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讨论波洛洛文化的其他方面以前,我得花点时间描述一下死者与生者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即使是尼安德塔人和智人的边缘例子,也用简单准备过的墓穴来埋葬死者。丧葬仪式自然是各个族群并不相同。此仪式背后的感觉是一样的,我们可能因此想像各族群在这方面的差异微不足道。但是,即使我们把在不同的人类社会所观察到非常简单化的对死者态度的陈述排出来,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一项主要的区别,而在两个极端的例子中间可以发现各种不同的中间类型。 有的社会让其死者安息;只要定期对其致敬,死者就不干扰生者。即使死者回到生者身边,也只是偶然为之,而且都在特定的时间之内。死者的回来是受敬重的,因为透过他们的影响,四季才如期循环,农作和妇女才能生育丰收。这好像死者与生者之间订了契约,死者留在他们自己居处的条件是,生者要对他们表示合理程度的敬意。生者与死者的短暂会面都以关心生者的利益为原则与目标,在民俗中有个普遍的主题。一个富有的英雄向债主购买一具债主不准别人安葬的尸体,把尸体埋了。死者在恩人的梦中出现,向他承诺会使他成大功,惟一的条件是所得的好处两人要均沾。故事中的英雄不久即赢得一位公主的爱情,英雄经由超自然的保护者的帮助而拯救了公主生命多次。现在问题来了:这位公主是不是也要平分呢?巧的是公主本人是着魔的人,有一半是女人,另一半是龙或蛇。死者要求他该得的一分;英雄答应可以。死者对英雄的公正很满意,便只拿走公主可怕的那一半,把一个完全人性化的太太留给英雄。 与这种构想形成对比的,是另外一种构想,也可由民俗故事中的主题加以解说,我把这个主题称为“多谋能干的骑士”。故事中的英雄很穷,而不是富有。他惟一的财富是一粒麦子,他用欺诈手段以那粒麦子换到一只公鸡,再换到一头猪,然后是一条牛,后来又换到一具死尸。最后他用那具死尸换到一位活公主。在此一例子中,死者是客体,而非主体。死者不是英雄与之商量的合伙人,死者只是一件工具,被用来做投机买卖,买卖过程中充满欺骗与说谎。有些社会对死者的态度就是这样,他们不让死者安息,强迫死者替他们服务。有的服务是实际利用死尸,像食人的习俗与食尸的习俗,目的是为了取得死者的美德与力量。有的服务只是象征性质,社会中的成员为了尊严地位竞争的目的,不断地要求死者帮他们忙,或者引用祖先的名字,利用系谱上做手脚来合理化他们所要享有的特权。这样的社会不断地剥削利用其死者,经常因死者而烦恼。他们相信死者会用同样的方式对付生者,由于生者利用死者,死者会对生者不断地提要求,对生者越来越不客气。但是,不论是公平分配,像第一类社会中的情形那样,或是毫无限制地投机,像第二类社会那样,死者与生者的关系总是脱离不了某种方式的分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