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之外交‚新思维&

http://www.newdu.com 2017-11-11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第四集
    外交‚新思维‛与和平演变
    俄罗斯国立社会大学在当今俄罗斯是一所很有影响的高等院校。
    2010
    年
    9
    月
    21
    日,这里举办了一场以‚信息战‛为主题的研讨会。
    苏联时期的外交家,曾任苏联驻埃及和土耳其大使,现为‚全俄
    阿塞拜疆人大会‛执行主席的埃利达尔〃古拉莫维奇〃库利耶夫,以
    自己的亲身经历,
    讲述了西方对苏联及俄罗斯进行的一场场没有硝烟
    的战争。
    原苏联驻埃及和土耳其大使埃〃古〃库利耶夫:
    ‚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要是北约国家,它们花费了很多
    的资金和人力,抑制苏联的发展,最终目的是让苏联不要存在。因为
    在他们眼里,苏联对美国是最大的威胁。
    ‛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彼得〃施瓦茨在一本著作中写道:
    ‚谈论
    苏联崩溃而不知道美国秘密战略的作用,
    就像调查一件神秘突然死亡
    案子而不考虑谋杀、
    死亡事件是否存在着特殊反常和预谋一样‛
    。
    (34)
    自世界上诞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来,
    西方垄断资产阶级就把
    运用各种手段颠覆社会主义政权、
    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作为其对外战
    略的一项根本任务。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根〃安〃久加诺夫:
    ‚在
    1945
    年苏联人民和中国人民战胜了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之后,
    西方
    世界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想再用战争方法、
    用军事行动战胜苏联和
    中国这样的大国已经不可能了。杜勒斯马土制订了一个新战略。
    ‛
    曾被誉为美国中央情报局之父的艾伦〃杜勒斯一方面鼓吹‚冷
    战‛
    ,对苏联推行‚战争边缘‛政策,威胁要实行‚大规模核报复‛
    ;
    另一方面说:
    ‚我们一定要在苏联内部找到我们思想意识的人,找到
    我们的同盟军‛
    。从苏联内部寻找同盟军,这就是杜勒斯为西方世界
    制订的对苏新战略。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社会政治研究所所长根〃
    瓦〃
    奥希波夫:
    ‚针
    对社会主义国家,
    西方世界曾开列
    600
    多亿美元宣传费用进行和平演
    变。美国政府署名顾问基辛格讲:
    ‘干什么要花这么多钱进行宣传?
    不如直接在苏共党内建立第五纵队,培养我们的代理人’
    。
    ‛
    ‚第五纵队‛称谓源自
    1936
    年的西班牙内战时期,是对国家叛
    徒和民族内奸的总称。
    当历史的时针指向
    1984
    年的时候,西方认为他们从苏联内部找
  
  
    - 35 -
    到了最合适的代理人,一支值得信赖和依靠的‚第五纵队‛
    。
    1984
    年底,时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戈尔巴乔夫访问英国。
    戈尔巴乔夫主动示好的坦诚以及他在议会发表
    ‚核时代必然要求人们
    有新的政治思维‛
    的主旨演讲,
    给首相撒切尔夫人和她的智囊团留下
    了深刻印象。
    雷日科夫认为:
    这是戈尔巴乔夫同西方合作的开始,
    也是西方对
    苏共未来总书记的一次摸底会见。会见后撒切尔夫人抛出了一句名
    言:
    ‚这是个可以与之打交道的人……他值得信赖。
    ‛后来,她不无自
    豪地说:
    ‚是我们把戈尔巴乔夫提拔起来当了总书记。
    (35)
    两年后的
    1986
    年
    10
    月,美国总统里根应戈尔巴乔夫的提议:
    ,
    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举行了两国领导人的会见。
    他们进行了长时间
    一对一的秘密会谈。
    直到
    1993
    年,戈尔巴乔夫在法国揭开了这次他与里根谈判的谜
    底。他承认此次会见‚实际上已把苏联交付美国听凭处臵‛
    。他说:
    ‚雷克雅未克实际上是一场戏……一场重头大戏…我认为,
    如果没有
    里根这样强有力的人物,
    (
    苏东剧变
    )
    整个过程就不会开始……这次峰
    会上我们……走得已经那么远,根本就不能再有回头路。
    (36)
    1991
    年
    11
    月,卸任一年的英国原首相撒切尔夫人应邀在美国休
    斯敦举办的美国石油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发表了约
    45
    分钟的演讲,中
    心内容可以称为‚我们是怎样瓦解苏联的‛
    。
    原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阿〃伊〃卢基扬诺夫:
    ‚撒切尔夫人在这
    次演讲中说,
    苏联对于西方来说是一个威胁,
    但是我指的不是军事上
    的威胁,因为我们在军事上足够强大,尤其是在核武器方面。苏联对
    于我们的威胁主要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展示。
    ‛
    撒切尔夫人直言不讳地说:
    我们一直采取行动,
    旨在削弱苏联经
    济。但遗憾的是,
    无论我们如何努力,苏联的政治形势长期保持十分
    稳定,我们由此陷入了困境。不过,很快便得到情报,说苏联领导人
    契尔年科逝世后,
    经我们帮助的人可能继任,
    借助他能够实现我们的
    想法,这个人就是戈尔巴乔夫。我的智囊们对此人的评价是:不够谨
    慎,
    容易被诱导,
    极其爱好虚荣。
    他与苏联政界大多数精英关系良好,
    因此,通过我们的帮助,他能够掌握大权。
    随着改革的展开,
    戈尔巴乔夫很快成为西方的宠儿。
    西方政要赞
    赏他的调门也越提越高。
    美国前总统卡特更是肉麻地吹捧戈尔巴乔夫 
    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最有吸引力、最有创新精神的领导人‛
    。
    对此,
    戈尔巴乔夫很是得意。
    曾长期担任总书记助理的博尔金回
    忆:
    ‚戈尔巴乔夫沉醉于国内外尤其是西方舆论对其‘开明君主’形
    象的反映。
    他经常大声朗读国外对他在世界上的伟大改革的评价,
    这
    种东西有时他会读上几个小时,
    而时间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过去了,
    而
    大量的文件他还没有看‛
    。
    (37)
    西方不仅给予戈尔巴乔夫精神鼓励,
    而且还进行物质引诱,
    让他
    分泌更多的‚异质‛新思维。据博尔金回忆:
    ‚戈尔巴乔夫在上台后
    不久就从西方得到许多奖金、奖品、稿费,其个人账户上很快就有了
    一百多万美元‛
    。
    (39)
    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政论家罗伊〃麦德维杰夫说:
    ‚我的一本
    厚书,在美国出版,得了几千美元。但戈尔巴乔夫的夫人赖莎薄薄一
    本小书,在美国出版,却得了
    300
    万美元的稿酬。
    ‛
    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原主席弗〃亚〃克留奇科夫
    1993
    年
    2
    月
    13
    日在《苏维埃俄罗斯报》上披露:
    ‚我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下半期,从
    几个可靠的来源获悉,雅科夫列夫
    1960
    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
    期间被美国特工机关收买并在苏联
    ‘改革’
    期间接受过美国方面的指
    示。
    ‛
    (44)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社会政治研究所所长根〃
    瓦〃
    奥希波夫:
    ‚国
    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手里有一份名单,
    是出卖国家和党的利
    益的人。
    当他把这份名单交给戈尔巴乔夫的时候,
    戈尔巴乔夫说不要
    玩你们那些间谍的游戏。
    ‛
    戈尔巴乔夫的态度使苏联安全部门当时无法对雅科夫列夫和其
    他人员进行立案调查。
    1989
    年上台的美国总统布什加紧实施针对苏联的和平演变攻势。
    他采取一项既支持戈尔巴乔夫又扶持政治反对派的上下结合的
    ‚双轨
    政策‛
    ,积极培植和壮大苏境内反共反苏的力量。
    在苏联国内,
    从
    20
    世纪
    60
    年代下半期起,
    就开始出现所谓的持
    不同政见者。这些人组成复杂,动因各异,但其中不少的确是亲西方
    的政治上的反对派
    ;
    西方世界不断以民主、自由、人权等为幌子,积
    极扶植他们。
    1970
    年、
    1975
    年西方把诺贝尔文学奖、和平奖分别奖
    给苏联持不同政见者索尔仁尼琴和萨哈罗夫。
    1985
    年以前,由于苏联党和政府防范较严,持不同政见者只是
  
  
    - 37 -
    时断时续地从事地下活动,在苏联国内政治影响并不大。
    原苏联驻埃及和土耳其大使埃〃
    古〃
    库利耶夫:
    ‚
    (
    持不同政见者
    )
    利用苏联国内的困难,投机取巧,扩大自身的宣传,并当成生意来
    .
    做。西方国家很快找到这部分人,向他们提供资金,供养他们,并把
    极个别的现象扩大为整个社会的问题。
    西方就是利用几十个持不同政
    见者,向全世界宣传苏联没有言论自由。
    ‛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随着超阶级‚新思维‛的推行,萨哈罗夫等
    持不同政见者的头面人物相继获得了合法身份,
    公开进行反共反社会
    主义的政治活动。
    很快,萨哈罗夫伙同叶利钦、波波夫、阿法纳西耶夫等人不负西
    方厚望,逼迫苏共取消苏联宪法第六条。
    ‚非正式组织‛也在西方的
    支持下,向苏共展开了疯狂的夺权活动。
    支持和利用苏共内部的反叛势力,
    借助他们打压苏共党内坚持马
    克思主义的所谓‚传统派‛
    ,使亲西方的改革变得不可逆转,对美国
    等西方国家来说意义更为重大。
    原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阿〃
    伊
    .
    卢基扬诺夫:
    ‚
    美驻苏代办乔治〃
    凯
    南
    1947
    年就讲:哪怕稍微削弱一下苏共,苏联就会从一个强国变成
    一个弱得可怜的国家。打击了苏共的团结,就是对苏联最大的打击
    ;
    破坏了苏共的统一,
    就是破坏了国家的统一,
    就会使经济和社会发生
    混乱。现在所有的人都认识到了这一点。
    ‛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根〃安〃久加诺夫:
    ‚
    (
    西方
    )
    采取一切措施,千方百计地分化、瓦解苏共,让苏共从内部变得难以
    控制。
    他们为什么把主要矛头对准苏共?因为苏共是团结领导全体苏
    联人的磐石,不摧垮这个磐石,他们目的就达不到。
    ‛
    随着苏共党内分歧日益严重,
    特别是随着叶利钦在苏联政坛的迅
    速崛起,西方决定在支持戈尔巴乔夫的同时支持叶利钦。
    1989
    年
    9
    月,已是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的叶利钦访问美
    国。
    美国政府俨然以一个独立国家元首的极高规格接待他,
    不仅安排
    他到纽约等
    11
    个城市发表讲话,
    而且还安排总统布什、
    国务卿贝克、
    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特以及前总统卡特等众多政要
    ‚亲切‛
    会见
    叶利钦。
    心知肚明的叶利钦投桃报李。他在访美期间大肆诋毁共产主义
    ‚是一张幸福的乌托邦支票‛
    ,盛赞资本主义‚繁荣向上‛
    。后来他由
  
  
    - 38 -
    衷地感言:从那时起‚我已改变了自己的世界观‛
    ,
    ‚不再是一个共产
    党人了‛
    。
    (45)
    西方还加大对苏联其他反对派代表人物的支持和培养力度。
    这些
    人的影响和作用甚至延续至苏联解体以后。
    俄中友协主席、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米〃列〃季塔连科:
    ‚西方大
    量培训原苏联和东欧及中亚未来一代的领导人。
    比如自由派人物盖达
    尔也是从那里学的。所有波罗的海国家领导人都在美国接受过培训。
    而有些国家的总统是直接从美国派过来的。
    ‛
    西方世界利用大众传媒,
    宣传资产阶级价值观,
    诋毁和丑化苏联
    社会主义,削弱和对抗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搞心理战、思想
    战。
    西方各国针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大功率的广播电台每天用
    6
    种
    语言‚传播国际以及苏联和东欧国内发生重大事件的信息‛
    ,宣传西
    方社会的
    ‚成就‛
    、
    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英国广播公司
    (BBC)
    ‛
    和
    ‚德
    意志电波电台‛每天甚至用
    40
    种语言向世界各地广播。这些大型电
    台担负着向苏联东欧国家灌输西方意识形态的重任。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根〃安〃久加诺夫:
    ‚
    (
    从杜勒
    斯时代起
    )
    他们所采取的一个行动,就是让全世界人民知道,苏联不
    是取得二战胜利的主要指挥者。
    苏联是干了很多暴行的国家。
    干了暴
    行的国家不值得尊敬,苏联领导人就不值得尊敬,比如说斯大林。
    ‛
    而在‚新思维‛的引导下,苏共对西方意识形态的进攻进一步敞
    开了大门。
    从
    1988
    年
    12
    月起,苏联停止对西方电台的干扰,并决定拨款
    400
    万外汇卢布,进口
    20
    个西方国家的报刊。
    俄中友协主席、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米〃列〃季塔连科:
    ‚苏联境
    内基本上被外国的包括美国之音、自由电台、德国之声、日本
    NHK
    等
    外国电台电视台覆盖了。
    西方的宣传全面影响着苏联的社会和苏联的
    历史。过去的英雄都被抹黑,像卓娅、马特洛索夫等等。这些卫国战
    争中的英雄们都被抹黑。这是篡改历史、歪曲历史的开始‛
    ;
    ‚我们
    的领导人完全放任了来自西方的宣传……基本上没。
    有主动防御这些
    精神土的入侵。所有东西都是失控的、放任自流的。我们没有能够抵
    抗西方的文化。虽然我们俄罗斯有很多的文艺、文化、文学作品、电
    影,但都被边缘化了‛ 
    西方世界又利用戈尔巴乔夫推行所谓‚族际关系民主化‛
    ,挑拨
    苏联各民族之间关系,激化民族矛盾,推动苏联的解体。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根〃安〃
    A
    〃加诺夫:
    ‚挑起民
    族事端,由头就是挑动民族情绪,让民族情绪在苏联极端膨胀,然后
    挑唆民族之间的关系,诱使他们纷争不断,为颠覆国家打下基础。
    ‛
    原苏联驻埃及和土耳其大使埃〃
    古〃
    库利耶夫:
    ‚
    1987
    年的时候,
    他们使用手段制造了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领土争端。
    亚美尼亚民族
    分裂主义者占领了阿塞拜疆的部分被认为历史土就属于他们的领土。
    这是苏联解体的开始。
    因为苏联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在这个统一国家
    的内部,
    突然有一个什么加盟共和国跳出来说:
    历史土这就是我的土
    地,你应该还给我。局势于是就变得越来越不稳。
    ‛
    原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前国家杜马副主席瓦〃亚〃库普佐夫:
    ‚美国中央情寺局寻找了几个突破口。
    从哪里开始呢?他们找到纳戈
    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
    那里是阿塞拜疆人、
    亚美尼亚人两种文化、
    两种宗教一直有冲突有摩擦的地区。
    突然把那个地方引爆,
    事件就闹
    大了。
    ‛
    西方的挑唆、
    怂恿和干涉引燃了苏联民族问题的火药桶。
    自
    1986
    年
    12
    月哈萨克共和国爆发阿拉木图民族骚乱事件开始,苏境内民族
    冲突如同多米诺骨牌般连锁发生。
    据不完全统计,仅
    1988
    年在全苏
    170
    多个城市和地区,发生大
    大小小的示威、
    游行、
    骚乱和冲突事件就达
    2600
    多次,
    参加者达
    1600
    多万人,而其中
    60%
    的事件与民族问题有关。
    西方开始把波罗的海三国独立作为解体苏联的突破口。立陶宛、
    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殊背景下加入苏联的。
    西方就此问题大做文章。
    原苏联驻埃及和土耳其大使埃〃古〃库利耶夫:
    ‚美国和西方从
    来没有承认过波罗的海三国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他们认为三国是被
    (
    苏联
    )
    强行占领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
    西方支持这些国家首先跑出来
    闹事。他们在这些加盟共和国花费的精力最多。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
    的煽动和支持下,
    波罗的海三国民族分裂势力不断掀起脱离苏联的独
    立浪潮。从
    1987
    年开始,每年的
    8
    月
    23
    日,三国的民族分裂势力都
    要挑动一些人举行大规模的要求‚独立‛的游行示威活动。
    1990
    年
    春,
    当三国民族分裂势力直接掌握政权后,
    就率先动手拆毁支撑苏维
  
  
    - 40 -
    埃联盟大厦的柱梁。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根〃安〃列加诺夫:
    ‚还有一
    个神话,
    就是让世界人民都相信居住在苏联国土的
    130
    多个民族,
    只
    要每个民族回到自己的故土,过着自己的生活,生活就能富裕起来。
    现在的结果是,苏联解体、
    各民族四分五裂后,
    (
    这些民族
    )
    非但没有
    富裕起来,
    反而导致经济、
    政治、
    文化、
    精神等方面的联系全部中断。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像我们在高加索、吉尔吉斯、乌克兰看到的那样,
    都被搞垮,谁也帮不了谁。
    ‛
    西方国家还利用戈尔巴乔夫在国内外推行
    ‚新思维‛
    的有利时机,
    大搞‚经济战‛
    、
    ‚金融货币战‛
    ,并通过‚军备竞赛‛进一步摧垮苏
    联的经济。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操纵下,国际油价从
    1980
    年
    11
    月的每桶
    57.17
    美元,降到
    1986
    年
    8
    月每桶
    7.90
    美元。
    (46)
    ‚按照当时苏联
    石油出口规模,
    仅油价下降一项,
    苏联就损失几百亿美元的外汇收入。
    1985
    年
    9
    月,美国还联合日本、西德、法国和英国开始美元对
    本国货币大幅度的有序贬值。
    1988
    年
    11
    月,
    日元兑美元比
    1985
    年
    2
    月升值
    111%
    。
    石油价格暴跌与美元贬值使苏联的外汇收入锐减。
    据美国中央情
    报局估计,
    莫斯科因此获取硬通货的能力下降
    1/3
    或者更多。
    其结果
    是,严重削弱了苏联从西方进口设备、农产品和工业物资等能力。
    在西方的操纵下,
    美元对卢布的大幅升值又加剧了苏联国内经济
    的混乱和困难。
    美国从
    80
    年代初发动针对苏联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也使苏联不
    堪重负。从
    1986
    年到
    1990
    年,苏联军费开支年均增长高达
    8%
    ,几
    乎是国民收入增长的两倍,军费总额曾达到国内生产总值
    1/4
    。
    俄罗斯联邦前劳动和社会发展部部长亚〃
    彼〃
    波奇诺克:
    ‚
    (
    美国
    )
    所展开的星球大战计划让苏联耗费了庞大的人力和物力。
    本来苏联应
    该投入到民用设施的一些资金,
    都投到了国防工业。
    这是苏联负担不
    起的。
    ‛
    打‚经济牌‛和搞军备竞赛这两手策略的运用,取得了超出预想
    的效果。
    据苏联前外长别斯梅尔特内赫回忆:
    ‚对于苏联来说,我们已经
    感受到军备竞赛所带来的压力了。戈尔巴乔夫想把改革继续进行下 
    去,
    而持续不断的军备竞赛则对这些改革的前景构成了巨大的障碍。
    ‛
    (47)
    然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并不满足于此,
    他们还利用苏联日益恶化的
    经济形势,以经济援助为诱饵,诱压兼施,逼迫苏联做出政治让步。
    从
    1990
    年起苏联经济形势日趋严重。为应付国内危机,戈尔巴
    乔夫主动向西方求援。西方国家乘机在开出‚经援支票‛的同时,附
    加了条件苛刻的‚政治条款‛
    。
    1991
    年
    7
    月,西方乘戈尔巴乔夫希望同西方七国首脑会晤时,
    急需获得一笔巨额贷款以解燃眉的时机,提高了政治要价。
    最后达成的援助协议是:
    戈尔巴乔夫答应联盟中央与加盟共和国
    实行分权,如果加盟共和国要求退出苏联,联盟中央不动用武力
    ;
    经
    济上全面自由市场化,加速实现全面私有化
    ;
    军事上在削减战略核武
    器条约方面继续让步,以满足美国的要求。
    ‚
    8.19
    ‛事件后,为避免苏联局势失控,西方承诺在
    5
    年内筹措
    1500
    亿美元援苏资金,构筑所谓的‚现代马歇尔计划‛
    ,并附带了更
    为系统、具体的政治条件。
    但到
    1991
    年底,
    ,西方见戈尔巴乔夫的大
    势已去,这项看似庞大的援助计划也就不了了
    ;
    之。
    据西方自己的统计,
    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西方国家答应援苏的经
    济承诺高达
    2300
    亿美元,而实际到位的却只有
    300
    —
    400
    亿美元。
    许多俄罗斯学者和原苏联领导人都认为,
    西方在军事上经济上对
    苏联的施压也是苏共垮台、
    苏联解体的一个主要的因素。
    苏联是被里
    应外合摧毁的。苏联著名持不同政见者亚历山大〃季诺维也夫认为:
    在西方的利诱威逼下,在苏联内部已逐渐形成一支强大的亲西方的
    ‚代言人‛的队伍。
    (48)
    原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说: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过:
    美国为瓦解
    苏联花费了几万亿美元。可我认为,不光有美国人参与其中,还有一
    支隐藏在苏联内部的‚第五纵队‛
    。这些人依靠美国人吃饭。人数虽
    然不多,但也正是他们打残了苏联。
    (49)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社会政治研究所所长根〃
    瓦〃
    奥希波夫:
    ‚
    ‘第
    五纵队’
    这股势力是客观存在的。
    他们的活动是经过幕后操纵者协调
    的,是代表西方利益的。为了使哗五纵队’和西方代言人发挥作用,
    那就要推行‘公开性’
    。借助‘公开性’
    ,就可以歪曲苏联历史和社会
    生活中的真相。这些歪曲历史的事件都与‘第五纵队’和‘代言人’
  
  
    - 42 -
    有关。
    ‛
    对于苏联内部的这支亲西方的‚第五纵队‛和‚代言人‛
    ,原苏
    联克格勃将军维亚切斯拉夫〃希罗宁这样评价:
    ‚在改革时期,所有
    这些精心策划的、疯狂的破坏活动接踵而来,这场规模大、耗资高的
    颠覆国家的运动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富有经验的克格勃工作人员毫不
    怀疑,
    这场运动只是整个计划的一部分……根据我所掌握的事实,
    可
    以肯定地说,
    1991
    年
    8
    月和
    1993
    年
    10
    月发生的事件都是美国中央
    情报局核心机构制定的
    ‘肢解苏联’
    计划中的一个环节和步骤。
    ‛
    (50)
    1945
    年二战即将结束之时,时任美国情报部门高级官员的艾
    伦〃杜勒斯就详细勾勒如何用和平办法促使苏联的演变:
    ‚我们将不
    知不觉地,
    但积极地和经常不断地促进官员们的恣意妄为,
    让他们贪
    贿无度,丧失原则。官僚主义和拖沓推诿将被视为善举,而诚信和正
    派将被人耻笑,
    变成了人人所不齿和不合时宜的东西……我们将以高
    超的手法,
    在不知不觉间把这一切都神圣化,
    让它绽放出绚丽之花‛
    ;
    ‚只有少数人,极少数人,才能感觉到或者认识到究竟发生了什么。
    但是我们会把这些人臵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把他们变成众人耻笑的对
    象
    ;
    我们会找到毁谤他们的方法,宣布他们是社会渣滓‛
    。
    (51)
    46
    年后苏联的亡党亡国,证明美国当局完全做到了这一点。
    苏联的对外政策从谋求与西方大国合作逐步走向屈从于美国及
    其盟国。
    戈尔巴乔夫当政
    6
    年里,
    同美国总统会见了
    11
    次。
    在军备控制、
    裁军、削减导弹及核武器等问题上,完全迎合甚至为表‚诚意‛而更
    多更主动地满足美方的要求
    ;
    武器装备实际投入大幅度削减也导致不
    能及时升级换代,结果留下的是严重的后患。
    原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披露道:
    ‚当我们开始削减中程和短程导
    弹,
    甚至刚刚开始为其做准备时,
    美国人便开始派遣自己的代表几乎
    深入到每个旅。
    我们只在美国的两家导弹工厂和另外两个地点派出自
    己的观察员,而美国人却向我们的
    117
    个基地派驻了观察员
    !
    ‛
    (52)
    在处理东欧国家局势问题上,
    戈尔巴乔夫也完全按照西方的眼色
    行事。对这些国家内的政治反对派猖狂进攻袖手旁观甚至鼓励纵容。
    1991
    年
    7
    月
    1
    日,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与这一军事组织相对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不但没有相应解散,
    反而
    在冷战后强化其军事职能,
    成为当今美国为首酌西方大国欺凌弱国小
  
  
    - 43 -
    国、推行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的工具。
    应西方和所在国的要求,
    苏联毫无计划、
    匆匆忙忙撤回驻外国的
    军队。
    在醉醺醺的叶利钦指挥下奏响的军乐声中,
    苏联军队满面蒙羞
    地撤出在东德的军事基地。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根〃安〃久加诺夫:
    "
    西方在
    这个过程中找到的对象就是戈尔巴乔夫、
    雅科夫列夫。
    和叶利钦这些
    人。他们缺乏马列主义的理论基础,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都很卑劣。
    就像原子弹三种物质一结合就形成爆炸一样,他们使伟大的国家垮
    台,经济成就、社会成就丧失,干部队伍瘫痪。对于全体人民来说,
    谁也没有想到掌握权力的,是这么一些随时出卖党、出卖国家、出卖
    人民、出卖同盟者的人。当苏联共产党和全体人民反省过来的时候,
    已经为时已晚。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