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手机版
|
高级搜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首页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民族学
文史百科
民间说史
历史典籍
搜索
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搜索
热门标签:
清朝
汉朝
刘备
朱元璋
刘邦
乾隆
武则天
佚名
三国
诸葛亮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访谈
>
人名难译:从周作人与罗念生的分歧说起
http://www.newdu.com
2017-11-10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近读止庵先生《周作人传》一书,谈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知堂先生与杨宪益、罗念生合作翻译古希腊戏剧的事情,引传主1954年里的日记云:“杨君还是识者,大体尚妥”,罗氏“所提意见多庸俗粗糙,只可选择而采用之”。周、罗二人的分歧,除了罗念生在《周启明译古希腊戏剧》一文中所暗嘲的“职业译者”故而“注解甚多”外,还有一点,今天看来更为重要,就是罗念生主张人地译名当依英美读法,周作人则主张“名从主人”(见止庵书,第279页,周作人这一意见至少最早公开发表于1951年,参看止庵为《路吉阿诺斯对话集》所作的“跋”)。
仔细分辨两人的意见,颇有值得分析的地方。首先,若云罗氏所谓“依英美读法”,指的竟是英美古典语文学家所推导出的古希腊文发音规则,则周氏的意见就变成了不切实际的“还原主义”,显然就毋庸再议了。那么,罗氏所说的英美规范,当落实在“译名”二字之上。他主张的是中译本应采用英语学术界已有的翻译惯例,而周作人则认为人地译名要符合古人的本来面目。举个例子来说,罗、周二人都翻译过古典晚期一个以希腊文写作的叙利亚人的著作,罗念生将此人名译作“琉善”,他的依据便是英语世界所流行的“Lucian”这个名字;而周作人译成“路吉阿诺斯”,这是按照原本的写法Λουκιαν或是拉丁化的写法Lucianus译出的,《路吉阿诺斯对话集》在1991年曾以《卢奇安对话集》的题名出版过,若按罗念生的标准看,“卢奇安”倒是大体符合德国人的读法了,这不是知堂的本意。
平心而论,两人意见的分歧,可视为关注的角度大有不同。罗念生重视的是目下实际的工作,研究西方古典语言文学之人才稀少,必须借重欧美近世学术的已有成果。周作人的怀抱似有意去除近代西人学术和语言文化的一部分遮蔽,使得中国古典精神能与西方传统更多直接的对话。从这两种态度,可看出二人果然一是专家,一是杂家;一是学人,一是文人。罗氏早年留学欧美,自然知道西方古典学术的深浅,周氏学古希腊文自留学日本时期开始,以后所凭借的多是个人非凡的才赋和努力。自罗的眼光看来,周的意见不免迂阔荒唐,以为是文人无行,兼对其注释过多而不满,遂有“职业译者”的诛心之论。而周看来,罗的译学连名称都尚需仰赖于西方近人,便讥为“庸俗”。
那么两人的意见哪个更可贵?哪个更可行?地名翻译的问题在此暂时不去考察了,我们只先看他们二人自己使用的人名翻译:假若周作人彻底贯彻自己的主张,他就应该像改“色诺芬”作“克什诺芬”那样把我们熟悉的“柏拉图”也改成“柏拉同”,但是并没有。而罗念生的意见自己也未尽遵从,荷马史诗中有两个重名的英雄,英文世界写作Ajax,而我们看他无论在《伊利亚特》还是《古希腊语汉语词典》中都并不译作“阿贾克斯”,而是依据希腊文原本的读法翻成“埃阿斯”。虽都只是随手举出的仅仅一个例子,但这反证都不算生僻,足见两位先生都还是有所变通的。
时至今日,翻译西方古典著作或介绍西方文史的书籍渐渐多了。然而,读来读去,发现上述周、罗两人的分歧,早已是非常难以解决清楚的矛盾了。固然译者可以依照某些权威机构制定的规范手册来翻译这些专名,但所谓的“权威”、“标准”,并非没有值得商榷修正的余地。译者不能机械地照搬“标准”、“规范”。近些年广西师大出版社有一套《西方文明溯源丛书》,俱是法语世界的古典研究新著,可说是非常有意义。但译者们在翻译古人名号时一部分服从惯例,一部分则“名从主人”,总之,大家并不打算按照罗念生依英美读法的方式再造一个“依法语读法”,这是对的,但这一点并不能真正贯彻起来。比如,《古希腊罗马时期不确定的性别》中,Phlegon of Tralles被译成“弗莱贡·德·特拉雷斯”,Dionysius of Halicarnassus被译成“哈利卡纳苏斯的德尼斯”;《古罗马人的阅读》中,Valerius Maximus被译作“瓦莱尔·马克西姆”,Apollonius of Rhodes被译作“阿波罗尼奥斯·德·鲁德”;《古希腊的交流》把Diodorus of Sicily译作“狄奥多尔·德·希熙耳”;《古罗马的医生》不仅犯过以上所举出的几个错误,还给西班牙的拉丁语诗人Sidonius翻译了个法国名字“西杜瓦纳”;《古罗马的儿童》同样将Dionysius按照法语习惯译成“德尼”;《古罗马人的欢娱》中,译者也给古罗马人造出了一个“古尔热”的法文人名读音来。熟知这些古代人物的读者,看到他们时或顶着个法国人的名号,不免感到有些滑稽,由此反思,即使是用英美的读法习惯来叫那些古人的名字,这种做法,与用汉语的方式称柏拉图为“柏子”、亚理士多德为“亚公”、萨福为“萨女士”相比,难道有什么真的分别么?
此外,古人名号的翻译中,还有一部分属于个人之绰号的情况。并不是指那些人名中本来包涵些意思的例子,比如“荷马”可作“人质”义解释,“柏拉图”的意思是“阔壮”等等。凡是有必要或者意译、或者先音译再给予注释的名号,其性质都属于社会所附予此人身上的一个“标签”,他人拿来与其原名并列,以方便在文献中进行分别。这些“标签”有的涉及此人出身、籍贯、职业,有的描述此人的仪表、性格、本事,还有的便只是一个赞词或贬词。这个问题往往由于译家的疏忽而仅是对音译出了。常见的一个例子是Dion Chrysostom,刘小枫先生已建议译作“金嘴”狄翁,而不能服从英语文献的习惯音译成“狄奥·克律索斯托姆”。Chrysostom意即“金嘴”,谓其人能言善辩,早期教父时期又有一个John Chrysostom,也宜译作“金嘴”约翰,但后来Chrysostomos变成了专名,不再是绰号的功能了,则只能用音译。希腊化时期西亚北非的塞琉古、托勒密朝诸王多有绰号,如“爱父者Philopator”、“爱母者Philametor”等,杨宪益先生有一篇《汉初孝的观念传播西方说》,大意言Philopator此字与中文“孝”字同义;而汉初孝惠帝的帝号初见于西元前187年,正是塞琉古朝的Philopator登基之时,遂断言“西亚的希腊诸王用Philopator的称号最早不能早于公元前一八七年,此称号在西方普遍流行于公元前一二世纪间,正当中国的西汉时代”,以为西学中源之依据,此说甚谬。Philopator义为“爱父的”,实早见于古希腊文学中,欧里庇德斯谓“人皆爱父”ǒστι ■στì φιλοπáτωρ(Orestes,第1605行),此字亦可见于色诺芬《居鲁士的教育》、亚理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等等。以埃及的托勒密朝来说,其四世Ptolemy 
hilopator在位时即在西元前221-203年,早在秦始皇时。杨先生偏偏不言此君,惟以西元前145年的另一位Ptolemy 
hilopator为例;须知此君之全名应是Ptolemy Neos 
hilopator,即是“新爱父者”,乃托勒密六世“爱母者”Philametor之子,“爱母者”死时此子尚幼,故被其叔父篡位。僭权之新君复与皇嫂克略巴忒拉二世结婚,并杀害了“新爱父者”。故而也有历史家根本不承认“新爱父者”算得托勒密王朝的一位君主。不仅时间上不足佐证,所谓“爱父”、“爱母”的列王,均为无能懦弱之辈,与中土汉代之以“孝”为帝号的君主,从命意上也有天壤之别。
拜占庭时期的帝王将相、学者文人使用绰号的情况更多,也需要译者去查考其希腊文原名的写法和含义。如“宗座秘书”米迦勒Michael Syncellus、“西奈山人”阿纳斯塔修斯Anastasius Sinaites、“豢猪人”乔治Georgius Choeroboscus、“阶梯”约翰Johannes Climax、“哲人”利奥Leo the 
hilosopher等俱是。席代岳先生译《罗马帝国衰亡史》,对于拜占庭帝王名号中居于次位的那些诨名与绰号,几乎都是采用音译的方式解决,这是有些令人感到遗憾的。中古时期的名号翻译,同样也有这种问题。比如商务印书馆所出勒戈夫的《中世纪的知识分子》,译文已算是比较严谨的了,但像“尊者”彼得Petrus Venerabilis依然被译成了“彼埃尔·维尼拉比利”。该书译者注意到“爱尔兰人”约翰Joannes Scotus(《知识分子》中译作“约翰·斯各特”)与Erigena是同一人,并言Scotus和Erigena在当时都表示此人系爱尔兰人,这是正确的;然而可惜他同时又把Joannes Scotus与Joannes Duns Scotus当成了同一个人,按邓斯(Duns)系十三世纪人,比“爱尔兰人”约翰晚生四百五十年。于是这就有了另一个问题,Scotus这个名号,如同汉籍中的柳柳州、韦苏州一样,并不指其人籍贯,因苏格兰地区中古早期多爱尔兰移民,故而须改译作“爱尔兰人”,至中古晚期这一情况变得模糊,像邓斯,大家就搞不清他到底是爱尔兰人还是苏格兰人,Scotus就变成了籍贯标识(Demonym),可译成“苏格兰人”。这样查证起来又麻烦又不可靠,因此反而不如音译。中古时期的名号翻译还会涉及其他需要考量分辨的地方,比如会同时存在拉丁语和各地方言俗语的不同写法,John、Johannes、Jean、Gino,William、Guillaume、Wilhelm、Gulielmus,Pierre、Pietro、Petrus、Peter,有时混杂在一书之中,到底是要以原本读音翻译,还是以其乡音翻译?有的人用拉丁文写作,有的是法国人而居于英国,或是英国人而传教于日耳曼,则又如何音从主人?先前见许明龙先生译《圣路易》,其中把Vincentius Bellovacensis翻成“博韦的樊尚”,以为用法文传统去翻译他们自家的中古拉丁学人也未尝不可,但现在再想想,这么做恐怕也不见得合乎情理。从前还有人在著作的前言里“鸣谢”出版社的编辑先生,感谢他们一丝不苟地把那些中古人名统一成规范的形式,前贤先圣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叫这个名字。
究竟崇古还是尚今?或者说,这个问题究竟只是关乎“名”这个符号,还是也会牵动到符号下所蕴藏的历史文化信息?高明的译者自有识断与变通的本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上一篇:
哲人其萎——追念王阁森先生
下一篇:
要办负责任的大学——专访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刘新成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栏目列表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世界古代中古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地区国别史
专门史与整体史
历史解读
观点
治学心语
访谈
书评、读后感、史料
随便看看
苏联解体前的五张老照片,最后一张令
孟子和孔子的关系 孔孟为什么并称?
伏尔加河简介:欧洲最长的河流,俄罗
重阳节的节日禁忌 不可说节日快乐 夫
门巴族有哪些节日?门巴族是一夫一妻
秘密社会与赵树理创作的“古代性”
唐诗三百首之王维诗《送别》赏析 这
抗战中八路军的武器制造之谜:土八路
善恶终有报─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佞臣
中国首例高级将领被害案:中将谭甫仁
历史人物
帝王
后宫
武将
文官
古代人物
近现代人物
三国人物
水浒传人物
红楼梦人物
封神榜人物
古代美男
古代美女
巾帼英雄
佛教人物
道教人物
儒家代表人物
法家代表人物
武侠人物
外国人物
外国领导人
历史学
史家论史
观点
史学评议
国外史学
治学心语
历史考据
历史名人
古今文献
学科简史
学习心得、资料
学科词条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
世界历史故事
豪门秘史
皇朝秘史
神话故事
民间故事
佛教故事
道教故事
基督教圣经故事
伊斯兰教故事
其它宗教故事
恐怖、悬疑、灵异
史记故事
文化故事
名人故事
幽默笑话
智慧、哲理故事
儿童故事
童话故事
其它故事
中国史
史学总论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历史文献学
历史地理学
专门史
党史
国史
观点
访谈
评论
书评、读后感
随笔
中国古代史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辽朝
西夏
金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世界史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世界古代中古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地区国别史
专门史与整体史
历史解读
观点
治学心语
访谈
书评、读后感、史料
中国近代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考古学
考古学理论与考古学史
中国考古
专门考古
科技考古
世界考古
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专家论文
观点
随笔
收藏鉴赏
考古百科
中国现代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人物
古希腊神话故事人物
埃及神话故事人物
北欧神话故事人物
其它神话故事人物
民族学
学术文摘
理论政策
经济生态
社会文化
语言文字
民族史学
世界民族
民族地区发展
新疆研究
西藏研究
人类学理论
人类学应用
访谈笔谈座谈
书评文萃
田野研究
世界历史
世界战史
世界文史
世界名著
世界野史
世界名人
欧洲历史
亚洲历史
非洲历史
美洲历史
美国历史
日本历史
英国历史
军史
古代战争
近代战争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哲理故事
生活故事
宗门故事
短故事
名人与佛
文史百科
古诗词
传统文化
名著
成语典故
中国文化史
科举
古代官职
寓言故事
百家姓
文化名家
周公解梦故事
历史典故
谜语故事
名人名言
野史秘闻
帝王野史
野史趣闻
历史剧
历史解密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民间说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名人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国际
老照片
年代写真
战争记忆
人物旧照
奇闻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