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对《历史》第一卷的评论(3)(20060507)

http://www.newdu.com 2017-11-09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我认为这是因为所有这些英雄人物――萨尔贡王、摩西、后稷、罗慕路斯、居鲁士在实际历史中扮演的都是推翻以往统治、建立新的民族/国家的开创性领导人的角色。除了摩西以外的四个人物都可以用下面的理论解释其传说。
    一方面,传说的创作者用英雄母系方面的血统和原有统治者挂上钩(不用父系的原因已见前述):萨尔贡王的母亲是尼姑,而当时社会中只有王族才有祭祀权,所以萨尔贡后来取得政权就不是全然没有依据;周人始祖后稷的母亲姜原是帝嚳的正妃,而商人始祖殷契的母亲简狄是帝嚳的次妃(这里采用了《史记》的说法),如此一来,周取代商就是顺理成章的了;罗慕路斯兄弟后来确实吞并了埃尔巴,居鲁士后来确实征服了美地亚,如果说他们的母亲原本就是埃尔巴或者美地亚的公主,那么政权的合法性就没有疑问了。
    另一方面,政权的更迭又是不可回避的事实,确实是一个原来身份低贱的人登上了万人瞩目的宝座。所以“抛弃”的说法就出现了,用来解释一位所谓的政权合法继承人为什么原来生活在社会底层。“抛弃说”一旦成立,英雄高贵的出身和低贱的生长环境就很自然了。为了适合于“抛弃说”,有时就出现了预言者的形象。他总是预告英雄的降生是后来将被英雄推翻的统治者的灾难。所以原统治者就制订不要让孩子出生,如果出生就要害死他的阴谋。由于前一方面的原因,这些阴谋制订者就往往是英雄的母系方面的亲属。例外的是后稷。他的母亲姜原虽然试图抛弃他,但最后还是把他抱回去养大了。我有点疑心后稷传说的原始版本里养大后稷的不是姜原,毕竟姜原既然最后没有“弃子”,那么又何必要给儿子起名叫“弃”呢?只有养父母才会这么起名字,司马迁用的“收养长之”也有点奇怪。
    更大的例外是摩西。他的生身父母是无名的小人物,收养他的倒是埃及的公主。制订下要害死他(还包括所有犹太男孩)阴谋的是埃及法老。这种反差导致弗洛伊德在他的小册子《摩西与一神教》中提出了著名的极具争议性的观点:摩西其实不是犹太人,他其实是埃及的王室后代。摩西的传说是一个反向的“抛弃说”;其目的就是要在摩西归化并领导犹太人之后,抹去他原来的身世。当然,他所依据的精神分析等等一套理论我是不太感冒的,那已经对研究历史没有多大帮助,倒是和文学更接近了。不过他的这个结论也许是对的。
    最后谈谈另一个最有名的“弃婴”――俄狄浦斯(Oedipus)。他是忒拜国王的儿子,出生前神喻说他将杀父娶母,所以一生下来就被父亲遗弃,却被另一城邦科林斯的国王发现并抚养成人。他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世,而当他得知自己的命运之后便独自离开了科林斯,想逃避自己的命运。结果偏偏在路上遇到了生父(当然,他不认得),争执之中又失手将对方杀死。接下来他在忒拜城外解开了妖怪斯芬克斯(Sphinx)的著名谜语,解救了城邦,于是被立为王并娶了前王的孀妇(也就是其生母)。由于他和生父争执时唯一活着的证人已经离开了忒拜,所以他不知道前王的死和自己有关。后来忒拜城遭馑,神喻说必须找到杀死前王的凶手才有好收成。于是俄狄浦斯在追查凶手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真实身份,绝望中他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并自我流放,他的生母/妻子自杀。
    这是俄狄浦斯的传说中最著名的版本,由三大悲剧家之一的索福克勒斯创作的《俄狄浦斯王》的剧情简介。拉辛说过这部悲剧是“尽善尽美的”范本,弗洛伊德在它的直接影响下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之所以我没有把俄狄浦斯放在上面和那五个英雄一起讨论,一是因为弗洛伊德对他的分析太有名,其他人再尝试去解释他的传说总有些顾虑;二是因为我觉得他的故事和上述五位的故事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他父母的身份是很清楚的,而且都是王族。其次他养父母的身份也是王族,和生身父母之间没有高下之别。再次他本人并不是创建新国家/民族的大英雄,他的故事不牵涉政治。我的看法是他的故事已经不再是来自民间的口头传说,而是知识分子有意识的文学创作。这个故事可能借鉴了那些“弃婴英雄”传说的一些结构,但根本上是不同的另一类故事。弗洛伊德在提出“俄狄浦斯情结”时的主要依据了俄狄浦斯和哈姆雷特的故事,尚不为过。而他的学生兰克把“俄狄浦斯情结”推广到各类“弃婴英雄”传说,这就过分了。我认为兰克的这个解释有太多牵强之处。总之,想从历史方面研究像居鲁士这样的“弃婴英雄”类型的传说,我认为最好还是从社会、政治的角度去理解。如果想从文学方面去研究这类传说,再去看重心理学也不迟。
    七.历史上的居鲁士
    前面已经提到:希罗多德关于居鲁士出身的记载只是一个传说,是后来波斯人创作的一种神话,为的就是神化其国家的创始人。传说或神话可能是以某些历史事实为蓝本的,但绝大部分内容与历史无关。诸位可以想想《大唐西域记》和《西游记》就能明白这种差距能有多么大了。那么历史上的居鲁士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除开《历史》的记载,我们能依据的主要是被居鲁士征服的巴比伦方面的记录。因为波斯人自己的文字最早要到波斯王大流士时代才被创造出来,居鲁士征服的地域内只有巴比伦人有文字记载传世。而巴比伦人主要的历史文献是他们的编年史。
    巴比伦编年史(Babylonian chronicles)和我国古代的《春秋》很相似,都是按王在位的年份、月份顺序记载事件的,虽然也有同样的缺点――过于简洁,但其史料价值仍不可估量。在已发现的巴比伦编年史中,直接提到居鲁士的是纳波尼都王(Nabonidus)时期的部分。纳波尼都的名字在《历史》中被写作拉比奈托(Labynetus),他是最后一代独立的巴比伦国国王。居鲁士征服巴比伦之后,巴比伦历经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王朝、帕提亚王朝、萨珊帝国、阿拉伯帝国等等的统治,再也没有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以下就是有关居鲁士的部分巴比伦编年史的译文:
    (有一点需要说明:巴比伦编年史中将巴比伦人自己,依照古称叫作“阿卡德人”。下面提到的各城市可参见后面第十项札记及其附图。我是根据编年史的英译文译为中文的,原英译文见这里)
    “纳波尼都王在位之第六年(550/549 BC),阿斯提亚吉王率军和安善(Anšan,波斯一部)王居鲁士作战。阿斯提亚吉王的军队临阵倒戈,他们将他本人用脚镣锁了送到居鲁士那里去。居鲁士向阿干塔努(即美地亚王国的首都伊格巴塔那)进军。他占领了王宫。他将阿干塔努的银子、金子和其它珍宝当作战利品带回了安善。珍宝……(以下缺失)”
    这就是《历史》L2所写居鲁士兴起故事的历史事实。看来希罗多德所记录的传说并不是完全的向壁虚构,确实有军队临阵倒戈的事发生。那个传说中因为吃了自己儿子的肉所以后来向居鲁士投降的哈尔帕哥斯,看来也不完全是乌有先生。
    纳波尼都王在位之第九年(547/546 BC)的记载中也提到了居鲁士,这一段的内容我此处先不讲。但这里有一个现象:在“第六年”到“第九年”的3年之间,居鲁士的称号从“安善王”变成了“波斯王”。看来居鲁士在这3年中统一了全部波斯部族。要知道,波斯人作为一个整体的民族,在居鲁士之前实际上不存在。他们当时只是各自相对独立的部落,有着各自的名称、统治者。生产方式也不一致,有的已经务农,有的还是游牧部落(参见《历史》一125)。“波斯人”作为一个通称几乎没有实际的意义,这很有点像女真族在努尔哈赤之前的状态。但正如努尔哈赤将女真族团结在一起而建立了全新的满族一样,居鲁士将原来分散的波斯各部落统一起来,建立了新的波斯民族。
    “阿达鲁月(公历2、3月间),……波斯军队发动了进攻。”
    编年史泥版此处损坏严重,但据估计是在纳波尼都王第十六年(540/539 BC)发生的事,因为下一年波斯军队就攻到巴比伦城下了。
    “纳波尼都王在位之第十七年(539/538 BC),……塔斯里图月(公历9、10月间),当居鲁士向底格里斯河上的欧匹斯城(今巴格达附近)的阿卡德军队进攻时,阿卡德居民举行了起义。但他(可能是指纳波尼都,即起义者是反对他,支持居鲁士的)将匆忙起事的人们全部杀死。本月15日(公历10月12日),西帕尔城不战而降。纳波尼都王逃走了。本月16日(公历10月13日),古提(Gutium,古老的印欧部落之一,已被居鲁士征服)总督戈比亚斯(Gobryas,居鲁士的部将,与他同名的另一个戈比亚斯将是大流士王朝非常重要的人物)率波斯军未经一战便进入了巴比伦城。后来,纳波尼都王在潜回巴比伦城时被捕。……阿拉珊那月(公历10、11月间)3日(公历10月29日),居鲁士进入了巴比伦城。绿色的嫩树枝铺在他的脚下――城市恢复了和平。居鲁士向全城人致意。他的总督戈比亚斯任命了巴比伦的官员。……”
    这就是《历史》L3中讲述的居鲁士攻下两河流域明珠巴比伦城故事的历史事实。和希罗多德的故事不同的地方是:《历史》中讲是居鲁士自己率军攻陷巴比伦的,而且经过了很艰苦的战斗,最后不得已想出了降低幼发拉底河水位的办法才告偷袭得手。这里却告诉我们真正的战斗不在巴比伦城下,实际上在欧匹斯城和西帕尔城,这两个巴比伦的门户陷落之后,巴比伦王纳波尼都就已经没有希望了。当然,巴比伦方面自己的记载更接近史实。
    居鲁士在西方传统中一直被认为是个善良的好国王。不光是波斯人这么看他(希罗多德在三89提到波斯人在他逝世很多年之后还称他为“父亲”),被他征服的巴比伦人也是如此。原因是巴比伦原来的国王,那个逃跑又被捕的纳波尼都自己太不得人心了。有一篇当时巴比伦城的大祭司写的长诗传世。这篇长诗的主要内容是指责纳波尼都王不崇拜原来的神,要崇拜新的神。他忽视原有的礼仪,甚至常年不住在巴比伦城内。所有这些行为导致了人民的强烈不满,长诗的作者甚至认为他发疯了。而后来的居鲁士则恢复了原有的宗教礼仪,于是他赢得了人民的热烈支持。长诗的作者据此认为居鲁士征服巴比伦是合乎神意的。这篇长诗的具体内容我不引述,想仔细研究的可以去看其英译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居鲁士还是很有政治头脑的,他不光统一了自己的波斯各部落,不光会打仗,而且他尊重所征服地区的原有宗教和习俗,所以他的征服总地来说是被各地人民所接受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