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访谈 >

陈垣先生的读书之路(20040207)

http://www.newdu.com 2017-11-10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陈垣是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先生上过学,但学的是医学。而对于文史,他完全是自学成名成家的。所以陈垣先生的读书之路,是一条自学之路。其中他以遍读《四库全书》,研究《四库全书》而闻名。如今我们有了超星,我们的读书方式,也就和陈垣先生有了很大的不同。陈垣先生读过书,并没有失去其应有的价值,都是中国古籍中的精华。要是我们以超星为我们提供的全新的方式,在超星上重走陈垣先生的读书之路,其结果会是如何呢?
    陈垣出身于商人家庭。父亲名田,号励耘,一向支持他读书。陈垣后来把他的书屋,命名为“励耘书屋”,一是感念父亲对他读书的支持,同时也认为读书也如同耕种,一分辛勤,一分收获。他的文集名为《励耘书屋丛刻》(超星有书)。
    他从家乡新会到广州的学馆读书时,才只有五岁,曾换过几个学馆,但读的书部是四书五经之类,十二三岁以前就已把十三经读完。但是,除了经书之外,其他书知道得不多。十三岁那年,偶然看到一本《輶軒语》,后附有《书目答问》,他很高兴,因这本书不仅列举很多书名,下面还注着这种书有多少卷,作者是谁,哪种刻本较好等简单介绍,从此,他对文史书籍就有了较多的了解,眼界大为开阔,渐渐学会按照目录选购经史子集各部中自己所需要的书籍,由此打开了他读书的视野。读到了经书以外的书。这在当时的青年学子中,是很少有的事情,甚至为此还会受到指责。但是,父亲却给了他一笔数目不小的钱来支持他。
    光绪二十三年,他曾到北京参加过顺天乡试。这年旧历七月来京,住在新会馆。同住新会馆的光绪壬辰翰林伍铨萃,和他谈起学问来,发现他懂得很多书,对书的作者、卷数、简单内容如何,说得头头是道。伍老先生大为惊异,对他十分赞赏,觉得他不同于一般的青年学子,只是不知他是按《书目答问》买书读书而入得读书门径的。
    考过之后,他回馆将所作文章情况,源源本本告知伍老先生,伍老先生认为他的文章虽好,但不合八股规格。九月初五日放榜,果未考中,他非常懊恼。九月十七日离开北京,临行,伍铨萃送他到车站,说:“你懂得东西不少,但八股不行,照你现在的文章格式作八股,十科也不能考中。”这话,对他是个强烈的刺激。
    回广州后,他发愤一定要把八股作好。自此养成的钻研到底、直至成功的勤奋刻苦的学风,并一直保持到终其一生。他后来谈到这件事时说“当时的方法就是苦读,即现在所说的刻苦钻研,专心致志。从此逐渐养成刻苦读书的习惯。” 看来刻苦读书习惯的养成是他后来成为著名学者的关键。其实任何事业有成者,都有决定其成功的习惯。只要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成功只是早晚的事了。
    他通读过《四库全书》,而且是全面研究过。他开始研究《四库》,是在民国初年来到北京以后。1913年,陈垣当选为众议员。在北京他读到了许多他在广州找了十多年都找不到的书。从此他定居在北京。当时他家是在北京城内西南角,贮存文津阁本《四库》的京师图书馆在偏东北角。当时紫禁城前后的东西街道还是宫廷禁地,没有直达道路,必须绕道走,来回路程需要三个多小时,逢阴雨风雪,甚至要走四个多小时。他每天清早,带着午饭,到图书馆看《四库》,图书馆刚开馆就到,下午到馆员下班时才离开。就这样前后读了十年,把这部包括三千多种、三万多册的大型丛书详尽地而清楚地了解明白了。把《四库》的书名和撰者作了索引,并将当时流行的赵怀玉本《四库简明目录》与实际存目相考核,校出有书无目,有目无书,书名不符,卷数不对等各种情况,了解了《四库》的收集、编纂、禁毁、抽换的变化过程,写成《四库书目考异》五卷。又因纂修《四库》的掌故,并没有成文的记载,他利用乾隆御制诗文集注,写成《四库全书纂修始末》一卷。经过这样反复细致的钻研,不但对《四库》的情况非常熟悉,而且对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史图书了如指掌。他下过这样扎实的苦功夫,有了坚实深厚的基础。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他对资料的把握超出常人,做起学问来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四库全书》全书共计三万六千二百七十七册。陈垣亲自带领助手,用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按册、按页把全书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点。每一页至少要经过两个人核对。在开始阅读和研究这部大丛书时,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如编《四库撰人录》、《四库书名录》和《四库全书考异》等。他对某一种书放在某一书架的某一层上,也心中有数。管理人员对陈先生所要借的书,时常弄不清楚书的有无。有一次,陈先生写了一张有书无目的借书条给管理员。管理人员根据目录说没有这种书,陈老说有,到后来管理人员实在找不到这书,只得让陈老自己进书库去取。陈老进书库后,随手就把这种书从书架上取了下来。这使管理人员不能不对陈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是因为他为了自己读书方便,对《四库全书》的排架进行过研究。摸清排架情况以后,他草制了一部《文渊阁四库全书排架图》。按照排架的位置和次第,写明每一本书是在图书排架的哪一个位置上。
    他为了弄清《四库全书》中经、史、子、集四部的比例,他决定对全书作一次彻底清点。他和助手一起对每一种书的册数、页数都详细清点。紧张工作了三个月,清点工作胜利完成。陈老特地请参与其事的人合影留念。摄影的年月是“民国九年八月”。
    下面是这次统计的部分数字:
    经部:5,482册 , 363,604页。
    史部:9,476册, 697,287页。
    子部:9,055册, 10,509页。
    集部:12,264册, 665,865页。
    总计:36,277册, 2,291,100页。
    他在研究佛教史时,除去参考教外典籍外,把嘉兴藏、大正藏和后来印行的碛砂藏都先摸清楚,对其中有关佛教史部分翻检清楚。这几部书都是卷帙繁浩,这不是短时间能够读完的,尤其是嘉兴藏贮藏书的地方,多年无人进入,潮湿阴暗,尘土厚积,蚊虫很多。为了预防疟院每天他都是吃了奎宁去“阅藏”的,那时他已是五十多岁的老人了。就是由于他从来都是这样不畏艰难,不怕吃苦,所以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如果在今天我们要以陈先生原来的方式,重走陈垣先生的读书之路,可能比他当初还要艰苦。首先你要每天要花上一笔交通费;其次,路况不好你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到了图书馆,取书要等更长的时间;存包要交费;陈先生看过的书,现在是属于保护图书,是要交费的,没有大把的银子交资料使用费,他的那些书,现在肯定是写不成的。
    但是,你要在超星重走陈垣的读书之路,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首先,你不必跑路,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用于读书。你肯定比他当初读得快多了,因为你的时间充裕了,你可以每天比他当时多出来三——四个小时。再加上找书的时间也可以节省出来许多。
    其次,陈垣当初自学是从目录学入手的。今天的目录学的工具书比当年完备多了。有关《四库》的工具书,可以说超星应有尽有。此外还有《日知录》,《中国丛书综录》等,还有一系列的专书索引。他所花费的大量笨功夫,你大多可以省去。尽管超星的检索功能还有待提高,但是,你只要有决心像陈老先生那样熟悉超星的书,肯定其方便与快捷是陈老先生是没法比的。陈老先生有知,一定是羡慕死了现代人的读书条件。
    第三,你可以节省大量的费用。交通费全省了。超星书卡,可以送货上门。一年百元的书卡费,大概也就相当于你的存包费与借书超期所付的费用。
    第四,阅览器给你带来方便,使你翻书肯定更快了。尤其作笔记时,你可以大块地剪切,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
    第五,你要是写陈先生那样的目录学著作,其方便与快捷,肯定也让陈先生目瞪口呆。
    第六,超星也有让你不满意的地方,那就是它还没有一部《四库》供你下载。但是,如果你肯花陈先生按照目录买书来读的功夫,那一切都不成问题。你想,陈先生买来一本书的功夫,你会在超星找出多少书来?当然,你要是有点银子,花钱买一部《四库》光盘,只将超星上找不出来的书,放在你的光驱上来读就可以了。你决不会有陈先生当年十多年都找不到自己要读的书的苦恼。因为,你在找书上一旦有困难,只要发一封短信,或贴子,就有饱学之士,热情的书友来关照你。这样在找书中你会结识更多的朋友。此外,还有多得不可胜数的、《四库》上没有的书来供你选择。还有最新的研究成果为你引路。
    第七,你有问题可以在超星上问有关专家,还有众多的书友来帮你。你有心得,可以在读书社区发表,会有人为你喝彩,也有人和你讨论。你可以充分地享受读书之乐。
    有了超星,我们就有了让陈先生这样的饱学之士羡慕得不得了的地方。但是,我们还是要把陈先生的刻苦读书的精神,治学方法老老实实地学到手。最关键的是要有陈先生当初那样的苦读的习惯。
    如果,我们像陈先生那样地努力读书治学,在超星上重走一遍陈先生的读书之路,结果会怎么样?
    你是否想尝试一下?
    下面是超星的《四库》的目录学著作,就从这里开始吧。
    胡玉縉撰 王欣夫辑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 (上、下册)》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1998年1月第1版 。
    崔富章著 , 《四库提要补正》 , 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0年9月第1版 。
    李裕民 , 《四库提要订误》 , 书目文献出版社 , 1990年10月第1版 。
    邵懿辰撰 ,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59年12月第1版 。
    任松如 , 《四库全书答问》 , 上海书店 , 1992年12月第1版 。
    郭伯薛 , 《四库全书纂修考》 , 上海书店 , 1992年12月第1版。
    还有下面两种书,也是你了解古书的门径,陈垣先生当初,特别介绍他的学生,通过《日知录》和相关典籍的校读,得入读书与治学的门径。
    赵俪生著 , 《日知录导读》 , 巴蜀书社 , 1992年4月第1版 。
    (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 , 《日知录集释 (外七种) (上、中、下册)》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5年6月第1版 。
    陈垣用了十年,你应当用不了五年吧?如果在超星有几位想重走陈垣书路的朋友,应当不会寂寞,应当会走得更远。等再过十年,应当,也有可能,产生超越陈垣先生学问的超星书友了。如果未能产生这样的结果,我们也要总结经验教训,看一看我们和陈垣先生相比,欠缺了什么。
    仅此一件,超星功莫大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