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一位中学教师眼中的《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20030718)

http://www.newdu.com 2017-11-09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无论在体例还是在语言表述方面无处不体现新的时代特征,充满了活力。该教材重在体现研究性学习于能力培养,摆脱了以往教材那种因循相袭,守旧落后的编写模式,给我们以很大的思考空间,在许多方面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从那种单纯机械识记的学习中摆脱出来,使我们打破僵化的思维方式,特别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搞好世界古代史的学习和研究工作。综上所述,该教材无疑是成功的,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所以该教材曾荣获2001年全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相继被省外一些著名大学选用和指定为考研教材。
    我们在具体使用和学习该教材的过程中,除了对该教材的编者表示应有的尊敬之外,为了进一步促进教材的成熟和进步,就以下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由于我们的知识水平有限,或许将教材部分的优点错误地认为是缺点,仅述已言,敬请谅解。
    在此,我们将参照朱寰教授主编的《世界上古中古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出版)和蒋铁生先生主编的《新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将三本大致相同的教材作一下粗略的对比,更有利于表达我们自己对齐涛教授主编的《世界通史教程》的看法。
    1、教材结构
    朱寰教授和蒋铁生先生主编的教材在教材编写结构上是大致相同的,它们基本上按照历史发展的进程分地区阐述世界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延展。两本教材都以原始社会作为教材的起始论述,以下按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的顺序编写。只不过相比而言,朱寰教授主编的教材更加详尽完备,分门别类以小标题的阐述各个历史要点问题。而蒋铁生先生主编的教材显得有点粗略,阐述问题虽然本着重点原则,但难免失之笼统,不能深入到位。齐涛教授主编的教材则在教材结构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该教材上篇以史前时代作为开篇,以初始文明作为延展,以上古区域国家作为继续,以中世界的欧洲、中世界的亚洲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作为结尾,并以上古中古文明过渡作为教材的衔接。这种编写体例使教材能在一个阶段对同时期各个不同地域的国家发展和文明起源作一个对比,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同途径和普遍规律,更以利于学生对当今世界问题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提高了我们对当今社会问题的认识。但是使用该教材,难免使我们缺乏对一个国家和地区历史的系统性认识。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该教材的优点也可能是缺点,如何解决教材两种编写体例之间的矛盾,是所有历史教材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我们学习期间,时常无法自己独立完成齐涛教授主编教材的课后习题,不能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答案,这种困惑或许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才能解决。大学听讲记笔记的教学模式沿用了数年,每个学生只能按自己导师的指导意图完成相关学业。说是给学生以更开阔的思考空间,实际上学生只能成为自己导师观点的忠实追随者。一个师傅一个传授,现代大学之所以有名牌普通之分,不同大学学生水平存在高低,原因概皆出于此吧。为此,我们建议,教材在编写体例方面应该两者兼顾,对于世界古代历史要以系统阐述为主,将对比作为阶段性总结章节,将各种最新的学术观点罗列其后,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理解,解决相关问题。
    2、编写思想
    齐涛教授主编的教材的精华部分在于它的下编内容,着实令人振奋欣喜。对几个影响世界古代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笔之所触,潇洒自然。思之所入,启人心智。可以看出编者在编写思想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进步,与时俱进,具备明显的时代特征。特别是下编第三章古代民主与共和、第五章宗教的产生与发展、第六章西方古典文化的特征及其传承,民主与进步精神贯穿其中。但似乎缺乏一点科学精神,国人那以四大发明引以为荣的坐井观天式的满足和自豪,或许是我们民族面对现代社会发展所一直欠缺的。正如李政道博士在人民大会堂所作演讲时指出,古希腊时代的建筑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中国,而我们还在为祖冲之的园周率而自豪到今天。这种科技的起源是否也是我们历史所应该研究的对象?中国传统的历史教育只注重以马氏阶级斗争学说分析解决一切历史问题,这种禁锢人们思想的四书五经又何尝不是一种制约社会发展的障碍。看来看去,该教材想要在这方面有一个突破,但却难以摆脱旧思想的束缚,结果搞得不伦不类。我们在做什么?别人在做什么?不去认真借鉴别人好的东西,是不可行的。
    3、语言风格
    齐涛教授主编的教材为了体现学术自由、并容兼蓄的原则,阐述历史问题往往似是而非,较多地使用了转折性词语,给人一种非常模糊的印象。使我们对待每一个具体历史问题甚至无从入手。这可能与本教材的编写结构有关,语言跳跃性很大,叙述历史问题失之于过分简略。但象大多数历史论文一样,过分的引用别人的话语,仿佛只有别人的话语才有权威性,才更有说服力。我们需要的是正确新颖的观点,动不动引经据典是令人厌烦的。为什么非要用这些东西干扰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力?这种文风是要不得的。
    以上所言,由于我们才疏学浅,知识浅薄,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难免存在荒谬之处,谨请各位编者谅解为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