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简介 新世界出版社《小说前沿文库》出版说明 现代汉语小说创作自近三十多年以来,惜其有所斩获,也怜其多受欧美和拉美地域文学所惑,从方法论和更本质的角度看,有所建树者寥寥无几,其中原因,最明显的莫过于乃这一代作者的知识谱系不完备甚或不学无术所致。这几代人的创作敌不过白话文最初三十年的努力。 本文库所汲各种形体的小说文本是中国小说土本重建自信的呈现,创作者除了他是一个小说创作者而外,还有一些更加显耀的背景身份,他们是哲学研究者,是人类学和民族志工作者,是语言学者,是诗人,是物理科班出身的,是文史资料专业收集者,是国学研究者,等等,这些构成他们写作小说时最坚实的一部分,那种纯粹的依靠讲故事想获得小说成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换而言之,整个时代的阅读水准在发生改变。相应的,创作者对自身的要求也在一再的发生改变。总而言之,这套书的创作者和前一代人的区别在于,创作主体... (展开全部) 新世界出版社《小说前沿文库》出版说明 现代汉语小说创作自近三十多年以来,惜其有所斩获,也怜其多受欧美和拉美地域文学所惑,从方法论和更本质的角度看,有所建树者寥寥无几,其中原因,最明显的莫过于乃这一代作者的知识谱系不完备甚或不学无术所致。这几代人的创作敌不过白话文最初三十年的努力。 本文库所汲各种形体的小说文本是中国小说土本重建自信的呈现,创作者除了他是一个小说创作者而外,还有一些更加显耀的背景身份,他们是哲学研究者,是人类学和民族志工作者,是语言学者,是诗人,是物理科班出身的,是文史资料专业收集者,是国学研究者,等等,这些构成他们写作小说时最坚实的一部分,那种纯粹的依靠讲故事想获得小说成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换而言之,整个时代的阅读水准在发生改变。相应的,创作者对自身的要求也在一再的发生改变。总而言之,这套书的创作者和前一代人的区别在于,创作主体的身份和知识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所以,他们创作的文本也已经与前辈所走过的路表现出了巨大差异,也已经不是先锋和实验可以揽廓的了,他们都是异端,是对现有文学价值观的反拨与颠覆,更是一种大小说观念的集成。这种集成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作者自身修为的创备,二是对过往一切集体智慧的继承与反思。他们当中不乏呕心沥血者,有的文本创作时间跨越二十多年。在纸质传播变得更加奢侈的今天,印刷出版纯文学作品尤其显得杌陧,然吾道不孤,丛书之旨在于集中厘清中国小说重建道路的岔路口在何处,而可以称之为有所成就的又在何处,其劳自为,其功自显。 作者简介 · · · · · · 姚伟,1982年10月生于河南信阳,2004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代表作品为《血殇》《琴殇》《尼禄王》,是中国历史幻想小说和政治寓言小说的代表人物。致力于思考神秘主义、末日论以及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 《尼禄王》梗概 这是一部历史幻想小说。全书展示了古罗马暴君尼禄的心灵历程,以占卜为主线,揭示了尼禄家族惨遭诅咒的谜团。一部无人识别的忒拜古卷被用于占卜,所有参与占卜的人都惨遭诅咒而死于非命,从而引起诸多亦悲亦喜的荒诞故事;尼禄的母亲,一个因惧怕衰老而变得暴虐的女人,最后阴差阳错地寻找到永葆青春的秘方。作为一个女人,她对艺术和智慧的热爱,对奥古斯丁、达芬奇、康德、尼采、爱因斯坦等众多艺术家、哲学家和科学家的追随,不过是为了讨好自己的情人摩尼教魔王,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尼禄在梦中的初恋为他的一生布下了阴郁的基调,但作为一个臭名昭著的皇帝,他在乖戾之外也有令人敬佩之处,比如他对残暴贪婪的贵族阶层的抵制,对文艺的提倡和关心,对高贵事物的倡导,等等。 作者把激情奉献给了缔造一个个想象中的城市、民族和人物,从而呈现出一个全新的古代世界。那里拥有今天世界的所有矛盾和错乱,但也拥有今日世界所稀缺的智慧和高贵,或者说对智慧和高贵的不懈追寻。这也许就是作者最终能够完成本书的动力之所在。 《尼禄王》关键词 关键词一:占卜 占卜是小说贯穿始终的核心线索。一部文字失传的忒拜古卷被恺撒家族收藏,恺撒的后人利用书上的诸多插画占卜,结果却屡遭诅咒,纷纷死于非命。尾声部分才揭示了其原因,古卷本是忒拜国王在正义女神授意下书写的治国之书,却被误用于占筮。那些受诅咒者的死亡既是对这种误用的惩罚,也缘于一系列阴差阳错。 此外,文中关于占卜还有一个戏剧性的故事。埃及女巫克娄巴特拉利用几根晒干的男人阳器占卜,得到天后在奥林波斯山一片树林上方给神子喂奶的消息,于是带领弟子用铜盆接到了天后漏下的奶水。这种奶水是造世神的汗水,具有起死回生以及毁灭生命的功效,女巫曾用它滴在被奸污致死的女尸眼里,从而破解了一起摩尼教悬疑命案。 关键词二:套盒结构 中国式套盒结构,亦即大故事套小故事的讲述方式,是东方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提供的典范结构。《尼禄王》的结构是这种套盒结构的变体。小说各章主体部分是暴君尼禄的讲述,每章末尾配有三到四个故事,作为正文人物或事件的补充,同时,这些注释部分又可独立成篇。而且每章最后一个注解都能与下一章正文很好地衔接,从而避免了结构的紊乱和叙事的脱节。这种结构方法为本书作者首创。 关键词三:神秘主义 小说对神秘主义的思考,建立在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与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小说关注的神秘主义,其核心是灵魂、死亡和末日问题,以及恶的存在与神灵的关系问题。与西方的神秘主义相呼应,小说在尾声部分也涉及到以周易为核心的东方神秘主义传统。 例如,在死亡问题上,主人公尼禄在第六章面临自杀时作了很多思考。尼禄在死前觉得,死亡的恐怖不是来自虚无,而是来自死后超生为弱者和受难者的可能性。他感到对灵魂的归宿毫无把握,于是请来巫师将他封在一口大瓮里,把他的灵魂用大火烧炼化为无形。这有点悲观主义的色调,不过这种恐惧对很多人来说又是异常真实的。 在末日论问题上,作者虚构了一整套摩尼教教义,该教义主张世界是黑面神与白面神争风吃醋结出的恶果。小说还用半认真半戏谑的口吻,虚构了四种新的末日日期计算方法。主要集中在本书女主人公艳后阿格里皮娜写给罗马教宗的信件里: “的确,末日问题曾吸引过包括贵教先知在内的许多聪明人。17世纪末,圣经学家、神秘主义者西塔•施特劳斯利用自创的概率计算方法,将《圣经•旧约》中记载每一次灾难的经文分别挑选出来,把该段经文中所有希伯莱字母在字母表中的序号数相乘,再除以所有序号数之和,所得数值与灾难发生的年份相乘,得到一个商数。施特劳斯宣称,每次灾难所得的商数数值非常接近。他将这些商数相加取其平均值,得到了著名的“施特劳斯灾难常数”。此后,他将希伯莱文古抄本的《圣经•启示录》中所有字母取出加以运算,计算出末日为1989年。 1719年,牛顿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的末日时间为2060年。牛顿的依据是“万有引力损耗定律”,就是相互有引力作用的物体对对方的损耗速度与引力大小成加速度正比,也就是物体间的相互损耗会像自由落体一样越来越快。损耗的最终结果,就是牛顿断言的“宇宙诸星球失去现有平衡而陷于崩溃”。届时宇宙会首先变为一片火海,这与《圣经•启示录》对末日景象的记载完全一致。 20世纪初,斯大林凭借哲学史上的最高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推算出末日时间为2080年。而蒋介石则依据他最擅长的《推背图》,预测末日时间当在2213年。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关键词四:炼金术与占星术 在小说的第一章,占星士分析尼禄星座命盘得出的结论,使尼禄之父大感愤怒,加上儿子出生时没有啼哭,他准备将儿子按残疾儿处死。实际上,古代世界的很多重大决策常常受占星士影响。 小说中还虚构了一种新的炼金方法及其奇妙运用: “公元401年,基督教作家奥古斯丁宣称处女经血是炼金必不可少的第五元素,它不仅能促使金丹成功,更重要的是,它能让长生者保持永恒的快乐。他曾说过,一旦离开女人的怀抱,他就感觉不到任何欢乐。 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中写道,单一体不会朽坏,而混合物则极易变质。充斥遥远宇宙空间的以太是单一体的最高代表,而尘世之物,无不是水、土、火、气四元素按不同比例组成的混合体,包括黄金在内。这一论述长期指导着炼金术士,使他们认为,只要撞对了四种元素的恰当配比,就能得到大量黄金。然而令他们困惑的是,黄金是公认的不易朽坏金属,这与亚里士多德混合物极易朽坏的论断相冲突。这个难题曾经困扰了炼金界一千多年,使炼金事业遭遇难以克服的障碍。直到奥古斯丁宣布处女经血为第五元素,人们才将注意力从亚氏设定的难题转移开来。 奥古斯丁手下的炼金士们在修道院地下室秘密实践着导师的教诲,他们折腾了数十年后,发现处女经血对炼金毫无帮助。这迫使奥古斯丁在晚年修正了他的理论:只有基督教圣母玛利亚的血液才是世间的第五元素,它曾经孕育圣子,因而必然具备神力。圣母是在马槽诞下救世主,只要找到沾染圣血的布匹或喂马草,加以烹煮蒸馏,就能得到炼金所需的第五元素。 两百多年后,奥古斯丁的追随者们完善了他的理论:将玛利亚的圣血放入耶稣最后的晚宴上使用的圣杯,再用击刺过耶稣肉身的兵器‘命运之矛’加以搅拌,就能将圣灵注入铜铁等贱金属,进而使其转变为黄金……” “……7世纪初,布鲁图斯曾利用炼金术帮助过法兰克国王达格贝尔一世。当时达格贝尔一世正饱受爱神折磨,他深深地爱上了一位修女,却始终无法打动对方。因为国王相貌丑陋,又缺少过人的才艺,无力诱使修女放弃信仰投入他的怀抱。投机的炼金术士告诉国王,那些最受女人欢迎的男人,他们体内都蕴藏有某种特殊物质,能够唤起女人的春心。被爱情折磨而六神无主的国王答应试试他的建议。 于是在炼金士的安排下,组建了一支由100名贵妇和宫女组成的选美队伍,布鲁图斯带领她们到世界各地挑选最受欢迎的男子。在有些城市,参加选美比赛的男子成千上万,选美队不得不用投陶片的方式选出其中的佼佼者。数月之后,五十多个精心挑选的美男子被送到了国王的宫殿,国王将他们作为炼金材料交到了炼金术士手里。炼金士命人带他们前去一间地下宫殿领取国王的赏赐,但是等待他们的却是屠刀和弓箭。他们的心脏和眼珠被挖出后,炼金士将它们与大量黄金混在一起放进一堆高脚瓶内煮沸蒸馏,并将得到的液体冷却后装进一个精致的中国瓷瓶。第二天,炼金士将液体滴入国王的双眼,那双眼睛片刻后就呈现深红色,并且放出奇异的精光。当天,国王扮成平民,身着便装走访了十多个修道院。那些修女一见到他就认为是天使下凡,纷纷跪倒在他脚下去亲吻他肮脏的鞋子。最后,国王来到自己痴迷的那位修女面前,修女好像第一次见到他一样,望着他的眼神充满欣喜和敬畏。不久,修女离开修道院,成为国王最宠爱的妃子。” 关键词五:政治哲学 对政体、财产、宗教、道德等政治哲学主题的探讨,是本书主要旨趣之一。这些内容使小说区别于以往以宫闱秘闻为核心的帝王小说,从而兼顾了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 目次 第一章 名剑记 安提戈涅 波斯战记 地狱中的阿格里皮娜 亚历山大图书馆 第二章 雅典学园 灵魂盗取术 帕那萨斯山修女 暴君的乐曲 第三章 多密提乌斯 一心向死的诗人 双梦记 魔鬼的姘妇 遗失姓名的先知 第四章 俄底浦斯王 对抗暴君的诗人 克劳狄皇帝敕令 柏拉图学园血案 死于口水的园艺师 第五章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伯罗奔尼撒海盗 扎拉葩女王秘史 双镜记 第六章 梦境与火焰 盗取奶水的女巫 使徒书信 女王与宠物 尾声 罗马炼金士 间谍日记 忒拜石碑 东游记 爱因斯坦情书之一 爱因斯坦情书之二 中央情报局与克格勃 尼采致信莎乐美 末日来信 《尼禄王》写作手札 这本小书从构思到完成,经历了三年时间。其间我的生活发生了多次变化,可谓尝尽至苦和至乐。写作主题和思路也漂浮不定,伴随着激烈的自我怀疑和对写作意义的怀疑,以及一次次推翻怀疑后重新确立的自信。当然,这离不开王恒、羽戈、学军、黄金明等好友的不断激励。王恒为本书指出了不少知识性错误,羽戈为我指出了一些错别字和病句,学军和黄金明则是我与之讨论叙述技艺的对象。 长篇的写作是对毅力和耐性的磨练,也是自我教育的机会,它使我知道了沉静和审慎的重要,知道了任何美好的事物都需要艰辛的努力和漫长的等待才能获得。即使最后没有几个人愿意读它,这种写作对我本人依然具有非凡的意义,它是对自己的挑战和刺击,是灵魂渴望自我超越的标志。 从根本上我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写出这么一部作品,它也许完全是无意识的。如果文学就是做梦的话,有哪个做梦者能够决定自己将会做什么样的梦呢? 事实上,我的有些灵感的确来自梦中,包括令人心悸的噩梦。如果这本小书还配献给某个人的话,我想把它献给内子查娟。每当我从噩梦和恐惧中醒来,她的存在让我重新面对这个世界时不再像往常那样满怀忧伤。在那些漆黑一团、混乱不安的睡梦里,与她在一起的时光反而变得像真正的梦想一样遥不可及,恍若隔世。同时,她也始终是我写作过程中最坚定的支持者和除我之外的第一位读者,这很大程度上成了我书写的动力和信心的来源。 叙事艺术是一门古老的技艺,并在流传过程中被历代大师不断翻新。2005年刚开始学习小说写作时,我误以为小说依靠的是天才和灵感。直到完成这部作品,我才知道那种理解是狭隘的。杰出作品需要的是技艺的长期磨练,各种知识的不断积累,以及爱好思考的头脑和敏感锐利的触角。具备这些基础之后,作品的精神层次和艺术水准还取决于诸多灵光乍现的时刻,这一点使写作变得像命运一样神秘,充满偶然和不可知性。以此说来,我还只是一个叙事艺术的学徒和半熟练工,因而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才华捉襟见纣。每当我的书写陷入困境,就只得重温大师们的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统帅字词、运斧如斤。 与流行的意见相反,我认为汉语小说的精髓是古代笔记小说,而非明清以降以关心大众日常吃喝、交谈、性生活等为目标的现实主义文学。通过把笔记小说的简洁斥为简陋,现代汉语人为自己唠叨细碎的文风树立了正当性。这场革命尽管取得了胜利,却毫无喜悦可言。 在我眼里,庄子是古代笔记小说的开山鼻祖,后世的寓言体、伪经手法和魔幻现实主义,庄子都已经出色地使用过。笔记小说的最后一座丰碑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这两座高峰四周,是一系列高矮起伏的丘陵。它们使现代汉语小说显得鄙俗而平庸,宛如巨人走进了矮人国。 古代汉语是贵族语言,现代汉语则是平民和贱民的语言。指望用后一种语言创造经典,即使不是痴人说梦,也需要厚着脸皮霸王硬上弓。今天的作家比的已经不是作品的优劣,而是脸皮的厚度。在这个“不看疗效看广告”的时代,只要一个写作者脸皮够厚,他就能像推销员一样,满脸真诚地把自己的平庸之作列入经典。语言和文化的民主化促成了今天这个惨不忍睹的汉语世界,这正是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孜孜以求的结果。 鲁迅、胡适一代人痛感古代汉语著述在思想资源上的贫乏和毒素,也深知古汉语僵化、腐朽的一面,这些无疑是真的。 古代东方思想更注重直观经验的展示和提炼,这一点与西方古典时代是相通的。技术主义和科学实证主义对西方的统治不过是近现代的事,它们本质上是视野的萎缩和灵性的怠惰,是人类堕落的标志。 但是在政治伦理方面,中国古代主流著述致力于培养奴性,为极权统治充当吹鼓手。奴性包含了过度的忠诚和自尊的不足,是“过”与“不及”两种状态的混合。中国历代统治者同柏拉图笔下的古代波斯类似,“他们过度地剥夺了人民的自由并致力于引进极权政治,以致破坏了这个国家的中的一切友谊和共同精神。与之相伴的是,统治者制定政策不是根据他们统治下的臣民的利益,而是维护他们自己的权威……他们不可避免地变得愚蠢透顶,以至于用自己的行为向世人表明,同金、银作比较,社会认为是好的和有价值的每种东西在他们眼中都不过是垃圾而已。” 鲁迅一代人对这类事物的反抗是高尚的,即使在今天依然意义重大。但他们随后却将古汉语彻底打倒,并亲自执行了它的死刑,而代之以今天的口水语言。由政治和军事上的自卑导致了文化上更彻底的自卑和自虐,这其实是一种矫枉过正,是泼洗脚水时连同婴儿一起泼了出去。为了向西方文化敞开,他们赞同“欲练神功,必先自宫”,这促成了时下“太监体”文风盛行的局面。今天看来,这是典型的弱者和复仇者心态在作怪。当代汉语人正在集体承担这一过错酿成的苦果。 在西方,拉丁语以简练、精确著称,被称为“镌刻在大理石上的语言”。我想,中国古汉语也能毫无愧色地匹配这一美誉。它们都追求一种隽永的格言体文风,都合乎简而不空、繁而不腻的美学准则。 叔本华、尼采、王尔德和博尔赫斯等西方语言大师,其文风简洁而优雅,华美而雄辩,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拉丁文这种碑体语言的熏陶。大胡子那种表面上雄辩的文风,则是激情彻底失控的标志,这应归功于圣经传统与浪漫主义共同塑造的狂热和狭隘。就连尼采的不少著作也沾染了这种病毒,对此只能说,原教旨主义式的狂热是可怕的,它往往使天才走火入魔,毁于一旦,比如尼采从进化论推导出权力意志和超人学说即是例证。尼采狂热攻击苏格拉底式辩证法时,对苏格拉底四处与贩夫走卒辩论斥之以鼻。实际上,柏拉图笔下的辩证法仅仅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而已。 把现代作家们的白话小说,放在庄周、司马迁、李公佐、罗贯中、冯梦龙、蒲松龄、李渔等古代叙事艺术的大师们面前,我切身体会到了什么是寒碜。时常与当代作家相比,一个写作者很容易自傲自满,这大概相当于新概念作文对考场作文的优越感。但是在前述古代大师面前,我作为一个当代书写者,每常感到脸红心跳,羞愧难当。与他们的字字珠玑、浑然天成相比,我常发现自己的叙述口水遍地,矫情而滞涩。对我而言,这是天大的好事,它使我浮躁的心性一次次冷却下来,从而用更多的时间潜心修炼自身的技艺。 在汉语的领地,典雅隽永是古人的趣味,琐细冗赘则是现代人的审美旨归,用韩寒的话说,就是“用一万字描写一棵树”。从古汉语和古白话到现代汉语,是把一鐏好酒兑上一缸凉水的过程。因而,今天的读者对“酿酒师”的普遍埋怨十分令人同情。面对一群倒了胃口的品尝者,拙劣的酿酒师们却只会埋怨前者不尊重他们的技艺与劳作,这难道不是一种无耻吗?我不想把精力花在对当代文学的埋怨上,因为从事埋怨的人太多,而着手改变现状的人却少得让人几乎无法视见。如果汉语文学的堕落是命运使然,我更愿意选择沉默,而只把钦佩的目光投向过去的世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