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对《历史》第六卷的评论(4)(20060517)

http://www.newdu.com 2017-11-09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前面强调了很多斯巴达人维持其“军事民主制”的努力,这不等于说斯巴达的历史上没有出现过推翻“军事民主制”的尝试。事实上,第五卷和第六卷中反复出现的斯巴达王克里奥美尼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其实想在斯巴达建立僭主统治,就像雅典的庇西特拉图或者科林斯的库普塞罗斯那样。对此我们没有直接的证据,只能从他的所作所为上进行推断。比如他对帮助雅典末代僭主希庇亚斯复位的热衷(五90)、他想帮助希庇亚斯逃走之后雅典寡头派的首领伊撒戈拉斯成为新的雅典僭主(五74)、他用自己的同僚国王戴玛拉托斯身世上的疑点将其放逐,使自己成为斯巴达实际上唯一的王(六61至六66)等等。最主要的证据在关于他发疯的传说(五42、六75)里。我们没有理由相信历史上的克里奥美尼真地是个疯子,因为从他拒绝支援爱奥尼亚起义的领导人阿里斯塔戈拉(五50)的事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谨慎的人。之所以会有关于他发疯的传说,是因为古希腊人总是将行为不符合习俗的人看成疯子,比如第三卷中的波斯王刚比西斯。克里奥美尼可能就是一个不满足于自己“徒有其名”的王位,想成为真正的国王的人。最明显的例子是传说他总是用自己的王笄打人(六75),这应该是他强调自己的王权的一种方式。只不过在坚持“军事民主制”的斯巴达人看来,个人拥有绝对权力的僭主制或者波斯那样的王制,是绝对违反他们的习惯,也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他们就把这个想搞革命的人说成发了疯。最后,他死亡的方式也很奇怪。据说他是在禁闭的密室里,用刀切割自己的身体最后死去的(六75)。这更像是一场谋杀。实际上,希波战争后期,还有一位斯巴达历史上的名人进行过和克里奥美尼一样的尝试,也落得了一样的结局。那就是在479 BC,率领希腊联军在普拉提亚击败波斯陆军大将玛多尼奥斯的斯巴达摄政王波桑尼阿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卷10章告诉我们,波桑尼阿斯后来想成为全希腊的僭主/国王,阴谋败露之后,他被“监察官”们锁在一间神庙里活活饿死了。斯巴达的“监察院”可能也是这次克里奥美尼之死的直接主使,关于此人发疯的传说可能也是他们散布的。在维护“军事民主制”方面,“监察院”是斯巴达整个政治制度的基石。
    六.当时的希腊各城邦间的关系
    这里主要依据《历史》第五、第六卷的记载,大致归纳一下希波战争爆发前希腊各城邦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政治生态。
    简单说来,当时的希腊本土在政治上可以分成四大集团,其中在政治上最有影响的有五大城邦。在这里上演的是一场“四国演义”,有时甚至是“五国演义”。
    希腊本土(点击可放大)
    四大集团从北向南依次是波奥提亚(Boeotia)集团、阿提卡(Attica)集团、阿戈利斯(Argolis)集团、伯罗奔尼撒(Peloponnesos)集团。每个集团都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城邦。波奥提亚集团里是忒拜,阿提卡集团里有雅典,阿尔戈斯是阿戈利斯集团的中心,伯罗奔尼撒集团的首领当然是斯巴达。每个集团里有不少的小城邦,他们在政治上、军事上都服从主导城邦的领导。这四大集团之间,换言之,就是这四个主导城邦之间经常爆发冲突。有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不同的集团之间会进行合作,有时也会采取侧面的牵制行动。但总体上这四个集团仍保持着彼此的独立性。这种复杂的局面导致的复杂外交关系,是我们研究古希腊时需要特别小心的。
    由于希腊在地理上被一道窄窄的科林斯地峡分成两部分,所以这四个集团之间主要是两两相对的态势。即在巴尔干半岛南端,有忒拜和雅典的对峙;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有阿尔戈斯和斯巴达的争霸。
    忒拜和雅典的对峙由来已久。自从约1100 BC多利斯人南下入侵希腊本土,摧毁了迈锡尼的统治以来,这两座在各自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城邦就有了征服对方的企图。双方结怨的过程已不可详考,但古人用传说的方式给我们留下了一些线索。比如三大悲剧家之一索福克勒斯的名著《俄狄浦斯王在科罗诺斯》讲到:曾经杀父娶母的忒拜王俄狄浦斯,在得知自己身世的真相之后,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并自我流放。他最后从忒拜流浪来到了雅典,并被当时的雅典王忒修斯收留。这时统治忒拜的是俄狄浦斯的内弟/舅舅克瑞翁。克瑞翁想把俄狄浦斯抓回到忒拜去,结果就导致他和忒修斯之间起了争执。这种神话当然没有历史的依据,但至少让我们知道忒拜和雅典之间的纠纷确实由来已久,以至于前5世纪的人们都要把纠纷的根源追溯到神话中去。
    以今天的政治学来看这两座城邦之间的冲突也是很有趣的。雅典为了削弱忒拜在波奥提亚集团内部的影响力,就利用该集团内部一个小城邦普拉提亚和忒拜之间的矛盾,把普拉提亚紧紧地拉拢到自己身边。希罗多德在六108讲述了雅典帮助普拉提亚击败该集团其它成员进攻的故事(此战大概发生在519 BC),这样普拉提亚就成了雅典钉在波奥提亚集团内部的一根钉子,随时可以用它来打击忒拜人[16]。同样地,忒拜人也利用雅典和其附近的一个小岛——厄基那之间的矛盾,支持厄基那人反对雅典。厄基那和雅典之间的矛盾是第五卷、第六卷反复提到的内容,比如五79至五89,六49、六50、六73、六87至六93。之所以这么频繁地讲到,因为厄基那岛就位于雅典的港口附近,对于雅典的海上贸易线至关重要。如果这个岛和雅典为敌,雅典人的海外贸易将随时有灭顶之灾。而且雅典和厄基那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打了10多年(489 BC至487 BC),后面我们将得知这一仗对于后来雅典建立海上帝国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希罗多德多次提到厄基那背后有忒拜人的支持。这一仗其实是忒拜在借厄基那的手消耗雅典的资源,逼迫他们减少对普拉提亚的支援。两大集团就这样用两个小棋子互相牵制。
    (就是在雅典和厄基那的冲突期间,发生了雅典妇女用别针刺死一位生还者并被迫改变服饰的事件。)
    另外,这两个小棋子还把另两大集团——斯巴达和阿尔戈斯卷了进来。我们知道,斯巴达在普拉提亚倒向雅典的过程中起了不小的作用(六108),目的当然是希望借雅典人的手削弱忒拜,让他们无暇西顾。阿尔戈斯也曾经帮助厄基那与雅典作战(五86),为的是不希望在自己的西边已经有一个对头的情况下,东边再出现一支过于强大的力量。围绕着这两个小地方发生的,其实是整个“四国演义”中微妙平衡的一次次倾斜。
    至于阿尔戈斯和斯巴达之间,他们之间的冲突要直接、激烈得多。按原先“赫拉克勒斯族回归”的传说,多利斯人的聚居地被分成三大块:阿戈利斯、拉科尼亚、美塞尼亚。由于阿戈利斯的所在地就是原来的迈锡尼霸权统治的核心地带,所以阿尔戈斯实际上是多利斯诸族的首领。但斯巴达在吞并美塞尼亚之后,其势力已超过阿尔戈斯,于是就开始了取代阿尔戈斯地位的尝试。
    这两个城邦之间有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发生在吕底亚王克洛索斯被波斯王居鲁士征服的时候(547 BC)。当时斯巴达和阿尔戈斯双方约定:各自派出300名战士作战,以这300人的胜负决定整个战争的胜负。在一场史诗般的战斗过后,2个阿尔戈斯人和1个斯巴达人活了下来。双方都声称自己是胜利者,于是两军再次交锋,斯巴达人最后取得了胜利。也是因为有这场战争,他们才没有来得及去援助克洛索斯(见一82)。
    这两个城邦间最激烈的战争发生在斯巴达王克里奥美尼的时代,他曾经在一次对阿尔戈斯的作战中取得大胜,杀死了对方许多人,使得阿尔戈斯元气大伤(见六76至六83,约493 BC)。据普鲁塔克的《道德讨论集》中《论妇女的美德》一文的“事例4”记载,阿尔戈斯在此役中阵亡的据说有7000多人。要知道,斯巴达的全部士兵也才9000人,所以阿尔戈斯在此战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恢复过来。希罗多德甚至说当时他们城邦内部发生了奴隶起义(六83)。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霸主地位从此被确立。一些原来从属于阿戈利斯集团的城邦也转而投向斯巴达。
    前面说当时最有政治影响力的城邦有五个,除了上面提到的四个各自领导一个集团的城邦之外,第五个就是科林斯。科林斯按“赫拉克勒斯族”划分领地的传说,是从属于阿戈利斯集团的,在斯巴达和阿尔戈斯争霸的过程中,它逐渐转向斯巴达方面。但是,由于科林斯位于从大陆进入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唯一通道——以它的名字命名的地峡的出口处,地理位置十分关键。再加上经过库普塞罗斯、佩里安德父子两代僭主的苦心经营,它的实力已远远超过了希腊的一般城邦。虽然科林斯自己没有组织一个集团,但是它在以斯巴达为核心的伯罗奔尼撒集团中,并不是一个如普拉提亚或者厄基那那样的棋子的角色,更多的时候它更像是伯罗奔尼撒集团的二号领袖。另外,科林斯一方面和主要依靠农业、陆军最强的斯巴达关系密切,一方面它本身又是一个以海外贸易起家的城邦,和同样以工商业为主、海军实力最强的雅典有很多共同语言,所以它在这两大集团间可以说左右逢源。科林斯在政治上也很注意利用自己的这种优势,注意发挥平衡作用。
    比方他们曾经调解过阿提卡集团和波奥提亚集团之间的战争(六108),比方他们曾经资助雅典对厄基那的战争(六89),为的当然是平衡忒拜对厄基那的支持。科林斯的“平衡外交”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斯巴达王克里奥美尼想进攻雅典,恢复希庇亚斯的僭主统治的时候,是科林斯首先退出了斯巴达组织的联军,并最后导致远征无果而终(五75)。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显然是不想让斯巴达过分强大。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情况是各种势力互相有矛盾,但又谁也吃不掉谁。只有这样,他们的“平衡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到最大。这有点像18、19世纪英国的外交路线,即在欧洲大陆各国角逐时保持中立,一旦必要时就帮助处于劣势的一方,以恢复各集团间的势力平衡。比如他们在拿破仑称帝时期支持以德、奥为首的反法同盟,力求遏制法国势力的扩张。等到后来德国的俾斯麦崛起之后,英国又转向和法国结盟,以免德国的过分强大破坏欧洲的“均势”。
    不要以为上面的“四国演义”或者“五国演义”只是昙花一现,这几大势力之间的微妙关系是理解前6至前4世纪希腊历史的关键。早的例子比如雅典的庇西特拉图的僭主统治为什么会比较成功,就是因为他搞好了和雅典最接近的两大集团的关系。希罗多德在一61告诉我们,他第二次被驱逐后之所以能打回去,部分原因就是他得到了忒拜人在金钱上的帮助和阿尔戈斯人在军事上的支援。所以在庇西特拉图家族统治雅典的时候,阿提卡集团和波奥提亚集团、阿戈利斯集团都相安无事,雅典的发展才没有受到阻碍。所以当民主派推翻庇西特拉图家族的统治之后,雅典的外交形势才变得严峻起来。
    后来,这种政治集团间的矛盾更直接决定了各集团在对待波斯人侵略问题上的态度。480 BC波斯王薛西斯入侵希腊本土时,因为雅典是坚决抵抗波斯的,所以忒拜就选择投降了波斯人(见七132)。因为斯巴达支持雅典的抵抗,所以阿尔戈斯就选择了“中立”。事实上,希罗多德说得好,他们的“中立”其实就是“站到敌人那一边去了”(八73)。而且希罗多德还记载了阿尔戈斯人和波斯人暗中确实有过接触(七150至七152)。为了彼此之间的不和,居然连民族大义都不讲了。这种政治短视是十分可叹的。
    当然,也有一些城邦没有染上忒拜和阿尔戈斯的狭隘,而是自觉地放下彼此的矛盾,共同迎击外来的侵略者。雅典和斯巴达自然是其中的代表,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厄基那。作为大国博弈中的小棋子,厄基那和雅典打了10多年的仗,彼此间的仇怨肯定是很深的。他们一度也曾因为对雅典的仇视而倒向波斯(六49)。但是当后来薛西斯入侵时,他们没有再次因为“兄弟阋于墙”而忘记“外御其侮”,而是积极地参加了反抗波斯的同盟。后来在雅典全城被波斯人占据的情况下,厄基那人还收留了部分从雅典逃出来的难民(八41)。他们的海军、陆军分别参加了萨拉米之战和普拉提亚之战,和曾经的敌人雅典人一起并肩作战。在决定性的萨拉米海战中,他们甚至被全体参战希腊城邦公认为是战斗得最勇敢的(八93)。厄基那人这种史诗英雄式的大襟怀,确实值得在历史上大书一笔。
    希波战争之后,四大政治集团间的争斗仍然没有停止,只是在地域分布上有一些变化。比如雅典的阿提卡同盟扩展到整个爱琴海地区,演变为提洛同盟、比如厄基那加入了雅典的提洛同盟、比如优庇亚岛从原来隶属于忒拜转向雅典等等。但总的态势并没有大的改变。直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希腊政治生态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为了对付日益强大起来的雅典,波奥提亚集团和伯罗奔尼撒集团合并了,形成了对雅典的陆上包围圈。至于阿戈利斯集团,他们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初期仍然保持“中立”,但后来也加入了雅典阵营。理解这些集团彼此间的关系和历史上的立场,就会更好地理解他们后来的行为。
    最后需要解释一下德尔斐的问题。德尔斐是希腊的宗教圣地之一。我们前面多次提到当时的希腊人遇到什么问题总要去求神谕[17]。而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女祭司配提亚所说的预言,被全体希腊民族公认为最为准确、最为神圣,甚至像吕底亚的克洛索斯那样的外族人也会来这里求神谕。德尔斐在政治上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它并没有形成一个以自身为核心的集团。德尔斐也一直没有直接参与到政治集团间的争斗中。虽然在历史上,前6、7世纪的时候发生过几次争夺对德尔斐控制权的“圣战”——那是希腊诸城邦间第一次规模较大的战争——但德尔斐自始至终是超然于各派政治势力之上的。所以这里不把它列为“四国演义”的角色之一。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希腊西北部的多多纳,那里的神庙以宙斯的名义发布的神谕也是很有名的。
    [1] 可参见第五卷第12项札记“僭主群像”中讲“种族问题”的部分。
    [2] 《平行列传·吕库古传》26节。
    [3] 《平行列传·吕库古传》24节。
    [4] 《平行列传·吕库古传》12节
    [5] 《拉栖底梦政制》第3节。
    [6] 《平行列传·吕库古传》22节。
    [7] 《平行列传·吕库古传》13节。
    [8] 《平行列传·吕库古传》14节。
    [9] 《平行列传·吕库古传》15节。
    [10] 《平行列传·吕库古传》15节。
    [11] 《平行列传·吕库古传》14节。
    [12] 《平行列传·吕库古传》25节。
    [13] 参见《国家篇》五卷。
    [14] 《平行列传·吕库古传》28节。
    [15]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三卷5章,237页。
    [16] 这根钉子要到93年后忒拜人才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拔掉,见《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三卷4章,230页。
    [17] 关于神谕的讨论见对第七卷的评论。
    七.马拉松之役详解
    因为雅典人和埃雷特里亚人在爱奥尼亚起义开始时帮助过起义者,他们还烧毁了萨尔迪斯的库伯勒神庙,于是波斯王大流士想给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希腊人一点教训。既然他派玛多尼奥斯从北边的陆路进军没有结果。所以他接下来就派海军从南路进攻希腊本土了(490 BC)。旷日持久的希腊-波斯战争至此正式拉开了大幕。好戏一出接一出。与此相呼应,希罗多德从L18一直到全书结尾的讲述几乎是一气呵成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