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假说链
现在人类对于人类历史的认识,其实还是处于“地心说”的阶段,其将外部的自然看成恒定不变和不会影响,将人类和人类社会看成“在原地只依内在规律进化”,其基本的感觉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太阳以我为中心每天日升夜落,这属于朴素的唯物史观。 但是,现代科学发现和新历史观已经在思考着将“地心说”根本的升级,新历史观认为,人类和人类社会的进化,完全是“在迁徙中为适应外部多变的自然而进化”,大自然才是决定人类和人类社会进化的绝对轴心,这是“日心说”,更接近完全和纯正的唯物史观。 近年科学研究的新发现是:人类诞生于非洲,并从非洲出发迁徙;新历史观的新发现是:人类在迁徙中进化,不同的迁徙环境,不同的自然压力,造就了不同的人类历史,“欧亚机理”是人类在欧亚大陆的特有遭遇,其作用的结果,就是现在默认的文明高程。 把新历史观的视野和发现串起来,一种全新的史纲有了轮廓: 一、十几万年前人类诞生在非洲: 1、人类是陆生动物,陆地是其正常生活的空间。 2、人类及所有生物都只能在一定的气温范围中生存,其气温上限出现的机会现在不甚清楚,但气温下限的冰期却非常清晰,赤道陆地是陆生生物冰期时的最终墓地,也是冰期后最早的出生地,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可能只是某次或者几次冰期间的一种生物。 3、冰期之后气温升高,赤道将最早达到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并且是四季常青,没有缺乏植物性食物供应的冬季,这是陆生物种诞生的理想地域,物种不必刚一诞生就得应付缺食的冬季。 4、地球赤道穿越了三处陆地,其一是非洲,其二是亚洲,其三是美洲,三者相较,亚洲赤道陆地空间太小,物种成功诞生的机会较少;美洲赤道主要是世界第一的亚马逊流域,可能由于地理及气候的同一性和植物茂盛的同一性太强,影响了多样性的发展;唯有非洲赤道地域最为宽广、地理环境最为多样、气候经历过最大变迁,是物种诞生最多的地方,也是人类诞生的理想地域。 5、非洲大陆三面临海、北面是全球最大的撒哈拉大沙漠,其四面合围使整个黑非洲具有极好的封闭性,一般生物诞生之后,都不会过早的四散稀释,相对集中的完成初期进化,这是人类初期最好的幼儿园。 6、现在的考古学等科学研究发现,人类于十几万年前诞生于非洲,非洲具有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具有最多品种的原始人种化石,具有最多与现代人种起源密切关联的人类学、考古学发现等等。 二、第一次迁徙和十万年前的冰期: 1、这是人类诞生并在非洲完成了初期的进化之后的第一次迁徙。 2、由于高等生物进化的过程较长,可能很少机会在冰期刚过完就能诞生,所以人类诞生之时,已是冰期过后相当久的时期,广泛、适宜和相对恒定的温暖,应该是当时主要的气温特点,这完全不同于第二次迁徙时,变暖的空间开始时只有极小的地域。 3、由于这次迁徙全球气温已经非常适宜,人类只要有偶然的机会,随时都可能突破非洲的自然封闭走出非洲,而只要走出非洲,就走进了无比宽广的伊甸园,伊甸园是未被同类动过的盛宴,人类在这里甚至都不需要打猎,就动物蛋白的供应而言,仅捡拾龟、蛋、贝类等即已非常丰富,因此,这次迁徙的最主要特点之一,就是随意性和可以四散稀释。 4、由于可以随意的四散,人类(包括其它种人类)在欧亚大陆曾有过较远的分布,但由于这次的人类扩散太快,稀释之后密度可能非常稀疏,每个散布点都只能以独立的、自由发挥式的进化,难以形成进化的强势。 5、到大约十万年的时候,冰期毁灭了所有赤道之外的迁徙成果,其明显标志是其间极少在非洲之外发现有人类活动的遗留痕迹,包括一般生活遗迹和墓葬遗迹等等,记住,只有在非洲之外确实发现了5-10年前的人类化石,才可能改写这一点。 6、冰期维持了约5万年,但不幸中的万幸,由于赤道还没降温到使人类完全灭绝的程度,人类在非洲成功的跨越了一次冰期,非常值得庆幸,人类是跨越过一次较大冰期的生物! 7、人类在亚洲赤道可能也有跨越冰期的机会,因为亚洲赤道也有同样的气温条件,而且第一次迁徙的人类有机会走到这里,这是一个可能有用的疑点。 8、美洲赤道由于比较遥远,当时的人类可能还没有走到。 9、当冰期结束之时,被困在非洲的人类前后经过大约十万年的繁衍生长,人口可能已经相当密集。 三、五万年前开始的第二次迁徙: 1、冰期过后气温升高,人类有了第二次迁徙的可能,当然其也要等待偶然机会突破非洲的封闭,而且实现突破的人数也是极少,这次的成功者可能与埃塞俄比亚的人种有关,有说是具有白人相貌特征的黑人,他们可能是M168的先人。 2、这是人类再次来到伊甸园,但这一次的伊甸园非常狭小,因为这是冰期刚刚过完之后,北纬的雪线还离非洲不远,这个时候,在非洲之外的全人类,其实可能只存在于从北非到西亚的一块条状地域,这就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这片地域,只不过开始时没有国家,地域的扩展完全要依赖气温的继续升高,“欧亚机理”开始有条件准备发作。 3、“欧亚机理”是人类在欧亚大陆徙的特殊问题,其由南往北迁徙一旦遇到气候变冷,迁徙前锋的人群必然要回头往南,回到已经有人的地域,而由于欧亚大陆最为宽广,加上这是开始迁徙时仅有人类的地域,人类间最激烈的冲突,总是具有全人类规模的意义,这是欧亚大陆的特殊机理,欧亚大陆之外的人类迁徙不具备由南往北的方向,几乎完全不会遭遇“欧亚机理”。 4、人类的这个时期可能已经是旧石器时代,而且应该基本上都会用火,用火这一点非常微妙,在这个时期之后,如果发现有不会用火的人类,一般会有两可能,一种是丢掉了火种而又无法找回的人,这是退化,一种可能是第一次迁徙幸存的人。 5、伊甸园虽然非常狭窄,但同样非常丰盛,人类开始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疯长,这个地域的西部,是现在概念上的北非,北非三面被围只有埃及一个出口,这里可能最先进入到新石器时代,这个地域的中部是西亚,这是现在阿拉伯世界的中心,这块地域的东部是印度,印度再往东继续前行仍有空间,人类在这里慢慢的走进了东南亚,东南亚可能是孕育黄色人种的地域。 6、这时冰期后的雪线,可能慢慢在往地中海、黑海、里海一线移动,由于气候在移动中有些冷暖波动,处于迁徙最前锋的人类被迫回返南方,这是第一次造成了人类最大规模的相互碰撞,“欧亚机理”开始粉墨登场。 7、“欧亚机理”所致的相互占有,这是古埃及和古印度文明的起点,这时期的人类争斗特别惨烈,因为这一纬度的南端全是大海和沙漠,所有败者都没有退路,所以最古老的文明都几经覆亡而不知去向。 8、人类被雪线一直压在紧迫空间任由“欧亚机理”肆虐,这是第二次人类迁徙的最重要特点之一,几乎没有任何机会逃出“欧亚机理”去做自由发挥式的进化,而大自然逼迫的这种高度一致性,正是所涉人类一致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 9、而且,人类只能随着冰期后的雪线北移缓慢北上,所以,古代欧洲的故事基本都是由南向北,先是在北非的古埃及,然后是古希腊、古罗马,中间参进来匈奴的冲击,后来是北欧维京海盗在地理顶点的冲击,维京之后是成吉思汗的冲击,这是欧洲的文明中心在不断北移,西亚至北非一线的故事,慢慢被抛在了古代,直至现在仍然是比较落后。 10、随着人类在欧亚大陆由南往北的迁徙,人类的文明中心不断的由低纬度移向北纬的高处,这也是新历史观的一个新发现,是欧亚大陆独有的“欧亚机理”的一部分,人类文明中心的漂移,是欧亚大陆进化的超级加速剂,作为对比,人类在北美、南美都是先到了最宽阔的地域,其文明的中心都没有移动过,黑非洲的人类中心也没移动过,澳洲其实是没有中心,文明中心的相关定义应该包括地域最宽、人类最多、搏斗最激烈等。 11、当“欧亚机理”的占有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类开始进入了阶级社会,阶级社会的起点不在生产的剩余,也不在于奴隶社会,而应该大约在奴隶社会的中期之后,因为奴隶社会的初期奴隶是来自于战俘,战俘来自于外部的战争,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还不是内部的阶级矛盾,作为对比,美洲、澳洲、黑非洲等一直没有经过这个阶段,所以几乎都没有正式进入阶级社会。 12、东南亚的迁徙是个水平偏南的路径,人们在这里放慢了脚步,而且,在迁徙的半途,可能碰到了与第一次人类迁徙有关的南岛人,第二次迁徙的来人与南岛人的结合会不会就是黄种人?这是一个疑问,这段时间的迁徙,有可能完全还在旧石器的状态,但不知道是退化到了旧石器,还是原本就是旧石器,另外,这里还有个相关的点值得注意,东南亚的缅甸有玉。 13、人类跨过东南亚之后,在中国境内是宽广的连续地形,可能这时的气候是持续升温,也可能有个超高温期的驱赶,总之,人类在南方似乎没有留下太多痕迹,一股脑的随着捡拾的行为就跑到了迁徙的终点,这个终点就是黄河。 14、在这个特别温暖的年代,可能还在人类冲到黄河的终线之后,有的还要继续马拉松,结果其中一个马拉松造成了中国北方草原的人类群体,这正如史记所言:“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15、超越终点的另一个马拉松造成了美洲的人类,人类从北部进入美洲,并从北向南开始迁徙,这个迁徙方向由于没有气候变冷的逼迫,没有“欧亚机理”的逼迫,人类可以随意的驻停或向前迁徙,跟第一次人类迁徙时人类可以随意四散稀释的情况一样,完全是一个稀松散漫的过程。 16、在人类第二次迁徙的年代,另外还有少数其他人去了澳洲,他们一直沿着海岸慢慢的兜圈;还有就是黑非洲人类的大本营,这里的人基本都没有迁徙,一切都几乎原地不动。 17、人类的第二次迁徙就像红军的长征,气候造成的围追阻截就是军事上的围追阻截,凡参加于其中,都经过了最严酷的一致考验,这种群体只要生存下来就绝对无可匹敌,对!经过第二次迁徙磨砺的人类,就像是一致经过长征的人群,人类的第二次迁徙,就是人类真正成人的伟大长征。 四、欧亚大陆迁徙终点的大搏斗: 1、迁徙总有终点,人类在欧亚大陆迁徙的终点,就是北纬高处的温寒交界线。 2、温寒交界线是一条浮动的界限,气候变冷时,该线向欧亚大陆的高端漂移,气候温暖时,该线向下沉降,在中国文明史的全期,该线一般均处于黄河之上,该线以下是人类可以稳定生活的地域,该线以上是受温度变化影响,不一定能稳定生活的地域。 3、温寒交界线的终点搏斗,在欧洲可能开始于北欧与西欧,只是这方面由于资料的不便,在此还较难展开;在中国一直作用于草原与中原,黄河是温寒交界线的标志,终点大搏斗前后跨越了几千年,其从人类来到终点开始,一直到大航海冲击世界之后。 4、终点的大搏斗也是“欧亚机理”,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报告说,中国古代所有的朝代垮塌,几乎无一例外都发生在地球气候变冷的低温区,这绝非偶然。 5、气候变冷的影响过程基本相同,其在内部是摧毁南方的产业,大大的削弱南方的王国,甚至是引致内乱或起义,其在外部是驱动最北方的人群南下,过去人们的一般印象都是游牧民族南下,但其实包括夏、商、周等各朝当政的主体,可能都是由北南下而来,根本的原因不是民族本身的问题。 6、气候变冷影响的结果也是大致相同,其总是少数人取胜,只要你是处于北边的地域,你就可能多尝胜果,这明显就是大自然所赋的力量,在气候变冷过后的回暖期中,他们的力量慢慢也会消退,这是清朝后来必然弱败的根本原因。 7、中国北方的草原无比辽阔,加上其可能曾经有过超暖的时期,草原人口的繁育,成了中国最大的冲击压力源,这是秦朝在两千年前何以统一中国的最根本原因,而由于这个压力源维持了几千年,这个冲击一直持续到最后的大清王朝。 8、调动独立地理单元所有资源对抗北方草原的冲击,这是中国统一国家的关键动力,能不能与脚下这块土地相配的问题,中国人始终都要回答,而且一直都在回答,在这一方面,中国许多的皇帝都交了白卷,因为他们跟所有人一样,完全不懂“欧亚机理”。 9、北方草原不仅在气候变冷时冲击中原,也常会在冲击不顺时转向冲击欧洲,这就是匈奴和成吉思汗,如果没有匈奴和成吉思汗对欧洲的冲击,欧洲一直都是细碎地域间同一类型的冲撞,他们可能不会升级到接受国家形态,国家形态是他们后来能横行世界的最强利器之一。 10、欧亚大陆北方冲击的起源点为什么总在中国的北方草原?这大致有几个原因:其一,有研究说,气候变冷总是从中国北方草原的东部开始,但这个还有待核实;其二,中国的北方草原曾经在温暖的时代,繁育了较多人口;其三,中国北方草原与中原的对抗强度很高,加上草原有马,马鞍有蹬,这导致了军事能力的强大。 11、中国虽然直接抗御过成吉思汗,但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抗击的对象始终没变,这就像在中外武术比赛场上,美国的拳击高手经常对付其它拳手,却经不住中国功夫的飞脚,所以说,中国的问题并不完全在于落后,不在于文化、不在于农耕、不在于科技,而在于对抗的压力始终只有一种类型——各方面落后的草原。 12、中国历史非常可怕的周期律,其可能是三大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一是阶级斗争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其二是人口繁衍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其三是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气候变化与社会变迁的周期性,现在已经有很多自然科学家在参与研究,其起点可能应该是竺可桢先生的《中国古代五千年气候变迁初探》等,这是新历史观社科认识的重要基础之一。 13、中国的民族问题也跟终点大搏斗有关,古代中国原本没有汉族,汉族是为适配超大的独立地里单元而形成的大融合民族,也许可以简称为大同民族,不管什么民族进入了中国,你在与大地的磨合后停留在宽敞的地域,可能就成了汉族,你停留在边远闭塞的地域,可能就成了少数民族,成了汉族的,是以个人身份加入了中华民族,少数民族,是以集体的身份加入中华民族,可能很少会有例外。 五、大航海是“欧亚机理”的继续: 1、大航海其实是人类在欧亚大陆迁徙终点激烈冲突的继续。 2、西欧是几个规模相当的独立地理单元相互为邻,英、法、德、意、西、挪、瑞典等国的土地面积和人口都相差不大,“欧亚机理”在这里终点大搏斗的结果,是各国社会形态和实力的不断同质化,这种同质化大大的提高了相邻冲击的难度,这不同于中国,中国终点大搏斗的结果,基本都是由以小胜大过渡到最终的小溶于大,不断的往复循环。 3、西欧最先开始大航海的是葡萄牙(因为豪情而出海纯属傻话),那时候整个西欧其实非常艰难,葡萄牙国小力单、经常遭遇自然灾害更是极其悲惨,其无力北上参与欧洲的争斗只能南下,葡萄牙最靠近非洲,结果意外的获得财富,这之后才越走越远,西欧的荷兰后来也去出海,荷兰也是小国,根本不是什么大国崛起。 4、“欧亚机理”由北向南的反向冲击其实有两个层次,在大航海之前是“相邻冲击”,这在古代中国竟悟出了“连横击纵”和“远交近攻”,而在大航海之后,欧洲人将其升级为“跨邻冲击”。 5、“跨邻冲击”的难度一般都小于“相邻冲击”,因为“相邻冲击”的对手与自己的差距小,而“跨邻冲击”的对手与自己的差距大,这个差距就是“欧亚机理”的南北差距,也是后来三个世界区分的南北差距,以及现在“碳”风波的南北差距。 6、葡萄牙的成功带动了西班牙,西班牙是葡萄牙三面环绕泰山压顶的国家,西班牙之后,才是英国和法国的出动,英法是欧洲真正的地区大国。 7、整个西欧,其实就是当年北方的匈奴,西欧不同的国家,只不过就是匈奴的不同部族,西欧的成功也是匈奴式的成功,只要其优势消退,一样还会有必须承受败绩的一天。 8、西方的民主其实是南下一致性的民主,这跟匈奴人的聚集南下是一样的,匈奴拖家带口南下时绝对是民主的,但只要他们以后丧失了南下的一致性,丧失了在外摄取利益的一致性,他们就将完全失去民主的根基,我们将越来越多的看见这样的事情发生。 9、日本与英国非常相像,都是孤悬于欧亚大陆北纬高处很近的大型岛国,是欧亚大陆的双胞胎,不过,英国是几个与规模相当的国家为邻,而日本却是与体量无法相比的中国相邻,古代时,日本学过中国也抢过中国,等到西方瓜分世界时,日本在后来也上了贼船,日本对中国和南洋的侵略,都是“欧亚机理”,都是北方的匈奴南下,这是非常清晰的。 六、未来世界: 1、先进国家向南的全球冲击是自然的驱动,但其冲击的成功,却是因为独有两件利器,其一是国家形态,其二是工业制造,现在,由于这两件利器已不为西方人独有,其只能寄希望转入以“创造”拿钱,但这种钱去不到多数人手里,多数人做一般工作也能获得的高薪,其实都是假钱(虚假经济),是在用过去能抢来金钱的旧信用掏空家底,这样,西方人只能在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变故中,慢慢回归实位,他们再也无法翻身。 2、落后国家普遍具备条件进入工业化社会,但他们多数是低纬度国家,其距离真正的获得成功还有距离,还需要多方面的磨砺,特别是多数的人们还不知道,进入工业社会,并不是必然就能达到美欧的生活水平,中国现在的社会也有这个困惑,人们不知道,欧洲工业革命的结果,是人民的极端困苦,所以,即使大航海几乎多数人都难以生还,还不断有人参与和出海,那时欧洲出海的船只,大的只有百来吨,小的只有几十吨,还不及现在一条内河支流的船只,其一次出海要用一年至三年的时间,完全就是在赌命。 3、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北纬原生大国,其已经历经磨砺,中国已经成功的进入了工业社会,其已经打好基础,中国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正确认识国家的意义并将之成为社会的共识,国家不是阶级起源,国家的基础是独立的地理单元,国家的责任是获取最大的资源对抗外部压力,只要中国的国家不散,中国不久就是全世界最强的国家,现在蓄意拆散自己国家的人其实非常歹毒,中国是一个有机的独立地理单元,拆散了就等于完全毁掉,就像杀鸡时只需要在脖子上抹一小口,中国的省界和南北分界,都不是历经考验的独立地理单元式的自然界限。 4、等到全世界都进入了工业社会,每个国家都不能全部开足来生产,每个国家都不能再以发展作为硬道理(发展的硬道理是因为还有发展的空间),这又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崭新的世界可能就是没有阶级的社会,这又是新的课题。 5、在没有了阶级之后,还有没有国家?还有没有战争?还有没有人类间的相互冲击?如果你将大自然设定为恒定不变,你可以肯定的回答,但如果大自然又来很大的逼迫,如果下一次冰期突至而来,或者类似作用的自然灾难突然到来,有没有可能相互冲击?这些现在不能完全断定,因为即使提前防备,也需要太多资源,只能留给后人慢慢思考。 6、“碳”的消耗跟气候变冷一样,也是影响全球的一种自然因素,只不过这是人为造成的自然因素,北方先进国家拼命耗“碳”,然后却要南方穷国负担,这又是北南的争执,也是自然资源的争执,全世界都在开始认识人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义务和权利等。 7、总而言之,自然从来都不是静态,我们要开始学会认识和接受这一点。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