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访谈 >

复旦二周

http://www.newdu.com 2017-11-10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复旦二周”是周谷城、周予同两教授的代称。这一称呼源于学术却又超出了学术
    我读大学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两位周先生:一位是周谷城,一位是周予同。两人同年(都生于1898年)、同学(都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即北师大前身。周予同学中文,周谷城学英文)、同行(都改行教历史),所以人称“复旦二周”。“文革”初起,二人以“反动学术权威”的身份被揪出,“复旦二周”由此声名鹊起,全上海,乃至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
    ■ 博大与精深 ■
    周谷城讲课一成不变,先念一段讲稿,然后便是海阔天空的神聊。先生的讲稿,纸都黄了,看来是几十年一贯制,内容书上都有,所以大家不甚重视,现在回想起来,一点印象也没有了。倒是神聊,精彩迭现,很多事至今不忘。记忆最深的,是关于读书方法的教诲。他说,读书讲究博大精深。博大指阅读范围宽,古今中外,无所不读。读得越宽,理解书的内容就越深。
    那时我觉着周谷城先生确实博大。研究世界史,一扫欧洲中心论的积弊,将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并提,融汇东西方文明,蔚成一幅波澜壮阔的世界史画面,视野之宽广令人叹服。他又开设美学课、形式逻辑课,研究领域的跨度之大,尤使我惊诧。但是,讲到学问的精深,恐怕还得数周予同先生了。
    周予同讲课也有一套程式,先写上两黑板书名(教室里的黑板分上下两层),然后逐本开讲,从版本到内容,好在什么地方,差在什么地方,娓娓而谈,引人入胜。周予同不仅自己讲,还推荐我们去听一些有用的课。1960年代初,复旦曾有一段短暂的百家争鸣,教授们争相开设拿手的课,学生可以随便听。周先生让我们去听李笠的《说文》课、王欣夫的版本目录课、朱东润的《左传》(史传文学)课。他说做学问应从文字训诂、版本目录入手,先小学、后经学、再史学、再哲学。我遵嘱一一去听,李笠分部首讲解《说文》,王欣夫谈版本和校勘,朱东润绘声绘色讲《左传》和《史记》,都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所获知识受益终生。
    ■ 周谷城和毛主席的交往 ■
    周谷城神聊,相当一部分是他和毛主席的交往,这也是学生最爱听的。大家隐约地知道,大革命时期他和毛主席共过事,大约也是位革命家。他并不避讳,在课堂上讲:“大革命后,我怕死,所以做了学问。”言下之意,如果不怕死,那就不只是个一级教授了。他讲过和毛主席游泳的事。在中南海游泳池,毛主席从深水区向他招手:“来呀!”他说:“主席,您是深入浅出,我只能由浅入深。”(关于此事,有不同的记述,但我是课堂上亲耳听到的,不会记错)在我们心目中,和毛主席游泳简直匪夷所思,于是大家肃然起敬,但我总隐隐觉得有些拍御马的味道。
    其实,周谷城对毛主席的崇敬是发自内心的。最使他难忘的,是毛主席支持他研究形式逻辑。1956年2月,周谷城在《新建设》上发表《形式逻辑与辩证法》,旋即遭到“革命学者”的围攻。不久开始了“反右”,知识精英纷纷落马,周谷城处境之险不难想象。出人意料,此时伸出援手的竟是毛主席。就是那次游泳上岸,毛主席拿出《汉书·赵充国传》对他说:“这个人很能坚持真理,他主张在西北设屯田军,最初赞成者只十之一二,反对者十之八九。他因坚持真理,后来得到胜利……”毛主席话里的微言大义,周谷城当然明白,他有了底气。1958年秋,毛主席到上海,又约见周谷城。他把周拉到小房间里说:“你的逻辑论文写得很明确,要继续争鸣下去。”周谷城回答:“我很孤立,火箭炮冲起来,我也有些受不了,”毛主席说:“有什么了不起,辩论就是嘛!”
    有了尚方宝剑,周谷城无所顾忌了,从一论到九论,一口气写了九篇形式逻辑的论文。四面出击,舌战群儒,真有点“九评”的气概。但当他把论文结集出版,想请毛主席作序时,却遭到婉拒。毛主席在回信中说:“问题还在争论中,由我插入一手,似乎也不适宜。”(见《毛泽东书信选集》)穆欣谈及此事,认为主席是怕影响争论,我看未必。以毛主席的性格,真想支持的人,他不会模棱两可。到下一场争论,事情便清楚了。
    1976年苏双碧采访过周谷城,他这样写:
    周先生胸怀开阔大度,他对那些批斗过他甚至打过他的青年学生,全不计较。但有一个人他却是不能原谅的,那就是文痞姚文元。周先生说:“姚文元是根棍子,他写文章到处诬陷,任意上政治纲,置人于死地。”
    姚文元诚然是罪不容诛,在姚文元还分管宣传口时,周谷城竟敢如此评论,我也由衷地钦佩。
    但周谷城确把毛主席视为知己。毛主席去世,周谷城写诗痛悼:“抢天吁地呼不应,伤心惨目泪如潮。”感情是真挚的、浓烈的。的确,直到最后,毛主席也没有忘记周谷城。又是小报,载一对话:
    毛主席问张春桥:周谷城现在干什么?
    张:打扫厕所。
    毛:喔,打扫厕所也是革命工作嘛!
    张春桥心领神会,回去就把周谷城从牛棚里解放了出来。
    相比之下,周予同可就无此宠遇了。 ■ 士可杀而不可辱 ■
    我接触的周予同,始终是温文尔雅,恂恂如也。怎么也想不到,当年他还是个激进的革命者。五四运动中烧赵家楼的那把火,就是周予同和匡互生点起来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被革命烈火燃烧得热血沸腾,很少有人能坐下来读书做学问。对此,周予同暗暗着急。他常常哀叹,自己研究的经学,“快要成绝学了”。他鼓励学生,潜心读书,勤恳著述,要像两司马那样,“平生精力尽于此书”。
    周予同并不掩盖自己政治上的“落后”。他常说,党员是圣人,团员是贤人,像自己这种非党非团的民主人士,不敢与圣贤并列。又说,马列主义,自己开始一点不懂,现在懂得一点,也只是盖浇饭,今生怕是到不了蛋炒饭的境界了。言谈中流露出政治上的自卑。
    自卑归自卑,骨气还是有的。周予同自称是末代士大夫。他说,古代君王与士大夫的关系,不仅是君臣,更是介于师友之间。贤明的君主总是尊重士大夫,而士大夫则是“士为知己者死”。他很看重知识分子的人格,常说:“士可杀而不可辱。”对古代敢于直谏的士大夫,他十分敬佩,称赞他们是批逆鳞。没想到,“文革”一开始,他无意中也成了逆鳞。
    姚文元评《海瑞罢官》的文章发表前后,张春桥组织了两次座谈会,参加者都是上海的有名学者,“复旦二周”亦在其中。第一次会是在文章发表之前,把清样发下来,让大家提意见。已经是山雨欲来了,座谈会上人人惊惧,有的人一言不发。但周予同却带头发言,他不管文章的来头,公开讲吴晗是好人,历史上是积极进步的,责问“他究竟有什么问题?”据列席会议的朱永嘉讲,“这次座谈会的记录是送给市领导看的,而且发了《文汇情况》直送中央”。
    如果说第一次座谈会局势尚不明朗,那么第二次就不一样了。全国铺天盖地地批《海瑞罢官》,吴晗也作了检讨,座谈会就是让大家对吴晗的检讨表态,孰料周予同仍不识相,还是第一个发言。他说:“吴晗的文章我看了,吴晗我是熟的,他很爽直,文如其人,有错就认了,他的认错不是假的。但文中有些奇怪,反右倾怎么联想到海瑞上面去的?他的政治敏感性哪里去了?吴晗是好人,是清官……”
    周予同为自己的正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了解内情的朱永嘉先生说:“他本来不是“文化大革命”所要攻击的对象,由于他坚持不口是心非,说了自己的心里话,就无辜地成了上海第一批被打倒的八大学术权威之一。”“文革”中,周予同被打得跪在地上请罪。借用一句“文革”术语:批判的武器没有让周先生屈服,武器的批判却使周先生斯文扫地。不记得是哪位先生了,他谈及中国知识分子的遭遇时说:事实证明,士可杀亦可辱。
    周予同有心脏病,上课都要按时吃药。“文革”中因病重瘫痪了,就这样还被拉到曲阜批斗。由于腿脚不便,批斗后掉进一条沟里爬不起来,没有人去拉他一把。最后还是一同挨批的严北溟先生从沟里把他扶了起来。我不能想象心目中那样儒雅的周先生,怎样爬上了那条屈辱的沟坎。
    听同学说,“文革”后周予同先生拒不接见“文革”中丧尽良心揭发自己的弟子,我于是对他更加敬重。犹太人没把杀害600万族人的罪过推到希特勒一个人头上,而是天南海北地追捕纳粹凶手。正是这种凛然的正气,赢得了德国总理的下跪。可我们总是强调宽容大度,其结果是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寡廉鲜耻。
    (京报网__北京日报 孙言诚 作者单位:齐鲁书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