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背 纽约举行的盛大游行 1929 年 10 月 24 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在此之前的 1929 年夏天,美国还是一片歌舞升平,夏季的三个月中, 美国通用汽车公 司 股票由 268 上升到 391, 美国钢铁公司 的 股票 从 165 上升到 258 ,人们 见面时不谈别的,只谈股票,直至 9 月份,美国财政部长还信誓旦旦地向 公众保证:“这一繁荣的景象还将继续下去”。但是, 10 月 24 日这一天, 美国金融界崩溃了, 股票一夜之间由 5000 多亿美元的顶巅跌入深渊, 使 5000 多亿美元的资产,一夜间,化为乌有,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 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 经济大萧条 ,从此, 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 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 86000 家企业破产, 5500 家 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 东流, GNP 由危机爆发时的 1044 亿美元急降至 1933 年的 742 亿美元, 失 业人数由不足 150 万猛升到 1700 万以上, 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 多,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 1913 年。农产品价值降到最低点,农民将牛奶 倒入大海,把粮食、棉花当众焚毁的现象屡见不鲜。 社会背景 一、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采取了一些不成功的应付经济危机的措施, 为后来罗斯福新政正确措施的出台提供了经验。 1937 年 2 月 5 日,罗斯福提出建议,认为最高法院人力不足,案件过 多,法官年迈,影响效率,因而如任职已 10 年满 70 岁还未退休,应增派 一名法官,据此联邦最高法院法官可由 9 名增加到 15 名。根据 1933 年经 济法,罗斯福颁布了第 6166 号行政命令,改组、合并和取消了一些行政机 构,并加强了预算局的领导作用。 1939 年 4 月,国会通过了《新政机构改 组法》,规定许多小机构合并为大机构。 1939 年 9 月 8 日,总统颁布了第 一号行政命令,建立包括白宫办公厅、预算局、国家资源计划处、人事管 理联络处和政府报告署等总统的办事机构。 炉边谈话 罗斯福发明了“ 炉边谈话 ”,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国家民众讲述国家 的政策与方针, 鼓舞了美国人民, 为从经济危机中走出了起到了推动作用。 到 1939 年,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新政几乎涉 及美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多数措施是针对美国摆脱危机,最 大限度减轻危机后果的具体考虑,还有一些则是从资本主义长远发展目标 出发的远景规划,它的直接效果是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有助于美国 走出危机。从 1935 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 生产总值从 1933 年的 742 亿美元又增至 1939 年的 2049 亿美元,失业 人数从 1700 万下降至 800 万 , 恢复了国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摆脱了 法西斯主义对民主制度的威胁,使危机中的美国避免出现激烈的社会动荡, 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并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了二战以后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 诚然,罗斯福的“新政”措施,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国家资本主 义, 以克服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新政”是他医治资本主义社会的 疾病在常规疗法不能奏效的情况下试用的一种试验性的疗法。 事实上, “新 政”的某些措施也有不足之处,这也每每成为他的政敌发难的理由。“新 政”实施过程中利益受损的阶层也曾予以抵制和诽谤,甚至作为新政初期 重要内容的《工业复兴法》及另外两项法案也在时隔两年后被最高法院裁 定为违宪。但是,只要我们真正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审视“新政”,就 不难看出,“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 和社会生活的脉搏,“使人们能够重 返工作,使我们的企业重新活跃起来”的口号,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充分唤起了他们的积极性。罗斯福把保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保证公民 就业作为政府的责任,尤其是以工代赈的形式修建的一大批工程项目,不 仅大大缓解了失业困难,刺激了经济的早日复苏,而且许多 基础设施建设 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新政留下了大量防止再次发生大萧条的措施和政策, 为美国投入二次大战及战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罗斯福也因此 成为自 亚伯拉罕·林肯 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 编辑本段 二、新政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加 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通过政府行政力量,将集中起来的社会财富,向社 会底层人员分散。从而使经济逐渐恢复平衡,促进经济恢复。 编辑本段 三、新政的特点 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政府 对经济全面干预;同时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 阶级矛盾。 编辑本段 四、罗斯福新政的“新” 1 ) 新的理论和政策: 资本主义经济思想 自由资本主义→凯恩斯主义 , 新政就是对凯恩斯主义的最大规模的实践; 2 )新的特点: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同时采取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 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 )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私人垄断资本→国家 垄断资本 。 编辑本段 五、主要措施 1 、整顿银行与金融系,迅速恢复银行的信用,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 2 、复兴工业(中心措施):蓝鹰行动的目的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 过剩; 3 、调整农业政策: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 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 、推行“以工代赈”(最重要的一条措施); 5 、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和生产; 6 、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 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日数等, 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 产的控制与调节, [ 缓和阶级矛盾 ] 。 7 、政府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失业者可 以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得到补助。 编辑本段 六、效果和影响 美国经济回升,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强。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大胆借鉴社会主义的长处,用改革的方法挽救了资本主义危机,避免 了法西斯上台。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美国进入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时期。 二、 富兰克林·罗斯福 取代了焦头烂额的 胡佛 ,当选为美国第 32 届 总统 ,为新政才华的施展提供的条件。也就是说,如果他没有当选总统, 美国历史上也就不会产生新政了,最起码没有这个称呼。 三、 1929 — 1933 年 3 月年,罗斯福任纽约州长,执行的政策,是他后 来实行的“新政”政策的发轫,这也为新政产生了有利条件。 四、广大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变革,至于怎么变,美国的统治阶级反对 走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道路,大多数人民群众也没有接受共产主义和 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准备。剩下的出路只有一条,这就是:在保存资本主义 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的前提下,抛弃自由放任、全凭市场机制那只看不见 的手自我调整的政策,大力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改变局部生 产关系,那便是新政。 五、 包括凯恩斯主义在内及“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 思潮、 进步主义思潮和改革、 一战期间队经济的全面干预以及 20 世纪 20 — 30 年代早期制度学派经济学理论创新就是新政前的思想运动”,它们都“成 了罗斯福新政的思想渊源。” 编辑本段 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罗斯福 [1] 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 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新政”, 新政的主要内 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 , 即复兴 (Recover) 、 救济 (Relief) 、改革 (Reform) 。 新政的主要措施 实施结果:“应当指出,罗斯福新政措施是总统权力 全面扩张,终于逐步建立了以总统为中心的三权分立的新格局。他是总统 职权体制化的开拓者。” 1 、金融方面,(新政是从金融方面开始的) ( 1 )挽救银行危机,改革与开始管理金融制度。为了解决银行货币荒, 它委托各联邦储备银行根据各银行资产发行货币,授权复兴金融公司用购 买银行优先股票的办法给它们提供流动资金。为了恢复群众对银行的信任, 它规定由财政部整顿银行,并监督银行的重新开业。财政部根据要求采取 了支持有支付能力的大银行,淘汰了无偿还能力的不健全银行。为保护银 行储备和阻止黄金外流,它禁止储藏和输出黄金。( 2 ) 3 月 20 日通过了罗 斯福提出的节约法,缩减政府开支和退伍军人津贴 5 亿美元。( 3 )先后通 过提供证券实情法、证券交易法及银行法,即著名的格拉斯—斯特高尔法 以加强对银行、证券市场和货币的改革和管理。( 4 )美元与黄金脱钩,使 美元贬值,放弃金本位制。实施结果:金融方面的措施是获得了成功的, 通过以上措施罗斯福政府维护并加强了美国金融资本的私人所有制,也加 强了国家对金融制度的管理与控制。 由于大萧条是由疯狂投机活动引起的金融危机而触发的。罗斯福总统 的新政也先从整顿金融入手。在被称为“ 百日新政 ” (1933 年 3 月 9 日至 6 月 16 日 ) 期间制订的 15 项重要立法中 , 有关金融的法律占 1/3 。 罗 斯福于 1933 年 3 月 4 日宣誓就任总统时,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营业,支 票在 华盛顿 已无法兑现。在罗斯福的要求下, 3 月 9 日,国会通过《紧急 银行法》,决定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 行 , 允许尽快复业。从 3 月 13 日至 15 日,已有 14771 家银行领到执 照重新开业,与 1929 年危机爆发前的, 25568 家相比,淘汰了 10797 家。 罗斯福采取的整顿金融的非常措施,对收拾残局、稳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 用。公众舆论评价,这个行动犹 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罗 斯福在整顿银行的同时,还采取了加强美国对外经济地位的行动。从 1933 年 3 月 10 日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开始,采取一个接一个的重大措施: 4 月 5 日, 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 , 美钞停止兑换黄金 4 月 19 日 , 禁止黄金出口, 放弃金本位; 6 月 5 日, 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 1934 年 1 月 10 日,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 30 亿美元纸币 , 并使 美元贬值 40.94% 。通过美元贬值,加强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这 些措施 , 对稳定局势 , 疏导经济生活的血液循环,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2 、对农业和工业的调节 在“百日新政”期间,罗斯福在解决银行问题的同时,还竭力促使议 会先后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这两个法 律成了整 个新政的左膀右臂。罗斯福要求资本家们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订出 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的规定(原工人每周工作 55 个小时,工资一共只有 60 美分,调整后标准: 工人每周工作 40 小时,最低周工资 12 美元),从而限制了垄断,减少和 缓和了紧张的阶级矛盾。在得到大企业的勉强支持后,罗斯福随之又尽力 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他说大企业接受工业复兴法固然重要,“而产生 丰硕成 果的领域还在于小雇主们 , 他们的贡献将是为 1 至 10 人提供 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骨干中极重要的部分,而我们的 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美国社会的 稳定、经济的复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了推行新型法规,政府给接收法 规的企业颁发“蓝鹰”奖章,上面标志着“我们尽我们的的职责”等标语, 以资表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