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晚期罗马史研究范式的转变的思考6

http://www.newdu.com 2017-11-11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切归主,虔诚信仰,从而实现从追求此生荣华向追求来世永生转型。(63)通过布道,写作圣徒传、注释《圣经》等宗教作品,教父们拒绝讨论帝国衰亡与否,而是转化视角,从讨论政治军事转向谈论文化,谈论人生之得救与终极关怀,从注视世俗得失转向仰望天空,沉思上帝与天国,引导生活转型。他们为“转型”说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文献史料。
    而晚期罗马帝国不断丧师失地,不仅西部帝国彻底消失,而且整个帝国疆域在不断缩小,衰落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西部皇帝消失前夕,政客无论是异教徒还是基督徒,都在文献中流露出帝国危机之感。(64)异教徒作家甚至认为,皈依基督教使得罗马不再受到诸神护佑,信奉基督教的皇帝勾引蛮族,导致统治野蛮化,加之自由沦丧,故有衰落。这幅图景就是被誉为“帝国衰亡史”第一人、公元6世纪的历史学家左其姆(Zosimus)的《新史》所提供的历史叙事。他将罗马帝国的衰落经典性地定位于导致罗马帝国皈依基督教的君士坦丁大帝的统治后期,“直白地说,他是导致帝国今日可悲状态的罪魁祸首”(65)。政治和军事上的失败不仅使得“衰亡说”成为一种现实写照,而且也为后来的史家提供了大量的史料。
    西部帝国消失之后,至公元800年查理曼加冕称帝之前,西部欧洲普遍视君士坦丁堡为罗马帝国的新首都、最高权威来源。掌控文化的教会人士很快就遗忘了西部帝国灭亡这件历史事件。查理曼称帝之后,高卢教会开始伪造著名的《君士坦丁赠与》文书,声称君士坦丁皇帝东迁到拜占庭,是为了将西部帝国的统治权让与罗马教皇西尔维斯特及其继承人。而罗马教皇最终将这种统治权赠与查理曼,西部罗马帝国复兴。因此,中世纪的西欧学者很少谈论罗马帝国的衰亡,而是谈论帝权的转移。(66)[本文转自:lunwen.1kejian.com]
    文艺复兴之后,作为历史分期的“中世纪”形成,并沦为“黑暗时代”,横亘于古代(古典)与现代之间。人文主义者复兴古典文化,复兴了从世俗价值标准来判断历史,在复兴“衰亡说”文献的同时,也复兴了“衰亡说”。到吉本手中,获得其经典性表达形式。但即便是吉本本人,在论述衰亡的时候,也承认基督教的胜利“减轻了颠覆带来的冲击,缓和了征服者残暴的心态”。
    20世纪中叶,一方面,现实的变化使得“罗马帝国衰亡说”受到极大挑战,二战后迅速的经济复苏以及对战前文化的追忆,不仅彰显了文化的历史延续性,也激励思想家鼓吹文化的复兴;另一方面,从宗教文献理解罗马晚期社会的布朗,重新引领读者回到罗马帝国晚期的“稗子”文献,发掘时人的喜怒哀乐,从而复兴了教父们对世界转型的看法,将古代晚期研究深深地扎根于教父们开创的伟大传统之中。
    可以预见,当古代晚期研究在复兴教父传统的时候,围绕基督教与罗马帝国命运而展开的争论也必将会复兴。争论双方不仅各有悠久的史学传统,而且也有庞大的史料作为支撑。在现代社会多元化的背景之下,争论将会更加细腻,而不会成为直接对立的两派。但是,从史学史的角度而论,由于受到史料二元化的制约,两大阵营还是会隐隐存在。但是“罗马帝国衰亡说”与“罗马世界转型说”将不再是教父们与异教徒之间针锋相对的争吵,而是在互补中交流。
    当晚期罗马帝国的时候,教父们眼望苍穹,思维上帝,转换角度,思索理想社会。而异教徒学者和开明基督徒作家,则远没有教父们如此高超的信仰境界。他们更多地关注于现实生活本身,目光平视,思考人间的喜怒哀乐。现存君士坦丁的巨大头像,其中一只眼球向上,仰望天空;另一只眼球平视,似乎在关注自己统治的子民。或许“罗马帝国衰亡说”和“罗马世界转型说”就是我们观察晚期罗马史的两只眼球?分别直接植根于这两种社会追求和两类历史文献的“衰亡”范式与“转型”范式,或偏重于挖掘晚期罗马世界的“现实生活”,或揭蘖其“理想追求”。作为现代学者,似乎正需要折中于理想与现实之间,超越于“衰亡”与“转型”范式之上,得之于情,合乎其理,揭示一个更加全面的晚期罗马世界。[本文转自:lunwen.1kejian.com]
    注释:
    ①爱德华·吉本著,戴子钦译:《吉本自传》,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59—160页;杨肃献:《吉本与罗马帝国衰亡史》,爱德华·吉本著,席代岳译:《罗马帝国衰亡史》,吉林出版集团2007年版,第1—14页。最近,M.温科勒从电影的角度,论述了吉本作品的广泛影响力,M.温科勒:《爱德华·吉本与〈罗马帝国的衰亡〉》(M. Winkler, "Edward Gibbon and 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M.温科勒编:《罗马帝国衰亡:电影与历史》(M. Winkler, ed., 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Film and History),威立-布莱克维尔出版公司2009年版,第145—173页。
    ②A.罗斯基:《导言:吉本与启蒙运动》(A Lossky, "Introduction: Gibbon and the Enlightenment"),林恩·怀特主编:《罗马世界的转型》(Lynn White, 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oman World),加州大学出版社1966年版,第1—29页。
    ③爱德华·詹姆士:《“古代晚期”概念的兴起与意义》(Edward James, "The Rise and Function of the Concept 'Late Antiquity'"),《古代晚期杂志》(Journal of Late Antiquity)第1卷,2008年第1期,第20—30页。该刊第一期刊登了一组讨论古代晚期研究领域的文章。
    ④刘林海:《史学界关于西罗马帝国衰亡问题研究的述评》,《史学史研究》2010年第4期。
    ⑤侯树栋:《断裂,还是连续:中世纪早期文明与罗马文明之关系研究的新动向》,《史学月刊》2011年第1期。
    ⑥王晓朝:《论罗马帝国文化的转型》,《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
    ⑦丹尼斯·哈伊:《弗拉维·比昂多与中世纪》(D. Hay, "Flavio Biondo and the Middle Ages"),《英国科学院通讯》(Proceedings of British Academy)1959年卷,第97—127页。
    ⑧乔尔乔·瓦萨里著,刘耀春译:《意大利艺苑名人传:中世纪的反叛》,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第27—31页。
    ⑨S.马扎里诺著,G.霍尔姆斯英译:《古代世界的终结》(S. Mazzarino, trans by G.H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