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关(2)
40年代讲授西洋文 化史时选用汤因比的《历史研究》节本。应该说,通 过教学在这一时期一定范围内普及了外国史知识。 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这一时期的成果着重体现 在一些著作中,教材在其中较为显著。虽然大学课 程中大部分使用欧美特别是美国的教材,中学的教 材则是大学教材的缩编,但仍有些较有影响的教材 在其中熠熠生辉。王绳祖参阅数百种西文著作写成 的(欧洲近代史)(1935年)是该时期断代史教材中 的佳作。1949年出版的周谷城的(世界通史》堪称 为解放前通史著作的一个高峰。作者在该著作中就 强调把世界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强调各地区间 的相互交往相互影响,而并非国别史之总和,同时反 对欧洲中心论史观。这些十分有创建性的意见在解 放后的世界史学科建设中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 些名家撰写中学世界史教材是这一阶段特色,如陈 衡哲的(西洋史)(1926年)、杨人板的(高中外国史) (上、下册,1931、1934年)和何炳松的《外国史)等。 何炳松著作中的中古部分辟出篇幅给南亚、东南亚 和日本朝鲜的古代史。细数起来,世界史的著作在 “20世纪中国的世界史研究”课题由上海市世界史学 会承担.陈崇武教授主持。其部分成果,陈崇武的(中 国法国史研究)发表于(历史研究)1998年第3期(系 《历史研究)“20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系列之一);余 建华的(近年来国内对世界民族主义问题研究的新进 展)发表于(世界历史年刊·1997年》。本文在陈祟武 教授指导下,经课题组成员多次讨论,原文共计6.5万 字,现浓缩为3万字左右分期发表。 .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