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历史的凝结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它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空间和历史环境下成长和发展的,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品格。同样身处东方文明中,我们探究印度文化,就要做一番追根求源的考察,梳理印度文化的根源与脉络,探究影响印度文化的主要因素,进而总结出印度文化的一般特征。 印度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对丰富世界文化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而且在印度现代化和崛起的过程中,印度的文化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其中的很多精华,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褒扬。 但是印度文化却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马克吐温曾经说:“对印度的任何评价都是正确的,但是相反的观点可能也是正确的,因为它太复杂了。”本文将从印度文化的产生,组成,发展,以及它的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从印度的历史来看,它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公元前1500年至前1200年,雅利安人迁入,他们带来了雅利安文化,成为印度教以及印度文学、哲学和艺术的源头,开始了恒河谷地文明。约公元前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人类与社会多元文化》 2 / 4 页 6世纪,出现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性,为奴隶制度的萌芽时期。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是印度文化史上灿烂的阶段,形形色色的哲学流派和社会理论蓬勃涌现,产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 公元前325年,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入侵,带来了伊斯兰文化。16世纪欧洲殖民主义开始进入印度。1600年英国建立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经济掠夺。1849年英占领印度全境,开始了残酷的殖民统治。1947年8月15日印度宣布独立,成立自治领。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国。 在这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印度文化经历了产生,冲击,融合,发展等各个阶段。印度教与佛教的产生,哲学流派的发展,奴隶制度的构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欧洲殖民文化的入侵,以及独立后文化的融合等,像一条长长的引线贯穿在整个民族的历史当中。 各种文化特质的融合使得印度文化很具复杂性,复杂的印度文化大概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宗教性 印度历史上曾先后产生并流行多种宗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均起源于印度。多种宗教在印度的长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浓郁的宗教性。印度宗教是文化资源的宝库,其中浩如烟海的宗教典籍,博大精深的宗教哲学,异彩纷呈的宗教艺术,风光秀丽的宗教圣地都是印度的宝贵财富。从信众人数最多的印度教教义来看,虽然其内部有不同的派别和学说,但是仍有一些基本的信仰是广大信众所公认的。例如,梵我同一、业报轮回、精神解脱,等等。它认为梵天是宇宙的最高本体和万物的始基,无形无象,不可描述。 在印度具有活力的宗教证明,宗教与科学、传统与现代性之间并没有冲突。印度具有悠久的宗教传统,也是现代的和多样性的,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基本能在这里和谐相处、兴盛繁荣。i必须承认,印度教确实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印度人的生活,而且已经称为一种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的综合体。从积极的方面来讲,它对印度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印度的教派众多,自然教派之间的矛盾也存在一些。但是近代印度的宗教冲突,主要是指印度教徒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也包括印度教徒同锡克教徒之间的冲突。 ii 但是这些冲突并不是如西方一般你死我活的争斗,印度文化倡导和平,印度文化反对杀生,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人类与社会多元文化》 3 / 4 页 和自然相处比较和谐,对任何灾难都不会发生大范围的歇斯底里恐慌,但也不愿意和命运进行暴力抗争,即使是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争取独立也是依靠和平方式取得的。 (2)多样性与包容性 印度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印度历史统一与分裂的时间之比大体是三比七。一次次异族的入侵带来了印度种族的混血以及文化上的对立、冲突、交流和融合,给印度文明也带来一些新的因素。它们丰富了印度文化,与印度的本土文化融为一体,使之不断推陈出新。因此,印度文化从来就不是凝固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吸收异族文化的过程中发展和丰富起来的。 在古代,富庶的印度是众多外部民族向往的乐土。在漫长的岁月中,先后有来自非洲、欧洲和亚洲的黑种人、白种人和蒙古种人来这里定居。此外,印度有数以百计的民族和众多的部落。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民族就有10个。这些民族和部落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印度还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操不同语言并信仰不同宗教的不同民族产生了不同的文化。 所以,印度文明呈现出举世罕见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3)深刻内省性 印度人笃信宗教,他们的“宗教动机是与别的地方两样。别的地方多半情志怯弱所以其结果必至诎抑个性;印度人多半不是想有所仰赖托命而是堂堂正正要求出世”iii。所以,他们的许多宗教信仰。譬如梵我同一、业报轮回、精神解脱、践行瑜伽等鼓励人逃避现世,趋势人走上内省沉思的道路。印度的业报轮回思想就是建立在现实人生是苦难的基础上,进而逃避现世而寻求精神解脱的。 佐野甚之肋氏指出:“在印度,宗教的传教这被认为是„„从世俗欲望中解脱的人。从释迦牟尼时代至今,几乎所有印度宗教创建者都是苦行主义者,他们过着禁欲主义的严肃生活。”iv泰戈尔在《人生得亲证》中认为:“这样一种生活,可能会被认为有使人类智力其余愚钝的倾向,并且降低了生活的标准而阻碍队进步的刺激,但是在古代印度,我们认为这种森林生活的环境并没有压抑人们的思想,没有减弱人的活力,而只是赋予人们一种特殊的倾向,使他的思想在与生气勃勃的大自然产物的不断接触中摆脱了想在他的占有物周围建起墙以扩展统治的欲望。他的目的不再是获得而是去亲证,去扩展它的意识,与它周围的事物契合。”v 在印度,宗教的最高目标就是引导人们摆脱现实的痛苦而追求彼岸的幸福,这种苦行和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人类与社会多元文化》 4 / 4 页 禁欲主义使印度文化具有明显的出世倾向。 另外,既然涉及印度文化,就需要对其政治现状有所研究。政治文化上来说,印度是一个施行民主制的国家。它的宪法规定,印度施行议会民主制和联邦制。议会民主制实施60余年来,已经深入到印度广大民众的内心之中,成为他们价值观念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印度的一家电视台曾经做过一次民意调查,在回答何为印度最大荣耀的问题时,44%的人选择了民主,远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世俗主义。 谈到印度文化,笔者认为还必须谈到它的大众文化。谈到印度文化,人们很快会想到它的电影文化、歌舞文化、饮食文化、瑜伽文化,等等。这些东西既是印度特有的标志,也是它赖以自豪的国家品牌,更是其扩大影响的使者。宝莱坞电影、咖喱饭菜、瑜伽功法正在依靠它们自身的吸引力,为印度的发展进步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以宝莱坞电影为例,它不仅在印度本国深得人心,而且在次大陆大行其道,即使是在以印度为敌手的巴基斯坦,宝莱坞电影也颇受欢迎。另外,印度的瑜伽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崇拜,正在成为风靡全球的健身运动。这也可谓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了。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今天印度的许多特点与古代印度一脉相承,虽然经历了殖民统治,特别是半个世纪的独立后,印度变化巨大,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但是传统积淀的旧因素在许多方面仍与现实生活并存,在印度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历史与现状就这样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在如今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身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文化上也面对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能否经得住现实主义的“轰炸”还是一个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