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喀琉斯不管在上述哪部作品中都是以一种超乎常人的英雄形象出现的,他是特洛伊战争中最伟大的英雄,是第二代英雄中的佼佼者,是阿尔戈英雄珀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儿子。当他出生时,他的女神母亲也想使他成为神人。她在夜里背着父亲把儿子放在天火中燃烧,要把父亲遗传给他的人类成分烧掉,使他圣洁。到了白天,她又用神药给儿子治愈烧灼的伤口。有一次,珀琉斯暗中偷看。当他看到儿子在烈火中抽搐时,不禁吓得大叫起来。这一来妨碍了忒提斯,因此阿喀琉斯除了脚踵之外全身刀枪不入。另外的一种说法是,阿喀琉斯的母亲在他小的时候把他拿到冥河里涮,由于他母亲是拿着他的脚踵倒着涮,因此阿喀琉斯除了脚踵之外全身刀枪不入。 《荷马史诗》和电影《特洛伊》中的阿喀琉斯形象有很大不同。 整个一部《伊利亚特》就是围绕着“ 阿喀琉斯的愤怒” 而展开的, 即由于阿伽门农侵犯了阿喀琉斯的财产、女奴而伤害了他的个人尊严引发了阿喀琉斯的冲天愤怒。他因此拒绝出城, 以民族集体的不必要牺牲来换取个人的尊严和荣誉, 这种个人主义行为必然会带来可怕的后果。如果说脚后跟是阿喀琉斯肉体上的致命之处, 那么, 他的这种把个人荣耀置于民族集体利益之上的意识就是他思想上的致命之处。他的悲剧性的命运安排;而在电影《特洛伊》中,这场战争的关键点似乎在阿喀琉斯和克律塞伊斯(女奴)他原是个杀人机器,不过遇到他心仪的女人后,性格有转变,甚至到最后攻占特洛伊城后,他仍担心克律塞伊斯的安危,也是因为她而中箭身亡,最终还把自己朝思暮想、好不容易找到的抱着快要死去的自己的爱人推开让其逃离,上演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凄美爱情故事。正是这种转变给希腊展示为何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差点输掉了这场战争。 同时又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说: 阿喀琉斯是一个英勇善战、忠于朋友的人。当他击败那个在常人看来比他强壮、令人闻风丧胆的战士在战场上高傲、自信的吼向千军万马时,震撼力、威慑力已经渗进了那个时代每一个人的心中;同时他又是那么残暴,在同特洛伊人交战的战场, 他攻城掠地, 建立无数战功。在挚友被杀之后, 他痛不欲生, 复仇心切。冲天的愤怒使他变成嗜杀的魔鬼。他疯狂暴虐地杀害特洛伊的百姓, 凌辱赫克托耳的尸体, 这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英勇善斗甚至残暴鲁莽的人物形象。可是从另一方面讲,他的残暴又是出于对朋友的挚爱, 对友谊的珍视。把对朋友承担义务看得高于一切, 反映了阿喀琉斯性格中温和善良的一面这种温和善良的本性还表现在当赫克托儿的父亲跪在他的面前, 痛哭地哀求赎回自己儿子的尸体时, 他又同情得痛哭流涕。 他还是一个毫无掩饰,肉体和灵魂都裸露在外的人,即使是残暴, 都带有几分率真无邪。他想哭就哭, 想笑就笑, 想杀人就杀人,想睡觉就睡觉。这是他自由奔放躁动不安, 热爱冒险崇尚武力。故事中行为的动机都不是为了民族集体的利益, 而是为了满足个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健美、勇气、技艺和智慧, 是为了获得权利、私欲、爱情和荣誉。在他看来, 与其默默无闻而长寿, 不如在光荣的冒险之中获得巨大而短促的快乐。这些都表现了热爱生活、肯定和追求人的现世价值的积极乐观的人本思想, 显示了希腊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重视生命对于个人的价值, 具有强烈的个体本位意识。 作者:王自凤 (责任编辑:admin) |