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邦 一种政治制度必须有相适应的文化政治环境作为背景,在我们深入探讨古希腊民主之前,不得不了解一下古希腊当时的地理政治环境。很多人都听说过城邦制度,但是究竟为何物? 我们当代的政治版图中大多是“领土国家”,疆土广阔,拥有大大小小的城市。城市间,人民的政治生活并不紧密。而古代希腊地区,大多是城邦,并非领土国家。城邦就是以城市为中心作为国邦,即是一座城市连带周边郊区所组成的一个拥有主权、自给自足自治的国家,所以一座城也就是一个国,疆土不大。古希腊最大的两个城邦即是斯巴达和雅典。 值得提出的是,当时城邦大多拥有“独立主权”和“自治权”,有些大城邦取得小城邦的政治控制,但是并未吞并小城邦,没有夺去他们的宗主权。打个比方,古代中国取得对周边邻国的控制(如高丽),周边藩属国每年称臣纳贡,但是中国并未直接吞并。(朝鲜族人民仍然居住高丽)。 初始的古希腊公民并非全部居住在城邦里的人,而是一些有文化的人或是贵族,公民是一种身份和阶级。当时城邦内部还居住这很多奴隶。奴隶和外邦人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这些权利只限于公民。换做现在来说,当时参政好比现在有权势的街坊邻居坐在一起选举谁当小区区长和一起讨论社区的治理问题。卢梭说,直接民主制度只有在领土狭小的城邦国家才有可行性。公民与公民之间大多相互认识,互相熟悉,又在同一片地方生活,所以容易达成一致,也有共同的利益驱动来治理好城邦。 二、海上移民 由于多里安外族人的入侵,导致希腊人纷纷移民,航海来到小亚细亚腹地。漂洋过海使得不同种族的希腊人在新的腹地重新融合。所以,原有的氏族关系被渐渐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契约精神。而且,由于腹地岛屿多,较为分散,一直未能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出现,使得移民的大户多半成了个体户,而且独立发展,为之后重回雅典和发展工商业奠定了基础。民主并未发生在小亚细亚腹地,而是结束多里安人的黑暗统治之后,在希腊本土城邦化过程中演变出来的。 三、僭主政体 众所周知,古希腊社会是原始的奴隶制社会。城邦制度发展越久,随之而来的结果是,贵族阶级扩大和对平民剥削加重,再加上外族军队的入侵,重重内忧外患之下,使得古希腊城邦纷纷出现社会变革,僭主政制悄然兴起。 僭主政制是为推翻贵族寡头政体而生的。面对贵族寡头的无能和逐渐蔓延的内部矛盾,一些野心家联合受压迫或有异心的民众,组成军队、废除宪法、夺取政权。掌权后,新任君主往往实行一些惠民政策巩固权利,然后平民却无法参政。但是僭主不同于王政,他们并不称王,而是常被称为“全权将军”或是“执政官”。 僭主制的实质是个人专制政体,但却是雅典等城邦进入民主必不可少的过渡阶段。当时较为普遍的政体演变是从贵族寡头制转向僭主制,最终走向“主权在民”的民主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