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集 改革为了谁 列宁指出: ‚要是一下于看不出是哪些政治集团或者社会集团、 势力和人物在维护某些提议、措施等等,那总是要提出‘对谁有利〃 ’ 这个问题的‛ , ‚ 公众先生们 ! 别相信空话, 最好是看看对谁有利 ! ‛ (53) 如何评价苏联亡党亡国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戈尔巴 乔夫的改革?这是一场历史的大灾难还是一次历史的大进步?列宁 的‚对谁有利‛这一认识问题的方法,依然为我们提供着观察、剖析 的锐利武器。 那么, 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所推行的改革对谁有 利?所制定的路线与政策又在维护哪些人的利益呢? 2010 年 10 月,当摄制组走在莫斯科列宁大街上,无意中发现了 这家醒目的咖啡馆——苏联咖啡馆。 走进这家咖啡馆, 恍如回到久违的过去。这里的每一幅照片、每 一张宣传画、每一张报纸、 每一段音乐,无不诉说着那个早已逝去的 国家。 CCCP 咖啡馆经理: ‚在莫斯科一共有 5 家叫‘苏联’的咖啡馆。 我们这家装修是最好的。不光装修最好,员工还来自 15 个加盟共和 国。每个员工一个民族, 15 个国家 15 个员工。每个人都会做自己民 族的菜,这样一共有 15 道比较拿手的菜,所以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 人都踊跃来到这里品尝特色的家乡菜。从上午 10 点开门,一直到午夜打烊,生意红火,宾客络绎不绝。 人们伴着苏联时期的音乐载歌载舞, 找寻着久远的生活。 苏联成为俄 罗斯人民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 苏联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呢? 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叶〃 库 . 〃 利加乔夫: ‚什么是苏联?第—, 是一个公正的政权,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政权。苏联时代人、 农民、知识分子代表占 60% ,现在议会中—个也没有。第二联意味着 经济命脉掌握在国家手中。第三,苏联意味着免费的住房、医疗与教 育。第四,苏联制度意味着没有贫贱富贵之分,大家是平等的。没有 超富,也没有贫穷和赤贫。 ‛ 俄罗斯高校联合会副主席弗〃米可纳列夫: ‚苏联从很多方面来 讲是一个很好的制度,有很多好的地方。苏联时期社会保障比较好, 贫富之间没有太大的差距, 人们都相信有着美好的未来。 在年轻的时 候,人们都相信年纪大了有养老金。所有的退休金都是自己工资的 60% — 70% 。吃的用的价格特别低,让你有足够的钱去购买。 ‛ 原苏共中央意识形态部部长亚〃谢〃卡普托: ‚戈尔巴乔夫接手 时,苏联是一个超级大国,有军事上、政治土的优势,在东欧、发展 中国家有很大的影响。而难以想象的是,在他的领导下,这些优势和 影响却一夜之间就消失了。 那些认为苏联解体是不可避免的观点, 只 是在为自己的罪行进行辩护。 ‛ 苏联亡党亡国后, 给广大的苏联人民和俄罗斯人民带来的是什么 呢 ? 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伊〃雷日科夫在其著作《大国悲剧 >) 中写道: 苏联解体 ‚给俄罗斯造成巨大损失‛ , ‚苏联统一的经济空间、 国民经济和科学遭到破坏,产生了近千万的失业大军‛ 。 (54) 社会主义制度被摧毁后的十年, 俄罗斯没有新建过一个电站, 没 有建设过一个稍微像样点的大工厂,却有成千上万的现代企业被关 闭,被偷抢一空,整个国家全靠苏联时期的老底子过日子。 近些年来, 由于世界石油等资源价格暴涨, 世界军火市场急遽扩 张, 俄罗斯经济虽有所恢复, 但财富与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民族矛盾、 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民族分裂,种族冲突,恐怖谋杀等暴力事件接连不断。苏联解体 使 2000 多万俄罗斯人被迫留在‚境外‛ ,几百万人流离失所。 90 年 代初期,仅塔吉克斯坦由于社会和民族冲突就死亡 60 万人,上百万 人背井离乡。 俄罗斯黑手党无法无天, 犯罪猖獗。 苏联剧变后十年间各种犯罪, 尤其是重大犯罪案件剧增。 每年由于犯罪造成的失踪人口超过 10 万。 平均每 5 分钟就有一人被杀害, 平均每 10 万人口有 1000 个犯人, 这 是世界上最高的犯罪比例。 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末,俄罗斯每年缩减人口有 80 万左右,俄 国一些学者甚至强烈地感受到民族消亡的危机。 近些年来, 全俄平均 预期寿命从 70 岁降到 64 岁,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竟降到 54 岁。 莫斯科大学原副校长、社会学系主任多博林科夫说: ‚俄罗斯近 年来所遭受的精神和物质损失,无法计量。实际上,所谓的改革使俄 罗斯全面倒退了几十年,而在精神方面的损失,则更是无法估量。 ‛ 改革违背人民意愿并产生严重恶果, 是从戈尔巴乔夫根本改变苏 共的性质、 动摇苏共的领导地位开始的。 全面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建党 原则的苏共彻底背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俄罗斯国立社会大学校长瓦〃 伊书科夫: ‚苏 共在改革之初就不能再充当领导党和执政党了。支部、区级组织、州 级组织等地方党组织, 实际土被剥夺了参与制定改革政策的权利。 所 有的决策只在极小一部分人中作出。 改革的领导者一方面在口头上说 全面民主化, 而另一方面他们脱离群众的工作作风没有任何改变: 反 而更加专制。 在这期间, 苏共中央在老百姓眼中也完全失去了权威性‛ 苏共越来越游离于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之外, 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各 种官僚腐败分子、投机钻营之徒混进党内,兴风作浪。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社会政治研究所所长根〃 瓦〃 奥希波夫: ‚由 于对要求入党者审批的放宽, 什么人都可以入党, 其结果就是怀着各 种私利的人混入党内。 鱼烂是先从头上烂起的。 从赫鲁晓夫那个时候 开始, 我们党的领导层就开始了腐烂。 这些混进党内并企图不断高升 的人入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入党后,就意味着可以到非洲去狩 猎,把自己的儿、孙子辈安排好,把自己的家庭安排好。共产党的蜕 化变质和最终解体,实际上是在家庭这个最基础的层面就发生了。 ‛ 在苏共党内甚至在高级领导层, 不仅有蜕化变质分子, 而且混入 反共反社会王义的阶级异己分子。 原立陶宛共产党中央书记尤〃尤〃叶尔马拉维丘斯: ‚党出现了 - 46 - 分有真正的共产党人,也有坚决反对共产党的异己分子。后来,一些 反共产党的人退出共产党, 组织了其他的政党。 戈尔巴乔夫和他身边 的人干的不是共产党人该干的事。 这些人虽然挂着党员的招牌, 但骨 子里却是反对共产党的。所以,党到最后的灭亡是必然的。 ‛ 苏联共产党是苏联人民长期信赖并以之为依靠的主心骨和领导 力量, 苏共领导地位的丧失使苏联人民彻底失去维护自己利益的代表 者, 这就给掌握特权的阶层谋取私利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也由此催生 了一个新资产阶级,它成为最终瓦解苏共和苏联的阶级基础。 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叶〃库〃利加乔夫: ‚我们认为导致苏联 解体基本上是主观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上层领导人政治上的变质。 他 们主要为个人发家致富, 想无限制地统治人民。 他们后来都成了百万、 千万甚至亿万富翁。 他们就是以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为代表的人, 他 们的财富是靠掠夺人民财富而来的。 他们强烈渴望拥有私人财富, 但 当时苏联党和人民是不允许的。 ‛ 1991 年,莫斯科上万名大富翁中,大部分人是原来的党政干部。 同年 6 月的一份调查表明,在苏联高层干部队伍中, 76.7% 的人已经 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 而这些人为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已不惜用瓦解苏联为代价。 他们 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资本, 在此前后, 不时掀起瓦解苏联的一个又一 个狂潮。 1990 年 4 月出苏联。苏最高苏维埃通过法律,公然允许加盟共 和国退出苏联。 至 1990 年底,全苏 15 个加盟共和国中有 5 个发表了独立宣言, 10 个发表了主权宣言。 1991 年 3 月 17 日,苏联就‚是否赞成保持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 国联盟‛这一问题进行全民公决,参加投票的人 . 数为 1.47 亿,占有 投票权公民的 80% ,结果显示,有高达 76.4% 投票者坚决主张保留苏 联。 这表明广大苏联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 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主张 苏联各族人民的团结与国家的统一。 即便在社会急剧动荡、 人民生活 遭受重创的时候, 绝大多数苏联人民也表达了维护祖国完整统一的心 愿。 但全民公决后仅仅一个多月, 戈尔巴乔夫就违背人民的意愿: 撇 开苏共中央和苏联最高苏维埃,直接与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 斯等九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 在新奥加廖沃别墅开会讨论新联盟条 约草案,准备将国名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抛弃了反映联 盟国家性质的‚社会主义‛ 字样,并主张各加盟共和国实行各自的税 收制度, 这就从法律上破坏了联盟国家的统一, 为分裂苏联迈出了关 键的一步。 8 月 15 日,戈尔巴乔夫公布了即将签署的新联盟条约正式文本 的草案。 原 《真理报 >) 主编、 前国家杜马主席根〃 尼, 澍列兹尼奥夫: ‚戈 尔巴乔夫作为一个总统,他是软弱无能的,没有任何政治远见。他当 时以为通过签订一个新的联盟条约就可以拯救苏联, 但此时已晚。 从 1990 年开始,陆陆续续闹独立的活动在全苏蔓延开来,规模越来越 大。格鲁吉亚、阿塞拜疆、波罗的海国家也都纷纷开始闹独立。在这 种情势下,运用武力阻止这些活动也十分困难。 ‛ 俄罗斯联邦前劳动和社会发展部部长亚〃彼:波奇诺克: ‛老百 姓是反对苏联解体、赞成保留苏联的,可是‘精英阶层’赞成苏联解 体。我们看一看,当时各个共和国的领导人, ( 波罗的海的 ) 、乌克兰 的、中亚各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他们都希望独立。他们宁愿做农 村里的老大,而不愿意在城市里当老二。 ‛ 原 << 真理报》 主编、 前国家杜马主席根〃 尼〃 谢列兹尼奥夫: ‚当 时苏联 15 个加盟共和国,无论从工业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从经济、 工业化水平来看, 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国是联盟国家的 ‘龙头老大’ 。 俄罗斯的反对派在肢解联盟国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反对派里, 最大的阴谋家是叶利钦。 他当时要做的唯一大事就是肢 解苏联,这样他就能成为最大国家的总统。 ‛ 新联盟条约本应经 9 月份召开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批准才能 生效。而叶利钦却认为无需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批准,坚持要在 8 月 20 日签署。 就在新联盟条约签署的前一天,试图挽救国家分裂的 ‚ 8 〃 19 ‛ 事件爆发, 但很快以失败而告终。 这主要是由于事件领导者缺乏坚定 正确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同时也由于戈尔巴乔夫耍弄的两面派阴 谋。 1991 年 3 月 28 日,戈尔巴乔夫主持的一个会议上决定成立‚国 家紧急状态委员会‛ 。 为阻止分裂国家的新联盟条约的签署, ‚国家紧 - 48 - 急状态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在 8 月 18 日特乘飞机面请正在海边休假 的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听了他们的陈述后说道: ‚你们采取行动 吧 ! ‛ (55) 但一当叶利钦掌控局势,从休养地返回莫斯科的戈尔巴乔 夫竟推说毫不知情。 ‚ 8 〃 19 ‛事件失败后, 以叶利钦为首的所谓‚民主派‛很快掌 控了莫斯科的局势,他们开始加速分裂国家的活动。 原 << 真理报 >) 主编、 前国家杜马主席根〃 尼〃 谢列兹尼奥夫: ‚ 1991 年是可怕的一年。苏联开始解体。全民公决前有近 80% 的人赞成保留 苏联。我作为苏联人当时就宣布,我一定要捍卫苏联的存在。要终结 苏联,我什么时候都不会同意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三个阴谋 家,他们偷偷钻到别洛韦日丛林,秘密签订了——个协议,苏联不久 就终结了。 ‛ 谢列兹尼奥夫所说的 ‚三阴谋家‛ 就是: 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 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 1991 年 12 月 7 日,他们来到位于白俄罗斯别洛韦日国家公园深 处的‚维斯库利‛政府别墅,讨论苏联的未来。 经过不到两天的密谋,他们达成了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 定,即‚别洛韦日协定‛ 。 盖达尔毫不掩饰地回忆说: ‚如果有人想查清谁对 《洛韦日协定》 负有责任,我不想开脱自己,这份协议从头至尾都是我一人写的‛ 。 协定开宗明义地写道: ‚我们白俄罗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和乌 克兰是苏联的创始国,签署了 1922 年的联盟条约。现在,我们将停 止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的存在。 ‛ 就这样,三个苏联地方政权领导人,三个曾经的苏共党员,违背 全民公决的意愿,炮制了肢解苏联这个庞大国家的决定。 舒什克维奇的现场讲话录音: ‚我们三人聚在这里是为了阻止联 盟继续走向崩溃。 依据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力, 我们签署了关于成立 ‘独 立国家联合体’的宣言。 ‛ 戈尔巴乔夫对别洛韦日密谋并非一无所知。 叶利钦启程赴白俄罗 斯之前, 已经向戈尔巴乔夫作了暗示, 但戈尔巴乔夫并没有表示反对。 当得知别洛韦日协定签署的消息后, 戈尔巴乔夫已明白他的总统 宝座已经很不安稳了。 但他此时考虑的不是采取措施反击三个 ‚斯拉 夫汉子‛摧毁苏联的行动,而是关心自己辞去总统后每个月 4000 卢 布的退休金和别墅等待遇。 1991 年 12 月 25 日前一天是这样记录的。是苏联总统的最后一 天。当时电视台对此前一天是这样记录的。 解说: 离传统的圣诞节还有一天。 克里姆林宫土空飘扬着两面旗 臶,一面是苏联的国旗,一面是代表俄罗斯的双头鹰国旗。尽管联盟 国家已被废除,但总统的职务还没有解除,人们都在等他自行离职。 卫兵们还在一如既往地履行自己的换岗仪式。 解说: 雪天的列宁像显得更为冷峻, 像是在洞察这个国家所发生 的一切。 ( 当时俄罗斯相关电视台在街头采访各界的反映 ) 记者: ‚你怎么看待戈尔巴乔夫执政,他干得怎么样?‛ 小伙子: ‚他是一个子就该退下去的人。他让国家变穷了,他唯 一做的事,就是建立一个民主化程度更低的官僚体制。 ‛ 姑娘: ‚如果他能辞职,那是正确的,因为他没有很好地履行他 的职责。 ‛ 戴眼镜中年人: ‚他干了这么多年,全国人民都不满意,现在我 们寄希望于叶利钦了。 ‛ 这一天, 整个苏联出奇地平静。 这种平静连戈尔巴乔夫也感到吃 惊。此后,他在多种场合多次竭力地洗刷、开脱自己的罪责。 戈尔巴乔夫同期声: ‚我感到很震惊的是,知识分子闭着嘴什么 都不说,新闻媒体闭着嘴也什么都不说,大家什么都不说,各个共和 国也什么都不说, 也就是说这个联盟国家谁都不需要了。 人民是需要 国家的,但是总得有人站出来表达人民的心声吧。大家都不说话、那 我就在想, 是不是在这个联盟国家我也没有任何用处了。 好像是我在 为保留总统职位而奋斗。 所发生的这一切都让我感到很震惊, 就像死 一般的沉寂。 ‛ 然而大洋彼岸却一片沸腾。 在宣布辞职之前, 戈尔巴乔夫与美国 总统布什通了电话,依依话别。布什赞扬他‚使苏联发生了历史性的 转变‛ ,而里根称赞他的功绩将‚永垂史册‛ 。 苏联亡党亡国,悲愤者与欢呼者竟如此泾渭分明。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社会政治研究所所长根〃 瓦〃 奥希波夫: ‚从 大量的材料看出,戈尔巴乔夫采取的方针,把我们引向悬崖,他公开 从社会主义 ( 国家的领袖 ) 变成埋葬共产主义的死敌。 ‛ 苏联解体后,以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接掌了俄罗斯联邦的政权, 他们成为改革的直接受益者。 不仅叶利钦、 克拉夫丘克当上了国家总 统, 舒什克维奇任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 而且有一半原苏联加盟 共和国领导人在国家独立后担任总统。 来自俄罗斯科学院的一项权威调查显示: 俄罗斯新社会精英来自 原苏共的官僚,在最高领导层占到 75% ,政党首领占 57.2% ,议会领 导 60.2% ,政府部们 74.3% ,地方领导 82.3% 另据美国学者的统计,在 1992 — 1993 年的 100 家俄罗斯最大私 人企业的所有者中, 原先的党政精英、 企业和银行的负责人及其家属 占了 62% 。 而据 1998 年 10 月俄罗斯杜马私有化结果分〃 析委员会委员利西 奇金估计:在改革中,所有‚民主派‛人士 70 万至 90 万人得到了好 处,其中得到最大甜头的不超过一两千人。 私有化造成了社会严重的两极分化。 1998 年, 20% 的居民手中集 中了一半以上的国民总收入,而这其中有大部分集中在 200 叫 00 个 家族手中。 他们大量廉价收购国有企业和银行股权, 迅速完成了资本 集中和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形成了俄罗斯首批金融和工业寡头。 在俄罗斯普通民众眼里, 寡头就是腐败的代名词。 七大寡头掌握 着俄罗斯经济近 50% 的命脉,控制着俄罗斯的银行业、新闻媒体、石 油和天然气资源,并同俄罗斯的政权紧密结合起来。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国立社会大学校长瓦〃伊〃茹科夫: ‚现在看看我们各个领域。财政、金融和能源领域的这些大亨们,这 些有名有姓的寡头们, 查看他们的经历就会发现, 他们大都是共产党 中高级领导人。 比方说霍多尔科夫斯基。 他们基本上不需要改变他们 居住的地方,连上班的办公室都不需要变更。 ‛ 这些拥有巨额财富的寡头们呼风唤雨, 曾几何时左右着俄罗斯的 政治和经济大局。 七大寡头之一别列佐夫斯基: ‚如果没有政治支持,我们就无法 保护我们的资产。俄罗斯最富的一帮人都知道,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为俄罗斯的未来负起责任。 我们明白, 叶利钦周围的改革者们无法阻 碍共产主义者的脚步, 因此我们需要聚集起来共同合作, 希望最终获 得政权。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