、改造、重构和发扬,曾被看做承上启下的壮举,由此亦形成不少人对西方世界两千年来文化传统和特色的基本认知和理解。然而,在这种“求同”的认识进路中,人们大多注意到基督宗教对古希腊罗马的精神继承与弘扬,却忽略了“存异”的必要和必须,没有去系统分析研究基督宗教与古希腊罗马思想文化的区别和差异,以及基督宗教对古希腊罗马传统的批判、扬弃和超越。因此,究竟应如何评价古希腊罗马与基督宗教的关系,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而全面的解决。 在中西思想文化的相互交流和比较中,奥地利学者雷立柏博土以另一种视域和观点参与了对基督宗教与古希腊罗马传统之关系问题的讨论。其新作《古希腊罗马与基督宗教》一书,即侧重于基督宗教与古希腊罗马之“异”,强调二者之间的不同和歧义,并进而展示基督宗教对古希腊罗马精神传统的某种“否定”或突破。在他看来,基督宗 教与古希腊罗马对比鲜明,二者关系与其说是一种继承发 扬,还不如说乃分道扬镳,由此方显出基督宗教的创新和独特。这种解释无疑为我们认识西方宗教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参照。 在其论述中,雷立柏博士认为基督信仰对西方思想文化中“现代性”的奠立起着关键作用。由于这种与“现代性”的密切关联,他断定基督宗教代表着现代,为许多现代观念的萌生及发展提供了保障和依据,故而与代表西方古代的古希腊罗马本质有别。因此,他提出在全面认识西方思想文化传统时既要理解古人,又要走出古代,这样才能看清西方发展的能动、鲜活之态。在他看来,现代性主要体现在精神上的更新,有着其精神上的来源与动机,而基督宗教信仰则是西方现代化过程中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为此,他指出“基督宗教信仰和《圣经》的世界观在欧洲历史上是推进现代化的最大因素之一”,这一信仰深远地改变了欧洲古代,也改变了欧洲古代的“人”,使之走向现代化。他因而将基督宗教的价值视为“古代”和“现代”的分水岭,宣称这些价值乃“现代性的开头”。这种看法与认为西方现代化乃走出、超越基督宗教信仰时代的欧洲“中古”之结果的观点截然不同,形成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不难看出,雷立柏博士的立论和审视乃基于基督宗教的信仰立场,其观点和表述可能会给人一种外在批判有余、内在批判不足的印象,即缺少对基督宗教在西方思想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自我反省、自我扬弃和自我提高的回顾及反思。不过,作为一种对话,雷立柏博土的著述为我们提供了从另一角度来考虑、研究问题的可能,而这对于我们客观、准确、全面地认识西方思想文化传统以及宗教在其中的意义与作用也是重要的、必要的。 为此,我们在《宗教与思想》丛书中收入了雷立柏博土的这部著作,旨在以一种开放性姿态展开对西方思想文化多层次、全方位的讨论和研究。一方面,我们可以对其 基本观点进一步商榷和讨论;另一方面,我们亦可弥补自 己在某些认知上的不足。这种双向性的交流和沟通,势必 促进我们的相互理解,亦可以一种更高的境界和更广远的视域来求同存异。雷立柏博士在书中每章之后都附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是他自己尚未彻底弄清或解答的问题,亦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雷立柏博士在其著述和问题中亦提到了与华夏思想文化的比较,以 及中国人对西方思想文化应深入、全面地研究。这亦涉及 到文化研究和思想交流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要求中西双方的研究者在知己知彼上都应该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和 更加准确。为克服双方认知之途上的困难和障碍,仍需要大家诚心以待、共同努力。 目录: 本书序 导 言 第一章 人与自然 第一节 “土地娘”还是“受造界” 第二节 “万物之一分子”还是“万物之灵” 第三节 “混合动态”还是“明确的界限” 第四节 “万变不变”还是“变化” 第五节 “怕自然”、“打自然”还是“察自然” 第六节 “玄学”还是“科学” 第二章 时间与历史 第一节 “无始无终”还是“有始有终” 第二节 “无的放‘时”’还是“目的意识” 第三节 “重复老调”还是“创新” 第四节 “君主的历史”还是“人民的历史” 第五节 “看戏”还是“参与历史” 第六节 “悲观主义”还是“希望” 第三章 人和语言 第一节 “特权”还是“普及化” 第二节 “修辞学之妙语”还是“真理之朴素” 第三节 “自言自语”还是“沟通” 第四章 人的尊严 第一节 “奴隶”还是“自由人” 第二节 “集体主义”还是“个体的尊严” 第三节 “灌输”还是“教育” 第四节 “享乐者的尊严”还是“受苦者的尊严” 第五节 “精神分裂”还是“个人的灵魂” 第五章 人和工作 第一节 “逃避工作”还是“乐业” 第二节 “人是为了工作”还是“工作为了人” 第三节 “游闲”还是“节奏” 第四节 “伟业”还是“精工” 第六章 婚姻与家庭 第一节 “婢女”还是“伴侣” 第二节 “成家”还是“婚姻” 第三节 “必婚”还是“选择” 第四节 “父权绝对”还是“父权相对” 第五节 “物爱”还是“人爱” 第七章 社会与政治 第一节 “神权”还是“政教分开” 第二节 “人治”还是“法治” 第三节 “一盘散沙”还是“团结” 第四节 “分类的人”还是“人类” 第五节 “贵人庶民”还是“人民” 第八章 人与宗教信仰 第一节 “思、言、行不一”还是“思、言、行一致” 第二节 “人、鬼、神、兽混一”还是“人的宗教” 第三节 “天无情”还是“人格神” 第四节 “可怕的神明”还是“信、望、爱” 第五节 “宗法教化”还是“活人的宗教” 第六节 “形式主义”还是“内在化的宗教” 第七节 “道德淡薄的宗教”还是“充满道德的宗教” 第八节 “因地而异”还是“跨越地区”的宗教 第九节 “分裂人的宗教”还是“沟通的信仰” 第十节 “没有教义的宗教”还是“条条有理的信仰” 第九章 伦理道德 第一节 “优爱”还是“博爱” 第二节 “残酷的英雄主义”还是“珍惜和保护生命” 第三节 “暴力”还是“非暴力” 第四节 “面子比真理重要”还是“真理比面子重要” 第五节 “没有良心”还是“良心、罪恶感和悔改” 第六节 “无法五天”还是“责任感” 第七节 “超人与小人”还是“人的道德” 第十章 结 论 附录1 文献目录 附录2 名称对照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