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人一生的读书计划》(下)(20070929)

http://www.newdu.com 2017-11-09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索福克勒斯(Sophocles)
    纪年前496-406
    《俄底浦斯王》(Oedipus Rex)《俄底浦斯王在科洛诺斯》(Oedipus at Colonus)《安提戈涅》(Antigone)
    索福克勒斯生在我们称之为希腊郊区的一个上流社会家庭。他身居高位,在戏剧竞赛中总能获得胜利;他对于埃斯库罗斯较为原始的技巧在各方面都进行了发展;他寿命很长,而且有迹象显示一生很快乐;他是伯里克利时代 (Periclean Age)为世界增添光彩的伟人之一。他共写了超过一百二十部作品,我们只能看到七部。但这足以使他跻身于历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的行列之中。
    按图索骥的做法是靠不住的,刚入此道的读者最好将埃斯库罗斯视为一名执迷于神祉和神谕的戏剧神学家,这一说法并不算完全错误。而索福克勒斯则可以视为一名戏剧艺术家,更关注人的苦难。而欧里庇得斯则可以看作一个戏剧批评家,以传说作为载体,传播自己充满怀疑和失望时代中的种种观念。
    本书推荐的三部索福克勒斯作品都是关于同一个家庭,即俄底浦斯王的故事。但这三部作品并不是一个三部曲。它们写成的先后顺序为《安提戈涅》,《俄底浦斯王》,《俄底浦斯王在科洛诺斯》(写作最后一部作品时索福克勒斯已经到了晚年,但仍精力旺盛,作品于常用纪年前401年,索福克勒斯死后出品。)如果读者愿意,可以按照戏剧提示的人物行动顺序先后进行阅读,顺序为《俄底浦斯王》,《俄底浦斯王在科洛诺斯》,《安提戈涅》。三部作品统称为《俄底浦斯环》(Oedipus Cycle)或者《底比斯戏剧》(Theban Plays)。
    在《诗学》(Poetics)中,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13]告诉我们,索福克勒斯曾说他自己按人物应该具有的形象描述他们,而欧里庇得斯则原原本本地描述人物。也许索福克勒斯还应该加上埃斯库罗斯把人物描绘成被一种巨大的情感所驱使的半人半神形象。索福克勒斯尤其以合唱中的华美唱词闻名。
    亚里士多德将《俄底浦斯王》视为一部理想的戏剧,特别欣赏其情节和结构。如今,我们也许应该强调该剧的其它优点。但毫无疑问,这部戏剧是现存希腊悲剧中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赋予新含义最多,研究广泛最为广泛的一部。该剧的基本内容就是一个人杀父娶母,这一点启发了弗洛伊德[98],使他提出了“俄底浦斯情结”一词。(马克斯·比尔博姆 (Max Beerbohm),称俄底浦斯一家为“神经紧张的古怪家庭”。)
    读过《俄底浦斯王》之后,读者也许会问两个深刻的问题,而且这两个问题直到今天仍然被人问及:第一,人类是自由的还是受到束缚?第二,如果智力会带来悲剧,那智力在多大程度上对人类有益?从技术上说,这部戏的效果主要依靠对于戏剧化反讽技巧的熟练运用—这种手法是指观众了解戏中的重要内容,而戏中的主人公却被蒙在谷里。
    《俄底浦斯王在科洛诺斯》是一部难以理解的戏剧,即使对于有知识的读者也是如此。与《俄底浦斯王》不同,该剧的情节编织不甚完善,但它的有趣之处并不在情节方面。也许该剧应被视为一部奇迹剧或者神秘剧,旨在探讨一个人背负了过多的罪恶感和知识而变得失常,他的一生最终被众神和典雅市民所拥戴,并给予了新的意义。最后,俄底浦斯王成了一个超越人类的英雄,就像亚瑟王(King Arthur)一样,同时也像亚瑟王一样,最终不知所终。
    《安提戈涅》是三部戏中心理活动最复杂的一部。它曾被视为对于传统与高尚行为准则之间,换言之,国家与个人之间相互冲突的种种需要进行探讨。和其它众多希腊戏剧一样,该剧以狂妄,或者说过分骄傲为题材(此剧中讲述了克瑞翁(Creon)的骄傲),并讲述了这种人类无节制的情感所带来的破坏性结果。在希罗多德[8]中,读者会再次遇到这一观点。在开始阅读《安提戈涅》之外,记住对于古希腊人来说,对死者厚葬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接受一种希腊人的观念(至少是安提戈涅的看法),丈夫和孩子是可能替代的,而兄弟则永远不可替代。
    在《俄底浦斯环》中,索福克勒斯涉及到了伟大事物的毁灭。但他不仅受到毁灭的启迪,同样受到伟大的影响。我们也许可以说索福克勒斯一方面悲伤地认识到人类的悲剧命运,一方面又崇敬人类伟大的力量,这两者之间的对峙是他种种特殊情感的来源。
    欧里庇得斯(Euripides)
    纪年前486-406
    《阿尔克提斯》(Alcestis)《美迪亚》(Medea)《希波吕托斯》(Hippolytus)《特洛伊的女人》(the Trojan Women)《伊莱曲拉》(Electra)《酒神的伴侣》(the Bacchae)
    欧里庇得斯可能比索福克勒斯小不到十五岁,但他从索福克勒斯那里继承了另一个希腊世界,充满了对于知识的猜忌与内部斗争。欧里庇得斯的作品也似乎反映出这一变化。在索福克勒斯的悲剧意识里存在一种庄严与宁静,欧里庇得斯作品中没有。
    欧里庇得斯生于萨拉米斯(Salamis),那场著名的海战就发生于此。看起来他一生都过着隐居的,甚至很可能是痛苦的生活。有一种说法说他独自住在海边的山洞里。他可能写了九十二部戏,如果《瑞索斯》(Rhesus)真为他所作,共有十九部流传至今。这些作品虽然广受欢迎,但根据一种说法,他只得过五次奖,而索福克勒斯得过十八次。
    欧里庇得斯是阿提卡(Attic)三大悲剧作家中最有趣的一个,因为他的内心世界与我们的想法最为接近。他是诡辩派的传人,又受了苏格拉底的反讽的影响,他和我们一样,觉得所有道德与宗教的价值观全都靠不住。他人生的后期与伯罗奔尼撒处于同一时代,因此也生活在危机之中,受到恐慌,悲观和政局混乱的影响。他天才的体现是不均衡的,他的想法也前后不一,但我们可以说他的世界观是理性的,充满怀疑的,而且也是悲剧性的,虽然不像索福克勒斯那样高贵。
    他的作品通常(虽然不总是如此)带有夸张的戏剧风格,甚至有些歌剧般的过分渲染;情节中充满了夸张的巧合,通常用“超自然的神力”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对话中常常使用辩论或者演说而不是热情洋溢的对话,戏剧的基调也是混杂的(如《阿尔克提斯》到底是正剧还是喜剧?)常常使用一些反传统的,甚至是激进的观点,《特洛伊的女人》使得战争的光辉荡然无存,《美迪亚》可以被看作一本宣传女性主义的小册子,在其它作品中把众神描写得要么是骗子,要么讨人嫌;他还有一种描绘女性的超凡才华,对于菲德拉(Pheadra)和美狄亚(Medea)的描绘简直是对女性心理描述的奇迹。最后他还表现出丰富的个人兴趣,与人类与超自然力的关系相比,他更关注我们自身的弱点和热情。作为一个心理学家和观念的传播者,他成了易卜生(ibsen) [89]和肖伯纳(Shaw)[99]的前辈。
    但他故意避免陷于老套。他的作品有时象是一篇不联贯的记录,记下了人类对于永远不能找到的必然性的追求。他既可以写现实主义作品,甚至平铺直叙的对话,也可以写下极为美妙的合唱和演说。普卢塔克 (Plutarch)告诉我们,有些在锡拉库扎(Syracuse)被俘的典雅人由于能够非常抒情地背诵欧里庇得斯的一些篇章而被释放。他常常心存疑虑,像是个乡下的无神论者,但在他的代表作,也是他最后一部作品《酒神的伴侣》中,他深入地剖析了人类对于非理性,甚至是疯狂的不断需要,甚至对此寄予某种奇特的同情。欧里庇得斯不是一个统一的人,也许这正是他令人着迷的部分原因所在,他的那个时代和我们所处时代一样,专门出一些灵魂受到伤害的人。
    我推荐了他的六部戏剧。这六部剧是按照其写成的时间,至少是上演顺序排列的。但还有很多其它作品值得研究,其中包括《赫拉克利斯》(Heracles),《赫卡柏》(Hecuba),《安德罗玛克》(Andromache)。
    阅读欧里庇得斯时,要看看是不是能理解亚里士多德为什么称其为“最富悲剧性的诗人。”
    希罗多德(Herodotus)
    纪年前484-约425
    《历史》(the Histories)
    我们只知道希罗多德他生于哈利卡那苏斯(Halicarnassus)的一个好人家,哈利卡那苏斯是小亚细亚的一座城市,原来是希腊殖民地,但在希罗多德半生当中都被波斯所统治。我们还知道他曾经在整个地中海地区四处游历,大概是为了收集可以写入《历史》一书的资料,“历史”一词在希腊语中原义为探询或者调查的意思。他的作品在他一生中都颇为有名,此后影响力也经久不衰。
    希罗多德明确阐述了写书的目的:为了防止“对于人类行为的记忆衰退”,并防止“希腊人和其它野蛮人所种种伟大和奇妙的壮举失去他们应该具有的辉煌。”他作品的后半部分实现了这一目的。这位史学先驱在该书尽可能详尽客观地向我们展示了波斯与希腊之间的大战。这些“壮举”会使我们联想起一系列辉煌的名字,如马拉松,塞莫皮莱 (Thermopylae),萨拉米斯,这场战争中的各大战役所产生的种种影响,成为了西方而非亚洲文化的一部分。
    但这部书前面的部分虽然逐步指向这一伟大的高潮,实际上是一部世界文化史,描述的是希罗多德所在时代之前以及其同时代,对于已知世界的种种事实,轶事和神话的大杂烩。
    希罗多德以一种时而令人困惑,时而令人着迷方式,将新闻学,地理学,民族志学,人类学,寓言,游客故事和市井哲学及道学融为一炉。虽然他用散文写作,而且写的也是真实而非虚构事件,但他更接近于荷马[2,3]而不是现代历史学家,更像在写艺术类而非所谓的科学历史。后来,罗马评论家昆体良(Quintilian)说道,希罗多德“令人愉快,通俗易懂,结构松散”。这三个形容词都很准确。
    因此初读他作品的人不应该指望在他的作品,发现明确的,按当代标准来说正确的对于希波战争的描述。至少一开始时,对他的作品要大段通读,几乎不用太认真。读他的作品要看里面的故事,各种离题叙述,人物描述,以及关于几十个古代民族行为习惯的种种零散的知识。读他的书的乐趣在于了解希罗多德这个人,他有时轻信,有时狐疑,但总是善良,幽默,好奇心强而又彬彬有礼。不要太在意里面的人物和事件。全神贯注于具体事实并不重要,不如把自己沉浸于希罗多德式的宽广,丰富和活跃的叙事长河之中,希腊评论家朗吉弩斯(Longinus)称希罗多德为“带领读者一路走来,把耳听为虚变成眼见为实。”这种说法提示我们,只要跟着他看就可以了。
    孙子(Sun-Tzu)
    纪年前约450-约380
    《孙子兵法》(The Art of War)
    对于孙子的生平我们了解很少,只知道在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人,稍稍晚于孔子[4]。他名叫孙武(“子”缀在名后,是个尊称,就是“大师”的意思)。周朝末年国运衰落,中国分裂为许多诸侯国,史称战国时代,按照一些简单的历史记裁显示,孙子作为将军和战略家,在一个或者几个诸侯国都取得了成功。孙子死于常用纪年前四世纪早期或者中期,他死以后,弟子们按照自己的回忆记下了孙子所传授的内容。与《论语》相比,《孙子兵法》内容和观点更为统一联贯,有些学者认为,这说明此书成书所用时间较短,写书人对于孙子的观点都非常熟悉。不管怎样,这本归于孙子名下的书为此后中国所有军事题材类作品订出了标准。
    《孙子兵法》一书在中国传统历史传承过程中受到很高的尊重,而且被众人所效法,这在某种意义上令人觉得奇怪。中国的社会观念一直在淡化战争的社会作用,坚持认为战争问题应该被严格地置于非军事化的政府管理之下,从孔子以前的时代即是如此,而在孔子和其学派的影响之下这一观念进一步加深。个人的军事能力在中国很少受到称赞或者鼓励,(中国有一句非常有名的俗语:“好铁不打钉,好人不当兵。”)但在阅读《孙子兵法》的过程中,这种表面上的矛盾性也就迎刃而解了。很明显,孙子是一位军事家,但更是一位哲学家,他告诉人们,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战法。孙子是个现实主义者,他懂得战争有时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必须要用最大的精力取得最好的结果。他的军事才华表现为教会将领如何调遣部队获得最大的优势。但他从来不歌颂战争,他的语言显得非常成熟,客观地面对世界,而不像一个追求荣誉的少年英雄。孙子恐怕不会太喜欢阿基里斯(荷马[2])
    对孙子来说,军事战略家最重要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要把将军指挥的任何一种军队的效率发挥到极致。如果军队本身就很强,那就选择合适的目标和充分的理由发动进攻,一击致胜。如果军队较弱,人数不够,那就采用躲避,欺骗,埋伏和疲劳战法争取增加取胜机会。和马基雅维利[34]一样,孙子也不会去考虑自己采用的方法是否合法,是否道德;间谍,破坏,欺诈,种种手段全都可用。他坚持认为,最好是不要打仗,但如果一个国家有必要打仗,那么对于军队将领来说,没有比保护国家生存更大的道德责任了。
    孙子对于战斗力问题进行了直接阐述,他愿意进行不拘一格的战斗,他自始之终密切关注所有细节,(例如在容易遭受伏击的地方制订临时计划),以及他清晰的风格,这一切使《孙子兵法》在近年来再度流行,成为一本商业管理方法的手册。《孙子兵法》以及其它与之相关的书籍摆上各种书架,成为战略家,并购律师,人事经理以及其它当代斗士们的必读之物,和中国古代帝王们一样,他们的生涯当中也充满了种种危险和不确定性。
    塞缪尔·B·格里菲斯(Samuel B Griffith)所译《孙子兵法》多年来一直被视为标准版本,直到现在依旧是忠实的译本。但我个人更喜欢近年来的更为优秀的两个译本,由罗杰·阿米斯(Roger Ames)和拉尔夫·索亚(Ralph Sawyer)翻译,两译本中都包括了对于此书的最新研究成果。
    柏拉图 (Plato)
    纪年前428-348
    《柏拉图选集》(Selected Works)
    柏拉图与其说是一位作家,不如说是一个思想库。他恐怕是对西方文明影响最大的六位思想家之一。阿尔弗烈德·诺思· 怀特海德 (Alfred North Whitehead)曾经说过所有的西方哲学中都包含了一系列对于柏拉图的注释。这种说法有点夸大,但并非全无道理。刚开始读者不要希望能够探索柏拉图的整个世界,甚至连想都不要想去尝试。下文中的推荐书目能使我们熟悉他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仅此而已。
    柏拉图是个富足的雅典人,一生中既经历了这个城市共和国的兴盛也见证了它的衰落。柏拉于一生中所经历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他认识了苏格拉底(请比较博斯威尔和约翰逊(Boswell and Johnson)[59])。柏拉图本人多才多艺,例如他既喜欢诗学又潜心于政治学,但苏格拉底为他的一生确定了方向,他成为一个多领域中的思想家。
    他思考一生的结果就是一系列《对话录》(Dialogs),有的长,有的短,有的优美,有的乏味,绝大多数反映出其导师苏格拉底的光芒。“苏格拉底法”是那个时代氛围的一部分。 苏格拉底质疑一切,特别是人们对抽象词汇和重要词汇赋予的含义,例如正义,爱情和勇气。这些问题非常真实,而只有通过人们智力的交锋,用我们所说的“辩证法”不断的争论,最终才能达到真理。这种思维方法在对话当中被充分证明并且趋于完美。它们并不是仅仅练习人思维的迅捷性(除非个别情况下如此),而一种富于技巧性的工作,要调动人所有诗性的和戏剧性的想象能力。所以读柏拉图几乎和读莎士比亚一样,都是在阅读艺术家的作品。
    读者应当记住柏拉图的三个观点:第一,正像苏格拉底所说,“不提出问题的一生是没有价值的。”这一观念存在于柏拉图所有作品的核心。第二点是美德也是知识,有智慧的人道德也一定高尚。第三个观点讨论的是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柏拉图相信“理念”的价值,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种种事物,行为和素质原型和样板。由于人在通过自身感官最终了解这些事物,行为和品质时会产生曲解,因此它们不过是这些沉重的理念的模糊反映罢了。我们将这种理解宇宙的方式称为唯心主义,而柏拉图是唯心主义之父。
    他的哲学并不是一个联贯的整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人类控制自己的能力逐渐失去信心,因而其哲学观点也产生了多方面变化。因此我建议不要把对话录当作对其教义的系统阐释,而要当作一种智慧的戏剧来读,里面充满了幽默,智慧,思维游戏,被称为神话的,令人难忘的引申比喻,特别是在书中充斥了一个历史上最为令人着迷的人物,长相丑怪,富于魅力,表面谦虚的苏拉拉底。
    也许最好从《申辩篇》(Apology)开始,其中苏格拉底针对无神论和毒害青年的指控,为自己进行辩护。我们知道,他的辩护最终失败了,在常用纪年前399年,被迫报毒自尽。但这段对于却在近两千四百年间长盛不衰。
    接下来要读《克里多篇》(Crito),此篇中苏格拉底向我们讲述他拒不越狱的原因。再以后也许要读《普罗泰格拉篇》(Protagoras),从很多方面来说此篇中出名的就是精彩的对话,以及柏拉图尽展才华的经典事例。有些读者也许会愿意读读《美诺篇》(Meno),记载的是柏拉图著名的关于回忆的看法。然后还有《会饮篇》(Symposium),在其行为和结构上几乎是一部戏剧。本篇主要写的是关于爱情的各个方面,包括被希腊人所接受的同性间的感情。同时也涉及到了醉酒还有各种更加高尚的内容。
    本篇之后也许该是《斐多篇》(Phaedo)。这段关于不朽的内容也许可以略读或者跳读,但最后几页描述了苏拉格底慷慨赴死的内容值得一读。很多优秀的书评家都觉得这一部分是短篇叙事文的典范之作。最后,对于柏拉图气魄最宏大,也非常难懂的《理想国》一书,读者则尽可能多加理解,书中描绘了柏拉图理想中高度保守的国家,也成为日后出现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的先驱(见赫胥黎(Huxley) [117]和奥威尔(Orwell) [123])
    我们很多观点和看法都可以植根于柏拉图身上(甚至包括一些怪异和有害的想法),因此,对于他一无所知也就意味着对自身了解不足。探索柏拉图并不仅仅是发现一个大师的思想,而是使读者,如果他是西方传统的继承者,得以直接面对很多自己迄今为止并不了解的事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