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作用是什么?我觉得,提供给今人以前人的经验、教训,以便用历史的角度看待未来,正是历史的作用之一。所谓“登高望远”,站在历史巨人的肩上,永远比站在平地上看得更远。人类社会也只有不断汲取历史中的精华,扬弃那些不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糟粕才能迈向辉煌灿烂的明天。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了解、研究世界历史的重要读本。通过阅读全书,可以看出作者基本上是用一种客观的态度、宽广的视野来描述了最近五百年来的世界历史。 谈及1500年以后的世界,当然不能不先谈及此前的一段历史——一段各自封闭、孤立的历史,各大洲各自在自己的地域范围内沿袭着各自的传统缓慢地发展着。此时就已经开始显示出东西方世界的不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社会一直都在寻找更先进的东西,例如,那时东方的瓷器、丝绸等;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则按照自己固有的传统在原来的轨迹上发展着。这应该也是此后东西方不同发展道路的根源吧。 从作者的书中可以看到这样的线索,第一条线索把西方从1500年左右开始的全球霸业的建立过程一一展现出来,这条线索就是:社会的变迁与进步从新航道的开辟到商业革命;由商业革命引起工业革命也就是科技革命;在这个过程中渗透着文化、思想上的交流、冲突与融合,于是再引起政治革命。第二条线索是作者按照西方文明,尤其是欧洲文明向世界各地的传播的时间先后顺序安排本书的篇章结构。先从与欧洲接壤的沙皇俄国,到中东,到后来成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远东的中国和日本,然后轮到非洲和南北美洲。当然,这些地方受到的欧洲文化影响的程度、方式和当地人民对外来文化的反应以及以后的发展道路是不同的。第三条线索是按照西方殖民扩张的先后顺序。其实,这个线索跟第二条线索是相联系的,也可以说他们是在同一个过程中进行的。 这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全球通史,所以内容繁多且体系庞大。其中以下四个问题值得格外关注: (一)宗教在欧洲社会和穆斯林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首先是基督教。从书中可以看出,对于16世纪开始的新航路的开辟来说,“宗教是促成欧洲海外扩张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世纪,是宗教的世纪,伊比利亚半岛的基督教信徒对伊斯兰信徒穆斯林始终是采取一种敌视态度的。另外,我认为基督徒的教义从根本上是好战的,这也使他们一直能够抱有积极的态度去开辟新航路、拓展新的殖民地,寻找更为广阔的市场。 其次是伊斯兰教。“一般土耳其人不管其地位如何,在他们的心中,对其本身的优越、对其宗教信仰的优越、对其生活方式的优越,是没有疑问的。” 虽然每一个信仰一种宗教的人势必要虔诚相“神”,但是盲目的自信就变成了一种自大,一定会影响本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我想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发生过很多次,在中国、日本、穆斯林世界等等,就正是因为这种固步自封而被其他种族奴役和压榨。 宗教的影响还远不至此,由于长久以来的传统的影响,它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反映到了一些民族对待西方文化的反应上。或许是因为中国社会对宗教并不是那么执着或者说一直都没有形成真正高度统一的宗教,因此在遭到外来入侵的初期就开始觉醒,“放眼看世界”,我认为也是因此才保存了国家的基架。日本就更加明显,不仅仅由于其本民族的一些特性也还由于宗教的原因,使它不仅能够在最初的时期开始向西方学习而且更能够从根本上对社会进行变革,因此很快步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相反在穆斯林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在遭受到外族入侵时仍然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绝对拒绝接受基督教文化,结果完全沦为垄断资本主义的殖民地。需要说明的是这一点在印度是有所不同的。印度的完全沦丧是因为遭受入侵时由于缺少统一的统治者而没有反抗能力。 (二)用欧洲中心的历史观点在叙述世界历史 不可否认,近代世界历史上欧洲的作用绝不容轻视。但是,欧洲的历史也只能是起到联系世界历史的作用,而不是世界历史围绕欧洲历史而展开的。毕竟,世界各个大洲上的民族与国家是各自按照一定的轨迹发展的,即使其它地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欧洲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上的影响。我认为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还是应该用一种全球眼光来看待世界历史。这样才就不会造成世界通史演变为某一地区历史,而其他地区的历史成为附庸。所幸的是,本书仅仅是有这方面的轻微的倾向而不是完全的地区中心主义。 (三)关于近代中国的历史问题 对于作者在本书中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描述,我是基本认同的。作者首先对中国文明的延续性的原因作了很好的探究:一个原因在于地理方面——它与人类其他伟大文明相隔绝的程度举世无双。“……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有效的切断。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抵达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他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中国人又进一步加强了;他们为了防止凶险可怕的游牧部落入侵,在那里筑了一道长达1400哩的长城。这种与世隔绝的意义就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较中东或印度诸民族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 在文明的发展方面我认为地理因素是一个很重要但是却往往容易被人忽视的因素。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就对各国的地理因素对法律制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因为在新航路还没有开辟的时代,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是很少的,各国只能在自己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社会经济、文化。 另外,《全球通史》对我有一个很大的启发就是,如何从别的国家、民族的发展进程中寻求少走弯路的发展道路。不同程度的文明、不同体系的文明,要融合贯通在一起。是不怎么容易的,但是全球化的今天又要求我们必须时时注重借鉴外来的先进的文明。而这种文明往往又是与我们的自己的文化传统不一致的。或许我们可以简单说“拿来”,但这对于我们民族以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日本在近代的崛起很可以说明这一点。明治维新,日本向西方学习,不仅是从经济、文化、政治体制等全方位的学习,而且学到的经验被很好的应用贯通到自己的本土文化中,于是日本得以迅速的崛起。而中国虽然也有洋务运动、百日维新等向西方学习的运动,旨在救亡图存,向西方学科学技术等,但由于没有深刻领悟到这种文明的精髓,所以无一例外是失败的。放眼今天,我们仍旧在不断地借鉴先进文明,那就更应该注意在学习基础上的领悟以及创新。“中国人是一个特殊的民族,他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和平主义者;因为虽然他们是地球上人口数量最多的民族,但中国人自己从来不走出去通过征服来获取他们本国疆界之外的哪怕是一亩土地。反之来讲,他们是爱国的和孤傲的,他们从来没有自愿地允许陌生人进入他们本国的土地。” 这是美国学者约翰•H•威格莫尔在其著作《世界法系概览》中对中华民族的描述。我认为中华民族的这一特性是根深蒂固的,它连续不断的影响着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所以,每当我审视中国的历史和现在的发展状况时总是喜欢把现实同这种特性联系在一起,考虑他们之间的关系。 (四)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革命都会成就一些人、一些国家,而另一些国家在因为这种革命被边缘化。前者如第一次革命中的英国、后两次革命的最大受益者美国,后者如中国和广大的亚非拉美国家。两者的不同在于,一方是这种革命的发起者和迅速接受者,而另一方则失去了这种革命带来的机会。 如何从这漫长的历史中观察我们当今社会和未来世界呢?作者在本书的后记中,提出了这个世纪是否黄金世纪的疑问。虽然现在的世界还有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急需解决,但是我相信人的认知能力是无限的,每次人类都能在最危急的关头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对于人口问题,我们可以采取计划生育政策来控制;对于环境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国际条约的签订来改善;对于能源问题,我们可以找出适当的替代能源,即使现在还没有找到。人类是应该用一种乐观的心态来看待未来的,存在的问题只能说明任重而道远。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都显得那样微不足道,更不用说作为个体的人了。但是,人类又是伟大的。正是人类创造了地球上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留给我们的还有很多东西,不妨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体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