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访谈 >

“不断改悔”,理论之树常青——缅怀恩师蒋学模教授

http://www.newdu.com 2017-11-10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7月18日,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奠基人、我们十分尊敬的蒋学模先生不幸逝世。
    先生学富五车,著作等身,作为政治经济学学科领域的“泰斗”,在这一领域耕耘、播种,以《政治经济学教材》为建设平台,以严谨的逻辑、明快的文风,率领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学科队伍学习研究、探索创新,创造了社会科学教育普及成果之最。
    缅怀先生的学术生涯和所达至的学术境界,需要更加深入地去体会先生的学术风格和治学、为人态度,以推进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发展的新的努力和进步作为对先生的最好的纪念。
    富有学习开放的心态,保持“与时俱进”的学术活力
    熟悉蒋学模先生治学特点的人,通常都知道这样一则故事,上世纪80年代初,先生在与同为本学科泰斗级人物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于光远教授的一次谈话中,提到自己是“不断改悔”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于光远教授则戏称自己是“死不改悔”的马克思主义者。
    先生们当时用这类概念不能不说是与饱受“政治风雨”的经历有关。所谓“死不改悔”所强调的是作为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研究和宣传普及工作的一代大师,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矢志不移;所谓“不断改悔”,则是不仅有坚定的政治理论信仰,而且更加关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新时期如何保持活力,能够联系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做到不断丰富发展。用今天比较时兴的表达语言就是“与时俱进”。
    细细体会,这则故事所包含的意境,蒋先生所表述的“不断改悔”,既是他治学的特点和风格,更反映出一种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在日常的学术生活中,常常会碰到对于学术观点的争论,由于学者各自的学术经历和学识积累的差异,彼此在某一学术问题上持有不同的观点,这本来是学术繁荣的具体表现,也是繁荣学术所需要的,受当时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应对。在政治经济学学科领域,有人将学术观点和思想体系分为“南派”、“北派”,南派是以蒋学模先生为代表,北派被指以于光远教授为代表。蒋先生对此总是不以为然,并不赞同这种划分。
    作为这个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他总是虚怀若谷,不仅十分赞赏这种学术氛围,而且在自己的研究中,能够注意吸收与自己观点商榷者的思想,特别是在编写教材中,蒋先生经常提醒编写者注意,作为教材要能够取得学界的普遍认可,你就必须广泛关注吸收学术界既有的研究成果。这充分反映出蒋学模先生对待学术争鸣的开放态度。再比如说,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的职务职称评定、任用乃至于各类荣誉的遴选归属,在功名利禄面前,蒋先生总是非常平静,谦让处置,表现出平和的、与世无争的心态。
    仔细回味先生所说的“不断改悔”的意境,正是对生活充满热情、抱有乐观精神和心态富有开放性的表现;也正是富有学习和开放的心态,对于新的知识和学术观点有学习吸收的心理取向,才能够与不同观点切磋交流,在学术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度,保持学术精神常青。
    追求明快流畅的文风,实现普及传播学术价值
    上世纪40年代,蒋学模先生成功地翻译了《基度山恩仇记》,故事情节的中文表现生动跌宕、酣畅淋漓,广受青年学子喜爱,“文革”结束后恢复重印,连续多年都有一定的发行量。
    同样,由蒋先生领衔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之所以发行数量如此之大,除了学术质量得到普遍认可外,一个鲜明的特点还在于其严密的逻辑结构和明快流畅的文笔,教材从章节安排到概念范畴的表达释意,简洁明了,便于读者尤其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初学者阅读理解。追求文笔的流畅明快,可以说是蒋学模先生的学术风格和学术魅力所在,也是先生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的具体表现。
    经济学通常被称为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经济学既然是经世致用之学,其学术价值就在于能够给人以启迪,能够指导经济行为的绩效改进。马克思就曾经说过,理论的威力就在于能够武装大众。也正是对于经济学理论研究使命的独到理解,蒋学模先生在推广普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方面堪称业界翘楚。通过以教材编写作为传播工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被深深植于中国改革开放丰厚的实践土壤中,不仅用于指导读者运用原理于经济工作,实践也给了编写者以丰富的营养,中国改革开放的生动成功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推进、不断清晰,形成完整体系,伴随这一进程所取得的每一个理论成果,教材都及时加以吸收、改进、完善。从1980年第一版问世后,不断修订改写,已先后再版13次,总发行量超过1800万册,成为社会科学类教科书中的标杆之作。
    追求明快的文风是蒋学模先生教学科研生涯的重要特色。在教导学生科研写作时,他总是反复告诫说,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文字要流畅明快,给人以阅读的享受。当然,你要达至明快的文风,首先要做到自己把问题弄透彻、搞明白。蒋先生曾经跟我们讲起做学问可能有三种境界,就是深入深出、浅入深出和深入浅出,要求我们追求做学问的深入浅出之境界。
    回想自己进入复旦读书学习工作的30年,多次聆听蒋学模先生的演讲授课,特别是在自己的专业写作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方面先后得到蒋先生耳提面命,先生所要求的深入浅出是与治学的严谨态度相联系的,这种严谨甚至表现在文章的标点符号的使用上。1994年本人所撰写的博士论文提交审阅,蒋老师逐字逐句给予修改,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如今我还保存着先生批注的论文原稿。
    仔细回味蒋先生给我们提出的做学问的境界,对于我们所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一直都富有指导意义。不难理解,这里体现的深层学识素养反映了作为经济学人的学风和作风。因为深入深出不能让读者听众轻松理解,甚至在专业人士之间也不是很合适,所以深入深出不行;浅入深出更不行,把一个简单的问题弄复杂了,那是自我清高,卖弄风骚;只有深入浅出,才是真学问,我们作研究写文章、给学生讲课做演讲,一定要追求深入浅出,简洁明快,让读者省心省力。
    热心提携扶持晚辈,尽显大师“人梯”精神
    蒋学模先生所保持的开放、进取的心态,还表现在对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新上,特别还表现在对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始终如一的关心培育上。
    我们还是从蒋先生所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说起,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教材的第十二版的作者队伍增加,出现了一位新的副主编史正富教授,这一版教材在体系结构和内容上出现了较大变化,特别是紧扣经济运行,以市场经济微观主体企业活动展开阐述政治经济学体系,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甚至有一些比较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一时不能够接受,那些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一下子也难以适应。
    以笔者使用该版教材的体会,可以说《政治经济学教材》体系有了一次大的飞跃,使得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与现实经济运行有了更好的拟合回归,这也是先生多次与中青年教师讨论交流后作出的抉择。毫无疑问,这些新的东西主要来自于现代西方经济学所研究讨论的范式和内容,这也表明蒋学模先生开放的学术胸襟。先生视学生晚辈为同事战友,平等交流,善于接受吸纳新的学术成果和术语范畴。
    笔者所经历的另一个案例就是,本世纪初,在编写《高级政治经济学》教材时,针对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研究,原来的提纲中没有专门研究物流的章节,笔者提议增加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蒋老师马上给予了肯定,并责成笔者负责起草,在该书“本体论卷”的第九章专门增加了一节“现代物流和物流产业”,将现代大生产潮流下的产业分工细化所出现的新的产业现象及时在教材中加以反映。
    蒋学模先生热心提携新人,不仅仅是在学术观点和理论体系把握上能够鼓励新人发表学术见解,保持学术上的不保守、不僵化,做到常学常新;更重要的表现,是蒋学模先生提携扶持晚辈、甘为“人梯”。为了培养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学科的人才队伍,除了先后带教博士和青年教师,蒋先生还在自己所承担的多个国家科研项目和重点教材编写中提携后人,从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到本世纪初出版的专门针对研究生教学使用的《高级政治经济学》,蒋先生都鼓励我们几位积极参与,多次组织讨论,该书的“本体论卷”让我们四位中青年担任了副主编。令笔者为之汗颜的是,2000年,先生在组织编写《高级政治经济学》教材时,针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展开的产权关系的衍化和多元化流动,专门设置了“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产权关系”专章讨论,从所有制关系到产权关系的演进深化,先生特别加以关注,并要笔者负责这一章的写作。稿子写成后,经过先生指点得到通过,最后在该书“导论卷”出版时,先生将作者署为与我合著,足见先生对学生晚辈之关爱提携。每每想到此事,笔者总是为之感动,感念先生的风范,并在心底里默默下决心,要以先生为榜样,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回首自己1978年2月进入复旦大学读书,迄今已有30年时间。从本科读书期间开始,就多次聆听蒋学模先生的讲演,感受先生的风采,从心底里产生一种景仰之情。巧的是当我们毕业论文写作时,系里根据同学的毕业论文选题分配指导老师,当时我们三位同学选择了计划市场关系研究作为选题,有幸得到蒋学模先生亲自指导。先生数次召集听取汇报,在如何选题和写作等基本研究要领上当面仔细予以评点和开导,毕业论文的写作检阅了四年的本科学习收获,给我的大学生活画上十分开心的句号。1982年1月,我又与另外七名同学考取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三年的时间,每两周一次的读书会或专题研讨会,雷打不动,选定一个专题,指定专人准备主讲,大家一起讨论。其间蒋先生总是画龙点睛,循循善诱启发点评,培养了我们对于经济学分析的悟性,引领我们共同体验学科使命和感受经济学理论的魅力。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把我们带进经济科学研究的殿堂,为日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硕士毕业留校工作后,在“三一纲领”的影响下,本人感觉到给自己加压的必要,1991年9月,又报考了在职博士研究生,再一次在蒋学模先生指导下深造,并于1995年1月获得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30年来,可以说本人的每一点学术上的进步都与蒋先生的指点和影响不可分。
    今天,我们缅怀蒋学模先生的学术风范,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先生的遗志。我要与诸位老师同学同事一起,为保持和发扬先生所开创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