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突厥的政治制度 1 、官制 突厥汗国的最高首领称“可汗” ,其妻称“可贺敦” ,其子弟称“特勒” 。官爵 依次排列为 “大官有叶护, 次特勒, 次侯利发, 次吐毛发, 及余小官凡二十八等, 皆世为之。 ” 〔 18 〕 可汗一般由阿史那氏充任, 为民族部落的最高统治者和土地、 牲畜的最高所有者, 具 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与汉族的“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率土之民,莫非王臣”的奴隶社会 国有制类似。由此可推断突厥其时正处于奴隶社会的初期阶段。 “叶护”是仅次于一可汗的 官爵,相当于小可汗,也是登上可汗宝座的重要阶梯,一般由可汗子弟充任。 2 、兵制 突欧的兵制与其游牧和射猎的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军队大体可分三 种:侍卫之士, " 谓之附离,夏言狼也,盖下狼生,志不忘旧。 ” 〔 19 〕由此可见其成分大部 分是以狼为图腾的阿史那氏亲兵; 控弦之士, 来源主要是突厥族的普通牧民和附属部落的牧 民,是作战的主要兵力 ; 币揭,址一支中亚昭武九姓胡组成的精兵队伍。 突厥族征发兵马及各种杂税的方法是“刻木为效,并一金狱箭蜡封印之,以为信契。 ” 〔 20 〕接到信符即应征作战,所用物品如战马、武器等均由枚民自备。 突厥兵制的另一特点是军事编制与部落组织相结一台, 其酋长与部民的从属关系及父子 宗法关系使军队组织稳固,战斗力较强。 3 、刑法 突厥早期刑法规定简单却非常严厉。 “反叛杀人及奸人之妇者盗马绊者皆死, 淫者割势而腰斩之, 奸人女者重责财物即以其女妻之, 斗伤人者随轻重输物, 伤目者偿以女, 无女则输妇财, 折支体者输马, 盗马及杂物者各十余倍征之。 ” 〔 21 〕 从其内容可以看出这是 从保障私有财产及父权目的出发的刑法, 证明了当时的突厥社会已经处于以男子为中心的私 有制社会。 五、突厥语言文字 1 、 语言 突厥语与蒙古语、 通古斯一满洲语言一起组成一个大的语群, 即阿尔泰语系。 当今世界上操标准突厥语的民族约有 30 个,使用人口近一亿人。突厥语有着下列特性:第 一, 育粘着现象, 在词干上连接各种不同的后缀为构词和构形的主要手段, 每个后缀都有固 定的意义, 有语音和谐现象, 后缀音同词干音一致, 或表现在元音的和谐律方面, 或表现在 辅音的清浊方面。 第二, 有固定的词序, 修饰成分在中心语前, 状语在动词前, 谓语在句末。 第三, 后置词由一定的格构成, 无前置词。 突厥语词汇的来源除原来本族固有词汇外, 尚有 大量来自汉语、阿拉泊语、波斯语、俄语、蒙古语和藏语的借词,其数量多少不一。这种现 象是与后来突厥与周围各族融合过程中的语言环境和地理环境, 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密切相 关的。在今天我国有维吾尔、哈萨克等八个民族使用突厥语族语言。 2 、文字及文献 突欧是我国古代北方各民族中第一个创造了自己文字的民族。突厥文 大约是在公元六世纪开始创造和使用的, 属音节文字。 突厥文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字母数 目与形体不尽相同,现一般认为由 38 至 40 个字母组成,其中 23 个来自阿拉米文,其余来 自突厥族起初用于记事的表意符号和一些氏族部落的标志。 其元音系统中有 4 个前元音和 4 个后元音, 8 个辅音,用两套字母表示,第一套和后元音相拼,第二套和前元音相拼,还有 3 个双辅音字母。 突厥文字字形类似于古代北欧人哥特族所使用的卢尼文,因此又称卢尼文或卢尼克文; 因其主要碑铭发现于鄂尔浑河流域和叶尼塞河流域,因此又称鄂尔浑—叶尼塞文。 突厥文到八世纪时已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 其结构完整, 词汇丰富, 书写通常为从右 向左横书,少数也有从左向右横书的。词与词之间以“: ”分开,词组可分写,修饰词组可 连写。 突厥文直到 1893 年才由丹麦语言学家汤姆森解读成功,从此,人们才能通过突厥文史 料来研究古代突厥的社会情况。 突厥文的重要文献大多是一些记载可汗或贵族的文治武功的碑铭。 如 1889 年发现的 《阙 特勒碑》 ( 公元 732 年建 ) 、 1889 年发现的《芯伽可汗碑》 (735 年建 ) 、 1890 年发现的《九姓 回鹊可汗碑》 <841 年建 ) 。其碑文以散文体书写,语句完整,词藻华丽,间杂有对偶句,具 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同时也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突厥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 是研究突厥史的 重要史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