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天鹅之绝唱:读《埃及考古学》

http://www.newdu.com 2017-11-09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古希腊流传着一个极其凄美的故事,美丽的天鹅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最后时刻,会发出袅袅的歌唱,那声音尤如天籁般美妙。……我国著名埃及学家刘文鹏教授的《埃及考古学》1一书,近日已经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这部著作是刘先生身患癌症,靠吃止痛片与病魔做残酷的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写就的。令人痛心的是,先生没能亲眼看到该书的出版而带着遗憾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2 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领域,它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埃及考古学是近代产生的一门发掘与研究古埃及文物、遗址、遗迹的学科。作为国别考古学或区域考古学,埃及考古学是世界考古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在每年来自世界各地100 多个国家的考古队在埃及进行考古发掘,每年发表的考古发掘报告和著作数不胜数,但是写就一部系统而全面的埃及考古学著作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东西方研究视角的不同,西方的埃及学研究多侧重微观研究,因此每年出版的绝大部分都是某一地区,某一城市,某一遗址或某一专题的报告和研究。相反,综合、全面而系统的埃及考古学论著长期以来一直阙如。
    世界各国学者对埃及考古学的编撰进行过不少的尝试和努力。早在19 世纪80 年代,法国埃及学家马斯皮罗(Gaston Maspero)出版过一部法文的《埃及考古学》3 。但是由于年代较久远,现在很难看到。该书共分五章,围绕古埃及的建筑、雕刻与绘画来论述。具体章节如下:第一章,民用与军用建筑;第二章,宗教建筑;第三章,陵墓;第四章,绘画与雕刻;第五章,艺术业。显然,这部著作只是对古埃及人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的全面的介绍。20 世纪50 年代,法国埃及学家范迪尔(Jacques Vandier)还编辑出版过多卷本的《埃及考古学手册》4。该手册共分6 卷。第1 卷,形成的时代:史前;第2 卷,伟大的时代:丧葬建筑;第3 卷,雕像;第4 卷,浮雕和绘画—生活场面;第5 卷,浮雕和绘画:生活场面;第6 卷,浮雕和绘画:农业生活场面。显然该手册并没有摆脱马斯皮罗《埃及考古学》一书的窠臼,实际上仍是对古埃及艺术成就的分卷论述。因此,我们认为这两部著作在内容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并非一种理想的、全面的考古学著作。
    需要提到的是,20 世纪50 年代,埃及专家穆斯塔发·埃米尔应邀来华讲学。他的讲稿被整理成中文在我国出版,题为《埃及考古学》5,其副标题为“埃及的古代建筑、雕刻与绘画”。从副标题上不难看出,这部讲稿也把埃及考古学局限于艺术方面,显然是保留了西方传统的写作体例。
    20 世纪70 年代,英国埃及学家詹姆斯(T.G.H. James)出版了《埃及考古学》6一书。该书分列了几个重要的专题进行介绍:一、古埃及历史概览;二、真正考古学的发端;三、发现金字塔;四、辛苦的考古学的巨大成就、伟大的人及其等级、喜克索斯人的入侵、黄金的埋藏……等。这也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唯一一部英文埃及考古学著作。该书除了第一章是对古埃及历史的简要介绍外,
    1 刘文鹏:《埃及考古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年。
    2 夏鼐、王仲殊:《考古学》,载《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年。
    3 Gaston Maspero, L’archéologie égyptienne, Paris 1887.
    4 Jacques Vandier, Manuel d’archéologie égyptienne, Paris 1956-1978, 6 Bde.
    5 穆斯塔发·埃米尔:《埃及考古学》,科学出版社,1959 年。
    6 T.G.H. James, 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Egypt, London 1972.
    其余几章基本上是将埃及考古中比较重大的发现,按照时间之顺序进行编排介绍,因此,这部埃及考古学并非综合而系统的论述,全书看起来更像一部埃及考古史。
    1997 年,日本学者近藤二郎出版了一部埃及考古学7。这部著作简明系统地论述了埃及考古学不同时期的成就。该书除序言、结语外,共计10 章:一、农耕、畜牧之开始与陶器之出现;二、统一王朝的出现和早王朝时代的王墓;三、金字塔的产生和演进;四、奥西里斯信仰和阿拜多斯;五、喜克索斯的统治和戴尔·达巴的遗迹;六、帝王谷和新王国时代的王陵;七、新王国时代的都城;八、新王国时代的底比斯墓地;九、“海上民族”之活动与东地中海;十、塔尼斯的王室墓和第三
    中间期的墓制。总体来说,这部书内容比较丰富,算得上一部比较有价值的参考书。但是,该书缺少古埃及神庙建筑,以及其他艺术方面的内容。
    刘文鹏先生《埃及考古学》的面世,正是作者多年来研究之心血的结晶。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坦言的:这部著作“实际上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撰写、修改、积累的基础上,最后加工完成的。”《埃及考古学》一书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屋建瓴:完善的体系建构
    《埃及考古学》除导论、附录外,共六章。导论是该书的总论部分。在导论中作者介绍了埃及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时间与空间范围;埃及考古学与埃及学的关系;埃及考古学的起源、发展与现状;古埃及的历史学与考古学的分期等问题。
    任何考古学的研究都有一个时间下限问题,例如,英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诺曼人的入侵(1066年),法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加洛林王朝的覆灭 (987 年),美洲各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哥伦布(约1451~1506 年)发现新大陆(1492 年)。传统意义上,埃及考古学以公元前332 年亚历山大东征为下限。《埃及考古学》一书则不囿陈说,打破了这种传统,将埃及考古学延伸到了公元641 年阿拉伯人入侵埃及为止,从而将埃及考古学的时间下限比传统意义上延长了将近千年之久。这种新的分期法是刘文鹏先生多年来系统研究古代埃及历史,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成学说为指导,修改、补充和完善而提出来的。他主张不能以征服者的历史代替埃及人的历史,需要还历史发展的完整面貌。因此,《埃及考古学》指出“埃及考古学的内容也应该包括希腊、罗马时代的埃及考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埃及考古学,必然是埃及考古学的一部分”,应该“把希腊、罗马统治埃及时代的埃及考古学从希腊、罗马考古学中分离出来”,从而提出埃及考古学“包括三大时代:史前时代、法老时代和希腊罗马统治时代”。这是富有创新意义的。
    考古学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科学,它与其他许多学科都有关系。埃及考古学也不例外,就埃及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作者指出埃及考古学“并不孤立于其他学科之外,事实上,从一开始它就与古埃及的历史、地质地理、文化语言等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具体来说,“埃及考古学为埃及的语言文字学、文献学、历史学、宗教学、建筑与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等某些学科提供了研究资料。
    埃及考古学也只有与其他学科密切合作研究,才能真正揭示出古埃及人的生活方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
    在接下来的章节结构安排中,体现了作者对埃及考古学独具匠心的体系建构。第一章、史前考古学与前王朝文化的演进;第二章、早王朝与古王国时代考古学的发展与研究;第三章、中王国时7 近藤二郎:《埃及の考古学》,同成社(日本),1997 年。
    代考古学的探究;第四章、新王国时代考古学的重要发现与巨大成就(上);第五章、新王国时代考古学的重要发现与巨大成就(下);第六章、晚后时期埃及考古学的终结。作为埃及学专家的作者,几十年来对古埃及的历史具有精深的研究,因此,作者使用自己对古埃及历史的娴熟的整体驾驭能力,巧妙地将埃及考古学置于古埃及历史发展的整体框架之中,从而构成了埃及考古学研究的一条经线。在具体的每章节中,作者又巧妙的将埃及考古学的内容进行空间的展开,包括城市与村落遗址,墓葬习俗的演变等,另对古埃及人在艺术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以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进行多侧面的考察,从而构成了埃及考古学研究的纬线。因此,《埃及考古学》纵横交错、经纬相连、共时性与历时性的考察密切结合,从而巧妙的建构了埃及考古学的体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几天前笔者在国外偶然发现了2008 年初刚刚出版的尚带有墨香的一部埃及考古学著作,即由美国埃及学学者巴尔德(K.A. Bard)撰写的《埃及考古学导论》8。该书在结构安排上竟然与《埃及考古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真的地下有知,相信九泉之下的刘文鹏先生定会感到欣慰了。
    二、 “广泛”与“深入”并重
    正如《埃及考古学》书中所指出的那样,“面对新的21 世纪,埃及考古学应该是更‘深’更‘广’地展开考古的发掘与研究。”作者在对埃及考古学的论述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广泛”与“深入”两方面并重的思想。
    “广泛”主要体现在涵盖的年代范围广泛,以及涵盖的内容广泛两个方面。《埃及考古学》涵盖的年代范围包括史前时代、法老时代、希腊罗马统治埃及时代,囊括了古埃及历史上的各个时期。
    《埃及考古学》从史前时代大约一百万年前的古埃及人的出现写起,历经公元前4000 年代中叶古埃及文明的诞生,即法老文明的产生;公元前332 年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埃及,法老文明的终结,希腊罗马统治埃及的开始,一直延续到公元641 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为止,因此前后共贯穿了百万年的历史。史前时代的考古学中,作者论述了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前王朝铜石并用时代文化的演进、前王朝时代的墓地与城市遗址等内容。法老时代的考古学是全书的重点,论述之篇幅最大,分为早王朝与古王国时代考古学的发展与研究、中王国时代考古学的探究、新王国时代考古学的重要发现与巨大成就(上)、新王国时代考古学的重要发现与巨大成就(下)、晚后时期埃及考古学等章节。
    《埃及考古学》涵盖的内容涉及史前埃及文化的演进,城市文明与聚落形态,宗教文化,陵墓、建筑(包括宗教建筑、世俗建筑)、艺术创作以及丧葬习俗等。述及到的埃及考古遗址包括巴达里、涅伽达、阿拜多斯、希拉康坡里斯、孟斐斯、萨卡拉、吉萨、拉宏、麦地那、阿玛尔那等45 处之多,详细介绍了古埃及人在建筑、雕刻和绘画等取得的辉煌的艺术成就,包罗万象,囊括了埃及考古学的方方面面。
    “深入”体现在《埃及考古学》不仅对金字塔、神庙、陵墓等大规模的建筑遗址、遗迹进行研究和论述,而且对埃及考古学中规模较小的遗址和遗迹也进行深入的论述。历经200 余年的发展,埃及考古学在发掘遗址、遗物,揭示和研究埃及古文明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考古学者们大量的地面、地下的发掘、清理工作,雄伟的金字塔、壮观的神庙,被从沙土瓦砾中清理出来,帝
    8 Kathryn A. Bar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Egypt, Oxford 2008.
    王谷60 多座陵墓被逐个发掘出来。《埃及考古学》对这些大规模的考古遗址、遗迹浓笔重彩地进行论述,另外,《埃及考古学》在小规模的考古遗址、遗迹等考古细微处也不惜笔墨。作者对1999 年的卡蒙若内比悌二世王后墓的发掘,狮身人面像下面的奥西里斯神殿的发掘,帝王谷中的贵族和平民墓,帝王谷KV5 号墓中拉美西斯二世诸儿子的墓室的发现,以及近几年对大金字塔内部的几次探测等,都一无遗漏地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充分展示了埃及考古学在更加深入、细微考古工作中所取
    得的成就。
    三、关注前沿、展望未来、心系祖国
    《埃及考古学》不仅对以田野考古为主要手段的传统的埃及考古学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论述,而且对新兴的考古学的分支学科,如航空考古学、水底考古学、分子考古学等前沿问题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作者介绍了亚历山大里亚的海底考古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以及DNA 技术在初步确定古埃及第18 王朝王室谱系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时,《埃及考古学》对性别考古也给予一定的涉猎。20 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兴起,性别考古也进入学者们研究的视野。古埃及的妇女的社会地位,在家庭中的生活,甚至性与性生活等问题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埃及考古学》指出,“妇女史的研究离不开妇女考古学。考古发现的女性雕像、绘画和浮雕上的妇女的家庭生活,也都是妇女考古的主要内容。”
    《埃及考古学》一书中还指出:“除了进行新的考古发掘之外,同时也要作好已经发掘出来的文物、遗址的保护、维修与研究工作,这方面的国际合作尤为重要。”
    《埃及考古学》不仅对考古学界这些前沿问题给予关注,而且对未来的埃及考古学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展望。作者指出:“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的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传统的埃及考古学必然会遇到新的冲击与新的挑战。……面对新的21 世纪,为了更深更广泛的进行考古的发掘与研究工作,必须从科学的战略高度出发,树立新的指导思想,借助于新的考古学手段和方法,从事考古工作。”作者进一步指出:“埃及考古学研究必将面临新的课题,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新的研究方法与手段。………这些新理论、新方法运用到传统的考古学中,特别是埃及考古学中,可以帮助我们扩大眼界,更深入地发现和研究古迹、古物,以弥补传统考古学中的某些薄弱环节,促进埃及考古学的发展。”
    我们知道,埃及考古学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创建的,英、美、德、法等西方大国在埃及都设有常驻考古研究机构,政府投入大量的经费支持本国学者在埃及从事考古和发掘工作。尤其是当今的国际埃及学研究,竞争日趋激烈,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是否强大的象征。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埃及学研究相比,中国的埃及学研究仅仅是近一二十年才开始起步的,虽然我国学者在语言文字、历史、宗教、艺术、建筑等埃及学研究方面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
    我们还没有参与埃及考古发掘工作。早在20 世纪30 年代,夏鼐先生曾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学习埃及考古学,取得埃及考古学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后,夏鼐先生利用埃及考古学的知识从事中国考古学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们已经步入21 世纪,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作为古老文明的中国,作为日益强大起来的中国,中国的埃及考古学将何去何从?这是每一个中国的埃及学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埃及考古学》作者语重心长地指出:“在21 世纪的今天,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作为古老文明的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创建和发展中国的埃及考古学,已是义不容辞的任务。……我们需要有一批年青学子从事和热爱埃及考古学专业,也期望有朝一日,派出中国的埃及学者前往埃及,与其他各国的同行并肩协作,参加考古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并建立一支中国的埃及考古学队伍,为在埃及考古学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位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作者对此充满期盼和信心:“有朝
    一日,我们中国的埃及考古学者也应在埃及设立常驻研究机构,与埃及以及世界各国的考古学者并肩工作,进一步促进埃及考古学的国际合作,使埃及考古学迈向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透过《埃及考古学》一书中这些语重心长,充满憧憬、期待和信心的话语,我们看到了一名中国的老一辈埃及学研究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埃及考古学》一书使用了大量的照片、插图和图表,包括考古遗址平面图、示意图,文物的彩色、黑白照片,线条图等,共计300 余幅。这些图片对埃及考古学研究的论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得埃及考古学的内容更加具体、形象而生动。
    如果说《埃及考古学》一书存在什么不完美之处,应该说,书中对希腊罗马时期的埃及考古学的论述过于简略,显得与前两个时期,即史前时期和法老时期的考古学不够协调。作者在后记中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因近年身体欠佳,病魔缠身……特别是希腊罗马埃及部分的写作实在无力继续下去,只好在阵阵病痛中潦草地结束,实在抱歉。”想一想这部书稿写作之艰辛,先生与病魔做斗争,忍受了多少我们无法想像的痛苦……我们不禁潸然泪下。
    总之,《埃及考古学》是我国迄今为止出版的第一部专门而系统的埃及考古学论著,也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外国考古学论著。《埃及考古学》与作者几年前出版的《古代埃及史》9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构成了埃及学研究的姊妹篇。这两部著作凝结了刘文鹏先生从事埃及学研究的毕生的心血,也是刘先生筚路蓝缕,殚精竭虑,几十年如一日在埃及学研究领域开拓进取,研究之精华的结晶。
    相信《埃及考古学》一书的出版必将会对我国世界古代文明的研究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我国广大考古学研究者也不乏重要参考价值。
    (王海利,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100875)
    (郭子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100006)
    9 刘文鹏:《古代埃及史》,商务印书馆,2000 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