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西伯利亚 - 经济发展 西伯利亚为游牧民族的生息地 。 16 世纪下半叶开始, 沙俄越过乌拉尔山向西伯 利亚扩张,并割去了原属中国的大片领土。 1895 ~ 1905 年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 后 ,该地区开始大规模开发,以俄罗斯民族为主的人口大量东移。前苏联第一 个五年计划期间( 1928 ~ 1932 )库兹涅茨克大煤田及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的工 业得以大发展。 50 年代实施了安加拉 - 叶尼塞河的水力资源开发 。 60 年代中期 起开发西西伯利亚大型油气田。 70 年代中期,开始修建 4275 千米的第二条西 伯利亚铁路,即贝加尔-阿穆尔铁路(泰舍特-苏维埃港),已于 1984 年 11 月通车。西伯利亚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在此基础上,石油化工、煤化 工、有色金属开采、冶金工业也很发达,钢铁工业已初具规模,机械工业有发 展,但不配套,仍较薄弱。农业以西西伯利亚南部较发达,小麦和乳、肉用畜 牧业为主要部门。 俄罗斯西伯利亚 - 经济及行政区划 克麦罗沃州、阿尔泰边疆区、秋明州、新西伯利亚州、鄂木斯克州、托木 斯克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赤塔州、布里亚特共和国 和图瓦共和国等 11 个行政区。 从经济的角度来划分,西伯利亚又可分为西西伯利亚经济区和东西伯利亚 经济区。 西西伯利亚经济区: 西西伯利亚经济区包括:克麦罗沃州、阿尔泰边疆区、秋明州、新西伯利 亚州、鄂木斯克和托木斯克州等 6 个行政区。面积约 242.72 万平方公里,仅占 西伯利亚地区总面积的 37% ,而人口、工业总产值均占西伯利亚地区的 60% 以 上,农业总产值占 70% 左右。 西西伯利亚经济区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第二大煤炭基地、第三 大黑色冶金工业中心,机械工业、化学工业也很发达,同时也是俄罗斯重要的 粮食产地,养牛业也很发达。 总投资 600 多亿卢布,以石油、天然气、煤炭、木材开发为基础的西西伯 利亚区域性生产综合体的建立,对西西伯利亚的经济发展作用巨大。原苏联政 府对该综合体的组建非常重视,其建设费用比战前几个五年计划期间对东西伯 利亚和乌拉尔经济建设的投资总额还高许多倍。 13 西伯利亚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发展迅速,产量不断增长。目前不仅向西伯 利亚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学工业提供原油,而且向其它地区供应石油和提供出口。 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工业也是西西伯利亚区域性生产综合体的重要经济部 门,主要集中在秋明州和托木斯克州。 农业在西西伯利亚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西西伯利亚区是俄罗斯主要 的粮食产地和畜牧业基地之一。 根据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西西伯利亚又分为南部区和北部区。北部区的采掘、 采伐工业发达,丰富的矿物资源和森林资源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南部 区则以燃料工业、黑色冶金、机器制造、电力、石油化学、轻工、食品工业和 农业为主要经济部门。 东西伯利亚经济区: 东西伯利亚地区包括: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赤塔州、 布里亚特共和国和图瓦共和国等 5 个行政区。面积 412.3 万平方公里,占西伯 利亚地区总面积的 63% 。 东西伯利亚经济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煤炭储量约占原苏联的 50% ,木材 蓄积量占 30% 以上,可利用的水能资源占 30% 左右,铜、镍和其它矿产资源也 极为丰富。 工业是东西伯利亚地区经济结构中的主导部门,形成了采掘工业和有色金 属、木材初加工工业等专业化生产部门。东西伯利亚的镍、铜、钨、铝、锌、 锡、金等有色金属的开采和冶炼业大规模发展,成为俄罗斯的重要有色金属工 业基地。 14 铜、镍工业分布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炼铅工业在克拉斯诺亚尔斯 克边疆区和伊尔库茨克州,炼镍和炼钼工业在布里亚特共和国、赤塔州和克拉 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采锡工业集中在赤塔州,采金业则以赤塔州和伊尔库茨 克州较为发达。 煤炭开采和电力工业是东西伯利亚另一个专业化部门。 东西伯利亚的煤炭 主要集中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伊尔库茨克州,年产量为 5000 万吨,其 中一部分运往西西伯利亚、乌拉尔和远东地区。东西伯利亚煤矿多数为露天矿, 煤炭成本低廉,因而其电力工业也很发达,除满足日益增多的生产部门的用电 外,东西伯利亚的电力还向外地区输送。 森林工业和木材加工业是东西伯利亚经济区北部的支柱工业。目前,东西 伯利亚的木材采伐量仅次于远东经济区,占全俄第二位,制材业、森林化学工 业、木材水解工业、制浆造纸业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东西伯利亚的农业由于人口稀少、劳动力严重不足、气候条件恶劣等原因 不十分发达,但其饲料、土豆和蔬菜播种面积大于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的 畜牧业比较发达,养羊业是其畜牧业主要部门,羊只数目在俄罗斯联邦中居第 三位。 俄罗斯西伯利亚 - 经济发展过程 经济政策,没有采取多少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措施。该区生产力的发展 水平非常低下,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全俄水平。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农业占绝 对优势。 1913 年,西伯利亚农业总产值占本地区工农业总产值的 78% ,同年西 伯利亚工业总产值仅为俄国的 1.5% 。当时,除采矿工业外,西伯利亚地区的其 他工业部门都是极端落后的。黑色冶金业几乎没有,重工业生产的中间产品和 最终产品,特别是加工工业部门产品所占比重微不足道,轻工业产品几乎全部 都要从俄国的欧洲部分输入。沙皇的殖民政策阻碍了西伯利亚地区的资源开发 和工业化进程。十月革命以后,西伯利亚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十月革命以后,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开发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经过几十年的开发,西伯利亚逐步形成了以资源开发为主导的国民经济体 系。在大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西伯利亚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西伯利 亚大铁路的铺设,这里的生产力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1897 — 1917 年的 20 年间, 铁路沿线地区的城市从 40 座增加到 63 座, 各城市居民数增加了 2 倍、 4 倍甚至 8 倍不等。 三十年代,原苏联第二个煤炭冶金基地在乌拉尔 —— 库兹巴斯地区建成。 乌拉尔 —— 库兹涅茨克煤炭冶金联合企业成了乌拉尔、西伯利亚地区实现工业 化的基础。组建个综合体的目的是为有计划地将工业重心逐步向东部地区推移 并为消除新开发地区经济上的落后状态创造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西伯利亚地区是原苏联的大后方,经济发展的速度 高其于他地区。 1941 — 1945 年这里的基建投资额几乎占苏联的 1/4 。 1942 年西 伯利亚生产原苏联 1/4 以上的钢和钢材、 1/3 的生铁和近一半的煤炭和焦炭。 五十年代,开发东西伯利亚的安加拉 — 叶尼塞地区自然资源的计划开始实 施。这是生产力进一步向东推移的标志。这个项目比乌拉尔 — 库兹涅克联合企 业建设规模更大、所用时间更长。安加拉 — 叶尼塞开发计划的实施极大地推动 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伊尔库茨克州生产力发展。西伯利亚经济因此进 入了一个高速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目标是更加广泛地开发西伯利亚地区的 自然资源,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若干个生产结构复杂的大型区域性生产组织。 六十年代,原苏联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基地 —— 秋明油气田的开发使西西伯利亚 变成了吸引资金和劳动力最多的地区。秋明油气田的开发按其规模来说,大大 超过了乌拉尔 — 库兹巴斯煤炭冶金基地和安加拉 — 叶尼塞综合体体系。开发秋 明油田,使原苏联在不到 20 年的时间内在原油生产方面赶上并超过美国,成为 世界上生产原油最多的国家。七十年代的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是铺设通向太平洋 的第二条交通大动脉 — 贝阿铁路。 横贯西伯利亚与远东近北地区全长达 3145 公 里的贝阿铁路的建设,是原苏联加速西伯利亚与远东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步骤。 随着这条铁路的建设,资源开发重点逐步推向近北的广大地区。这里储量丰富 的煤、铁、铜、锌、镍、石棉、云母、磷灰石和森林资源等,有可能在近期内 被大量开发。未来铁路沿线地区的人口将不断增加,并逐渐在这里建成若干个 工业中心和新城市。八十年代,原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 50 个研究所和各 主管部门的近 200 个科研单位联合制定了西伯利亚自然资源综合开发规划,简 称西伯利亚规划。西伯利亚规划是从西伯利亚与远东的特点出发,从原苏联的 全局考虑,选择对整个国民经济有决定性影响的那些部门,作为主要的发展方 向。这是一个更大规模的全面开发西伯利亚的长远综合规划。目前,西伯利亚 地区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由于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失 调,加之缺少资金,劳动力等因素,制约了其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俄政府在西伯利亚的开发、建设过程中积极调整国内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 对外开放,积极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设备,不断扩大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基它国 家的经济、技术合作,使西伯利亚地区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俄罗斯西伯利亚 - 对外贸易 16 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比较优越,正在进入加速开发的阶段,为此,俄罗斯 发展这一地区对外经济联系。自 “ 八 · 五 ” 计划以来,原苏联把扩大该地区的对外 经济联系作为各个五年计划的重要任务,大力发展本地区的出口商品生产,将 该地区建设成为出口商品生产基地。 西伯利亚出口商品的结构主要是由它的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决定的。西伯利 亚的黑色和有色金属产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最大,约占 38.6% 。 同其它地区相比,西伯利亚木材出口基地显然占有优势。木材在西伯利亚 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仅次于黑色和有色金属产品,约为 24% 。目前西伯利亚木材 出口基地的加工能力不高,出口商品主要是据材、原木、胶合板、刨花板、建 筑用材。出口的制浆造纸工业产品有新闻纸、波纹纸、照相纸。木材和制浆造 纸工业产品的出口额约为生产总额的 6.6% 。 西伯利亚出口的燃料动力商品主要有库兹巴斯的炼焦煤、伊尔库茨克州的 切列姆霍沃煤、秋明和托木斯克州的石油和天然气。 1976 年在燃料动力资源出 口额中,石油占 52% 。在西伯利亚出口商品结构中,燃料动力资源的出口占全 部出口商品生产总额的 12.8% 。 机器制造业产品在西伯利亚出口额中的比重约为 12.4% 。近年来西伯利亚 化工产品生产发展很快,此类产品在西伯利亚出口商品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大 型企业向国际市场提供的化工产品有合成橡胶、汽车轮胎、轻型和重型板盖、 液态氧、人造纤维、药品、松节油、冷杉油等。 农产品出口份额较低,仅占西伯利亚出口总额的 1.6% 。主要出口产品有肉 类、奶类产品、豆油、酒精、伏特加酒、白毫茶、面粉和食用油脂。 目前主要的出口生产能力集中在伊尔库茨克州、克麦罗沃州和克拉斯诺亚 尔斯克边疆区。西伯利亚全部出口额的 75.3% 是由这 3 个地区的企业提供的。 目前,俄罗斯政府把开发、建设西伯利亚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西伯利 亚地区正处于大规模开发、建设时期。由于西伯利亚地区缺乏建设资金、劳动 力以及必要的技术和设备,因而急切地期待着国内外的投资者的加入。同时, 西伯利亚地区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吸引着国内外投资者前来投资、进行经贸 合作,求得双方的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