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奥匈帝国联合力量级战列舰

http://www.newdu.com 2017-11-11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奥匈帝国联合力量级战列舰
    联合力量(
    Viribus Unitis
    )级战列舰是
    奥匈帝国
    海军建造的战列舰。该级舰共四艘:
    Viribus Unitis(
    联合力量;是
    奥匈帝国
    皇帝佛兰茨
    ·
    约瑟夫最喜欢的一句格言
    )
    、
    Tegetthoff(
    特
    格霍夫:利萨海战中
    奥匈帝国
    海军的指挥官
    )
    、
    Prinz Eugen(
    欧根亲王
    )
    、
    Szent.Istvan(
    圣
    ·
    伊斯
    特万:匈牙利开国君主
    )
    。
  
    1906
    年新型的
    无畏舰
    问世后,奥地利海军获悉
    意大利
    开工建造
    无畏舰
    后,很快决定将
    建造无畏型战列舰。
    1910
    年奥匈海军在未获议会批准拨款的情况下擅自先自筹经费开工两
    艘
    无畏舰
    ,在建造中途险遭废弃。
    1911
    年奥匈帝国议会终于通过建造
    4
    艘无畏舰的预算,
    由皇储佛兰茨
    ·
    斐迪南大公
    监制。
  
    联合力量级战列舰采用平甲板船型,整体布局紧凑,舰体短小。主要在
    地中海
    海域近
    海活动所以对适航性能要求不高。
    采用三联装主炮塔,
    沿舰体中线艏艉对称呈背负式各布置
    两座,
    这样的布局主炮拥有良好的水平射角,
    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舰身长度。
    因为主炮炮塔
    彈藥提升通道的原因,
    彈藥供给速度受到限制,
    不能充分发挥其主炮配置的优势。
    该级舰的
    舰体水线下防御结构陈旧,水下防雷性能不佳,导致两艘船
    “
    联合力量
    ”
    、
    “
    圣
    •
    伊斯特万
    ”
    因
    此沉没。“
    联合力量
    ”
    号
    1910
    开工,
    1912
    年
    12
    月服役;
    “
    特格霍夫
    ”
    号
    1910
    开工,
    1913
    年
    7
    月
    服役;
    “
    欧根亲王
    ”
    号
    1912
    年开工,
    1915
    年
    11
    月服役;
    “
    圣
    •
    伊斯特万
    ”
    号
    1912
    年开工,
    1914
    年
    7
    月服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由于奥匈帝国出海口所在的亚得里亚海地理位置的限制,联合
    力量级呆在港口里无所作为。
    1918
    年
    6
    月
    30
    日
    “
    圣
    •
    伊斯特万
    ”
    号出航时被
    意大利海军
    鱼雷艇
    击沉。
    1918
    年
    11
    月
    1
    日
    “
    联合力量
    ”
    号在港口被意大利蛙人安放的炸彈炸沉。战争结束后,
    随着奥匈帝国瓦解,剩余的两艘联合力量级战列舰,
    “
    特格霍夫
    ”
    号被移交给意大利后解体;
    “
    欧根亲王
    ”
    号移交给法国于
    1922
    年作为靶船被击沉。
  
  
    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
    19698
    吨,满载排水量:
    21730
    吨;
  
    舰长:
    152.2
    米,宽:
    27.3
    米,吃水:
    8.3
    米
  
    动力:
    12
    座锅炉,
    2
    台蒸汽轮机,主机功率
    27000
    马力,
    4
    轴,最高航速:
    20
    节;续
    航力:
    4,200
    海里
    /10
    节
  
    武备:
    12
    门三联装
    305
    毫米主炮,
    12
    门
    150
    毫米副炮,
    70
    毫米炮
    18
    门,
    533
    鱼雷发
    射管
    4
    座
  
    装甲:
    水线装甲
    280
    毫米,
    炮塔装甲
    200-305
    毫米,
    甲板装甲
    48
    毫米,
    指挥塔
    280-356
    毫米
  
    舰员:
    1087
    人
  
  
  
    历史故事
    :
  
    虽然只是奥匈帝国首次建造的无畏舰,但是联合力量级却具有不少鲜明的特点,其中
    最醒目的是四座三联装炮塔。
    尽管意大利人是三联装炮塔的首创者,
    不过建造更加快速的联
    合力量号却先期服役
    (归功于之前预先进行的前期建造)
    ,
    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艘三联背负
    式主炮的无畏舰。炮塔和主炮都来自于赫赫有名的斯可达兵工厂(注
    :
    欧洲最大的军工企业
    之一,
    后归属独立的捷克,
    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型军火集团。
    德国人之所以在
    2
    战之前对
    于捷克垂涎三尺,斯可达也是一个重要目标),其配备的
    305
    毫米主炮发射速度
    1.5
    发
    /
    分,
    射程
    20km
    。副炮亦为斯可达生产的
    150
    毫米火炮,安装在舷侧的船舱甲板层炮廓内。
  
    联合力量号采用较为少见的平甲板设计,舰身粗肥。长度
    152.2
    米,宽
    27.3
    米,吃水
    8.2~8.6
    米。标准排水量
    19698
    吨,满载排水量
    21595
    吨(较德国第一艘无畏舰拿骚号大,
    但是较赫尔戈兰级小)。主机功率
    27000
    马力,航速
    20.4
    节左右。
  
    由于舰体并不大,又背负了四座三联炮塔,联合力量级的适航性能并不太好;但是作
    为在
    地中海
    驰骋的近海型战列舰已经足够。
    最糟糕的是其水下防御,
    依然采用落后的水密门
    设计,对于大斜角的入水炮弹和鱼雷攻击防护效果不佳。
  
    后续三舰分别被命名为:格拉霍夫(利萨海战名将)、欧根亲王(呵呵,喜欢德国战
    舰的吧友肯定很熟悉这个名字;奥地利名将)、圣
    ·
    伊斯特万(匈牙利王国开国君主)。
  
  
    1913
    年
    2
    月
    22
    日,
    对于帝国海军发展有着重大贡献的蒙泰库科利伯爵辞职,
    接任帝国
    海军最高长官的是著名的冯
    ·
    豪斯男爵。很快,已经成为一个巨大兵营的欧洲无可挽回地向
    着战争的深渊滑去,
    “
    终结一切的战争
    ”
    在两个虎视耽耽的阵营之间一触即发
    ……
  
  
    受俄国支持的
    塞尔维亚
    ,一直被奥匈认为是在巴尔于扩张的主要障碍。为了对
    塞尔维
    亚
    进行
    军事
    恫吓,奥匈选定塞被土耳其征服的
    “
    国耻日
    ”
    (1386年6月28日)在波斯尼
    亚首府萨拉热窝举行
    军事
    演习,
    以示其侵略野心。
    这一消息,
    已于当年
    4
    月传出。
    塞尔维亚
    的秘密民族Z義组织
    --
    民卫社和黑手党,决定派人去暗杀指挥这次演习的好战分子奥匈皇储
    弗兰茨
    ·
    斐迪南。塞当局曾致函奥匈政F,劝其取消这次演习,但未被接受。
  
    6月28日上午10时,斐迪南夫妇在城郊检阅
    军事
    演习之后,乘敞篷汽车,进萨拉
    热窝市区巡视。
    埋伏在路旁人群中的黑手党成员查卜林诺维奇突然冲到车前,
    向斐迪南投掷
    一枚炸彈。司机见此情景,加足马力,汽车冲向前方,炸彈落到后随汽车上,炸死一名军官
    和几名群众。查卜林诺维奇被捕。斐迪南故作镇静,挥手示意
    “
    继续前进
    ”
    。到市政厅出席了
    欢迎仪式,稍作休息之后,又乘车上街,招摇过市。当汽车途经一拐角处时,
    17
    岁的中学
    生加
    ·
    普林西波冲上前去用枪打死斐迪南夫妇。
  
    由于协约国在
    地中海
    拥有强大的舰队
    (仅仅战列舰就有
    33
    艘之多,而加上前无畏舰奥
    匈帝国也只有
    16
    艘),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冯
    ·
    豪斯男爵提出了著名的存在舰队理论,
    要求奥匈帝国海军在不利的情况下避免与敌人决战,
    而是保存实力,
    借以牵制敌人。
    因此在
    漫长的战争期间,
    联合力量级和它们的前辈就默默呆在港口里,
    反而奥匈帝国
    潜艇部队
    较为
    活跃,成就了包括《音乐之声》原型在内的一批战斗英雄。
  
    霍尔蒂上任后,决定调动一直无所事事的舰队,对于协约国封锁的奥特朗托海峡
    Otranto Barrage
    实施攻击。
    行动定在
    1918
    年
    6
    月,
    同时陆军则对意大利人的前线实施反扑。
  
    计划异常庞大,
    霍尔蒂决定动用能够调动的所有战舰。
    它们被分为两个攻击战斗群和
    7
    个支援群。
    战列舰编队分为两个战斗群离开了它们长期困守的波拉港
    Pula
    ,
    由于护航的
    驱
    逐舰
    和鱼雷艇不足,几乎是完全无依无靠。
    1918
    年
    6
    月
    8
    日,
    SMS
    联合力量号和欧根亲王号在
    5
    艘护卫舰艇的陪同下驶离了港口,
    向南进发。
    而其余两艘联合力量级
    (圣伊斯特万号和特格霍夫号)
    则在
    1
    艘
    驱逐舰
    和
    6
    艘鱼
    雷艇保护下于次日夜晚离开港口。
    之所以晚了一天,
    是因为港口出口的守卫没有及时撤除防
    雷网。为了弥补失去的时间,第
    2
    个战斗群的所有舰艇将航速提升到
    16
    节,以追赶第
    1
    战
    斗群。
    然而,
    圣伊斯特万号的锅炉因为过热出现故障
    (在匈牙利建造的圣伊斯特万号是被认
    为联合力量级质量最差的
    1
    艘),航速不得不下降为
    12
    节。在第二次试图加速的时候,燃
    烧不充分导致烟囱突然喷射出大量浓烟。而这一切,很不幸被敌人发现了。
  
    10
    日凌晨时分,圣伊斯特万号和特格霍夫号在靠近
    Premuda
    岛海域遭遇了不速之客:
    意大利人的鱼雷艇!
  
    MAS - 15 and MAS - 21
    号鱼雷艇正在执行一项夜间任务:
    丈量
    Premuda
    岛屿附近水域
    的深度,
    同时为自己的
    潜艇部队
    探测水雷。
    意大利人的指挥官
    Luigi Rizzo
    ,
    曾经在之前
    (
    1917
    年
    11
    月
    10
    日)击沉过奥匈帝国的
    维也纳
    号
    SMS Wien
    战列舰(君王级前无畏舰)。对于
    它们来讲,面前的这两个大家伙可真是绝好的目标。
  
    两艘鱼雷艇向着两艘巨舰分别发起攻击。
    MAS - 21
    号的目标是特格霍夫号,但是
    1
    枚
    没有发射成功,另外
    1
    枚虽然击中却没有爆炸。特格霍夫号逃过一劫。
  
    而圣伊斯特万号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两枚鱼雷全部命中而且爆炸!巨大的轰响震撼了
    海面。意大利人马上掉头就跑,剩下奥匈舰队郁闷地向着空荡荡地海面胡乱发射着炮火。
  
    圣伊斯特万号受创严重,鱼雷击穿了锅炉房外侧的船壳外壁和隔舱,海水迅速涌入巨
    大的锅炉房。
    只有两台锅炉还在坚持工作,
    为电动机和抽水机提供着动力。
    人们试图将巨大
    的战舰拖曳到附近的
    Molat
    岛,但是失败了。
    舰体不可抗拒地向右倾斜。
    绝望的舰员将所有
    的主炮都转向左侧企图改善重心,然而这也证明只是徒劳。
  
  
  
    最后的命令发出了,然而这也是最悲伤和最困难的命令:
    “Schiff verlassen! Los vom
    Schiff!”
    船员们被要求立即弃舰!忧伤的气氛笼罩着纷乱的甲板,人们四处奔跑着,放下救
    生艇。
  
    清晨
    6
    时
    12
    分,在痛苦挣扎了
    3
    个小时之后,这艘奥匈帝国最新的战舰(圣伊斯特万
    号在
    1915
    年才服役)
    沉入海底,
    同时有
    89
    人身亡,
    其中包括了那些一直坚守在剩余两台锅
    炉前坚持工作的司炉兵。
  
    所有过程被特格霍夫号上的摄影师拍摄下来,后来被用于为红十字会筹集资金。这是
    目前流传世界的两部记录战列舰沉没过程的影片之一,另外一部是在二战期间被击沉的
    SMS Barham
    号。
  
    随着圣伊斯特万号的沉没,行动被取消了。所有舰艇返回了母港,继续等待着战争的
    结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