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成语典故 >

成王败寇成语怎么理解?为什么说成王败寇是权力法则?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成王败寇 成语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可这属于元规则,若要成功必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意思是胜利者,强者就是真理,永远有理。
    自古胜者英雄败者贼.就拿汉高祖刘邦来讲;在他当皇帝以前,典型的一个小人、无赖.项羽是他结义兄弟,和项羽一起灭秦之后又杀了项羽,但成了汉高祖之后不一样戴着光环过日子.又杀了再拿唐太宗李世明来说;玄武门之变,弑兄夺位,可他还不是标榜为一代明君.在一些非理性思考的人眼里,成功者是不应当受到指责,成功的一方一旦当权便是合法,拥有立法权;失败的一方便失去了合法地位,没有发言权;当权者占据了拥有了公共宣传、历史编撰的自由,失败者被贬损,而没有申辩的机会。
    中国自古就有所谓的“成王败寇”之说,与之相对的有所谓的“天道”:仁义礼信。似乎缺乏文化的尚武者更崇拜前者,而文官集团则强调后者。但也也不乏身份与信念交叉者。
    究竟成王败寇与道二者应该如何取舍也相应成为长久讨论的话题。这里面当然蕴涵着相当丰富的辩证法。根据我对辩证法的理解,成王败寇与道的取舍应该是不同时机、不同场合下的具体而为。比如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当然应该以保存自己的为首要之务,成王败寇的观念应该在此刻压倒道义,否则就会丧失行道义的基础。毕竟一时不行道义不能说明就是没有道义。多少败者被后人耻笑为妇人之仁和缺乏斗争常识,这些都是在性命攸关之际还在讲道义的表现,诸如宋襄公之流(当然他比较极端,属于缺乏斗争常识的那种,相比之下项羽则往往在关键时候显得妇人之仁,比如鸿门宴和没有用尽刘邦父亲的作用)。但是彻底抛弃道义,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情景下都不择手段追求成王的人终究成不了王,而最终只能走向众叛亲离,比如陈友谅。
    对于陈友谅这类失败,中国历史传统的解释乃是一种“一山还有一山高”理论。就是说,你陈友谅固然勇猛过人,但是你毕竟不是圈宇宙最勇猛的人,所以你单靠武力、追求权力不讲仁义必然遭到比你更强大的、更勇猛、更足智多谋者的打击而惨败。这种解释很早就有人提出,但实际上并不能阻止历史上有千千万万个陈友谅前仆后继;反而陷入了一种“成王败寇”的循环论证,即:失败者是因为他失败而成为寇,成功者是因为他成功所以为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