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日记周周读45:鲜少认错的蒋介石,为何连连自责“见识不足”? (1937年10月31日—11月6日) 进入11月,中国人除了关注国内战局外,目光也移到万里之外的布鲁塞尔。 11月3日,九国公约会议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除了当年华盛顿会议的九国外,还有些重要国家受邀参加,计有中、美、英、法、意等19国代表出席会议。日本是九国公约缔约国,知道会议将于其不利,拒绝参加。德国虽被邀请,也未出席。 蒋介石认为,日本全面侵华,破坏了九国公约,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必然会遭到列强的谴责,他期望九国公约会议出现列强指责日本,支持中国的局面。蒋在10月底的日记中,写下对会议的三项预期:各国谴责日本,进而作经济制裁,甚至促使英、俄参战。为使中国的情况为世界瞩目,增加中国在会议上的发言权,蒋不惜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继续增兵上海。 然而,日本拒绝出席会议,蒋介石理想中各国群起批评日本的情景不会出现。蒋曾让各国力促日本出席,但也坦然接受日本缺席会议的结果:“九国公约会议以倭寇拒不参加,则于我国之形势有利”。蒋在11月1日的日记写道: 一、发表对九国会议意见。二、宗旨只要第三国参加保证,则可调停,若中倭直接妥协,则任何条件皆不愿问,惟有抵抗到底,虽至灭亡亦所不惜。三、停战必有保障与撤兵日期。 对比之前他的期望,可以说低了不少,只希望第三国调停,担保中日停战。 根据蒋的指示,中国出席布鲁塞尔会议的首席代表顾维钧在会上控诉日本侵华罪行,驳斥日本的各种无稽论调: 1、所谓排日,实为日本公开之侵略行为,为其对华政策因而酿成之自然的后果。 2、共产主义不过日本侵华之一种藉口。 3、所谓中国,仅有不巩固之政府云云,与事实绝对不符。 4、所称日本对华用兵,系因中国有军事准备,故乃实行自卫云云,殊属可笑。 5、日本妄称西方列强对于远东情势缺乏了解,尤属无稽。西方列强难于了解者仅有一事,即日本对中国不断侵略是也。 顾维钧表示,“中国人民希冀和平,但日本之侵略一日不停,吾人决抵抗一日。”他代表中国政府要求与会国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停止对日提供贷款和军需物资,并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 然而,与会各国出于各自的利益关系与战略考虑,除对日本侵华发表空泛的谴责之词外,都不敢提出制裁日本的方案,更遑论执行。11月24日,会议通过了《九国公约会议报告书》,强调九国公约和平原则的有效性、必要性和普遍适用性,要求中日停止敌对行动,蕴含对日本侵华的谴责。但是,会议拒绝了中国政府制裁日本的要求。蒋介石的希望再次落空。 布鲁塞尔会议中国代表顾维钧 蒋介石在等待布鲁塞尔会议消息的同时,也积极争取第三国调停的可能性。当时,德国与虽与日本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但中德关系亦颇为密切,蒋介石聘有德国军事顾问,德国也向中国提供军械,蒋介石希望德国能在中日战争中保持中立态度,并调停中日关系。 11月5日,蒋介石会见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会晤,陶德曼转达日本媾和条件,想拉中国签“防共协定”,蒋介石当即“严词拒绝”。蒋在日记中表示:“外交方针以第三者加入谈判为目的。”他所以强调第三国的介入,是想多重保证,让日本不能轻易背信弃义。 因为陶德曼背后是德国与希特勒,蒋介石对他的调停所传达的信息非常重视。他5日与陶德曼见面后,即与下属讨论应对,并于当晚主持国防最高会议第四次会议,说明外交方针: 一、应得一致之决定,以指导舆论,使适合内外情势。九国公约会议正在举行,中国不宜过示强硬或表示怀疑。二、中日问题,利于国际参加,绝不能与日本直接交涉。中国代表要对与会各国代表力持谦和,破坏会议之责由日负担之。 淞沪战局至11月5日更趋恶化,当天,日军强行登陆金山卫。蒋与国军将领关注的重点一直为“苏州河阵地”,没料想日军选择在金山卫登陆,击中了国军防守的软肋,也是掐准了蒋介石等人的战略盲区。蒋在5日的日记中自责道: 今晨金山卫敌军登陆。我军以换防疏忽,战阵重点移于苏州河南岸,而不注重侧背之海岸与交通重也,是见识不足之过也。 在其后“上周反省录”中,他又深痛反思: 今次金山卫被敌登陆,以致牵动沪阵全局,亦蹈此覆辙,此皆思虑不精,幕僚乏材,铸成大错,应切戒之。 蒋介石在日记中很少就政策、决策与战略方面的错误承担责任,多是诿过于部属。这次承认自己“见识不足”、“思虑不精”,可见错误实在太大。 蒋介石日记 十月三十一日 星期日 雨 雪耻 谢晋元部死守闸北一隅,用以精神打击敌军之一道,今其任务与目的已达,故令其荣誉之撤退。为主帅者,爱惜所部与牺牲所部,皆应有一定限度,至此乃可不作无为之牺牲,是乃置之死地而后生也。 预定:一、约潘宜之、王(黄)季陆、卢作孚、张君劢谈话。二、商订意国武器。三、政府委员之补充与人选。四、与汪商组织与政治。五、顾孟余任教育。 注意:一、石瑛、严重、王雪艇、翁詠霓、张文白、宋子文可任主席。二、颜惠卿(庆)、顾孟馀、吴铁城、陈立夫可入阁。三、卢作孚、严重任干部。 本日,修正讲演稿,会商组织与改组行政院事,战事惟苏州河南岸有敌一部窜入,即时击退。晋局以电线被断,无消息。 十一月一日 星期一 晴 雪耻 勿忘勿助,何忧何惧。 预定:一、派谷赴陕,告汪。二、见傅斯年君。三、见达铨部长与白健生。 四、电蒋百里。五、委蒋铭三为行营主任。六、拟宣言。 注意:一、发表对九国公约意见。二、宗旨只要第三国参加保证,则可调停,若中倭直接妥协,则任何条件皆不愿问,惟有抵抗到底,虽至灭亡亦所不惜。三、停战必有保障与撤兵日期。 本日,为苏州河南岸被敌占据数处,甚为挂念。批阅、会客,内忧外患何时可息耶。 十一月二日 星期二 雨 雪耻 方向既定,努力直前,对党对国尽忠竭智,死而后已。 预定:一、电龙补充部队。二、发滇军棉衣与卢经费。三、电汤拨补充兵。四、问陈安宝师到何处。五、各部过京及到京时间地点之报告。六、速发表向华名义。七、发表团体委任。 注意:一、晋东危机。二、共党形势。三、国府委员候补人选。四、政治会议专门委员加添名额。五、对德大使谈话与运用。 本日,批阅,研究战务与外交,会客。君励为有识之才。 十一月三日 星期三 雨 雪耻 不仁不智,无以为勇。 预定: 一、国防委会之改组及其编制。二、西安第二厅长与教育厅长人选:谷正鼎、任觉五。三、委贺衷寒为政训处长,胡轨任西北政训分处长,葛武棨为甘肃教厅长。四、派贺、刘、桂、郑、邓为常务干事。 注意:一、青年团之组织。二、军委会之改组。三、各省主席之决定:鄂贺、石、皖张、黔贺元靖。四、行政院之改组。 晋阵以东路败退,故北路决撤至太原以北青龙之线。沪阵苏州河南岸屡被敌突破,堪虑也。批阅、会客。 十一月四日 星期四 雨 雪耻 永生的神与慈悲的父。 预定:一、派员慰问朱耀华、冯兴贤。二、约会立夫等。三、国防会议外交与内政报告。四、速定人选。五、研究青年团之组织。 注意:一、财政与军权在握,则对内不必顾虑。二、毋忘初意与宗旨。三、德意态度之研究。四、俄已无望。五、准备谈话稿。 军事失利,各内反动派逐渐猖狂,共党尤为跋扈,外患未消,内忧日增,不有大勇,何能旋转乾坤。应以国家利害为前提,如以我认为是无昧天良,则当以大无畏精神断行一切,可也。苏州河南岸阵地犹未稳定也。 十一月五日 星期五 雨 雪耻 大乱易平,大难易任,惟将乱未乱之时则为难堪耳。 预定:一、对共党活动之注意。二、吴江与平望之工事。三、见左舜生等。四、组织宣言。五、军事机构改组。 注意:一、敌组织大本营消息。二、敌宣战消息。三、对共党之态度。四、敌托德国传达媾和条件,试探防共协定为主,余严词拒绝。五、外交方针以第三者加入谈判为目的。六、今晨金山卫敌军登陆。我军以换防疏忽,战阵重点移于苏州河南岸,而不注重侧背之海岸与交通重地,是见识不足之过也。 本日,与德大使会晤,与干部讨论外交。会客、批阅,处理战务。晚,开国防最高会议。 十一月六日 星期六 雨 雪耻 定静安虑。 预定:一、辞行政院长职、推孔庸之为继任人。二、各部长与副院长人选。三、湘汉派员主持;四、拟调石瑛为教长、王世杰为鄂长。五、何键任内长或第二部长。六、南市子弹粮秣。 注意:一、撤退次序。二、南市应否死守。三、金山登陆之敌应在三日之后,其主力方能集中前进。四、九国公约会议之运用。 本日,敌对苏州河南岸刘家宅大施攻击,金山敌人亦占领松隐,据报为敌第十八师团。如我军能站稳现有阵地,三日以后当无危险矣,然而危急未有甚于此也。 毛泽东在1937年 11月1日 在陕北公学开学典礼上作关于目前时局的讲话。 11月2日 同张闻天复电林伯渠并告周恩来、秦邦宪等:我们决坚持山西抗战,即使太原失守,日军也不能安枕,国民党各军也不得不和我军一道作战,不至轻易退回黄河以南。 11月4日 同张闻天、张国焘致电秦邦宪、叶剑英:向国民党提出并力争解决特区的范围和目前急需的经费等问题。 11月6日 关于新四军的编制和领导人选问题,致电秦邦宪:叶挺已到延安,项英明日可到。新四军拟以项英为副军长,陈毅为政治部主任,周子昆为参谋长。 《竺可桢日记》中的1937年 10月31日 今日无警报。唐榆生来。 11月1日 九点半至省府晤骝先,询建德飞机场扩充计划。 11月2日 下午开工程学会奖金委员会。 11月3日 昨下午去电报,以为信或可与电同到,孰知雪艇今日即复电,允准迁校,显然未接余去一函,可见振公之延缓误事也。为说明迁校之利弊计,唯有明日打一电话与雪艇耳。 11月4日 得教育部第二电,嘱将迁建德后实验、实习之计划呈报,作最后决定云云。 11月5日 日本兵在江浙交界沿海之漕泾、金丝娘桥登陆。全公亭失守。三点开抗敌后援会所属国际宣传委员会。 11月6日 下午有五机在杭炸艮山门外之机神庙、闸口及西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