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图】天生城遗址首次发现多处宋代建筑遗存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说起宋末抗蒙(元)战争,大家所熟知的或许是钓鱼城。而你也许不知道,在临近苎溪河与长江交汇处的天生城,曾与钓鱼城一起,共同构建起了南宋川渝山城的防御体系。10日,由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的公众考古活动——走进万州区天生城遗址活动成功举行。众多考古爱好者在相关专家的带领下,对天生城遗址进行了探访。
    
    据悉,经过发掘,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已基本完成城址布局结构的调查工作,共清理城垣长度1400米,布设探沟9条、探方15个,清理揭露面积1820平方米,为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及遗址公园设计打下了基础。
    相关专家介绍,天生城遗址首次发现多处宋代建筑遗存,填补了城址年代的相关空白。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先后在鹅公包遗址、东外城遗址及前后寨门瓮城,调查发现了保存较好宋代城垣、道路及采石场,另在东外城北一字墙,试掘发现了宋、清城门的叠压关系。
    通过调查试掘,确认宋代天生城由山顶内城、东外城及北外城三部分组成,印证了《宣相杨公攻取万州之记》中“一鼓而拔其外城”的相关记载。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发掘,发现了清代城址范围较宋代略有缩小,北外城荒废不用,东外城在宋代基础上修葺补筑,基本廓清了城址宋代以来内外两重城圈的布局结构。
    此外,新发现了一批保存较好的文物点。包括采石场4处、洞居建筑4处、防空洞3处、炮台7处等文物点,其中,城址东部一线宋代、清代采石场发现,在解决了城址建筑用材来源问题的同时,也为结合《天城石壁记》及民间口述史材料研究城址营造过程提供了新的线索。
    而城址西南的“姚家院子”洞居建筑,修建于悬崖绝壁之上,且有明确“咸丰七年”题记,为清代以降民间防匪避乱、结寨自保的真实写照。
    对此,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第二研究室主任、天生城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蔡亚林表示,从今年2月开始,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就对天生城遗址开展了数月的考古调查发掘,首次发现了宋代城墙城门遗址,此外在天生城的东面和北面,都发现了外城城墙的存在,确认宋代天生城由山顶内城、东外城及北外城三部分组成,基本廓清了城址宋代以来内外两重城圈的的布局结构。
    “这说明了宋代的天生城已经是真实存在而非史书虚构,它就在清代天生城城墙城门之下的泥土之中。”蔡亚林说道。
    
    宋代建筑的文化内涵:
     建筑总是根植于一定的文化土壤和文化背景中的,宋代的文化正如王振复老师在《中国建筑的文化历程》中所描述的“宋代是一个文弱而文雅的时代,其思想感情已有唐代的热烈奔放而渐渐变冷从而收敛自己,犹如从崇拜旭日而转为崇拜明月,从敢于面对喷薄之朝阳转而遥望明寂之星空,显得宁静而沉滤。”宋代的建筑风格也深深的烙上了宋型文化的痕迹。


     首先,是建筑的尺度缩小。不管是北宋首都东京,还是南宋首都临安,其城池和宫殿的规模都远远小于唐代长安。《中国建筑史》指出:“北宋宫殿布局不如唐代恢廓。”4比如东京宫城“因为他的宫城是在州级子城的基础上扩张而成。仅2.5公里周长,……,这些都是气局不大之处。”至于陵墓建筑尺度趋小,也很明显。以北宋的七帝八陵为例,他们比较拥挤地集中在河南巩县,分布在相


     距不过10公里的地域范围内。这种建筑布局虽然与当时的国力贫弱有关,但主要还是受到当时理学思想的影响,理学提倡“存天理、去人欲”,因此当时的中国文人学子及其整个民族的文化心态,有“向内转”、“内敛”、“内倾”的特性,在物质层面上一般不求其宏大,而在精神象征意义上具有深广的蕴意。正如宋代理学家邵雍言“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气吐胸中,充塞宇宙”。


     宋辽金建筑技艺


     其次,是建筑布局随意。完全打破了“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特定的区域,住家和商业贸易、手工业作坊等直接面对街道,形成了临街设店的平面布局,并且取消夜禁制度。体现了城市市民意识和实用观念的苏醒。也体现了宋代文化的世俗化,平民化倾向。


     再次,是建筑风格改变。宋代的宫殿不论是群组建筑还是个体形象都是清雅柔逸之风采,尤其其屋顶形象,屋脊、屋角有起翘之势,给人以轻灵、柔美、秀逸的感觉。宋代的园林建筑更是纤巧秀丽、融自然美与人工美于一体。建筑的这种风格和宋代的绘画、雕塑都有相似之处,如被称为“马一角”的马远的山水画,画面大部分是空白或远水平野,只一角有一点点画,令人看起来辽阔无垠而心旷神怡5。我想这也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适应的吧。


     另外,宋代还产生了大量的书院建筑,如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等,这是与宋代的教育制度密切相关的,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以及扩大科举取士名额的政策使大量寒门学子奔求功名有望,极大地刺激了各类书院的发展,也促进了书院建筑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