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观点 >

沈志华:苏联解体和斯大林模式的终结

http://www.newdu.com 2017-11-10 爱思想 沈志华 参加讨论

    主持人:今天我们请到了沈志华教授来给我们做演讲。沈志华教授做学问的风格是讲究要有证据,所以非常重视档案。我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沈先生的情况,我这儿也有一个小档案,不过找不着了。就凭我的记忆吧!沈教授现在是华东师大的终身教授,还是中国社科院亚太所的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的名誉研究员,工作非常忙。
    他这一生也很坎坷,前半生也经历过了可以说是“危运”。被打成过反革命,被逼下海,不能够从事研究,但是下海以后成为一个成功的书商。这样他又在1992年重返研究领域和研究阵地。在1992年以后到现在还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大家如果在网上搜一搜就会知道,他的研究成果是极其地丰富。我简单地统计了一下,可能还不完整,从专著到档案的编辑到资料的编辑,这些所有加起来,起码有五六十种,而且都是货真价实的。比如说苏联档案选编一共34卷,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他为中国和苏联现代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资料基础,因为你一切都靠第一手资料说话。这个档案非常重要,所以这样也就决定了沈先生研究的风格,跟有些历史学家不一样。比如我们说搞哲学的人就喜欢宏大叙事,一说就是世界规律如何,结果是空洞无物。但是沈先生的研究是靠档案说话,我们知道一个档案常常会改变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应该说它是一个基础性的东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沈先生做的工作对于我们中国现代史的研究是功德无量的。
    从上面这些成果,我们就可以知道沈先生的工作一个是非常重要,而且成果特别地多。有时候我也想,他怎么能够在十几年的时间里面搞出这么多的东西,是不是一天都不睡觉。刚才我还在问他这个问题,沈先生告诉我睡的极少,最少的时候一天睡个3、4个小时。如果没有这功夫,不可能搞出这么多成果里。看了他的材料以后,我对沈先生非常地敬仰,今天我们有机会能够听他做一次演讲,这是很难得的机会,下面我们就欢迎沈先生做演讲。
    沈志华:谢谢魏老师。今天让我讲这个题目,我们也是刚刚出了一套书叫《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就讲苏联怎么崛起怎么崩溃。当然我们这套书还是个案性的研究,专题史的研究。主持人想让我围绕这本书讲一讲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如果大家看过这本书,你们就知道这里面大概收集了28个专题,从十月革命一直到苏联解体。当然其实还有很多,这是国家项目,该截下的时候,还得截,所以到此为止。现在有三卷,我现在想搞续集,但是下一步再说吧。
    就我们研究的内容,我想讲一个题目——“苏联解体与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终结”。因为从苏联解体以后,中国人非常困惑,不知道为什么世界上最大的最有资历的共产党突然自行宣布解散。而且苏联这么一个超级大国一瞬间就轰然倒塌。当然什么说法都有,过去比较集中的一个说是因为戈尔巴乔夫叛变了,他出卖了苏联共产党。这个说法很有政治性,但是很缺乏学术性,没有什么根据。当然还有另外一些看法,认为政治、经济的原因,或者和党本身的问题等等。那么到底苏联为什么会突然解体?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必须对苏联历史进行详细的研究以后才能回答。我们现在没有进行研究所做的解答都是一种推测,我可以不看任何历史,我想也能想出几条理由来,很容易,但是它可能是不真实的。所以真的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把历史搞清楚。回答这个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非常重要?与苏联的解体同时的一个现象是冷战的结束。冷战结束以后在美国形成一个主流学派的观点叫“历史终结论”。说历史已经终结,为什么呢?资本主义终于战胜社会主义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被历史证明是失败了。但是这里有一个潜台词,它认为中国已经不是社会主义了,所以才说整个社会主义不行了、完蛋了。剩下的就是资本主义。那么由此也就形成了美国一家独大要指挥全世界的态势。其中一个非常严肃的命题就是我们要解答的苏联为什么解体,实质是回答社会主义道路究竟走得通走不通。就从苏联这个例子来看,社会主义道路究竟有没有可能走出去,还是它归根到底失败了?实际上我们回答的是这个问题。只不过是以苏联的历史作为一个例子。美国人自然有他们的看法。其实在最近几年“历史终结论”也受到质疑了。因为9.11以后,美国人的自信心受到极大的打击。可能面对一个超级大国苏联争斗了几十年,最后把它打垮。但是一个本?拉登就弄得美国整天坐卧不宁的,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办法。所以未必社会主义倒台,社会主义失败,就证明了资本主义的全盛。但是这是另一个问题,是美国的问题。我们现在还是回答苏联的问题,回答社会主义的问题。
    我想谈谈我通过这么多年研究形成的一个大体看法,不是非常成熟,还需要更多的案例。我研究苏联历史也是有一个问题意识的。其实我一直想回答苏联道路到底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光明的道路?如果它是正确的光明的道路,为什么后来走不通呢?为什么后来失败?苏联的失败到底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这是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应该回答的问题。当然你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社会主义是怎么产生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怎么出来的?在世界历史上出现了这么一条道路,有没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在这一方面我的回答是,社会主义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产生是有它历史的合理性的。你应该读一读《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恩格斯很多书,特别是《哥达纲领批判》。我记得20多岁的时候,那会还在文化大革命,一天到晚上让读马列,我是真读啊。《资本论》我是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当然是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那会我正好在监狱,也没别的事,正好看《资本论》。我看完了以后,感觉马克思的逻辑非常严谨,你很难推翻他的分析。他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分析和解决这样矛盾的方式和方法做出了一个论断,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它本身是解决不了的,就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怎么解决呢?解决必须打破私有制。砸碎了私有制以后,才能解决这样一个矛盾,才能把生产力的能量释放出来,社会才能进一步发展,所以他就推导出一个公有制的社会。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共产主义。
    因为共产主义是从旧社会脱胎出来的,所以有一个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就叫做社会主义。简单地说这是马克思和列宁他们的理论。最先实践这个理论的就是俄国。大家可以再读一读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列宁写这个《国家与革命》的时候基本上是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理论模式去推演俄国的现状。所以他在《国家与革命》里得出一个结论,苏联不能搞社会主义,至少目前不能搞社会主义。但是俄国的现实突然给布尔什维克提供一个机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由于二月革命沙皇政权倒台,俄国政权出现真空。在这种情况下,列宁回到俄国,突然觉得无产阶级可以夺取政权了,不必等到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让资本主义矛盾充分暴露出来,所以实际上列宁知道他的实践和理论是不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他搞了无产阶级革命,夺取了政权。在1917年大概到1920年这几年之内,列宁有一个基本的想法还是实践和实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通过世界革命来完成俄国革命。你看进攻波兰,策动德国水兵起义,搞匈牙利革命暴动,其实都是在煽动世界革命,结果都失败了。那么就剩下俄国自己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最初做的所有努力都是想实践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搞国有制、废除货币、搞农村的公社,但是到了1921年俄国内战快结束的时候,列宁发现这一套根本就行不通。一个典型的实例就是喀琅施塔得叛乱。我们那本书第二个专题讲的就是喀琅施塔得。原来历史上把喀琅施塔得说成是一次反革命的叛乱。当然从表面上来看是这样,因为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的目标是针对苏维埃政权的。认为苏维埃政权不能令人满意,所以他们起来暴动。但是就这件事提醒了列宁。因为列宁发现喀琅施塔得水兵就是十月革命的主力部队。连他们都反了,说你这几年做什么呢?你建立的政权真的是人民的政权吗?喀琅施塔得叛乱或者说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其实是给了列宁一个信号,而且他非常敏感地捕捉住这个政治信号,开始设想要搞一套新的东西,这就是我们讲的所谓“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这个大家也可以看,第三章还是第四章专门讲了这个问题,我觉得讲的还不够。讲了这个过程,但是对于新政策的历史背景、历史意义我们还是没有说透。因为我原来硕士论文写的就是这个,搞的就是新经济政策体制。新经济政策开始的时候,列宁想的比较简单,他觉得原来的做法比较过激了,太超前了。所以他说要退一步,但是退一步的目的是为了进两步。所以他写过一篇文章叫“退一步进两步”,讲的什么意思呢?就是暂时的退却是策略上的,是为了布尔什维克政权的生存所必须的。因为你不这样,人民就反对,你只能退却。退却就是允许货币、私人商业的存在,还要允许——在中国叫个体户,苏联叫独立农户——个体农民的存在。不急于去搞原来理论上设计的社会主义模式。他认为这样做是适合于俄国当时的状况,但是列宁到了1923年的时候,就是写《论合作制》的时候,他已经慢慢地感觉到这可能不是一个暂时的退却,也许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从这儿开始的。因为原来的马克思、恩格斯他们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很短暂的,就是一代人、两代人把过去那些污泥浊水给荡涤了,就进入一个新的世界。他的前提是世界革命爆发,所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革命,但是这种情况在现实当中没有出现,而是出现了列宁所在的俄国的这种状况。
    这个时候,列宁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觉得也许是这样,可能是一个比较长期的制度。列宁的这个想法在党内基本上是不被认可的。因为布尔什维克一直接受的是比较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像托洛茨基、加米涅夫那是比较有名的理论家。但是列宁的威望在那儿,列宁做的一些事情大家也都接受。可是很快列宁就病了,第二年就去世了。列宁死了以后,在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发生了严重的权力之争,就是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布哈林、斯大林这些原来跟随列宁的人互相之间争斗。简单的过程就是这样的:斯大林先借助布哈林、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把托洛茨基干掉,因为托洛茨基是对他最大的危险。托洛茨基当时的名声跟列宁几乎是等同的。而托洛茨基本身是一个非常教条的人,他理论性非常强。因为在俄国共产党里两大类人:一类是知识分子,一类是职业革命家。知识分子是要追求理论的完美性,按理论和逻辑办事。职业政治家不按理论和逻辑办事,是非常现实的。所以他利用布哈林他们先把托洛茨基打掉,第二步把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和托洛茨基连在一起,又把他们打掉了,最后他用托洛茨基的理论把布哈林给打掉。因为布哈林是比较接受列宁的这一套,像合作制、商品经济、农村的富农经济,就是后来中国人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当时苏联的口号就是“发财吧!”。你可以发财,原来在布尔什维克脑子里发财是非常资产阶级化的一个口号。斯大林就利用托洛茨基的理论又把他打掉了,这样子到1929年到1931年的时候才形成了一个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就是通过搞全盘集体化和工业化构成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上也是,阶级斗争的扩大化、普遍化,形成一个暴力的政治机构。其实它就回到了军事共产主义,就是1917年到1920年的状态,这就是俄国革命最初表现出来的一种东西。但是这种东西对世界的影响之所以那么大,是因为就在斯大林搞全盘集体化和工业国有化的过程当中,西方世界发生了重大了的经济危机,就是1929年到1933年影响全球的经济危机。
    这种状况让人们看到一个现象,好像资本主义非常不稳定,而社会主义像斯大林搞的这一套好像是非常稳定的,经济发展很快。这个时候社会主义开始产生了它的影响,那以后斯大林的权力和影响不断扩大,苏联又通过共产国际来发动世界,主要是亚洲国家和欧洲国家的革命运动。二战以后就出现了东欧的社会主义,随后又出现了亚洲的社会主义,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拉丁美洲和非洲就跟上了。为什么他们会跟上呢?原来他们的宗主国都是资本主义,你想走资本主义这条道路,人家是不让你走的,你是被限制的。所以,很多后发达国家、后工业化国家都觉得社会主义是条出路,大家都选择了社会主义。也不能说都选择,很多人选择了社会主义。至少它的旗子上、国名上都写上社会主义。你看,纳赛尔是社会主义、恩克鲁玛的加纳也是社会主义,很多。
    所以60年代是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时候。那时候人们觉得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我一个落后的国家想走向现代化,使这个国家繁荣富强,走原来的道路客观上是不允许的,
    也没有条件。因为恩格斯曾经分析过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前提就是原始积累,而原始积累有很多客观条件,比如说殖民地、地理大发现、黑奴贸易等等。这样为资本主义提供工业发展的前提,这些东西到了50年代、60年代对于后发达国家都不存在。所以他们觉得可能社会主义是一个可行的道路。你把这段历史看了,你就知道为什么很多国家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当然情况很复杂,从俄国到东欧、中国、朝鲜、越南、非洲,包括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像古巴,其实国情都完全不一样。但是大家都选择了同一条路,就是社会主义。
    但是这个时候的社会主义跟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根本上已经是不一样了。其实这就是问题的症结。因为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前提是资本主义高度发达,而且是在世界革命胜利的条件下产生一个新的社会,但是所有的革命都没有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发生,也没有一个世界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实践恰恰是在马克思认为最落后愚昧、封建保守的地区和国家发生的。最后创造出来的东西不可能是马克思所讲的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前期所设想的。那么,到了什么时候,人们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了?第一次人们认识到这个问题是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因为原来的共产党的宣传,人们都认为社会主义当然是先进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下一步发展的阶段。所以一定比资本主义要先进。这是在所有苏联人头脑当中留下的印象。那个时候的社会封闭,资本主义当然也封锁了俄国,再加上俄国本身对国民的控制,所以他们看不到外部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情况完全变了。为什么?几百万苏联红军打出了国境,到欧洲一下大开眼界。我看了大量的档案,都是那些当兵的写的家书。他到了德国、匈牙利,到了欧洲以后往家里写了很多信。那个时候苏联就有邮检,你写信警察都抽检,悄悄给你打开,看完了再给你封上,你也不知道,他又给你寄走了,现在这些全成了档案。因为安全部解密了,所以安全部原来抽检的那些东西现在全部公布出来了。一看这个你就知道。他们大量的人有一个什么感觉?突然觉得我们吹嘘了这么多年的社会主义原来还没有资本主义好。到匈牙利一个普通的市民家里头就有挂毯,我看一封信里写的,说是在俄国贵族家里才有的东西。社会主义搞了那么多年,还不如匈牙利这个小小的资本主义国家。住房啊,人家的马桶、地板都比苏联好。不但普通的民众是这样的,朱可夫多厉害,二战苏联的名将,后来斯大林对朱可夫非常担心,觉得这小子功高盖主得把他弄下去。你知道斯大林最后把朱可夫弄下去是什么罪名?俄国档案里记载,朱可夫就是因为从德国往俄国运红木家具和地毯。你想想朱可夫是驻德军的最高司令官,你居然从德国往苏联运红木家具和地毯,说明什么?说明你苏联最高级的军事将领还没有一个德国普通人家的生活条件好,是不是?否则的话,你怎么会从人家家里把那个红木家具当作战利品运到自己家里。当然,斯大林整他,找的那个茬也是鸡蛋里挑骨头,往自己家里运的绝不止他一个人,我估计全军上下都得运,但是要整他嘛。这个事说明一个问题,人们突然发现我们搞了那么多年的社会主义,其实还不如资本主义。所以有的信里头写,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战胜了的社会主义国家还不如一个战败的资本主义国家?
    因为苏联红军基本都是原来的工人、农民,回来以后就复员了,一复员了就散到全国各地,一下这个社会就出现了这么一个现象。那会还不像现在,也没有什么电视、互联网,大家就通过信和口上说,你看俄国档案你可以看明白,这个现象就非常猛烈。大家普遍认为我们原来搞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问题的,不如资本主义,特别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其实我们现在从档案材料看,也可以发现这个问题。到1939年和1940年的时候,俄国社会的民族矛盾、社会矛盾已经开始激化。斯大林这个计划经济就是由国家做主,投资搞什么就搞什么,没有市场。那国家搞什么?当然是搞重工业、军火工业了。其实是跟德国采取同样的一种经济政策,就是要大炮不要黄油的政策。这样一种现象到战后被斯大林曲解了,被苏联很多历史学家和理论家曲解了。他们说什么呢?如果不是这样一种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怎么能战胜资本主义?正是因为搞了这么一种制度——现在我们叫军事共产主义,当时叫社会主义——所以苏联才有强大的军火工业、重工业为基础。二战的时候苏联很多坦克车、石油厂是拖拉机厂改造而成的。
    斯大林在1946年竞选演说的时候就讲了这么一番话。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其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苏联。因为它搞的那个东西,如果没有战争的话,它继续这样搞下去社会矛盾会越来越激化,迟早有一天要发生社会危机和社会动荡的,但是战争挽救了它。为什么说它是军事共产主义体制?它就是搞高度的集中制,国家有权力调配资源,可以短时间地集中和使用资源,这恰恰适应了战争需要。所以战争结束以后,有很多党的高层干部也认识到这个问题。这个时候苏联开始出现了要改变这样一种经济模式的要求。一些比较年轻的党内干部,就是后来所谓的列宁格勒派,库兹涅佐夫他们这样一批人,就开始制订新的代表大会,就是十九大的纲领。我们在档案当中发现,1947年2月份这个纲领草案就出来了,这个纲领草案跟十八大完全不一样,很接近赫鲁晓夫苏共二十大那个纲领,就是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发展轻工业等等。虽然它不是从根本上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但是它开始发现了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国际环境。战后的国际环境也为苏联创造了一个可能改变国家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的机会。就是苏联和美国的合作。在1943、1944年战争还在最紧张的时候,美国人和苏联人都开始考虑战后的世界格局问题。斯大林和罗斯福想的是非常一致的,罗斯福也看到对苏联不能跟它对着干。因为你跟它对着干,必然导致下一次世界大战。你必须跟它合作,因为它也要发展经济。对这一点看的更清楚的其实是斯大林,因为斯大林也明白,你这么跟美国对抗下去,苏联是不可能发展的。而且他自己心里也明白,世界革命到了30年代末的时候已经变成一个工具、口号了,不是理想了,也不是追求的目标了。最典型的就是共产国际。1937年、1938年的时候,当时苏联面临的一个什么情况呢?有两个对手:一个是德国;一个是英法。你或者联合英法遏制德国,或者联合德国遏制英法。对于苏联和斯大林来讲,就要看谁对它最有利。实际上真正威胁苏联的是德国,所以苏联这边就跟英法搞集体安全体制。为了搞这个,它通过共产国际向各国共产党发通知,说德国法西斯是最坏的,是最威胁革命的。各国共产党都要起来拥护本国政府开展反法西斯战争。所以法国、意大利各国共产党就拥护政府,反法西斯。但是英、法政府并不相信苏联,所以集体安全体系迟迟建立不起来,而这个时候希特勒钻了个空子。你不是要安全嘛,我可以保证你的安全。所以在苏德秘密谈判的时候,希特勒就答应了斯大林几个条件:第一,波罗的海三国你可以占领,德国不会过问这事。第二,波兰我们两个可以把它瓜分了,你一半我一半。第三,你要是打芬兰,我也不会管。这就是斯大林要求的安全保障,至少他当时认为有了缓冲地带,苏联的安全就有保障了,所以他立刻就在1939年跟德国签订了秘密条约。秘密条约签订以后,共产国际所有的指示全变了,又给各国共产党发指示说,其实法西斯还是有好处的,法西斯好歹它是国家社会主义,是能够破坏资本主义的,是一种可以借用的力量。所以各国共产党都要起来反对本国政府,跟德国合作。各国共产党又写文章发表演说,说德国不错,各国政府都是必须打倒的。这样就弄得他们非常被动。德国当然有他自己的想法。到了1941年希特勒觉得西线战线大体上可以放心的时候,突然发动了新的对苏战争,巴巴罗萨计划。苏德战争一爆发,共产国际再次发出通知:其实最坏的还是法西斯,你们还是得起来反对德国。这样就把共产国际的形象弄的非常恶劣、非常糟糕。不但各国共产党开始对共产国际失去了信心,世界各国都认为共产国际是什么世界革命指挥部,就属于苏联外交工具而已,你需要它干嘛它就干嘛。
    那时候斯大林并没有解散共产国际,他真的把它当作一个工具。当时苏联能够控制周围的一些国家,指挥一定的力量,都是靠共产国际。共产国际有相当的资源,有自己的情报系统、档案系统、党校,甚至有间谍训练基地。中国多少谍报员都是在共产国际训练出来的,所以那会掌握了很大的资源,斯大林不愿意轻易放弃它。德国人快打到莫斯科的时候,迁走了,迁到内地去了。可是没有任何一个人想到,1943年5月,当斯大林格勒战役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斯大林突然宣布解散共产国际。为什么?在以前那么困难的时候,德国人打你,当初德国跟西方也在打仗,这样你们俩结成联盟不是很好嘛。但是人家担心你啊,二战胜利以后,你不是又要搞世界革命,还得把我们全推翻,我们现在为什么帮助你?过去解释这个问题的时候,没跳出这个圈,为什么它当时不解散?它为了赢得西方的欢心和西方合作,当时就应该解散。没有,那个时候我想斯大林还没有看明白怎么回事,那个时候共产国际还是他手里的一个工具。但是到了1943年,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跟英国丘吉尔,特别是跟美国罗斯福频繁接触,斯大林就改变了对世界的看法,他已经决定放弃世界革命。所以到5月份的时候,斯大林突然找季米特洛夫,说你马上起草一个通知解散共产国际。他们所有人都糊涂了,说我们刚迁回莫斯科,这不是胜利在望了吗?你怎么突然说要解散!
    从当时的目标来看,很显然斯大林是为了督促西方开辟第二战场。因为你要真的战胜法西斯,不能只靠苏联自己的力量,一定要西方开辟第二战场。丘吉尔迟迟不开辟第二战场的主要原因,一个想继续消耗俄国的力量;二个是担心俄国真的打胜了,你再来打我,再来发动世界革命。长远地来看,斯大林就准备跟西方搞全面的合作,所以他就突然宣布了共产国际的解散。当然,史学界对解散共产国际的问题有过整理。很多人说了,斯大林解散共产国际以后,把共产国际的资源都转给了苏共中央国际部。它的图书馆、档案、学校都转给苏共。只是把原来共产国际有些人让他们回国搞革命。因为共产国际是各国逃亡出来的共产党员,或者派遣出来的。有些人就回去发动当地的革命。你可以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就是斯大林他并不想放弃这个工具,因为毕竟是个资源。但是,解散国际这种做法,当然是对世界革命的一个否定,连大本营你都不要了。
    到1944年以后,他的这些政策就开始逐渐地显露出来了。特别是通过几次国际会议,像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最后跟西方达成了政治上的妥协和一致。西方承认苏联有你一定的势力范围,大家都听过百分比协定吧。1944年10月份丘吉尔到莫斯科,俩人坐在那儿聊天,丘吉尔问,斯大林先生你有什么要求?斯大林也不说,微笑着说你看着办吧。丘吉尔揣摩他的心思,就拿着个纸条写一个:罗马尼亚,苏联50%,我们50%;希腊,英国90%,苏联10%。还有哪儿哪儿谁百分之几,这就是所谓的百分比协定。他不知道满不满意,把纸条就给了斯大林,斯大林看了看微微一笑,又推回去了,可以嘛,你们慢慢谈吧!他基本上是满意、接受的。而且还说这事先别跟美国人说,他在跟西方做这种交易。
    当然后来稍微有些改变,因为莫洛托夫又跟英国人在具体谈哪些是苏联的势力范围,哪些是英国的势力范围。后来又通过雅尔塔会议基本上确定了苏联的势力范围。包括东欧主要的一些国家,甚至包括中国外蒙古独立、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都是苏联的。除了这个,斯大林还有很大的要求就是战后苏联经济恢复,这个钱从那儿来。苏联打的很惨,损失非常大,跟美国没法比,美国又没有落一颗炸弹。而且军火生意做的多好,卖了多少武器。但是钱都得从美国来。所以后来战时租借的物资苏联赖着不还。一直到了50年代还在争,当年那钱你到底还,还是不还,说明白点。苏联就是赖着不给。它原来想什么?想通过战后的赔偿,但赔偿也都没有实现,比如对德国原来苏联要200亿美元,结果西方人不干,吵吵吵到100亿,最后100亿也没有拿到手,战后情况就很复杂了。再就是它希望跟美国贷款600忆,所有这些必须在跟西方合作的情况下才能产生。这样为将来苏联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外部环境:第一,和平,不打仗了。第二,你进入了世界的国际体系。可以跟西方通商了,可以有商品交换了。这个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内,在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当中,都是很难发生的事情。这样一种环境的构建,特别是苏联开始进入国际体系,
    原来苏联没有进入过,人家都不承认你。你是哪来的,要进入这个国际社会?因为它的根本目的跟其他国家都是对立的,它要世界革命,要推翻所有的国家,那是它的目标。人家能跟你合作嘛?怎么跟你合作,把你养肥了,你再把我们全吃了?所以这是不可能的,你必须放弃这个革命目标。
    对此斯大林看的非常清楚,所以他明确地跟西方讲,我不会搞革命。搞什么呢?搞联合政府。这也是美国和整个西方给斯大林出的一个条件,之所以让你保存这些势力范围,你要保证不搞一党制,要搞选举、搞联合政府。斯大林马上答应,而且斯大林确实是尽心竭力这样去做。我看苏联红军进入匈牙利的时候跟匈牙利共产党的一段对话,匈牙利共产党欢迎苏联红军来了,这下可把你们盼来了,这下我们能掌权了吧!当时红军跟他们讲,不行,斯大林同志只是说要搞联合政府。说你们应该和什么农民党、民主党联合执政,他们说没有,没有你可以建一个,建一个你也得搞联合政府。因为这是斯大林答应西方的条件。保加利亚也是这样,波兰特殊一点,这事后来引起他们的争端。德国也特殊一点。
    对于不在苏联势力范围内的,那更得这样了。你知道当时法国共产党势力多大?50万军队啊,那在欧洲可不得了,法国共产党一跺脚,法国整个都颤抖。戴高乐到莫斯科的时候,他跟戴高乐谈多列士的问题,为什么?因为当时多列士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示要反本国政府。反本国政府的时候,当然法国就通缉,颠覆政府罪,后来他就逃到苏联去了。斯大林就跟戴高乐做了个交易,说你取消对多列士的通缉令,我现在就让他回国,回国就一个任务,让共产党放下枪跟政府合作,搞联合政府。戴高乐当然答应了,所以多列士回去就解散了共产党的50万武装力量,然后进入政府。当然这个条件是非常优厚的,四个部长都是共产党人,还有一个副总理。有一阵共产党差点掌权,这是后话。意大利也是,斯大林把陶里亚蒂叫到莫斯科,跟他谈,你回去就一个任务,把共产党掌握的25万民族军都解散喽,回去跟政府合作建立联合政府。再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因为日本人投降是非常突然的一件事,谁也没有想到会突然投降。原来设想都是1946年以后太平洋战争才能结束,所以美国人也是想方设法在打苏联的主意。因为日本关东军那会儿还有100万人,谁打这些军队?美国人是不想打,说日本人那是不怕死的,跟你玩命,这损失太大,让苏联人打去。但是你让苏联人打,就得给苏联政治条件,人家苏联白干啊?所以答莫斯科,外蒙古可以独立,中国东北可以给你。这样苏联才派150万大军打东北关东军。打完了以后,人家怎么实现要求?必须得跟中国签个协议,就是1945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保证苏联在远东的利益,出海口、不冻港、外蒙古。外蒙古独立就是保护西伯利亚大铁路嘛。斯大林是不能看到在苏联国境以外有一个直接接壤的敌对国家。中国就很危险,所以必须让外蒙古独立,必须占领东北,这样就使苏联跟中国有一块宽阔的中间地带。但是毛泽东当时并不知道,所有的这一切背后的事他哪儿知道。他认为苏联是共产党,我也是共产党,他们肯定得支持我。所以日本突然宣布投降,因为美国扔了原子弹,苏联又突然出兵,本来苏联出兵的前提是要签订《中苏同盟条约》。后来等不及了,因为这个原子弹一扔,斯大林一琢磨,说这不行,日本真投降就不要我,所有的设计就全泡汤了。所以突然在8月8号下令马上出兵,不等条约签订了。反过来是150万大军已经占领东北的情况下,蒋介石你签还是不签?所以蒋介石没办法,签了城下之盟。但斯大林做了一个保证,说好你条约签订了,你就是中国唯一的领袖,我支持你,我绝不支持共产党,他们也不是真的共产党。
    但是这些毛泽东真的不知道,所以5月份就在日本投降前三个月,他在七大讲话,说苏联是我们的朋友,国际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一定会到来,国际援助一定会到来的,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不灵了。你共产党不支持共产党,你还能支持国民党嘛?嘿,但就是这样。所以日本刚宣布投降,毛泽东非常激动立刻下令占领华北、华南,接收南京,组织上海市工人起义,然后跟新四军里应外合,占领上海,甚至连南京市长、上海市长和江南五省的省长都是共产党封的,俨然要占据半个中国。为什么?因为国民党都在山上嘛,来不及。他下山跑不了那么快,又没有飞机,兵又运不过来,火车也断了,所以共产党近水楼台,可以先拿半壁江山。突然斯大林来电报说不行,立刻停止所有的进攻计划。日本投降必须向国民政府投降,只有国民政府才能接受日本投降。蒋介石也是这么说,美国人也是这么说。你说共产党有什么办法?那么你干什么呢?你就一件事,赶快上重庆跟蒋介石和谈去,建立联合政府。斯大林在中国也是这样,他想通过建立联合政府来实现自己的要求。
    通过战后美、苏的合作就创造了苏联未来发展的国际环境,所有这些都是为苏联改变发展道路提供机会和创造条件。但是这个事情没有发生。最主要的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本身传统的意识形态,在他们的政治理念当中,斯大林想到的事全党没有几个人能够理解。他们的敌人还是资本主义,党章就是那么写的嘛,因为党章还要搞世界革命,还要推翻资本主义的嘛。所以从党内的传统意识形态来讲,这个事阻碍苏联走上另外一条道路,这是一个内部的原因。第二个原因,外部的就是冷战的爆发。冷战的爆发其实我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但是今天我们可能没有时间太详细地讲这个事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但有一点是很明显的,就是美国跟苏联之间关系的变化,罗斯福去世是一个重要原因。杜鲁门上台以后,杜鲁门的很多政治观念跟罗斯福不一样,但更重要的是双方的不信任感,就你做的每一件事,我都得琢磨你到底想干什么。从美国人来看,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要扩张。其实不是,斯大林就没那本事扩张,也没有那个野心。但是表现出来的土耳其危机、伊朗危机、希腊危机,你表现出来的可是这样啊。
    我没时间讲那么细,到底土耳其危机怎么回事大家可以看看战后世界史。其实斯大林的目标非常有限。比如在土耳其他就想跟你共同占有达达尼尔海峡占领权和通过的权利。在伊朗他就是想在北部油田多收几个打油的地方。但是做出的架势非常吓人,他把部队搁着那不走了,逼着你要答应给。所以弄得人家伊朗、土耳其都很害怕,说你究竟要干什么?其实它不知道,斯大林知道。斯大林对苏联战后的虚弱、国内的贫乏比谁都清楚。他没有能力通过武力去实现自己的任何一点目标。但是他要诈唬你,你要是被诈住了,我说几句话你不就听了嘛,没有成本的。但结果伊朗投诉到联合国,土耳其投诉到联合国,所以斯大林就这样,你一硬他就软,土耳其这个声明马上撤销了,在伊朗马上撤军,伊朗人民党给出卖了。你煽起来的人家,最后跟人民党总书记说对不住我们走了,以后能死能活就看你自己的了。其实斯大林是非常现实、非常机会的一个人。能实现目标,他诈诈唬唬能实现就实现,实现不了就拉倒,本来我也没有想要。但是这种外在表现出来的东西让美国人就更不信任你,本来对你共产党就不信任,共产主义就是扩张。你再左一个、右一个的要这要那。希腊问题是个特殊例子,根本就是个误会,苏联共产党确实没有在里面有任何主张。这个背景就更复杂了,不管怎么样,因为这些原因美国就采取了一种比较强硬的政策,而斯大林是一让再让,一步一步退让都没有发作。
    除了两个问题,德国和波兰问题坚决不让,这两个是核心的利益所在。其他的全部让,所有有争议的,包括中国东北的问题,包括朝鲜。朝鲜三八线斯大林纯粹让给美国人的,苏联红军都到了汉城了,美国军队还在冲绳,离着有600海里,居然就划了条三八线把汉城交给美国了。他就是向美国表示你看我多有诚意。到什么时候斯大林觉得不能再忍让了呢?到1947年的5月份。发生了什么事?法国和意大利的联合政府破产,共产党被人家踢出去了。跟着就是《马歇尔计划》,美国和西方这样做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不让你苏联参加,但是让东欧这些国家都参加《马歇尔计划》。这个不是挖我墙角了吗?等于你现在打到我家门里头来玩。这个时候斯大林不能再忍让,所以搞了欧洲共产党情报局,宣布两个世界、两个阵营。
    这样外部环境就破坏了。冷战起来了,战后出现的机会就失去了。因为冷战这个环境,苏联更加重了重工业、军火工业,特别是原子弹的研制,大量的资金投入。他所需要的贷款没有到来,所想要的战利品也收获不多。怎么办呢?还得靠压榨农民。再加上1947年的大饥荒,那个饥荒是欧洲百年不遇的。为了要拉拢东欧国家,还不得不把几十万吨的粮食运到捷克斯洛伐克去。所以在种种内外部的环境下就造成了机会的流失。苏联发展道路,政治体制、经济体制都没有任何改变,不但没有改变,反而越来越僵化。因为这个时候斯大林感到政权不稳了,他为了控制只能用老的方法。再加上外部环境,所以战后从1947年到1952年,整个时期是苏联在东欧强制推行一党制和苏联化的历史过程。使斯大林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凝固化,就是在这个时期。
    到最后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斯大林老年心理状态发生一些变化,也有很大的关系。斯大林到1952年以后,年纪越大疑心病越重,本来他也不大相信别人。年龄增大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你外出少了,外出少了接触的信息渠道就少了。你就只能在深宫大院里头听别人跟你汇报。你就掂掂谁汇报的是什么话,谁说的真的,谁说的是假,这就麻烦了。俄国档案里记载了,当时到1952年的时候,斯大林在党内搞了一系列的清洗,一会他不信谁了就把他弄掉,什么列宁格勒派,一会搞格鲁吉亚案件,一会搞什么医生案件搞犹太人。一会整这个,一会整那个。伏罗希洛夫是跟着列宁一块干革命的,就是电影《保卫察里津》里骑着马冲上前线的人。居然说他是英国特务,给他们家安窃听器。莫洛托夫也是跟列宁一块的,十月革命的领导人之一。因为莫洛托夫的老婆是个犹太人,斯大林把他老婆先关到监狱了,然后逼着莫洛托夫你必须跟她离婚。莫洛托夫心说这是什么事啊?但是没有办法,还是离了,你不离你自己的政治地位不保了,但结果外交部长还是给撤了,什么事也不让管了,弄个空名。贝利亚自己也很紧张,因为斯大林知道贝利亚搞秘密警察那么多年,手里控制了安全部和内务部,斯大林一刀切两断,说你只能管一个,说你管安全部,内务部单找人,伊格纳季耶夫,他在党内就制造这种矛盾。
    本来老百姓的生活就很贫苦,党内又是这样,社会就紧张得不得了,赫鲁晓夫有一段讲的是最生动的。因为十九大以后,苏联政治局从来不开会。有什么事都到斯大林家里商量去,斯大林也不住城里,郊区有个别墅。到晚上9、10点钟的时候开始打电话,马林科夫今晚上到我这儿来一趟,赫鲁晓夫同志你今天晚上到我这儿来一趟……所以他每天都在琢磨,吃完晚饭就等这电话,也不知道今天是叫我不叫我,叫我是好事,说明领导核心圈子里还有我,但是也很难说,没准今天晚上去明天早上就回不来了。你想想,斯大林周围的这几个人都这种心态,整个社会到了什么状态?特别是医生案件以后,苏联犹太人非常多,医生案件主要打的是犹太人。反犹很复杂,将来我们有机会再讲苏联为什么突然承认以色列。但是在国内确实是搞反犹,以至于共产党很多高层领导都因为是犹太人,或者有犹太人的血统而受到牵连。斯大林是3月1号早晨发现他休克的,所有的政治局委员只有一个心思,就是您最好不要再站起来了。因为斯大林再站起来就不知道还会发生什么事,你看斯大林医生日志记录最有意思。他们发现了斯大林躺在那儿以后就给领导人打电话,过了两个小时,马林科夫、贝利亚、布尔加宁、赫鲁晓夫等领导人都来了,四个人背着手围着斯大林转了一圈,走了。你倒赶快治啊,不搭理他。又过了两个小时,派医生来弄俩蚂蝗吸血,因为脑溢血嘛。你看他那个记录一天、两天、三天,等到了3月5号的时候,记录上显示斯大林病情是越来越恶化,这个时候他们就召开了联共(布)中央和苏维埃主席团的联席会议,斯大林就在旁边躺着呐。于是就建立了新的领导班子,把十九大斯大林搞的一切全部推翻了,贝利亚又重新掌握了内务部,莫洛托夫回到外交部,驻华大使也换了。
    因为斯大林知道他死后,将来可能要出问题,就是这些人。所以他要给掺沙子。掺沙子是毛泽东的语言。他就是想往里多掺点人,所以十九大的时候,当时大家都认为是马林科夫要接班。为什么?因为是马林科夫做的政治报告,在共产党的惯例当中,谁做政治报告可能就是下一届的领导人,所以大家都盯着马林科夫。斯大林特别坏,他故意耍马林科夫,
    大家都在这儿坐着,他说:马林科夫,下一届政治局委员都是谁,你考虑好了吗?马林科夫心说,这哪是我考虑的问题,我要考虑这个我脑袋不得掉了,所以他哆哆嗦嗦,说不出一句话。斯大林说,你把名单拿出来让我看看。但马林科夫根本就没有名单,吓得汗都下来了,不知道说什么好。斯大林一看这个情形,非常高兴,哈哈一笑,从兜掏出一个单子,我已经拟好了。从十一人增加到二十五人,就整个了改变领导结构。等到3月5号的时候,他们又给改过来了。新一代的苏联领导人其实是看到了原来苏联社会的问题,必须得改变,不改变苏联社会就要爆炸。等他们把联合决议起草完了,大家再到隔壁一看,9点多,斯大林正式咽气了,大家心里踏实了,真醒过来那就麻烦了。
    斯大林死了以后,到55年中间这段时间,实际上是苏联历史上一个空位时期。因为马林科夫当时的职位最高,但是马林科夫最没本事。他是个秘书出身,他是搞哪个干部在哪干什么,哪一次开会谈的什么事,他非常清楚的,但是他很缺少政治手腕。贝利亚权力最大,布尔加宁资格最老。只有赫鲁晓夫是资历又浅,到中央的时间也短。他是1950年才从乌克兰调到莫斯科,原来只管农业,别的不懂,但是赫鲁晓夫最有心计,所以这段时间产生了很多政治斗争。赫鲁晓夫先联合马林科夫、布尔加宁、莫洛托夫等人,先将贝利亚干掉,因为这个贝利亚太危险了。他采取了很多花招,他跟莫洛托夫说,贝利亚最近要把你干掉,咱们一定要把他制服,说大家都同意,就看你的意见了。莫洛托夫一想,那行吧!那我就参加。然后他就找布尔加宁,说贝利亚要把你干掉,大家都同意,就看你的意见了。布尔加宁说,那行吧!这么一个一个做工作,大家都同意了,于是突然开会宣布贝利亚被逮捕,没过几天在地下室被枪毙了。第二个要整的是马林科夫。因为马林科夫职位最高,赫鲁晓夫就抓住马林科夫犯的一些错误。到1955年1月份,马林科夫辞去了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所以,这一段人们看得不大清楚到底是要执行什么政策。
    其实现在我们仔细看俄国的档案,你就发现斯大林去世以后,苏联上层的领导人、高层的领导人,集体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苏共二十大的新方针之所以能够产生,不是赫鲁晓夫一个人的想法,而是苏联高层领导人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虽然他们没有商量,比如说贝利亚做的第一件事用中国话来说叫“平反冤假错案”。因为他掌管内务部,所有的监狱都在他手里掌握着。他知道从大清洗的时候,多少冤枉人进去了。所以斯大林一死,第二天他下了一道命令,重新调查,这些人有多少是真的反革命。再一个是柏林的骚动,东柏林的骚动引起了整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恐慌,但是贝利亚主张不能使用武力镇压,要尊重东德人民的选择。这话你想想,是原来老的共产党说得出来的吗?那肯定得镇压啊。但是正是因为党内这种传统的势力仍然在,最后给贝利亚定的罪名就有这么一条,说他放弃社会主义阵地。这样一做,外表好像大家都是反对这样做,其实不是。这是政治斗争当中的一个借口。
    你像马林科夫主要也是几条错误,一个他宣布战争是可以避免的,不要打核战争。这个跟原来的斯大林传统的观念是完全对立的。斯大林说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早晚一天要打,所以时刻准备打仗。马林科夫这么一说,他们都在给西方传递一个信号,苏联要改革更新,要换一条道路。这个也成了他的罪过,再一个就是马林科夫的农业措施。他要加大农业投资,俄国农业一直搞不好,到1953年的时候俄国的粮食产量还不如1913年。莫斯科人均住房面积0.4平米,跟中国文革的时候差不多。几代人住一间房子,拉一个帘,就那么一块布,小两口那边拉,老两口拉这边,这就是社会主义。
    所以他们这些人都有这个想法,只不过在空位时期,赫鲁晓夫出于政治上的需要采取了一些手段。但是实际上后来他自己做的就是他们前人做的,就是马林科夫和贝利亚做的事。比如说平反冤假错案,赫鲁晓夫接手以后立刻成了一个专门委员会搞这个事情。马林科夫一下台,赫鲁晓夫关于农业改进措施的发言和马林科夫是一模一样的,就是他用同样的一句话,原来马林科夫说的就是错误的,他给他打下去,他说同样的话。为什么?因为出路只有一条,必须改变这种道路。
    所以苏共二十大提出新的方针是一个历史的必然结果。苏联新一代领导人,只有他们才在政权的核心,他们看到了底下的问题,也看到了上面问题。而且是一种集体意识,只不过后来反映到赫鲁晓夫一个人身上。当然,赫鲁晓夫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培养了自己的势力,他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中央委员来支持他这种主张。所以苏共二十大提出的对外政策三条:和平共处、和平过渡、和平竞赛。要跟西方搞缓和,咱别一天到晚老打仗,手里都攥着原子弹谁吓唬谁啊?国内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从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苏共二十大的国内政策改革还是没有直接涉及根本问题,在当时那种思想条件和意识形态下也不可能,但毕竟是提出了问题。比如投资比例的问题、工业布格局的问题、轻工业生产的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问题、加强技术和计算成本等等,这些都是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不管的,计划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计成本。所以你看着成绩很大,成本更大。资金可以随便调用,完全是长官意志,没有任何的市场调节。我们不能说苏共二十大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是它提出了这个方向。这就使得苏联开始步入了在新经济政策之后的第二次新经济政策。特别是在党内,在政治体制上赫鲁晓夫跨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批判斯大林,批判个人崇拜,非斯大林化。但是做得有些问题,他政治经验不足,想法非常好。因为现在这些党内的记录都有,你可以看看当时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也有人想不通,像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在党中央讨论的时候说斯大林是有很多错误,但不能全盘否定。他批斯大林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根据档案证据,发现、证明斯大林是大清洗的主谋。
    这件事一暴露以后,苏共领导人都大惊失色,因为长达几十页的调查报告在所有政治局委员开会的时候当场宣布,大家听完了都非常震惊,这种事竟然是斯大林干的。原来他们都认为是安全部干的,是秘密警察干的,斯大林不知道,被蒙蔽了。原来党内都这么解释,是,大家都知道有问题了,哪有那么多反革命?苏联红军、将军、元帅几乎全是间谍,中央委员杀了多少?80%吧。大家可以看到当时的具体数字。最后一经证明,都是斯大林背后主持搞的,所有人都震惊了,原来把他弄成一个神,现在看其实是一个罪犯,用政治局会议上的话,是一个魔鬼。最后是集体决定让赫鲁晓夫做这个秘密报告。它本质上是要改变党内不正常的政治生活,把一个人棒得这么高,一言堂、没有党内民主。赫鲁晓夫的目的是不错的,但他没有想到,这个事一出去以后引起这么大的社会震动。你想想,老百姓接受不了这种现实,后来他们做报告也是遮遮掩掩,不敢把所有的事都说出来。老百姓、普通党员就更难接受了,赫鲁晓夫做秘密报告的时候,一讲到斯大林问题,当场就有几个人晕倒了。那空气整个都窒息了,一点声音都听见,听着听着,“哐叽”倒一个,“哐叽”又倒一个。波兰总书记贝鲁特就突然心脏病复发,结果死在了莫斯科。到了社会上就更不得了,有些基层单位讨论的时候,那都是保安部队围着一圈,要不然就打起来了。所以才引起了比较大的社会的震动。这几年下来,一直到赫鲁晓夫下台之前,苏联开始一步一步地做改革的尝试,很遗憾的是这次改革又失败了,这个失败也是有内外两种势力反对。
    从党内来讲,保守派一直对赫鲁晓夫这样做有看法,主要是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他们俩,马林科夫是因为被赫鲁晓夫打下来了,所以对赫鲁晓夫不满,就站到了莫洛托夫一边。其实1957年的六月事件就是一个信号。宫廷政变了,他们商量好了。当时在政治局里头还是这些老人,他们又串联说,赫鲁晓夫这么干不行。赫鲁晓夫要推行他这一套东西,支持他的也有,像米高扬、苏斯洛夫都是支持赫鲁晓夫的。但是在政治局里毕竟还是少数,大概也差不多,但是稍微少一点,因为老人多。所以他要发动年轻的干部,提拔年轻的干部当中央委员。人家就设计,最后6月召开政治局会议的时候,宣布免去赫鲁晓夫第一书记的职务。
    这就是个信号,但是这件事没有成功。因为赫鲁晓夫也很聪明,你免我职务,我有什么错误,人家说你这个错误那个错误,有斯大林的问题等等,那我就做检查吧。说起来没完没了。赫鲁晓夫又说,到下班,检查没完,明天我接着检查吧!到晚上给朱可夫打一个电话,把所有中央委员立刻用直升飞机调到莫斯科。第二天一早,200多中央委员把克林姆林宫包围了,要求召开中央全会。罢免总书记必须召开中央全会,这是党章上写的。所以他们也没有办法,再加上朱可夫往克林姆林宫门口一站,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走出克林姆林宫,他用军队给包围了,调动了莫斯科军区的军队。结果一开中央全会,这些人倒霉了,他们是少数了,所以成了反党集团。虽然赫鲁晓夫处理了这些人,莫洛托夫去蒙古当大使,苏武牧羊嘛。布尔加宁到一个发电站当站长,这也不错了。这要是斯大林时候早就给杀了。但是党内反对势力还是很大的,以至于最后1964年的时候,终于成功通过宫廷政变把赫鲁晓夫弄下去了,这是党内的。
    说到苏联内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赫鲁晓夫他虽然有这个心,但是没有这个能力。你看苏联从1956年开始到1964年,8年的时间没干什么正经事,发展是有,我说的是体制改革这方面。虽然做了很多探索,比如“利别尔曼建议”提出来是要搞利润挂帅、奖金挂帅,要有物质刺激人们才有生产动力嘛。你不能一天到晚光有什么名誉、鼓励、革命精神,那玩意没用。短时期可能有用,对某些人可能有用,但就整体社会而言,长期来讲,它没用的,不符合人性,所以他让利别尔曼搞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按照他的逻辑发展是要逐步地展开向市场经济过渡。毕竟那个时候赫鲁晓夫他没有完整的设想。从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的材料,我认为赫鲁晓夫他只看到了问题,试着想解决,但是没有找到一个很明确的方向。更不要提完整的一个计划,没有。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小子还胡来,一会要搞什么工业党、农业党,你说全民党的问题,他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苏联已经消灭阶级了。你消灭了阶级,那资本家就没有资本了,地主都没土地了,他还能叫地主吗,还能叫资本家吗?也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嘛。你这个共产党还能说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吗?现在谁是无产阶级?都是无产阶级,都没有“产”。除了工资,那“产”不都是国家的?所以全民都是无产阶级,那不就是全民党嘛。道理是这么来的,其实也是不错。后来为什么提三个代表?一样的事。但是他缺乏一个整体性的构想,再加上党内传统势力的抵触,最后从国内这个状况来讲,没有走出去。
    此外,我觉得更大的一个制约和影响的因素是外部因素,就是中国。中国共产党原来跟苏联共产党想的基本是一致的,对比一下苏共二十大和中共八大的纲领,你可以看出大体上都一致。毛泽东写的《论十大关系》,你和布尔加宁在苏共二十大的工作报告一对比,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苏联大使馆都有报告、评论,都是这么看的。对外政策也是一样,搞和平共处。
    我给你举个例子,我们不久前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去,找马共的共产党员座谈,他们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珍贵的档案材料。什么呢?就是1954年10月份苏共中央和中共中央联合给马共发了一个电报,让他们把武器上缴,解散武装力量,进入政府。这不是搞和平共处?这和当年斯大林让法国共产党和意大利共产党交枪有什么区别?没有。当时马共说,我们那会挺有力量的。我们都在山里头,我们有枪、有武器,想出击随时就出来,最后两个老大哥都让我们交枪,我们就交呗,身份就合法了,当然你不用在山里躲着,你就是正式的公民了。到1962年邓小平又把我们总书记陈平叫到北京去,说你们原来怎么搞的,什么武器为什么都上缴?现在这个世界革命形势发展的很好,你看看亚洲红的一遍,就差你们这儿了,白的,立刻拿起武器上山。因为1962年中国政策变了嘛,中国又给了一大笔钱,买武器,最后又上山打游击,这是后话。
    越南问题,也是中国和苏联联合压制越南,因为当时越南的印度支那共产党,胡志明他们,当然也有中共很大的援助,特别是韦国清、陈赓顾问团去协助越南人民军,抗击法国侵略者。那时候法国想回来继续扶植傀儡政权,继续以越南为殖民地,这样就发生了武装冲突。那会就是在很多农村发动群众闹革命,胡志明真的是学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都在农村聚集,形势非常紧张。1954年的时候面临一个问题,法国人最后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再跟越共打下去了,怎么办?
    很可能交给美国人。美国那会也在讨论这个事情,这个时候中国跟苏联就非常担心,你把法国人赶走,再把美国人引来,麻烦不就更大了,干脆你就别打了。在日内瓦会议上就给越南出了个主意,划条线,你把南方的解放区放弃,然后北方的城市交给你,就像三八线一样,划一条线,南北一分,南越、北越,完了,大家和平共处。越南人死活不干,说我们这儿眼看要胜利了。周恩来原来在日内瓦劝说范文同总理,说不通,然后趁中间休会,坐飞机到柳州,把武元甲跟胡志明都召到柳州,开了三天会。你讲讲,你有什么保证,能不能在3个月拿下整个越南?而且你能不能保证,你拿下越南的时候,美国人不来干预?胡志明说我不能保证。那好,如果美国人来了怎么办?难不成你让中国再来一场朝鲜战争?最后说得胡志明没办法了,就同意了。所以十七度线就是这样划下来的,然,后周恩来又回北京跟毛商量,又到莫斯科跟赫鲁晓夫商量,再回日内瓦,最后签字,十七度线。
    这个时候中苏还是很一致的,但是后来有一件事,发生了以后,导致了中共态度的急速转变,就是波匈事件。1956年的10月份波兰和匈牙利发生的事件,使中国共产党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疑虑。原来八大的所有这些基调的前提是什么?就是阶级斗争结束了。原来跟苏联的想法是一样的,资本家没资本了,地主没有土地了,富农也不富了,你都把人家财产都给分了,还有谁富?没了,大家都是无产阶级。所以没阶级了,没阶级哪来的阶级斗争?所以八大做出了一个论断。就是疾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都已经过去了,群众性的阶级斗争都已经过去了,群众性的阶级斗争都已经不存在了。将来主要问题是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就发展生产,大家搞经济就完了。波匈事件,突然让共产党想到了一个问题,他觉得政权还是有可能得而复失的。而夺取、威胁你这个政权的,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阶级敌人了,而是国内的反动势力和国际反动势力的结合,再有就是执政党和人民群众的矛盾。这就是中共得出的一个结论。
    对中国来讲,当然他们主要讨论的还是中国问题。你看八届二中全会讨论记录,他们认为,在中国虽然国内的反动势力已不存在,因为中国搞了几次政治运动,像镇反、三反、五反、肃反,国内的反动势力已经不存在了。当时毛泽东跟苏联人也说过这个,说你们那儿为什么出事?阶级斗争原来就没有搞好,我们一个镇反就杀70万人,完了,都老实了。所以中国不会发生匈牙利事件,但是波匈事件给中共领导人一个什么观念?他们认为人民群众和执政党之间的关系会发生抵触。而将来真正起来对这个政权造成威胁的,不是国外的阶级敌人,也不是国内的阶级敌人,而是人民群众和执政党之间的矛盾,这就是毛泽东要开展整风运动的一个前提。他要搞整风,他认为主要问题在于共产党。
    当然党内基本上不大同意,所以毛泽东就发动党外的知识分子、民主党派来帮助共产党整党。但是他这么一做的结果呢,最后大家起来提的意见,他又是接受不了的。人家提出什么问题,凭什么你共产党一党专政?为什么非要搞国有化?社会主义道路真的是正确的嘛?核心的问题提到这儿,但话不是这么说的。毛泽东看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民主党派座谈会开了四天到五天以后,毛泽东开始发现问题了,说现在有危险倾向。一个是对共产党不满,一个是对社会主义道路不满。这两个危险倾向随着事后的发展,他越来越感到威胁。特别是学生运动起来了,再加上工人罢工、农民退社,当时上海工人罢工的很大因素是因为公私合营,不满。而福建、广东,包括湖南农民的大量退社是因为合作化运动搞的太仓促。结果有的地方,一个县90%的人全退出了合作社。这样子就形成了一种社会危机的前兆。包括退伍军人也闹事,再加上学生走出校门,北大的“5.19事件”,这个时候毛泽东感到有问题了。搞不好中国也会出匈牙利事件,所以决心开展反右运动。
    随着反右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越来越偏激。主要是毛泽东本人,他就认为阶级斗争表现的形式和原来不一样了,是思想领域里的,是世界观方面的,是政治上的阶级斗争。所以后来就改变了中共八大的基本论断,他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当中,阶级斗争会越来越激烈,他的道理跟当年斯大林的道理是一模一样,斯大林说,为什么阶级斗争会越来越激烈呢?是因为阶级敌人越到死亡的时候越要挣扎,毛也是这个理论。这样子他开始整个思想就变化了,认为还必须要抓阶级斗争、搞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这一套东西。再加上到1957年莫斯科会议的时候,对国际形势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因为毛原来他想搞和平共处,就是种策略,他不是说真的。因为在苏联人看来,在赫鲁晓夫看来,和平共处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因为有核武器了,双方的力量都非常强大,要打战争就是两败俱伤。谁也不可能在第一次核打击当中毁灭对方所有的核武器,所以战争是不应该发生的。在苏联共产党看来,倡导和平的环境是一个时代的任务,时代已经不是原来革命的那个时代了。这就是苏联共产党提出和平共处的原因。当时在中共看来,在毛看来,它只是一个策略,是因为我的力量还没有你强大,所以我们暂时和平共处。哪一天我力量比你强大,我非掐死你不可。到1957年的时候,毛认为社会主义的力量已经大过资本主义,这就是莫斯科会议的时候11月18日他的讲话,叫“东风压倒西风”:中国有一句话俗话,《红楼梦》上讲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看现在东风压倒西风,社会主义力量一天一天壮大,资本主义一天一天烂下去。他举了很多例子,十件大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跟着后来苏联核潜艇下水,这两个高端的技术美国当时都没有掌握。
    所以毛当时非常地兴奋,赫鲁晓夫是这样解释的,说,不错,大家都认为现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大过资本主义。赫鲁晓夫说正是这样,我们更有可能通过和平竞赛来战胜资本主义,我们不用打仗,大家选择嘛,你看那哪个制度好,我们强大,大家自然选我们,这不和平竞赛就胜利了?毛说不对,正因为我们比他们强大了,所以我们不用跟他们和平竞赛。我们把他打败就完了嘛,你赶快闹点危机,发动革命,多弄几个战争,把帝国主义消灭就完了。这个时候中苏就开始发生分歧。今天我也没有时间专门讲中苏分歧,咱们是不是就讲到五点?但是很重要的一点,当时中苏之间并不是意识形态的分歧。甚至到1963年的时候中苏大论战,他们都是在一个话语体系里讲话,而且都称同志。他们是同一个话语体系内的争论。也不是国家利益冲突,那会中国跟苏联没什么国家利益冲突,恰恰相反他们的安全利益、国家利益是一致的。像中央情报局当时分析,中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那么分歧到底在哪儿?
    毛泽东认为到现在赫鲁晓夫已经没有资格来领导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因为他不革命了,他没有这种精神,他又不吃辣椒,谁来领导世界革命?谁来领导国际无产阶级运动?中国共产党,我毛泽东。当时不光是毛自己这么看,毛当时看赫鲁晓夫,你看会议记录就挺明显了,一讲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同志年轻幼稚,哲学没有不好,不懂辩证法。其实赫鲁晓夫就比他小一岁。1958年赫鲁晓夫到北京,两国元首见面。毛泽东就穿着件睡衣,里面一个大裤衩就跟人家会谈,谈着谈着一脱衣服,咚,就跳到水里去游泳,赫鲁晓夫挨池边跟着走。这个时候,毛已经很看不起赫了,他认为赫鲁晓夫已经没有能力来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这么大的事情交给他,他是什么人?毛已经断言说赫鲁晓夫如果这样下去,必定垮台——括弧:8年——你看算得多准,赫鲁晓夫后来执政不到8年就发生了宫廷政变。
    不仅毛这样看,你现在看,很多资料都反映出来了,中共党内都是这个看法,特别是比较高层的领导。他们认为苏联共产党现在已经远远落在中国共产党后面了,特别是中共发了一论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历史经验这两篇文章以后,那在社会主义阵营影响之大,连苏联共产党都印了100万份作为党内学习文件。这在苏共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从来都是全世界的共产党学苏联的文件,现在苏联共产党学中共的文件,意味着什么?你再看党内报告,很多人说要向中国共产党学习,要派什么学习团到中国来学习,这就是从1956年的时候开始的。你想能够发生这样的事情,就说明在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客观上有一种趋势认为中国共产党已经至少在政治上超过了苏联共产党,而毛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他只有一点比较心虚,就是中国的经济不如苏联。这是他在十八号讲话里专门讲的。
    因为赫鲁晓夫讲,毛泽东同志,以后以苏联为首的口号就不要提了,还是以中国和苏联为首。毛说,那哪儿行?不行。说中国现在不行,说中国是政治大国,这点先肯定了。政治上我肯定比你强,人口大国,比你多多了,但是在经济上不行。其实这就是毛泽东发动大跃进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把中国的经济搞上去,那个时候中国就有完全的资格来领导国际无产阶级运动。那个时候中国站在苏联头顶上谁都无话可说,当然,当时是一厢情愿的。这样就造成了中苏之间的分歧。实际上,从根本上来讲,他们在争夺无产阶级国际运动的领导权。争夺的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指责苏联共产党所谓修正主义。大家现在看看九评,在中苏论战当中,中国共产党那可真是咄咄逼人,文章写的真是好。现在看来你不得不佩服。当时毛身边一批笔杆子,对马列主义实在是精通,真是写的好。
    在中苏论战当中,苏联处于一个非常困惑的境地,跟中国论战底气不足,为什么?因为你想,大家引经据典都是老祖宗的话,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都引用他们的话。斯大林的话苏联人不大认账,所以中国不大引了。因为你引了这个,人家不认,好,咱们就讲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吧。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话,中共的理解是非常准确的,到位的。为什么?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处于革命的时代,所以他们的言论都是讲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专政是必要的,什么要搞阶级斗争,要搞武装斗争。这个正是中国共产党做的,而中国共产党认为现在仍然是革命时代,仍然要搞阶级斗争,仍然要搞权力的集中等等。所以他来解释马克思主义那是理直气壮、扬眉吐气,文章写的也好,文笔也不错。加上播送的播音员,我记得我小时候特别爱听这个节目,听了心里非常激动,讲了这么多革命道理,心服口服。你可以对比看,当时理解不到这一点,苏联的解释、答复就软弱无力、避重就轻。为什么呢?苏联他们的做法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他们认为时代已经不是那个时代了,所以他想办法在马、恩、列的话当中去找能够用上的,什么列宁说过,遇到土匪,人家拿枪逼着你,你怎么办?你把钱包给他,等走了以后,你再想办法把他打死,这不就是妥协么?他说,你看列宁也是讲妥协的。这都是不能上台面的话。
    从总体上来讲,他们无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话来解释现实的行为,所以毛泽东说苏联是修正主义一点不错。确实是修正了马克思主义。该不该修正那是另一个问题。但是苏联就不敢承认马克思主义到现在应该是修正了,不敢讲。因为前面就有伯恩斯坦、考茨基那个修正主义,名声不好。当时是国际共产和列宁一致反对的。你要敢承认他,那不就等于是反列宁?你反列宁自己就没有合法性和正统性。所以苏联的共产党完全处于困境当中,做的事情未必是错误的,但是必须打着马列主义这个旗子。因为不打这个旗子,就没有正统性,你来领导世界革命,来领导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连马列主义都不遵守,你怎么领导?完了。
    所以它本质上斗不过中国,在这么一种气势下,苏联党内的很多党员都接受了中共的理论,认为人家解释的对,你看马克思都是这么说的。你们这些笔杆子,编来编去都是避重就轻的,都是找点细微末节的地方跟中共对抗,所以苏共它心虚。这么一种态势,就从政治上、思想上和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环境中压制了苏联的改革,也不敢再继续走下去。我这儿刚允许自留地,你就说是资本主义的草。到中国文革的时候,自留地就是资本主义。当时苏联必须得留点自留地解决人民的生活,本来国家已经不解决,你再不让农民自己种点菜,就没办法了。可是好,这让中共抓住把柄,你这就是资本主义。你允许这个就是搞修正主义。赫鲁晓夫的改革在内外夹击的情况下就最终失败了。
    到了60年代后期,虽然柯西金他们这一批人还是想继续搞经济上的改革,但是整个国家的政治倾向是趋于保守。特别是以勃列日涅夫为代表的保守派,逐步泯灭了苏联党内所保留的一点点改革的力量。后来,随着苏联军事力量的强大,跟美国进入新的一轮的军备竞赛,
    国内的体制就越来越转向军事化、凝固化,包括政治体制。大家可以看看后面几个专题,有讲到,但是讲的还不够。因为勃列日涅夫时代研究的是比较少的。到底官僚机构怎么形成的?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现在我们看到的还是一个现象,还没有彻底深入地研究。但是给我的感觉是,到了80年代已经完全凝固化了。很难扯动,任何一点改革,都很难办到。
    所以你看为什么戈尔巴乔夫失败?戈尔巴乔夫是苏共二十大时代的人,因为他在这个时候接受的教育,后面步入了领导层,所以他提出新的思维,这是有历史背景的。但是两个条件制约了他:第一,他资历不够。你说的话谁听?你没有一个相当有资历的人,在这种环境下想提出改变党的方针路线,几乎是不可能的。第二,党内的抵抗势力使他没有办法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推进下去。所以他最后只有一步:解散党。但是关于戈尔巴乔夫问题,现在研究比较多的还是根据回忆录,这就受到很大的制约。我们觉得,研究历史主要还是要依据档案,回忆录不是不能用,但是回忆录是第二位的,必须跟档案配合起来,因为这方面的例子非常多,今天没有时间跟大家细解释。但是总的趋势可以这样认为,戈尔巴乔夫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失败,而是苏联党和国家已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船调不过头来了,早晚是一死,就是早的事还是晚的事。戈尔巴乔夫就是在你病入膏肓的时候,下了一剂重药,结果当场死亡。你要是下点轻药,或者你干脆不下药,还能喘息一段时间。但这种体制确实是走入了一个死胡同。
    回过头来我们大概总结一下。当然我讲的时间很短,把这个历史过程给大家描述一下,是想讲这么一个道理,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没有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也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但是不能按照原来马克思、恩格斯设计的那个社会主义来干。如果那样干就必然死亡,因为他们所设计的,不是在我们现在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国情条件下设计的理论。所以用那个理论来制作这么一种模式,它的出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没有经验、没有先人,也没有教训可以吸取,没有前人的路。所以斯大林领着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走上斯大林模式这条路是可以理解的。我说可以理解,是因为当时环境也确实使他没有别的选择。但问题在于你看到了这个问题,没有抓住或者有意放弃了改革的机遇,一次失败、两次失败、三次失败,苏联最终没有走出斯大林模式的阴影。最后导致苏联解体,不是说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错误,而是说没有进行适时的适当的改革。其实中国也是这样的。这也是大家很关心的,中国跟苏联的对比,中国为什么走出来了?其实很简单,中国具备几个条件:
    第一,历史包袱没有苏联那么重。所谓历史包袱没有苏联那么重,就是说它这个体制是松散的、不完整的、不成系统,无论是政治上的体制还是经济上的体制,都存在这个问题。我指的是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候,不是说现在,现在我们尽量不去说它。因为中国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不久实现了经济上的改革开放,才使中国改变了一条路,这是大家可见的事实。问题是,我们现在要解释为什么中国经过文化大革命以后,还竟然会走出这么一条路来。
    所以第一我就说,它原本的社会主义模式,体制就不健全、不成熟。经济呢?中国哪里有计划经济体制?不错,中国完全按照苏联一样设计的国家机构,国家计委、重工业部,跟苏联一模一样,但是没有按苏联那样做。谁在这里起作用了?毛。我觉得毛在50年代到60年代很多的选择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家知道,这是苏联帮着建,整个苏联设计的,起草都是苏联搞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国人自己搞的,但是变来变去,这指标就没完没了。为什么?中间赶上大跃进嘛,一会刚制订好,毛又说不行,赶超英美,15年的口号,不到几个月,改10年,10年改7年,7年改3年,最后2年。你想这计划赶的上变化吗?你这一句话,从7年就变成了3年,人家得算多少时间?第二个五年计划已经到了结束的时候,这计划指标还没有拿出来,这叫计划经济吗?第三个五年计划更难了,因为中国赶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失败以后,再加上灾荒,正好进入三年困难时期,“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吧,好不容易缓过劲来了,周恩来、陈云他们搞了一个以吃穿用为主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六三年交上来了。正好到这会毛脑子变了,说现在应该是要打仗,什么越南战争一弄,他就觉得谁要反攻大陆,蒋介石那会要反攻大陆,所以他把这个计划给删了。自己搞了一个以战备为主的计划。他甚至不相信国家计委,自己搞了个小计委。说你那个东西我看不懂,我自己弄了几个人,说你们给我做个计划。所以第三个五年计划几乎是没有。到第四个五年计划就进入文化大革命了,全国都乱了,工人不生产,全拿着枪上街打仗去了,所以哪里有什么计划经济。这跟苏联根本没法比。苏联计划就是法律,到年底你完不成计划就进监狱。所以苏联改就非常难,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中国上面有计划下面有变化,说变就变,非常容易。大家也都能接受,习惯了嘛。你上面都这么变,我们底下变有什么?所以取消计划经济非常容易,没有太多制度上的障碍,思想上的障碍也不如苏联。当然也有,但是没有那样根深蒂固。所以我说,毛泽东对这种改革其实它起到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的作用。
    毛本身并不是针对计划经济来的,但他对计划经济里头的一些原则是反对的,比如平衡,毛是反对平衡的。周恩来他们非常讲平衡,说你这个经济发展不平衡哪行,说你要炼多少钢,你就得发多少度电、产多少吨煤和铁路运输都得平衡相配合,这个经济才能稳固地向前发展。你大炼钢铁之所以搞乱,就是因为不顾这些,就光知道要钢,要那么多钢你得有多少煤跟上,你得有多少生铁跟上,你得有多少电跟上,你得有多少铁路通,你得运输这些原料、材料等等。都不想,就是要。最后没有办法了,老大娘、老大爷的咱们全都自己弄个小高炉炼。我们那会也是,小学生让我们献钢献铁,我们怎么献?我们把家里锅拿来交上就完了,那会儿真是搞乱。就是这种乱,我说是历史不自觉的工具,他就导致了中国这种经济体制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来,所以你想改很容易。
    政治上也是一样,因为毛跟别人的想法真的不太一样,他为什么发动文化大革命?其实跟整风是有直接关系的,跟七届二中全会的讲话是有直接关系的。毛凭自己的本事反抗一个王朝,自己带出了一支队伍,坐进了紫禁城。所以他想的核心问题就是政权如何巩固。文化大革命他讲了很多话,林彪给他总结了很多,林彪总结的是很到位的。革命的核心就是政权问题,文化大革命谁都知道。你想想是这回事吗?就是。政权的核心是什么?是执政党的清廉,毛泽东一直这样认为。他为什么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防止资产阶级糖衣裹着炮弹的进攻?那是从李自成的教训来的。所以他要全党学习深入《甲申三百年祭》,郭沫若写的一篇文章,讲的就是李自成为什么占领紫禁城几天之后就被人打出来了,就是这支队伍腐化了,什么牛金星啊,陈圆圆啊,进了北京城,李自成怎么毁了。不就是得罪了吴三桂?当时怎么得罪吴三桂,不就是因为一个陈圆圆嘛。这就是你执政党腐化的结果。
    你看杨奎松写的中共初期干部制度、工资制是怎么来的,很能反映毛的想法。其实毛是反对八级工资制的,他一直觉得就是平均主义,大家都平等,官兵一致什么什么的。所以他要搞整风,就是要消除人民群众跟执政党之间的差距。但是这个等级制不是说你脑子里想就能消除的。八级工资制怎么来的?当时中国共产党遇到很大的困境,把资本家赶走以后不知道怎么发工资,这么多工人怎么定?该给多少不知道。后来突然到大连造船厂,发现苏联人在这儿搞了八级工资制,陈云如获至宝,说这样解决了问题了。但是毛不这么想,后来包括军衔制,毛也是反对的。他很看不起就为了争军衔什么的掉眼泪,大家都说了给他大元帅,他不要。没有几个人不是的,蒋介石大元帅、斯大林大元帅,当时封给毛,他就是不要。他基本的一个想法,我要让自己的江山能够千年万载地巩固永存下去,必须保持一支清廉的执政党队伍。我这个队伍一定要跟群众打成一片,人民群众不反对你,你就能够坐得住这个江山。再一个就是外来的敌人消灭你,就这么两个途径,所以他要在国内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个。文化大革命、四清、整风都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为了要解决这个问题,他就反复地整党、折腾,所以党内就很难形成比较板结式的像苏联60年代形成的那种官僚体制,没事就给你掺点沙子,没事就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他的招多了,都是看《资治通鉴》看的,读17遍。我不知道《资本论》他看没看过,我估计没看,没功夫。所以毛治国有术,但是都是比较传统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上一个时代的。是中国五百年才出一个的那种人想的问题。你不能说他想的不对,只是跟这个时代不太符合。但是他这样做法,确实从客观上阻挠和延缓了中国完全按照苏联的模式来缔造中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所以文化大革命以后才可能实现改革,改革才可能成功。
    第二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必须得有一个有资历、有威望的人来开启改革的大门,就是邓小平。如果不是他,别人谁说了都没用的。你想,传统的势力惯性多大,谁敢?你完全否定自己嘛,因为他必须有这种决心,你要自我否定才能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是不是这样的?肯定是这样的。邓小平他非常有政治智慧,毛泽东旗帜高高举起,上面写的什么您就别问了。这个比赫鲁晓夫就强多了,你赫鲁晓夫非要把斯大林搞臭才能改变这个做法?不一定。邓他就有政治智慧了,毛泽东同志咱就不讨论了,具体有些问题,什么姓资姓社他说算了别捣乱了,你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就完了?毛泽东旗帜照样搞起来。政治智慧当然不是说非要他才能有的,但是他的资历在那儿摆着,这是保证的条件。你换个人,那党内几个人一琢磨,一捣鼓,就把你弄下去了,赫鲁晓夫就是这样下台的嘛。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看一下苏联的几次改革,列宁他有资历也有能力,就是死的早,没办法。斯大林是碰到一个环境,他未必没看到这个问题,他首先考虑的是生存问题。所以在冷战条件下,苏联大饥荒、政权不稳定的情况下,他只能走回头路。赫鲁晓夫有那个胆量没那个能量。所以这个条件苏联也不具备,而中国具备。所以中国能够走上改革的道路。当然这条道路还没有走完。以后的事不是一个历史学家能够回答的了。今天我们报告就做到这儿,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