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访谈 >

沈炼之在暨南大学的学术活动

http://www.newdu.com 2017-11-10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沈炼之是我国法国史研究的重要奠基人。1922年,他进入燕京大学英语系学习。1933年,他获得法国里昂大学博士学位。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他曾先后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史地系主任和代校长。梳理沈炼之与暨南大学的关系,有助于探寻其早年的学术印迹。
    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省会内迁闽中偏西的永安长达7年之久,沈炼之与许多思想文化界的知名人士云集于此。1943年8月,经暨南大学中文系方光焘教授推荐,沈炼之应聘到南迁福建建阳的暨大任教,“接盛叙功教授之后任史地系主任”。1948年,沈炼之离开暨大返回温州一所中学任教。在此期间,他的学术活动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任暨南大学文学院史地系教授。作为一名史学教授,沈炼之到暨大后,“首先开的一门课是‘西洋思想史’,深刻批判中世纪西欧封建神学思想,对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些思想家作了历史的肯定,又揭露其阶级实质,深受同学欢迎”。沈炼之还“讲授法国史和西洋文化史……继续研究法国历史和文化,翻译和出版了《罗曼·罗兰传》等多部著作,成为名扬海内的知名学者”。抗战胜利暨大复迁上海后,沈炼之不再兼任行政职务,为文学院外语系学生讲授法文等课程。当时兼任暨大文学院教授的谭其骧与沈炼之有来往。
    二是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和史地系系主任。1944年至1946年夏,作为文学院院长、史地系系主任,沈炼之被暨大校长何炳松聘任为文学院主任导师兼史地系主任导师,负责指导16名本科生的操行。他还经常参加暨大的相关会议,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如:1944年10月20日,何炳松校长主持召开暨大第六次谈话会,沈炼之参加了会议并被推荐为中国航空建设协会特别委员; 1945年1月3日,在何炳松校长公馆参加暨大临时校务会议,讨论“驱逐盛叙功、许杰风潮”;1945年6月28日,参加暨大第二次校务会议;1944年10月27日,参加何炳松校长主持的部分负责教学人员会议。上述谈话会、校务会议和教学会议均由校长主持,参加人员有教务长、训导长、总务长和文、理、商三学院院长等,是当时讨论决定暨大重要事项的会议,沈炼之是以文学院院长身份与会的。
    三是积极指导学生的学术与社团活动。当时暨大学生的学术活动非常活跃,文学院史地系学生成立了暨大史地学会。据史地学会会员王驾回忆,沈炼之非常关心他们的学术活动,“史地学会所有学术活动,他都准时到达,即使后来担任文学院院长时也是这样。他仔细听取各种不同观点的发言,有时也谈谈自己的看法,启发同学们思考。平时,有些同学碰到问题登门请教,沈先生总是有求必应,详加指导”。抗战胜利至复迁上海前,建阳暨大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成立有壁联等学生组织,沈炼之被聘为顾问。他对学生民主运动是关心支持的,在1946年1月4日壁联举办的“招待顾问先生茶话会”上,沈炼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学校壁报与社会刊物不同,学校的壁报最大的目的在于表现学校的精神。”他希望“我们的壁联能成为我们学校最大的壁报。一方面能够代表同学的意见,一方面能够表现我们学校研究的风气”。诚如戴敦复在回忆文中所称,沈炼之“学识渊博,而为人更是忠厚诚朴,毫无架子。他爱生如子,极孚众望,深受学生爱戴”。
    最后是任暨南大学代校长。抗战胜利后,暨大校长何炳松忙于赴沪筹划学校迁沪事宜。早在1945年3月21日,何炳松校长在第十三次谈话会上,就暨大复迁上海问题要求各学院院长拟具各学院计划。9月9日,何炳松校长主持1945年度暨大第一次谈话会,沈炼之等与会,会议决定在何炳松赴渝期间由沈炼之任暨大代校长。因无飞机可乘,何炳松无法赴渝只得折返建阳。9月30日,何炳松校长召开第三次谈话会,指示组织暨大迁校委员会,由沈炼之召集,成员有教务长、训导长、总务长、三学院院长,三学院代表各1人、学生自治会代表2人列席。10月1日,何炳松离开建阳赴沪后,沈炼之受其委托主持学校工作。当时学校工作处于动荡中,一方面要从建阳复迁上海,人心思变,另一方面校园内学生活动受内战影响如火如荼,加之学校经费紧张,沈炼之步履维艰。
    1945年10月26日,沈炼之主持暨大迁校筹备会议。12月21日,他主持第七次谈话会,报告理学院院长江之永奉何炳松校长电召赴沪协助办理迁校事宜。次年1月26日,沈炼之请求辞去代校长一职,恳请何炳松校长早日返校主持工作,他的辞职理由有四:“(一)因事繁任重,心力交瘁,实难支持;(二)学校经济情绪日感困难;(三)受政局影响,处理不易;(四)本校在迁移前各种重要事项及下半年人事等各种问题均无法解决。”但辞职请求未获批准。1946年3月15日,沈炼之还召集部分教职员开谈话会,出席者有章洪楣、戚叔含、方岳、王书凯、陆伦章,主要讨论迁校事宜。这时暨大的局面处于多事之秋,早在1946年2月2日,文学院教授魏应麒在解释“伧父”一词时,认为二字之意为上海人所讲的“江北佬”,引起苏北籍同学不满,遂捣毁其家什,这又引发福州籍同学的对立情绪(因魏是福州人)。“这时全校师生情绪紧张,震撼不安”,这一风潮持续了一段时间,弄得两派学生互不相让、势如水火。“代行校务的沈炼之召开教员会议来解决这一纷争问题。由于教员的意见不能一致,护校委员会所提的解聘魏应麒与开除学生程力夫的问题无法解决,商学院院长周宪文、教务长王勤堉首先离校,沈炼之等看到情况紧张,难以处理,也纷纷离校。这时学校领导无人,情况混乱。”何炳松遂指派陆伦章代行校长职务,沈炼之遂不再担任暨大代校长一职。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