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化研究》目录 序言 希腊化时代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章 关于希腊化的若干问题 一、Hellenism的涵义 二、论希腊时代与希腊化时代之差异 第二章 希腊化世界的形成与发展 一、希腊化世界的形成与发展 二、希腊化时代经济 三、希腊化时代社会 第三章 希腊化时代的文学与历史 一、文学的白银时代 二、史学的博学时代 第四章 希腊化时代的宗教与哲学 一、犹太主义还是希腊主义 二、哲学的伦理时代 第五章 希腊化时代的艺术与城市建设 一、希腊化艺术的一般特征及其成就 二、希腊化时代的城市及其功能 第六章 亚历山大里亚的科学与技术 一、论亚历山大里亚科学学派 二、科学、技术与医学 三、古典科学终结的标志——希帕提娅 四、希腊化时代科学没有向近代科学突破的原因及其 遗产 第七章 希腊化世界的文化交流 一、希腊化的另一面——罗马的希腊化 二、凿通东西的希腊化文化 三、从希腊化到全球化 结语 希腊化的遗产与局限 附录一 参考书目 附录二 希腊化主要王朝年表 附录三 大事年表 后记 首先,要说明的是,为什么要研究希腊化。 那是1994年到大连开世界古代史会议的途中决定下来的。这是我跟随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孙道天先生学习希腊史的第二个年头,也是逐渐入门的时候。孙先生常说,我们国内研究外国古代史的底子非常薄弱,也是非常困难的,有语言、民族、宗教三座大山难以逾越(学无止境)。就古代希腊而言,人们往往只注意古典的黄金时代,但忽略了其他时代,尤其是希腊化时代。这是不应该的。因为这个时代有两个最重要的遗产一直影响着西方世界,也影响着整个人类世界,那就是科学与宗教。这时的科学从思辨走向了实验,对现实生活逐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信仰出现了世界性的一神论宗教,笼罩着人的精神世界。先生让我先看塔恩的《希腊化文明》这本书,我边看边译(希望有一天能出版该书),从此与希腊化研究结下了缘分。 1996年毕业后到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工作,讲课之余还是情系希腊化研究。把硕士论文的一部分《关于希腊化时代的若干问题》投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发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而且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新华文摘》(1997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1997年第6期)等报刊做了全文转载,这更加激励我继续研究这一课题。因此,1998年又到复旦大学历史系随张广智教授学习,得到了导师的诸多鼓励与悉心指导。 在十多年的历史学习、研究中要感谢的人很多,但首先要感谢的是刘文鹏教授,我一直把先生视为我的精神导师,他的执著、宽容、勤奋、敬业,不为环境所限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感谢庄锡昌教授给我的鼓励、关怀和支持,先生随和的风范,使我领悟学问以外的东西。从黄洋教授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学问,更重要的是严谨的治学态度。由于专业、时空的关系,几年来我与黄洋教授的来往较多,很羡慕他那许多不可多得的藏书,他总是慷慨地让我拿去复印,让我感激不已。感谢张仲礼、王敦书、于沛、刘家和、廖学盛、郭小凌、李长林、杨共乐、王斯德、余志森诸位先生,他们主持了论文评审或答辩,并且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感谢晏绍祥、陈仲丹、宋立宏、王海利、徐晓旭、郭长刚、吴晓群、陈新、倪华强等师友给我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帮助。感谢我的同事叶书宗、舒运国、裔昭印、周春生、苏智良、周育民、邵雍、严耀中、马友协、陈丽菲诸位先生给我的帮助、关怀与支持。感谢同济大学图书馆的赵老师、曾老师、凌老师、徐老师,感谢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的张红兵老师,他们长久以来在材料方面给了我大力支持。感谢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提供的资助,感谢马克尧教授、朱孝远教授、彭小瑜教授的宝贵建议与鼓励。感谢商务印书馆的常绍民、郑殿华、王明毅诸君的修改建议。没有上述这些师友的帮助,是不可能完成此书写作的,也是不可能顺利出版的。当然,书中的错误与不足之处有笔者本人负责,学有未逮焉。 感谢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尤其是将满五岁的儿子辰辰,他的笑声与哭声是我写作过程中最美妙的乐声,减轻了我的精神重负,增强了我的信心。他的天真让我看淡了一切,人生本如此:简单且快乐。一看到他,一切困难、烦恼、不快顿时都化为乌有。 感谢造物主的赐予! 本书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但扩充了很多内容,研究的范围也拓展了。选择历史研究作为我的职业是偶然的。从小学到大学的我,并不是特别用功的学生,爱幻想、善变化、不专一,这使得我不停地更换专业,先是法律系的民法专业,后是经济系的投资管理专业,最后历史专业选择了我,我也选择了历史专业。但由于生活的压力,在教书、读书、写作之余,难免做些与古典学无关的事情.这就使得本来就不富裕的时间更加紧迫了,留下了不少令人遗憾的地方,比如这——时期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还没能深入研究下去。王权崇拜问题只是简单地提到,基督教产生的希腊化背景研究得也不够透彻,等等。因而,产生一种愧对师友的内疚感,这一切只能待来日弥补了。当然,也敬请读者诸君不吝赐教,把睿智的批评、启发的建议发到我的信箱里(chenhistory@sina.com或chenhistory@sohu.com)。这里先谢了! 陈 恒 2005年2月12日夜于上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