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新出的书,在读之前,我是抱着读皮锡瑞《经学历史》的心态去读的。读完后发现,西方意义的古典学不是我想象的这般,而我心目中的古典学可能沾染了太多解释学以及施特劳斯学派的观念。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主要理解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作者意义上的“古典学”是用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的学问?其价值在哪里?其次,作者开创的古典学方法,应该怎样去评价? 当然要先说说作者。根据我对《导言》的理解,作者维拉莫威兹撰写本书,并非为西方的古典学写一部教科书式的论述,而是贯穿了自己的意图,即用他本人的语言学观念来统摄整个西方古典学历史。所以,本书所处理的古典学历史观念还是有些个人色彩的。 好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古典学? 作者认为,古典学的本质就是“从存在的每一个方面看都是希腊罗马文明的研究”,“该学科的任务就是利用科学的方法来复活那已逝的世界——把诗人的歌词、哲学家的思想、立法者的观念、庙宇的神圣、信仰者和非信仰者的情感、市场与港口热闹生活、海洋与陆地的面貌,以及工作与休闲中的人们注入新的活力”。 所以,古典学的目的就是恢复古希腊和古罗马世界的方方面面,进入古人的生活,用古人的眼睛和头脑去思考古人。 认识古人的世界——目的又是什么呢?或者说,就算把古希腊古罗马所有的历史、艺术、文化、法律乃至一切都复活出来了,目的在哪里?而按照作者对古典学的定义来看,进入古人的生活本身就是价值。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家园,还有什么价值比回家更重要吗? 这种古典学的观念,事实上与华夏学问中的经学并不相似。因为这种古典学所研究的对象是时代——是时间和空间观念上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古典学没有神圣的文本,只有不断被发掘的手稿。而中国的经学实际上还是以经典为对象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看,华夏经学和基督教神学更近,因为它们都有自己的圣典。 所以,本书中勾勒的所有的古典学者,都把全部的生命投入到搜集、保存、研究、注释各种各样的手稿;编纂所有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诗人、学者、立法者等的文集,哪怕只余残片;发掘、考证所有的古代废墟,研究古希腊罗马所有雕塑建筑以及花瓶陶管等艺术品的风格……这种研究,显然与华夏经学还是不同的。 第二个问题,维拉莫威兹的古典学方法是什么?怎么评价? 这个问题只能由《导言》来回答:维拉莫威兹有意想把……文献学术传统与……宗教、艺术和考古研究传统,……文献研究的历史学术传统综合起来。所有这些学科都可以在已经唯一发展起来的古典学的概念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用什么来统摄这些学科?维拉莫威兹使用的是语言学,他认为,一个语言学学者必须是古典学学者。而他说的最让我对西方古典学大吃一惊的描述是: “古典学术史的使命就是表明这门科学是怎样从希腊人的语法那里发展而来的。” 虽然以前也知道语言学对古典学很重要,但从没想到过如此重要。这又会让我们想到华夏经学,虽然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在后世势同水火,但谁也不敢丢掉小学这个最有效的武器。在维拉莫维兹看来,语言学不仅是语源学意义上很重要,也不仅是认知手稿、区分时代的工具,而是进入古代世界的路径,更是把历史、文献、解释、艺术各种学问统一在一起的旗帜。 本书让我掩卷略思的,是作者在书的末尾这样说: “一位学者……想取得一些经得起考验的成就,有一件事是他必须做的,那就是‘一个优秀的人就是精通演讲艺术的人’。” 这句话引用自古人,不过在我看来,作者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孔子所说“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另一个意思,则是语言学。读此书有一种飘的感觉,因为大多数人名都是第一次见到。但看到一小段关于圣像学的论述时,我还是很兴奋的。这说明我长久以来对西方艺术不务正业式的爱好并非无用;作者对温克尔曼的描述也改变了我的印象:温克尔曼不仅是一个艺术史家,更是古典学意义上的艺术史家;再比如简格雷夫人——一个我只在八卦史书和电影中知道的英国女王,居然也是一位古典学者;格林兄弟首先是语言学家这我早知道,但作者把《格林童话》同样赋之以古典学的意义,这令我印象深刻。 翻译者有些习惯我不喜欢,如施莱格尔翻译成席雷格尔。译者注释中有不少错误,尽管大都是文字错误。此外,正文中有些句子翻译的明显有语法错误,颇让人不快。 我想,倘若一个西方汉学家读我们的《两汉三国学案》或《汉学师承记》之类,也会有这种飘忽的感觉吧。所以,我们对西方古典学知道的还是太少太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