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美)施特劳斯 【I S B N 】:978-7-5080-6475-8 【出版日期】:2011年5月 【开 本】:32开 【类 别】: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页 数】:335 【译 者】:李小均 【目录】 中译本说明(刘小枫)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云》 第三章 其他谐剧 1 《阿卡奈人》 2 《骑士》 3 《马蜂》 4 《和平》 5 《鸟》 6 《吕西斯特拉特》 7 《地母节妇女》 8 《蛙》 9 《公民大会妇女》 10《财神》 第四章 结语 索引 【价格】:36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列奥 施特劳斯的晚期作品,通过对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这两位思想史人物的碰撞来理解“诗与哲学之争”这一古老问题,并重新提起古典政治哲学这一伟大传统。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解读《云》,第二部分解读所有的阿里斯托芬的谐剧。施特劳斯详细分析了阿里斯托芬这些剧作的主题和政治含义,并把它们置于雅典乃至大希腊的背景之中。本书最终探讨的是城邦的基础问题。 “阿里斯托芬集”出版说明 我们已经习惯于把古希腊的tragedy译作“悲剧”,其实并不恰当,因为tragedy并非表达“伤心、哀恸、怜悯”的戏剧。trag-的希腊文原义是“雄兽”,-edy(ἡ ᾠδή [祭歌])的希腊文原义是伴随音乐和舞蹈的敬拜式祭唱,合拼意为给狄俄尼索斯神献祭雄兽时唱的形式庄严肃穆的祭歌,兴许译作“肃剧”最为恰切——汉语的“肃”意为“恭敬、庄重、揖拜”,还有“清除、引进”的意思,与古希腊Trag-edy的政治含义颇为吻合。古希腊的Com-edy的希腊语原义是狂欢游行时纵情而又戏谐的祭歌,与肃剧同源于酒神狄俄尼索斯崇拜的假面歌舞表演,这种狂欢游唱形式后来发展成有情节的戏谐表演,译作“喜”剧同样不妥,恰切的译法也许是“谐剧”——“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肃剧严肃庄重、谐剧戏谐浅俗,但在歌队与对白的二分、韵律及场景划分等形式方面,肃剧和谐剧基本相同。虽然约定俗成的译法即便不甚恰切也不宜轻举妄动,但如果考虑到西方文明进入中国才一百多年光景,来日方长,译名或术语该改的话也许不如乘早。 以阿里斯托芬(约公元前450-385)为代表的谐剧,确切的称呼应该是阿提卡“旧”谐剧,其全盛期在伯罗奔半岛战争年间,兴衰都在雅典城邦,与城邦政治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雅典城邦政治的产物,同我们今天所谓的喜剧不是一回事。希腊化时代之初(公元前四世纪末),出现了以米南德为代表的谐剧,史称古希腊新Com-edy。这种取消了歌队的新型Com-edy兴许倒可以称为“喜剧”,因为,其题材主要是对人性的大大小小弱点的搞笑式讥讽。这种戏剧形式经古罗马共和时期的剧作家普劳图斯(Plautus)和泰伦茨(Terenz)传承和发扬,在近代又孕育出莫里哀和莎士比亚等后继者,一直延续到现代西方的滑稽剧或轻歌剧里的插曲。阿里斯托芬的Com-edy看似轻松、打趣,实则“大者兴治济身,其次弼违晓惑”,内容非常严肃,具有“振危释惫”的精神品质,与修昔底德、埃斯库洛斯、索福克勒斯的作品具有同样的经典地位。歌德称阿里斯托芬是“美惠女神无教养的情人”,实属轻佻之言——古典学家尼采慧眼独到,他断言柏拉图的枕边书一定是阿里斯托芬的剧作。实际上,阿里斯托芬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堪称独一无二,因为,没有谁仅凭写谐剧而成就为思想大家。即便作为戏剧诗人,阿里斯托芬的才华也不亚于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等肃剧诗人,他的笔下不仅有严肃的幽默和深刻的政治意涵,也有幽美的抒情段落和肃剧式的吟唱。就雅典城邦戏剧的形式而言,阿里斯托芬堪称集大成者:舞台剧﹑城邦政治教育、节日狂欢结合得完美无比。 阿里斯托芬的剧作今存十一部,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罗念生先生就致力翻译,一生译成六部剧作(见《阿里斯托芬喜剧六种》,上海人民版2004),加上周作人先生的《财神》译本,杨宪益先生的《鸟》译本和吕健忠先生的《利西翠妲》[吕西斯特拉特](台北:书林版1989)译本,早在二十多年前,阿里斯托芬剧作的汉译就大体已备,晚近则有张竹明先生的全译本(译林版2007)——“阿里斯托芬注疏集”追慕前辈德范,务求在版本对勘、汇纳笺释、诗行编排等方面再图精进,广采西方学界近百年来的研究成果编译义疏性专著或文集,为我国的阿里斯托芬研究提供踏实稳靠的文本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