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罗马史的史料 在古代,当一个民族发展到一定的兴旺程度、文明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 它必然开始对自已过去的历史产生兴趣,不但想记录下自己当代的事迹,而 且想追本溯源,研究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根源,于是就开始了官方和民间编写 本国历史的实践。 古代罗马最早的文献材料是年代记。这是古罗马祭司长为编制历法而作 的。年代记以每年当选的首席长官或两位执政官的名字纪年,主要记载当年 发生的重要事件:如建筑庙宇、发动对外战争、宗教活动以及饥荒、日蚀、 异兆之类,写在木牌上作为档案,保存在传说的努玛旧宫里。古罗马的年代 记大约产生于公元前五世纪中叶,以文字简短著称。至公元前三世纪以后, 祭司长才编制比较详细的年代记。遗憾的是,这些材料只有部分流传至今。 公元前三世纪末,罗马出现了成文史家,他们开始把史料和传说结合起 来写成最早的罗马史。 罗马最早的历史家有法比乌斯·皮克脱和琴启乌斯·阿里门图斯。他们 都用希腊文写作罗马历史。皮克脱从神话时代写起,用王名和执政官名记年, 史官也称之为年代记。阿里门图斯也写过类似年代记的历史著作。他们的作 品只有断片间接地流传下来。 监察官迦图(公元前234—149 年)是第一个用散文体拉丁文写作的罗马 作家。他的《创世纪》共7 卷,前3 卷系追溯罗马和其它意大利城邦的起源; 后4 卷叙述第一次、第二次布匿战争的经过,以及他那个时代的大事。但可 惜的是除了极少的断片外,几乎没有保留下来。 公元前二世纪,罗马世界出现了古代欧洲最杰出的历史学家波里比乌斯 (约公元前200—118 年)。波里比乌斯出身于希腊中部麦加罗城的贵族家 庭,公元前168 年皮德纳战役后入侵罗马,后得西庇阿家族的资助,成为小 西庇阿的教师和幕僚。在罗马期间,他写了一部40 卷的《通史》,把公元前 264—146 年希腊、罗马以及地中海东部各国的历史加以综合的叙述,但保存 下来的只有前5 卷,其余35 篇只有残篇流传到现在。 公元前二世纪中叶以后,希腊被罗马征服,罗马人从将军们带来的艺术 品、文学作品和史学著作中,看到了希腊的灿烂文化,一股向希腊人学习的 “文化热”开始在罗马盛行。第一个有意识地摹仿修昔的底斯和波里比乌斯 的是萨鲁斯提乌斯。萨鲁斯提乌斯(约公元前86—34 年)是一位政治家。公 元前46 年,就任努米底亚总督,是恺撒的拥护者。恺撒死后,他退出了社会 政治活动,从事写作,其主要著作有《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以及 晚年所写的《历史》。《历史》一书共5 卷,主要记述公元前78—67 年的史 事,但只有少数片断保留下来。 大约从公元前一世纪上半叶开始,撰写回忆录、自传和伟人传记以及与 友人通信谈论政治和社会问题等风尚,也由希腊人传到了罗马。在这些内容 丰富的文献材料中,流传至今的有西塞罗与其友人(特别是与阿提库斯和布 鲁图斯)的通信。这里保留着公元前60 年至公元前40 年间所发生事件的最宝贵史料,因为西塞罗及其友人皆直接参与了这些事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朱理亚·恺撒(公元前100—44 年)留下的两部著作——《高卢战记》和《内 战记》。这两部著作皆属于回忆录。《高卢战记》共有8 卷,前7 卷系出自 恺撒之手,第8 卷为历史学家希尔提斯续写。此书记述了恺撒经营高卢的始 末,记载了他对高卢人、日耳曼人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以及他于公元前55 年、54 年两次侵入不列颠岛的经过。此外,书中还对高卢的山川形势、物产 状况、民族分布、风俗民情等作了详细的描述。《内战记》分为3 卷,系记 述他战胜庞培及其党羽的经过。在这两部著作中,虽有为自己辩护和夸大失 实之欠,但毕竟是当时人写当时的历史,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公元前44 年3 月恺撒被刺以后,罗马又陷入了内战状态。直到公元前 31 年,屋大维在亚克兴击败安敦尼和埃及女王克娄奥帕特拉的联军,才最后 结束了长达13 年之久的内战。内战的结束和政局的稳定,促进了帝国经济的 繁荣和文化的发展。奥古斯都时期的罗马,恰如伯里克利当政时的雅典,经 济和文化都很繁荣,堪称为“黄金时代”。这时,帝国境内涌现出了许多史 学家。其中著名的有:狄奥尼修斯、狄奥多鲁斯和李维。 狄奥尼修斯为哈里卡纳苏斯人,是奥古斯都时代一位著名的修辞学家和 史学家。公元前30 年左右来到罗马,在罗马从事教育和写作工作。 狄奥尼修斯的主要著作是用希腊文写成的《罗马古代史》。该书共分20 卷,主要记载了意大利上古时期至第一次布匿战争期间的许多历史事件。全 书只有前10 卷保存下来,其余各卷仅有片断。狄奥尼修斯的著作,内容丰富, 材料充实。他不但利用了皮克脱提供的材料,而且还搜集了其它的史料,主 要是小年代记作家的著作,还有瓦罗的特别有价值的著作。《古代罗马史》 是我们校正当时人作品的主要著作。 狄奥多鲁斯是狄奥尼修斯的同时代人,出生于西西里岛。大约在公元前 30 年,用希腊文编写了一部内容丰富的综合性历史著作,称《历史文库》。 全书共40 卷,保存下来的有第1—5 卷、第11—20 卷以及其他各卷的断片。 本书叙述了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古代希腊的历史,而后又叙述了上 古以来的罗马史。这样庞大的著作,显然不是作者个人研究的结果,他只是 对许多历史专著作了认真的编辑和转述。近代研究者认为,他的罗马上古史 主要来源于皮克脱的著作。 提图斯·李维(公元前59 年—公元17 年)是屋大维时代最著名的历史 学家。他出生于意大利东北部的帕多瓦城。早年受过良好的教育。公元前 29 年夏天,李维来到罗马,受到屋大维等的赏识,成为屋大维之孙克劳狄的 教师。他以毕生之精力,苦心孤诣,写成一部具有通史规模的著作——《罗 马建城以来史》(简称《罗马史》)。这部著作叙述从公元前754 年至公元 9 年的罗马历史。全书共142 卷。第1—5 卷,叙述罗马最初的历史,始自公 元前742 年,止于公元前390 年高卢人攻陷罗马的外城;第6—15 卷,叙述 罗马早期的领土扩张以及意大利的征服;第16—30 卷,记载第一次布匿战争 的过程;第31—45 卷,记载第二次布匿战争以及罗马征服希腊和马其顿的经 过;第46—70 卷,记载第三次布匿战争以及罗马用兵东地中海的经过,结束 于公元前90 年的“意大利同盟”战争;第71—80 卷,叙述了马略和苏拉之 间的党争;第81—90 卷,叙述罗马党争的继续,直至公元前78 年苏拉的逝世;第91—116 卷,主要叙述庞培的兴起,前三头政治的形成,庞培与恺撒 间的战争,止于公元前44 年恺撒被刺;第117—133 卷,叙述后三头政治的 始末,止于公元前31 年的亚克兴之战;第134—142 卷,记载奥古斯都时代 的政事,止于公元9 年德鲁苏斯之死。李维的著作以追述罗马建城以来的艰 辛和光荣、激发罗马人的爱国热忱为主线,书中充满了道德说教、复古主张、 爱国思想和对共和国制度的赞扬。李维的这一著作一直完好地保存到公元七 世纪。但在七世纪以后,散失甚多,目前仅存35 卷以及陆续发现的少数残篇。 因为李维在写作这一著作时引用了皮克脱、迦图、波里比乌斯等人的著作, 所以,这一著作对研究罗马早期历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整个朱理亚——克劳狄王朝时代,保存下来的只有维莱乌斯·帕提尔库 鲁斯所写的《罗马史》。此书共两卷。作者是提比略的军官,他在第2 卷中 记述了公元14 年至30 年这一历史阶段的历史事件,对皇帝的军功和个人品 质盛赞备至。 到弗拉维王朝时代,有一位名叫约瑟夫(生于公元37 年,可能死于图密 善时代)的犹太学者用希腊语 写了一系列历史著作,其中著名的有《犹太战 争》、《犹太的古代》及《自传》等,在这些著作中保存了许多希腊史和罗 马史方面(尤其是尼录、韦斯帕芗和提图斯诸帝时代)的材料。 古代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当然应推塔西佗(约公元55—120 年)。 塔西佗出身于骑士家庭,早年曾从名师学习雄辩术和法律,是著名教育家昆 体良的学生。公元78 年,他与执政官阿格里古拉的女儿结婚,此后历任财务 官、大法官、执政官等要职。 塔西佗的作品主要有下列几种: (1)《演说家对话录》,这是塔西佗最早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塔西 佗讨论了罗马演说术的一些问题,特别讨论了演说术衰落的原因。 (2)《阿格里古拉传》,这是塔西佗为其岳父所写的一部传记。阿格里 古拉是罗马征服不列颠的一位将领,他的一生事迹和不列颠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塔西佗在这部著作中用很多笔墨记述了不列颠的情形。它是研究不列颠 早期历史的一部不可或缺的文献。 (3)《日耳曼尼亚志》,主要记述了日耳曼各部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生活等情况,文笔优美,取材丰富。从人种学者和地理学者的角度来看,这 部著作免不了有许多错误,但作为一个历史文献,它却有很高的价值,是人 们了解和研究一至二世纪日耳曼社会的唯一详细的资料。 塔西佗成就的最主要部分在于他的两部长篇历史著作,即《历史》和《编 年史》。这两部连在一起实际上构成一部从提比略到图密善(公元14—99 年)时期的罗马帝国的历史。早在写《阿格里古拉传》时,他就计划写一部 历史,记述早先那种受奴役的状况,并证实图拉真时代的幸福。他先写了离 自己较近的时代,即他的《历史》。这部作品包括从公元69 年初到公元96 年图密善之死。写完这部分,他又回头写从奥古斯都末年(公元14 年)至尼 录之死这一部分历史。他给这第二部分题名为“ab excessu divi Augusti”, 即“神圣的奥古斯都去世以后的历史”。但他自己又常将其简称为《编年史》。 《历史》共12 卷。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完整的第1 至第4 卷和第5 卷一 部分,所包括的时间是从公元69 年初至70 年8 月,内容主要是讲格尔巴、奥托、维特利乌斯和韦斯帕芗等进行内战的事以及韦斯帕芗及其儿子提图斯 的胜利。这以后关于韦斯帕芗、提图斯和图密善统治时代的历史则全部失传 了。我们只偶而从极罕见的其他作家如五世纪的西班牙作家奥罗西斯等的引 用中略知一二。 《编年史》共18 卷,起于奥古斯都末年,即公元14 年,止于公元68 年末。第1—6 卷主要写提比略时代,第7—12 卷主要为卡里古利和克劳狄时 代,第13—18 卷为尼录和格尔巴时代。其中保存下来的有第1—4 卷、第5 卷的开头部分,第6 卷的绝大部分,第11—15 卷的全部及第16 卷的前半部 分。 塔西佗的著作是我们研究罗马帝国初期历史最珍贵的史料。 几乎与塔西佗同时,在希腊和罗马分别出现了两位伟大的传记史家—— 普鲁塔克和苏埃托尼乌斯。普鲁塔克(约公元46—126 年)生于中希腊的喀 罗尼亚。据说,他曾做过图拉真和哈德良的老师。他的名著是《希腊罗马名 人传》(又称《传记集》),现存50 篇,大部分是两人合传(以事迹相似的 希腊和罗马名人各一个合传,作比较叙述)。在《传记集》中,普鲁塔克引 用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并提出了自己对人物的评价。因为普鲁塔克记述了不 少史实,保存了不少业已散失的史料,所以,他的著作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学 意义。 苏埃托尼乌斯(公元75—160 年)出身于军人——官僚家庭,曾任哈德 良皇帝的侍从秘书。由于职务上的方便,他得以批阅皇室以及国家档案库中 的文献资料,熟悉历代掌故。苏埃托尼乌斯的作品材料丰富,角度新颖,可 以对塔西佗的作品作某些修正和补充。 阿庇安(约公元95—165 年)是帝国早期杰出的历史学家。他是希腊人, 曾任皇帝金库检查官和埃及总督等要职。他所著的《罗马史》共24 卷,其中 有11 卷完整地保存下来,即西班牙战争、伊利里亚战争、汉尼拔战争、叙利 亚战争和密特里达提战争等6 卷和内战记5 卷。全书按地域、行省、民族、 事件分卷叙述,对罗马的历次重大战争都有详尽的记载。内战记的5 卷是现 存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部分。马克思称阿庇安的著作是“一部很有价值的 书”。这不仅因为阿庇安的著作为我们保存了今已失传的第一手材料,而更 重要的是“他极力要穷根究底地探索这些内战的物质基础”。正如恩格斯所 指出的“在关于罗马共和国内部斗争的古代史料中,只有阿庇安一人清楚明 白地告诉我们,这一斗争归根到底是为什么进行的。” 继阿庇安之后,另一位史学家是狄奥·卡西乌斯(公元155—235 年)。 他也是希腊人,曾担任过执政官、阿非利加总督等职,著有80 卷的《罗马史》。 《罗马史》从伊尼阿开始一直写到他自己的时代(公元229 年)。完全流传 下来的有第36—60 卷,其余各卷仅有片断保存。这一著作对共和末期和公元 一至二世纪帝国的历史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罗马最后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是阿米利阿努斯·马塞利努斯(公元330 —400 年)。他出身于叙利亚安条克城的贵族家庭,是希腊人的后裔。早年 从军罗马,退伍后隐居罗马城研究历史。他用拉丁文写了一部《罗马史》,始自公元96 年图密善皇帝之死,止于公元378 年的阿德里亚堡之战,可以说 是塔西佗史著的续编。此书原有31 卷,但可惜前13 卷已经散佚,现仅存后 18 卷,包括公元352 年至378 年这26 年间的史事。他的著作不但保留了公 元四世纪时罗马帝国的大量材料,而且还保留了西方史学家对匈奴人的最早 记载。 帝国时代其他的历史作品虽然价值较小,但因为缺乏别的更可靠的著 作,所以也必须对之加以利用。属于这一类的著作有“马可·奥理略以后诸 帝史”。作者赫罗狄安(公元170—241 年)是亚历山大里亚的希腊人。这是 记述塞维鲁王朝时代为数不多的史料之一。 公元四世纪时,犹特罗皮乌斯编写了一部《罗马自建城以来史简编》。 此书共10 卷,这是一部介于通俗读物和教科书之间的书。此书叙事简洁明 了,但内容极为贫乏。由6 位作家编写的公元二至三世纪《罗马皇帝传记集》, 价值较高,其体裁主要仿效苏埃托尼乌斯。传到今天的只是一个四世纪末的 改编本,增补的文句很多,但这是保存下来的有关三世纪的某些时期的唯一 史料。 此外,基督教作家的作品对于罗马帝国史的研究也很有帮助。著名的教 会学者犹西比乌斯(公元263—340 年)曾写了第一部综合性的教会史。在这 都著作中,他不但利用基督教的各种传说和教会作家的作品,而且还利用了 国家的档案材料。他的教会史包含了有关国内史(尤其是公元三世纪的有关 事件)的许多极有价值的材料。 五世纪时,西班牙籍的神父保罗·奥罗西斯写成了一部从亚当至公元410 年的《世界通史》,即《反异教徒史》。此书共7 卷,作者在书中力图证明, 异教时代是不断发生流血战争和混乱的时代,而和平的“天国”即将随基督 教的到来而出现。 除了上面提到的著作以外,还有许多作品值得我们注意。如迦图的《农 业志》、瓦罗的《论拉丁语》和《农业志》、科鲁美拉的《论农业》、斯特 拉波和托勒密的《地理学》、小普林尼的《书信集》等等,它们都为我们研 究罗马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 除了历史文献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资料以外,考古学、碑铭学、纸 草学及钱币学等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材料。 在罗马,留存在地面上的考古古迹,为数极多,其中著名的有:改造成 基督教教堂的万神殿;长达几百公里井有许多陵墓、壁画及浮雕的罗马地下 经堂;以惊人的完整性和现实性描绘图拉真和马可·奥理略皇帝远征的图拉 真纪功柱和奥理略纪功柱;可容纳8 万多观众的弗拉维竞技场;规模巨大的 罗马引水道以及庄严的提图斯和君士坦丁凯旋门。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古迹更 多,其中有闻名世界的庞培伊城,哈德良在提布尔的别墅以及皇后李维娅在 罗马的皇宫。我们从这些实物材料中不但可以看到罗马人过去的生活和生产 状况,更能发现罗马从兴盛走向衰落的整个过程。 铭刻的数量也不可胜计,最早的可以上溯到王政时代。公元前三世纪开 始,出现了一系列墓志铭及铭刻的法令和律法。自公元一世纪起,铭刻的数 量日益增加,其价值也越来越高,其中如安基拉铭刻(又名“神圣奥古斯都 业绩”)、克劳狄的里昂演辞、哈德良在兰伯西斯对兵士的演讲,戴克里先关于物价的敕令等,都是十分珍贵的材料。而尤以安基拉铭刻为最。这一铭 刻于公元1555 年发现于小亚的安基拉城(今土耳其的安卡拉)的一座罗马女 神和奥古斯都古庙中,整块铭刻保存完好,著名罗马史学家蒙森曾誉之为“拉 丁铭文的女皇”。这一铭文共35 段,全文概括了奥古斯都一生的经历和成就, 大致分为三部分:一、关于他所历任的官职和所获得的荣誉;二、关于他用 自己的资财为罗马和公众举办的事业;三、关于他在战时和平时所完成的业 绩。这一自传是按罗马历来纪念名人一生成就的传统写法写成的,与古代东 方皇帝纪功碑之类铭文相似,是政治性文献,而不是历史年代,这一铭文不 仅是我们研究奥古斯都的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在古铭文学、语言学和拉 丁文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 近数十年来,纸草的发现和研究又为罗马史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资料。在 纸草中已经发现了卡拉卡拉于公元212 年授予行省居民公民权利的敕令原 文,以及关于罗马时代埃及财政管理方面的许多材料。 最近,人们对钱币学越来越重视,在钱币上人们不仅可以找到所有皇帝 的画像,可以看到著名建筑物和房屋的图案,而且还能从钱币的重量、所含 贵金属的质量中看出国家经济方面的情况。 二、罗马史的研究状况 近代学者对于罗马史的研究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人文主义者为 了寻找未来资产阶级统治的原型,因而对古代罗马国家和法权史特别感兴 趣。到十七、十八世纪,由于极权主义在欧洲的建立,所以学者们又特别注 意罗马帝国政治史的研究。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便是这一时代的产物。 吉本的这部著作卷帙浩繁、体大思精,全书共为6 卷,71 章。头3 章作为开 篇,简单地叙述了从奥古斯都时代直至公元二世纪80 年代的史事。第4 章始 于公元180 年,记载开始详尽。接着便按时间顺序一直叙述到1453 年东罗马 帝国的灭亡,并以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作为结束。这部著作时间跨度极长, 约为1500 年,不过,从它的内容来看,可以明显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 括1—4 卷,叙述公元180—641 年这460 年间的历史,内容较多,约占全书 篇幅的八分之五。第二部分,包括5、6 两卷,其所包括的年代为公元641 年至十六世纪末,这900 年间的史事叙述得比较简略。这一著作的出版,立 即轰动了英国文坛。“爱德华·吉本”这个名字也几乎成了“史学”的同义 词。 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是启蒙时代欧洲史学的代表作品。作者在写 作此书时曾读遍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古典著作,自奥古斯都以至西罗马最后诸 帝时期的文献,无不尽览。对于当代史学家所搜集的资料,他都充分利用, 并参照其他材料进行批判研究。 作为一个启蒙时代的史学家,吉本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 想,他认为基督教的破坏作用是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虽然他的这一解 释还很肤浅,但在反对宗教迷信的斗争中,确实起过很好的作用。 大约与此同时,在西方的历史学上开始出现了一种怀疑和批判古代传统 的新思潮。意大利人维柯和法国人标福便是这一思潮的主要代表。维柯在他 的《新科学之基础》(又译《新科学》)中证明罗马人在其历史生活开始的 时候,也有一个“宗教的”和“英雄的”时代,所以在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罗马史也只是一部神话和传说的历史。法国人标福于1738 年写的题为:“论 最初五世纪罗马史之不可信”一文中,竭力证明上古罗马史只是修辞学家们 虚构出来的产物。这种史学上的批判倾向促进了历史科学上科学批判方法的 产生。 普鲁士改革时代的著名政治家尼布尔第一个成功地运用了这个新的批判 方法。他在柏林大学讲授罗马史的时候,都从批判前人的著作入手。他认为 过去的历史学家,其中包括声名赫赫的大历史学家,往往都是辗转抄袭,而 不去钻研原始资料,因此错误极多。为了避免这些错误,尼布尔在编著《罗 马史》时,便坚决不用第二手材料,而完全依靠原始的史料证据,1811—1812 年,尼布尔的《罗马史》出版。这一著作虽然在几年以后,几乎全部重写, 但它的出版却开始了一个系统地研究罗马史的时代。 尼布尔是第一个把罗马作为一个大国来研究的人。他认为,每一个国家 的早期历史必然是关于制度而非事件,关于阶级而非个人,关于风俗而非法 律的历史。罗马的共和国史,完全是围绕着贵族和平民的斗争而形成的,而 这些斗争又起源于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之间的种族分歧。在尼布尔的著作中, 罗马的土地问题第一次得到了充分的研究。尼布尔的著作使罗马共和国变成 了一个象近代国家那样真实而又可理解的国家,一直被认为是近代史学名著 之一。 1864—1856 年间,狄奥多尔·蒙森的3 卷集《罗马史》问世,并且很快 被译成各种欧洲文字。在书中,蒙森以极其丰富的内容详尽地描述了罗马共 和国的历史。蒙林认为他写此书的目的在于“使更广大的读者能得到一些关 于古罗马的较为真实的知识”。他在这方面做得十分出色。但他的成就还远 不止此。实际上,他为罗马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提供了新的方法。他 从大量的文物材料入手,因此常能发前人所未发,提出自己新的、独到的见 解。蒙森的《罗马史》体现了十九世纪西方史学专业化的成果,在罗马史研 究方面,几乎影响了一个时代。 此外,蒙森还写了一系列的专著,可以说,每一部都标志着一个时代。 他在共和时代的《年代学》中,第一次解决了以往所有学者都未曾涉及过的 年代学这个棘手问题,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1860 年,他又出版了《罗马 货币史》一书,此书从罗马币制所由产生的希腊——亚洲币制开始,追述币 制从罗马城到意大利、再从意大利到世界的发展情况;同时,还讨论了各种 货币的流通和使用情况以及铸币权和贸易等问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1871 —1888 年,他分批出版了他的《罗马法制史》3 卷,这部被作者认为是他最 大成绩的著作共有3000 多页,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罗马政府和行政的整个发展 过程和体系。每一句话都有论点和详细的材料作为依据,几乎三分之一的篇 幅都是注释。它是一系列专题著作而不是一部法制史。各种制度虽然被分别 地加以研究,但它们都是作为公法的有机体系的肢体来对待的。这部著作最 有创见的部分,在于对元首制的论述,从这里人们能够清楚地发现奥古斯都 元首政治的实质,它绝对不是共和制的恢复,而是新制度的创立。1885 年, 蒙森的《从奥古斯都到戴克里先的罗马行省史》作为《罗马史》的第5 卷问世。从总体上说,这第5 卷是比前3 卷更令人叹服的鸿篇巨著。在这一卷 里,蒙森把他的研究范围扩大到罗马帝国全境,不但给人们展现了一个业已 消逝的世界,而且还从各种角度探讨了罗马帝国得以维持的原因,有很高的 学术价值。 蒙森一向重视原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在他的领导和努力下,15 大 卷的《拉丁铭文集》(《Corpus Inscriptionum Latina-rum》)终于自1863 年起分批出版,它的出版为罗马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在古典学 研究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十九世纪晚期以来,人们对于罗马史上的经济现象和社会关系日益重 视,出现了许多研究罗马经济史方面的著作。其中著名的有:法兰克的《罗 马经济史》、《古代罗马经济研究》,罗斯托夫采夫的《罗马帝国社会和经 济史》。但这些作品似乎都有将古史现代化的倾向。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集体创作成了近代史学发展的重要特征。12 卷本《剑 桥古代史》以及苏联的10 卷本《世界通史》就是这一时期集体创作的结晶。 《剑桥古代史》中有6 卷包括罗马史方面的内容,世界上几乎所有著名的罗 马史专家都参加了这一著作的撰写工作,因此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世界通 史》则从世界史的角度,对罗马的兴起、发展和灭亡作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对我国的世界史和罗马史研究影响很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尤其是最近20 多年以来,罗马史的研究有了 很大的发展。这些发展主要表现在:首先,人们日益重视考古学的重要成果, 并使之与历史学的研究紧密联系起来,从而纠正了古典文献中的一些错误, 使罗马史研究更具科学性。第二,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丰富。 除了帝国中心意大利以外,几乎所有行省都有人研究。第三,研究的视野越 来越开阔,除了政治和经济史外,还出现了社会史、文化史和宗教史等,从 而拓宽了罗马史的研究领域。在这一时期对罗马史研究影响最大的当推M.I. 芬利、P.A.布朗特、R.色姆、A.摩米格利亚罗、H.拉斯特和K.D.瓦特等,他 们都为罗马史的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我国国内在罗马史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与欧洲史学界相比,还有一定的 距离。但应该看到,建国以来,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学者已先 后发表有关的论文数百篇,分别就罗马国家的形成,罗马法,罗马共和晚期 的经济状况,意大利的奴隶起义,原始基督教的产生、性质、教义及其演变, 以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这些都为我们以后的罗马史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可以肯定,经过几代人 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在罗马史的研究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