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关(3)
也不能说少。李泰某的多卷本《西洋大历史》 (1918年)、曹绍赚的(西洋古代史)(1934年)、岑家 梧的《史前史概论)(1940年)、何鲁鲁的(希腊史》 (1934年)、王文彝的(罗马兴亡史)、楼彦邦的(不列 颠自治领)(1944年)、张忠级的(英日同盟)(1931 年)、沈炼之的(法国大革命史讲话)(1941年)等等 都是较有质量的世界史著作,覆盖了从史前、上古、 中古到近代的整个阶段,国别史和专门史的著作也 占有一定的地位。田农编撰的《西洋史表解)(1933 年)也是一部颇见功力的世界史工具书。各类翻译 著作也有着重要的地位,限于篇幅,列举从略。 1949年以后,中国的学术界也随政治、社会的 变迁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世界史学科在这半世纪 里初步建立了学科体系,在人文科学体系中占据了 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又可大致分为三个 阶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为初 步发展阶段;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期间为学 术荒漠阶段;1976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至今为 复苏和大踏步发展阶段。 中国世界史的学科体制在50年代初首先在高 等学校中建立起来。当时效仿苏联的教学模式,改 西洋史为世界史。历史系课程中的世界史份额大大 增加.除上古、中古、近代、现代以至当代的通史以 外,区域国别史、各种专题史的课程也纷纷开设,有 的大学在本科阶段就设立世界史专业。不少大学还 设有各种世界史方面的研究所或研究室。在“文革” 开始前,部分高校已培养出若干批世界史专业方向 的研究生。1978年以后,我国建立了完整的学位制 度,自行培养出一大批历史学的硕士和博士,为我国 的世界史学科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各种研究 机构学术团体也纷纷成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设有 世界史研究所,世界史学科的全国性研究会等.到 1989年已达巧个,拥有会员数千人。上海、江苏和 湖北等省市还设有世界史学会。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